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000000031

第31章 从“府兵”到“募兵”(2)

从府兵的职责看,主要有两项。一是上番宿卫,就是定期到首都护卫皇帝和中央政府。具体办法是:距京城500里内的府兵一年之内5番,即分5个组轮流入京值班。500至1000里每年7番;1000里至1500里8番。每次上番时间都是一个月,这是指在京城实际服役时间,不包括旅程往返时间。另一项任务是征防,即与地方兵或边防兵一起,出征作战,保卫边防。

从府兵的训练与供给来看,带有更为明显的兵农合一色彩。训练分为两种,平时分散练兵,冬季集中校阅,地方刺史有检查督促之权。府兵所用马匹的补充与淘汰,也由刺史和折冲都尉共同处理。府兵上番宿卫或奉公征防,由刺史和都尉共同发给“食券”(由府兵自己收获的粮食兑换)。府兵的资粮自备,自备物品包括弓1支,矢30,胡禄(载矢器)、横刀、砺石、大角觿(解结锥)、毡帽、毡装、行滕各1件,麦饭9斗,米2升。府兵由县令在上报的籍帐丁口中直接拣点,拣点的标准虽然有资财、材力、丁口3项,但以资财为主,原则是拣点6品以上官员子弟和地主、富裕农民。但急需兵力时,贫民也常被迫点兵。唐朝3年一定户籍,与此相应,府兵也是3年检点一次,主要是补充缺额。由于拣点的3项标准均要依据户籍,而户籍的管理属于地方政府,故拣点属于地方政府职责,只有确定名单之后,才名隶军府,因此3年一定户籍与3年一点兵自然结合在一起。

唐中叶后,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和户籍制度的紊乱。特别是“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均田制和府兵制均名存实亡,被“两税法”和募兵制取而代之。

早在唐朝以前,土地兼并就一直存在着,唐朝前期的均田制,在客观上有抑制兼并、均平地权的作用,同时也留有土地私有化和土地兼并的缝隙。如规定官员可受的永业田数量大,又可以买卖。唐初时,九品以上的官员还较少。高宗时,已达1.3万多人,武周以后则更多。均田制推行百年后,大量可耕官田和荒地必然以分受永业田的名义转变为私田,使政府可用来调剂余缺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规定的“还授”只能是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高宗、武周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地主、贵族、商人都疯狂地兼并土地。如宰相李林甫在京城周围,霸占了大量的上等良田;吏部尚书王从愿占地数百顷;太平公主的田园遍于京郊良田之中;大商人邹风炽的邸店园宅更是遍布海内。土地私有化和兼并的加剧,必然使大量均田制下的自耕农户沦为贫穷之家,或逃流,或依附于地主豪强之家,这又造成户籍制度的紊乱。时人称之为“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即成丁人口死亡。已不是原来户籍上的人名;土地转移到别人手中,已不是原来登记簿上的主人名额;由贫变富,由富变贫,已不是原来评定的户口等级。)尤其是“安史之乱”,对当时社会的破坏极为严重,“人户凋敝,版图空虚”,均田制、租庸调制已名存实亡了。

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中,唐王朝的税制实际上已经在不断地变革着。如在唐代宗时期,开始征收青苗钱,这是一种新税。唐朝初期的“义仓税”,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正儿八经的地税,数额也由最初的亩税2升增长到亩税1斗,并开始分夏、秋两次征收。原来按户等征收的户税,到代宗时期,也是数额增加,征收的范围扩大。这些都是原来租庸调制之外或不占重要位置的税种,到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或在政府的赋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加上并未正式废除的租庸调以及其他杂税,国家的赋税制度呈现一片紊乱状态。改革税制,已是大势所趋。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在总结整理以前税制的基础上,制定了“两税法”。它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政府根据财政支出定出赋税总额,各地依据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②土著户和客居户,都编人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包括田亩和杂赀财)的多少定出户等;③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只征收一种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6月纳毕,秋税限11月纳毕,故名为“两税”;④两税以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⑤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1/30的税。

