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000000023

第23章 “安史之乱”唐朝的兴衰(2)

第一阶段由起兵到攻占两京,约半年多时间。当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时,玄宗开始认为是谣言,得到确认之后,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杨国忠却自以为有先见之明,并夸口叛军必生内乱,不到10天,安禄山就会被部下所杀。玄宗与满朝文武在惊慌之中,又生侥幸心理,而安禄山却如同风卷残云般地攻城掠地,不到一月就在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渡过黄河。唐玄宗急忙调兵遣将,让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洛阳募兵抵挡,又在长安连募带凑了5万人马交由高仙芝驻陕州,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防守黄河以南。不久,封常清与高仙芝均战败,东都洛阳失守,二将退守潼关。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杀了高、封二将,以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守潼关,进讨安禄山。这期间,在叛军的后方,平原(今山东德县)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起兵,河北17郡响应,重新归顺唐朝,安禄山在河北只剩下6郡,被迫停止进攻潼关。河南南阳太守鲁灵、睢阳太守许远、真源令张巡等也起兵抗击叛军,扼住了叛军南下的道路。安禄山就先过起了皇帝瘾,于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之后一段时间内,唐军在河北反击得胜,安禄山和史思明不得不重新部署兵力,将主力放在保卫河南到范阳老巢的退路上。正当两军在潼关对垒,哥舒翰坚守伺机之间,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强令哥舒翰出战,进攻陕郡。哥舒翰万般无奈之下,引兵出关,遭叛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本人也当了俘虏。这年的六月八日,叛军攻克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携杨国忠、杨贵妃等仓皇出逃,西京长安失守。安、史起兵半年多,连陷唐朝两京,算是初达目标。

第二阶段从唐肃宗灵武即位到郭子仪收复两京,约一年多时间。太子李亨随玄宗出逃西幸途中,被百姓挽留,于是北上今宁夏灵武,在随臣拥戴下,于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自立为帝,改元为至德,号肃宗。这时郭子仪率精兵5万来到灵武,肃宗的密友、有“布衣宰相”之称的李泌也应邀前来辅佐。在李泌的建议下,肃宗以长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又向回纥借兵,联合反攻安史叛军。这期间,安史内部发生矛盾,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又不大服气安庆绪,叛军内部不稳。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唐将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睢阳10个月之久,粮尽食鼠,鼠尽食人,城破之后,英勇就义。他们以1万兵力牵制了安、史叛军20余万,既防止了叛军南下,又保证了唐朝经济供应线的畅通,并为郭子仪等军的反击赢得了准备时间。至德二年(757年)九月,郭子仪等将领经过充分准备,一举收复长安;十月,又乘胜收复东都洛阳。这年十二月,唐肃宗启驾回宫,叛将史思明投降,被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以两京光复为标志,唐军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第三阶段从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到史朝义兵败身亡,约6年时间。至德二年(757年)九月,长安光复后,肃宗令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九节度使是: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灵,兴平李奂,滑州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琮,河南崔广远,河东李光弼,关内王思礼)讨伐安庆绪,又任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督各路节度使。这时安庆绪在邺城(今河南安阳),以让位为代价请求史思明援助。因鱼朝恩的错误决策和指挥,反攻失败,九节度使退出河北战场。史思明杀了安庆绪,留自己的儿子史朝义镇守邺城,自己回范阳去当大燕皇帝。这期间,唐军与史军时有交锋。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又杀史思明,自立为大燕皇帝。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死,代宗李豫即位。这年十月,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兵马大元帅,与仆固怀恩、郭英人等会同回纥兵进行总反攻。次年,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范阳叛将李怀仙归降,史朝义想北投契丹,被李怀仙追击,走投无路,缢死在森林里。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后,中国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形成,中央王朝已无力控制地方和捍卫边防,人民大量南移。这标志着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它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安史之乱”对全国尤其是北方的经济破坏是空前惨重的。安史叛军步骑散漫,攻城掠地,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回纥军助唐平叛,肃宗允诺:“破城之后,土地和士庶人口归唐朝,财帛子女都归你们!”因此,进入洛阳后,肆行杀掠,死者动辄以万计,火焚旬日不灭。唐军也不例外,尤其是劲旅朔方、神策军,在攻占洛阳、郑州、汴州、汝州等地时,以为这都是叛军所据之地,任意掳掠达3个月之久,使所有的房屋都空空荡荡,城中百姓只好以纸当衣穿。乾元元年(758年)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失败后,一路掳掠,当地官吏根本无法阻止。长时间的战乱,使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满目荒凉。据统计,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为891.47万户,口数为5291.93万口。大乱之后,只剩下193.31万户,699.0386万口,十减七八,虽不准确,但也可见损耗程度是空前的。一代诗圣杜甫在《无家别》中,对此有形象的描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其中受破坏最大的是经济发达的黄河流域的4个地区,即以洛阳为中心的汴、郑等地区,河北地区,长安周围各地,以及汴河沿岸。《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就这样说:东周(即洛阳)之地,长期陷于叛军之手,宫室焚烧,十不留一,百官办公的地方一片荒芜,连尺把长的一根椽子都没有。畿内(都城周围)的地方,人口不满千户。街道上充满榛棘,豺狼嗥叫其中。再往东千里之内,都是人烟断绝,一片萧条景象!长安周围,也是“闾井肃然,百不存一”,汴河沿岸,更是“百姓凋残,地阔人稀”。由于破坏严重,物价高涨,一斗米价少则千钱,多至7000钱,比开元年间上涨300多倍;绢价涨到4000钱以上,比开元时高出20余倍。这又迫使大量人口“转死沟壑,离去乡间”,在死亡线上挣扎、流亡。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与唐代宗的姑息养奸有很大关系。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其部将也纷纷投降。在这种形势下,唐军本应彻底消灭叛军残部,但当时担任唐军统帅的仆古代人物固怀恩,担心一旦彻底平叛,自己就不会再受朝廷重用,于是向中央请示,要留下薛嵩、李宝臣等安史旧部,继续统帅河北诸镇,唐代宗只图眼前平安,可以早点罢兵,竟然同意了这一建议。这样一来,河朔地区基本上仍由安史降将占据。而中原一带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新设的节度使,也因朝廷的姑息(其中含有借此抗衡边镇节度使之意)而渐呈“尾大不掉”之势。至于缘边地区的其他旧有藩镇,自然也“坐大”起来。这些藩镇将领,“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掌有很大实权,而且职位逐渐由父子兄弟相袭,或由部下推戴自称“留后”,再逼唐王朝予以承认,实际上成为各自独立的封建军阀王国。藩镇之间,因各种关系而互相勾结,又因各种利害而相互争夺,攻伐不已,中央政府对此毫无办法,唐朝皇帝极类似春秋时期空有“天下共主”之名的周天子。

