登陆注册
2079700000070

第70章 范纯仁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江市)人。名相范仲淹之次子。他23岁中进士,但由于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不愿离开父母而外出做官,直到其父去世后才开始踏上仕途。并从知县、知州、给事中,一直升为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着名清官之一。

最初,范纯仁担任襄城县(今河南睢县)知县。他发现当地百姓不懂养蚕织布,就从其他地方聘来技师,教给他们有关技术。同时,鼓励他们种桑养蚕。他还专门作出规定:凡栽植桑树达到一定数额者,一旦犯有较轻的罪,可以酌情减罚。后来,百姓们都从种桑养蚕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无不对他由衷地感激。

当范纯仁改任襄邑县知县时,该县有一大片牧地直属朝廷而不归县管。有一次,卫士牧马时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还和百姓发生了争执。范纯仁派衙役捕了这名卫士,将他痛打了一顿。牧主闻讯大怒,斥责范纯仁说:“卫士乃天子的卫士,你小小县令岂能如此大胆!”随后,向皇帝告了御状。范纯仁却争辩道:“养兵出于税亩,若是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皇帝认为他言之有理,遂将牧地划归所在县管理。

不久,襄邑县一带久旱不雨,禾苗日见枯萎。范纯仁预感到饥荒即将来临,便与本县的船商约定,将其贩卖的粮食贮存在当地一些寺庙中,一旦百姓缺粮,官府全部收购。果然,为时不久,附近几个县都闹起了饥荒,惟独襄邑县的百姓不愁没饭吃。

在范纯仁担任庆州(今甘肃庆阳)知州时,庆州也在闹饥荒,而且情势异常严重。范纯仁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百姓,但僚属们却一致劝他先奏请朝廷,待朝廷批准后再办。他理直气壮地说:“上报已经来不及了,若朝廷降罪,由我独自承担。”也正由于他果断地采取了这一措施,才使众多百姓没有一个饿死的。

在范纯仁治理庆州期间,曾发生过这么两件事:一是有人诽谤说:在闹饥荒时该地区仍然饿死了不少人,所以范纯仁的奏章有假,“全活不实”。因此事涉及到欺君之罪,所以皇帝下诏遣使前去调查。当使者发现邻近庆州的邠州(今陕西彬县)、宁州(今属甘肃)之间有许多新坟墓,以为这就是“全活不实”的证据,便扒开坟墓将死者遗骸一一登记,上报朝廷。然而,有关方面却很快查证落实,这一切“乃前帅楚建中所为”,与范纯仁毫不相干。于是,朝廷决定治楚建中的罪。范纯仁获悉后,连忙上疏为楚建中开脱。他说:楚建中是守法的。当初,他是先向朝廷申请用常平仓的粮食来赈灾,待朝廷批准后再办理。申请期间,免不了会有人饿死。也正由于饿死了人,他已经坐罪罢官;若以目前的原因对他再追究,则属一罪再判了。皇上点头称是,遂采纳了他的意见。

二是环州(今甘肃环县)知州种古公报私仇,将一位羌族属吏说成强盗,将他流放南方。该人路经庆州,突然大喊冤枉。范纯仁一过问,马上认定他不是强盗而是一位属吏,便将他适当安置起来,打算和种古另行商榷。种古得知后惊惶失措,为逃避罪责,竟采取了恶人先告状的手段,向朝廷控告范纯仁姑息养奸。朝廷派来查处此事的御史,开始时过于听信种古的一面之词,决定将范纯仁逮捕入狱。消息传出,震惊四方,好几万老百姓主动聚集起来,拦住御史的马哭求释放范纯仁。为表达他们强烈的愿望,他们中竞有“自投于河者”。那御史深受感动,遂重新审理此案。结果,真相大白,种古以诬告罪被贬,范纯仁一如既往。

范纯仁在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时,当地民风剽悍,“人轻为盗劫”,根本没将打家劫舍当回事。有人劝他说:您一向以宽仁理政,恐怕不适合这儿的实际情况;所以,似应采取严酷的手段来治理。他摇摇头,说:宽仁出自人的本性,若强行采用刚猛,势必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无异于玩火自焚!

有一次,范纯仁去狱中视察,发现那儿关押的犯人满满的,而且大都是些小偷小摸之类的轻罪犯。他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这些人保外输纳赎金呢?州通判回答道:如果将这些人放出来,地方治安肯定又会乱,所以,历来采取的措施是将他们关起来,一直到他们病死,以便为民除害。范纯仁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按法律,他们不该死;而你们却变着法儿让他们死,天理何在?说罢,立即命人将所有在押的轻罪犯通通叫到庭下,先是训斥了一番,接着规劝他们悔过自新,然后将他们当场释放。

那些轻罪犯获释后,一个个感激涕零,从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其他人听说范纯仁的仁政,也都感慨万千,自觉地遵守法纪。如此一来,当年齐州全境发生的盗劫案,竟比前一年锐减了一半多。

范纯仁在以宽仁治理地方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疏于用刑。对那些刁滑的奸人,他决不手软。

在他主政河中府时,录事参军宋儋年在一次会客后突然生了病,并于当夜死去。原来,这是他的小妾和一位小吏合谋将他害死的。范纯仁觉得他死得蹊跷,就将此案交给属吏查办。属吏一验尸体,果然发现七窍流血,眼枯舌烂,浑身发黑,纯属被人毒死之相。再行侦查,确认那位小妾和小吏便是杀人凶手,遂将他们逮捕归案。几经审问,对方承认了宋儋年系自己所害,还供称:是他们将毒药预先放进了甲鱼肉中。主审官如释重负,立即报告给了范纯仁,并准备就此结案。而范纯仁却未许可,他问主审官:你可知甲鱼肉是在第几巡端上宴席的吗?哪儿有中了毒却能坚持到散席的呢?于是,命他继续审问,并表示:如果罪犯刁钻耍滑,可以施以重刑。

后来,罪犯在严刑拷打下不得不道出了实情:他们趁宾客散后、宋儋年酒醉回房时,将毒药放入酒杯中,由小妾诱他饮下而毒死的。之所以谎说毒药放于甲鱼肉,是因为宋儋年不吃甲鱼为坐客所共知;而且甲鱼肉端上桌以后,酒菜的巡数还很多。这么一来,便为其日后翻案打下了基础。

此事传出后,不少人又对范纯仁刮目相看。说他即重“情”,又重“法”,刚柔相济!