“两税法”的主要特点,一是简便,即将各种赋税名目整理归纳为一个主要税种,便于征收。二是主要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扩大了赋税承担面,多少改变了课役集中在贫苦农民头上的状况。三是征收时钱、物并行,实行以钱折物的办法,但由于后来钱重物轻,加重了纳税者的负担,故到唐穆宗时宰相裴珀又重定折纳标准,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四是从此以后,土地兼并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以致在“两税法”实行后的30年间,“百姓土田为有力者所并,三分逾一”,全国各地,到处都可看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现象。

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中,依附于此制的府兵制也渐渐废弛了。高宗、武周时期,天下久不用兵,府兵番役更代都已不能按时进行,府兵逃亡的也多了起来。唐玄宗开元年间,更加严重,当时连到京城宿卫皇上的兵士都凑不够数。这时宰相张说建议,在全国招募兵士,号称“弓广骑”,分隶12卫,每卫万人,这主要是禁军。到天宝年间,各折冲府徒有兵额,宿卫之人也大都是临时招募来的市井之人,所以“安史之乱”时,不能及时有效地抵御和反击。“安史之乱”后,全国兵源仍以招募为主,杂用它法。

与府兵制下的府兵相比,募兵的主要特点是兵农分离,这同时意味着兵士的成份由主要是土户(土著农业户,有产户)变为客户(无产业户)。当兵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其次,长期戍守代替了定期差遣,招募代替了强制征发,雇佣兵代替了义务兵。第三,缘边镇兵则由来自各地变为主要是本地和邻近地方之人充当。第四,兵士与家属分离也随之变为家属随军。第五,镇兵由州县差发改由节度使招募,节度使在军事上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在此之前,镇兵差自各地的有产户,家属留在后方,镇兵若反叛,尚有后顾之忧,而且镇兵定期差遣,“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边将要反叛,也比较困难。此时则情况变了,加上其他条件,边将拥兵反叛的可能性增大了。这大概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持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六,镇兵的装备由地方政府供应与兵士自备,改为全由朝廷承担。朝廷还要负担兵士及其家属的生活费用,军费支出大增,造成财政困难。

均田制破坏后,唐朝兵制由府兵制演变为募兵制,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一般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轮番、差替的义务兵——府兵、兵募(临时招募),变为招募的雇佣兵(职业兵)——长从宿卫(禁军)、长征健儿(镇兵)。实际上,唐朝兵制的演变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仅就史实看,长征健儿代替兵募制后,强制征募继续存在。出土资料表明,在长从宿卫代替府兵轮番宿卫后。府兵在边境上还起过一定的作用。至于南衙的诸卫兵与北衙的禁军,其中又各有许多名堂,仅就禁军名称的变化,统领的易换以及在宫廷政变中所起的作用等,就很复杂。而藩镇之兵的情况,以及藩镇之兵与朝廷之兵之间的消长强弱的关系,更是直接决定着谁胜谁负,谁生谁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唐中叶后,为患最深的还是禁军。藩镇之兵之所以久削不平,与禁军由宦官统领,不能有效发挥其在平藩中的作用,有很大关系。皇帝本想以宦官掌军牢牢控制军权,却被控制了军权的宦官所完全控制,到想除此祸患之时,无论明君还是贤相,都已回天无力。最后借朱全忠之力尽除宦官,而唐王朝也随之同归于尽了。

对于隋唐时期这几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和评价。客观地讲,这几项制度在当时社会中是在不同范围内得到贯彻的,也收到积极效果。当然,也难免有流弊。但任何一种制度及其变革,对于其利害得失,只能权大小,不可求有无,这是制度进步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均田制和府兵制,在隋朝和唐朝前期,是基本得到实施,并收到了积极效果的。