由于以上两种局面的出现和形成,安史之乱后,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和对边防的捍卫能力大大减弱。对地方控制能力的减弱,与藩镇割据是互为表里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中央王朝能够“一声喝到底”的区域越来越小。对边防捍卫能力的减弱,在“安史之乱”中和“安史之乱”后都表现得很明显。天宝十四年(755年)后,由于边防军主力到中原平乱,留在边境的,多为老弱残兵,周边少数族乘机攻占边区。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吐蕃进犯威戎、神威军,强占石堡、百谷、雕窠等3城。宝应元年(762年),又占秦、渭、洮、临等州,次年侵人大震关(今陕西陇县西),攻陷兰、廓、河、鄯、岷、成等州,后来还干脆攻占长安,并肆行掠夺。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也被吐蕃占领。在南边,至德元年(756年),南诏攻陷清溪关(今四川犍为县附近);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与吐蕃合谋,进攻茂州(今四川茂县),直达灌口(今四川灌县)。到唐文宗时期,南诏甚至侵入成都,掳掠大量人口、珍宝而去。

在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极不安定的情况下,部分人口南迁。迁移的地区,首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汉水流域。在南迁的人中,一部分是地主官僚,但大多数是避乱的劳动人民。这一时期的人口南移,加上东晋南朝以来的人口南移,使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甚至包括政治的中心地带,都转移到了南方,这不仅在唐朝,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是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

同类推荐
  • 我不当土匪

    我不当土匪

    重生成土匪头子的儿子,子承父业继续当土匪?李懿文:都穿越了还当土匪,不行,绝对不行,这样会被其他穿越者耻笑!我要当大官!
  • 杞忧

    杞忧

    神门走迹,横行无边高歌亢曲,月下海烟这书慢热,但书中有诗有酒 就像好诗跟好酒,不会辣眼睛呛喉咙
  • 我是韩家废物老祖

    我是韩家废物老祖

    很无奈,阴差阳错的回到唐朝成为祖上遗臭万年的老祖宗,怎么办?韩不成告诉自己要用双手改变自己,要用智慧改变未来。虽然我只是废物,但是我能推动历史的齿轮打开大唐不一样的盛世,韩不成握着刚挣回来的一千贡献点,点开脑海中的废物成才系统,犹豫着是换教育后代的三字经,还是换一本……?
  • 乱世至尊:笑揽江山雪

    乱世至尊:笑揽江山雪

    前一世,他是测谎专家,看透世人虚情假意,唯一信任的只有自己能抓在手里的一切;这一世,他是异世大陆上不受尊宠的世子,有着异于常人的血脉却天生体弱多病,权谋算计,赌命猜心,剑挑五洲,所向披靡,下得皇权,上窥天机。且看他如何逆转命运,独步天下,披靡众生,笑傲称神。
  • 唐风吹过