范纯仁一向主张实事求是。在他调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给事中期间,宰相司马光决定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取消,他却建议只去掉其中弊病严重者,不必全部恢复旧法。待他两次为相,又强调以事实论罪,反对以朋党论处,理由是:“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当时,大臣蔡确作了一首《车盖亭诗》,因其中文字暖味,被人诬为“反诗”,将他罢官下牢。范纯仁认为,这属于“文字狱”,应当赦免他。

范纯仁平易近人。无论对同僚,下属,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从不以声色加人”。因此,人们和他相处,都备感亲切、轻松,喜欢向他说些心里话。

范纯仁清正廉俭。史书上说:他“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他屡有封子为官的机会,却没将机会给儿子,而让给了较远的族人。直到他去世时,他的小儿子和5个孙子都没有做官。他经常告诫他的儿子们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人虽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有一天,他的一位族人向他请教如何为人,他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那位族人深以为然,一直将这两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范纯仁享年75岁。死后,谥“忠宣”。皇帝还亲自为他写了碑额,日“世济忠直之碑”。

同类推荐
  •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介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赫尔巴特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热门推荐
  • 我的女友不存在

    我的女友不存在

    我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女孩,从此以后她总会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而且为什么只有我能看见她?阴魂不散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读者群:101036855
  • 大哥,你好吗

    大哥,你好吗

    我绝对没有意思加入流行音乐迷的行列,没心没肺或者虚情假意地哼唱那首被甘萍首唱、现在已经广为人知的俗而又俗的同名歌曲。我是在千里之外,满怀深情,向着我那同父异母的大哥,致以衷心的问候……我从来没有去过老家。我的出生地以及现在居住的都市,都与那个被称之为老家的地方相去甚远。我只知道我的老家在湖北一个名叫天镇的小地方,那里民风剽悍,水网纵横……老家对我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生我养我的父亲是从那里走来;老家对我的全部价值,似乎就是回答那些总也填不完的表格上“籍贯”两字下边的空白。现在,头一声令下,于是,我准备出差顺道去一趟老家。
  • 纯元剑神

    纯元剑神

    少年在逆境中崛起,在破败中重生,拥有神秘小剑,让他剑道天赋超绝,蔑视一切众生!一剑,平苍穹!一剑,断万古!唯我独尊……我是,神!
  • 夏日清风微凉

    夏日清风微凉

    “喂,你跟我走吧!”“……”“给我的?”“嗯!”“那你帮我!”“…好”暗恋你,喜欢你,一如我第一次遇见你你就像夏天的的微风给我带来清凉,掠走了我心尖上那片地方
  • 轮回者苏离

    轮回者苏离

    纵横万界,唯我独行!群号:937200707
  • 大师来自三不管

    大师来自三不管

    宇文寿杰其人清代光绪年间,尤其在中国北方,评书极为盛行,除了皇城北京,就当属天津了。其次才是济南、奉天和营口……天津评书最火爆的地方,是“三不管儿”。其实,这地方跟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一样,都是穷人扎堆儿、江湖艺人蚁聚之地。来“三不管儿”听评书的人,不光是穷苦人,也有阔人。当时天津最具代表性的阔人家有“八大世家”之说。说是阔人家,有的也是书香门第。除了“八大家”之外,还有一户大家,人称“西门里宇家”。宇家,复姓宇文,因祖上是从山西逃难来的天津,后在天津做生意发家,遂在天津西门里老城购置房产,从此扎根天津。
  • 龙先生你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龙先生你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影后不详克死无辜人,这事你怎么看##今天的影后出事了吗##全民祈祷影后别出事#看着网上围绕她不变的话题,江虞皮笑肉不笑看向龙先生:“我什么时候能克死你?”传闻不详的江虞,没嫁给龙先生之前心心念念就是嫁给他!当嫁了之后,离是离不了,从此只能想着什么时候能克死龙先生,因为…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消息: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于抗战期间超凡脱俗、豪气冲天的丰功伟绩: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率新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救出七千多名被日军包围的英美溃军与新闻记者;蓝姆迦练兵,将当年在日军面前一战即溃的中国军队,练成了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随即展开的反攻缅甸作战中,率新一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痛歼日寇。国民党丢掉大陆后,作者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
  • 《掌舵》三部曲

    《掌舵》三部曲

    政商关系是一门大学问,可以让你一步登天,也可以让你坠入深渊!从政、经商,做人、做事,都得讲究政治智慧!如何打理政商关系,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掌握的能力。无论是商人,还是公务员,都能从这部小说中获得打理政商关系的智慧,以及商场博弈知识和奋斗的力量。《掌舵》系列问世以来,收获千万读者一致好评,稳居各大畅销榜。此系列包含《掌舵》,《掌舵2》,《舵手》三部曲,揭露政商圈子疯狂的资本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