    唐风吹过

    巍巍大唐,多少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晃晃盛世。一个流浪的灵魂,穿梭在大唐与梦境之间,期间嬉笑怒骂,看精怪挣扎祈活,看仙佛俯视众生,孤寂的灵魂要带领大唐铁骑恢复我华夏,让人族主角名副其实。唐风吹过,皆为唐土,唐风过后,尽入华夏版图。
热门推荐
  • 一片幽情冷处浓

    一片幽情冷处浓

    她是血统高贵的神族,与傲慢自负的月神有着婚约,却为了一个不该去爱的人,罚至三世轮回。失去了才会拥有,究竟谁是谁三生三世难逃的劫。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生命中出现过的那些人,没有选择。她与他们、她们、演绎一场刻骨铭心的宿命纠葛……
  • 从一个蛋开始

    从一个蛋开始

    标示“70后”一代人的灵魂眼界,即使碰壁破裂,也要做一个勇敢对抗固有现实的“蛋”,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从一个蛋开始》是70后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作者亲自挑选了自身22年创作生涯的38篇经典散文随笔,涉及人生成长、城乡故事、故乡情怀、中外文学评论、序跋发言等多篇文章,共分为两辑,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情感真挚而不泛滥。本书是作者散文随笔中精中选精的名作集,作者将其前后出版的一系列散文经典集中于一册,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第一辑的写作重心在于寻觅70后一代人面对中国翻天覆地变化时的心路历程和赤子之心。第二辑以对外国的所见所闻和对西方文学、传记作品的读后感为主。从马尔克斯到卡尔维诺,从福克纳到卡夫卡的阅读体验和书评也都收入其中。整部散文集反映出作者作为从一个文学青年到知名作家的精神铸造史。
  • 营养搭配小炒王

    营养搭配小炒王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搭配小炒王》贴心周到地提供给您丰富多样的小炒菜式,足以让您天天都有拿手菜上桌,轻松成为小炒高手,小炒最能体现中式菜肴“色、香、味、形”等诱人特质,每天家人的餐桌上,各种小炒都必不可少,给你带来贴心美味感觉,简单易学,轻松掌握做菜秘诀。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忽必烈秘器

    忽必烈秘器

    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下,宝音继续寻找成吉思汗陵。要想找到成吉思汗陵,必须从寻找忽必烈墓入手。而要想找到忽必烈墓,必须拥有神秘法器腾格里哈森。此时,英国皇家学会派来的文森特博士也加入到考古队。他从不忽木的干尸身上拿走了一条项链,那项链上有一块神秘佩饰,能够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宝音经过考证,确认这块神秘佩饰就是他苦苦寻找的神秘法器腾格里哈森。腾格里哈森是成吉思汗远征印度从一座神庙掠夺而来。据传这个法器拥有神秘力量,可以打开“神国之门”获得永生!靠着腾格里哈森的指引,宝音推断忽必烈的陵墓也许就在贝尔湖底。如果这个推断得到证实,那么成吉思汗陵的谜底也即将即开。
  • 夫君悠着点:家有种田小爆妻

    夫君悠着点:家有种田小爆妻

    人家穿越都是封王拜相,为什么她穿越就是抱娃耕田?长叹一声命运不公,她还是抱紧小包子,放手开干!乡村生活美滋滋,可接下来却……看似平静的种田生活暗藏风云,波谲诡异……好在夫君比较靠谱,和她一起打怪升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凌天下

    兵凌天下

    因家族被灭,走上复仇之路的雷逍,本一心修行,增强实力,却没有想到,会不知不觉卷入到乱世之中,这是一个混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神兵录上,百余件神兵纷纷出世,神兵的光辉,照耀万古大陆。乱世出豪杰,兵锋将染血,且看他手执神兵,凌天下!
  • 弃士

    弃士

    在纷乱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一切,默默无闻的为自己的信仰奉献着,甘愿不让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弃士。QQ书友群:612053401,欢迎大家加入
  • 三宜盂禅师语录

    三宜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控

    风控

    陈向东出事了。接到闺蜜张虹电话报告这消息的时候,李梅正走在每天上下班经过的彩虹桥中心地段,她感觉车流震动桥身的摇晃突然加剧,如地震落到了江底。她浑身发冷,半天没喘过气来。过了半分钟,那边的“喂、喂、喂”声才灌进耳膜,她才发现自己身子靠着栏杆,一动没动。“啥事情?他死了?”李梅的手下意识地抓住栏杆,声音虚弱得像刚溺水上岸。“也不是。不过差不多了。”“到底啥事情嘛!”李梅毫无耐心听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像被蜂子蛰了一下,有些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