隋朝从开皇二年(582年)颁布田令,到大业五年(609年)再诏均田,其间曾多次采取措施,以贯彻这项制度。大概说来,从开皇二年到开皇五年期间,主要是授给官员永业田;开皇五年(585年),主要解决游民和浮客的土地问题;开皇十年(590年),主要是解决数十万大军的土地问题,使府兵与均田真正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人归于田,兵寓于农;开皇十二年(592年),主要是授给百姓土地,这是隋朝规模最大的一次均田行动,虽然由于宽乡与狭乡不均匀,受田者一般未达足额,但古代人物毕竟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加以核实与调配,包括将狭乡之民移往宽乡;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再颁均田诏,虽具体内容不详,但可考的,有废除妇人、奴婢、部曲(私人武装)受田的规定,也是一种调整。至于唐朝前期,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实施,除了史载之外,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当时文书籍帐中。更得到了确凿的证明。当然也应看到,与其他任何一项制度一样,均田制贯彻的情况,会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吏治的情况,而产生宽严不一的差异。当时仍有非法的籍外田存在,土地买卖和兼并也一直在进行与发展之中,农民的逃亡也时有发生,这些又使得均田制不可能像它本身所规定的那样真正彻底施行。

尽管如此,均田制对隋和唐前期的社会发展,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农业经济及整个社会的繁荣,从均田制实施后带来的人口增加、耕地开垦及粮食产量激增和粮价的低廉中,可以得到证实。如隋唐之前,全国户口最高峰为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当时户数为1223.3万户,口数为5959.5万口。之后,一直没有超过这个数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下降得十分厉害。但到了隋唐之际,户口数陡然激增。隋大业五年(609年),户数为890.75万,口数为4601.99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户数为891.47万,口数为5291.93万,逼近西汉的最高水平。这些数字当然有不够精确的地方,但可从中看到大概的发展趋势。至于垦田数,也是如此。隋唐之前,垦田数的最高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8.27亿亩,之后是一路下跌,尤其是在分裂战乱时期,更为减少。一入隋唐,便又激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的垦田数为19.4亿亩,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为14.3亿亩,都远远超过了西汉的最高水平。与此相应的,是粮食储备丰富与粮价的低廉,如隋文帝末年,天下的储积,可供五六十年使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洛阳斗米值15钱,山东一带才只有5钱。这些,是造成封建盛世的基础。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府兵制,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国家负担的减轻以及边防的安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对于均田制和府兵制之后实行的两税法与募兵制,人们历来看法评价不一,争论有时相当激烈。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两税法和募兵制,是顺时应势的政策改革,不得不实行的制度,而且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均平赋税,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两税法在实际上加重了剥削量;两税之外,又有其他杂征杂税;两税钱、物折纳法,漏洞极大,给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盘剥百姓,开了方便之门。募兵制虽有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兵员来源杂乱,素质低下,更主要的是将可专兵,拥兵自强,直接造成了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这些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都可以在当时的历史事实中找到例证。

客观地讲,无论是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还是两税法、募兵制,都是封建时代的制度,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自身统治目的出发制定和实施的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都具有对地主、官僚、贵族有利的一面,对劳动人民不利的一面。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统治者面临不同矛盾的时候,这种倾向程度会有所侧重。也就是说,这项制度,这个时期,可能对统治阶层更有利一些,那项制度,那个时候,则情况可能相反。说到底,从制度制定和实施者的主观意图讲,都是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在客观上,则可能不一定完全与主观意图相符,这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我们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去加以评论。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由均田制、租庸调制向两税法演变,由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转化,是在封建社会中,私有化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为私有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土地自由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以实物为主的赋税制度向由货币为主的赋税制度转变。尽管统治阶级中某些人预感到这种发展,会给统治基础造成危害,试图以各种办法加以限制或阻遏,但经济规律必然要冲破这种限制与阻碍,给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而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开明的人士,则顺时应势,对已经不适应发展了的情况的制度加以改革,应该说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至于这种改革,特别是初始阶段,难免有漏洞,给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和混乱,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种改革,无论是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还是军事方面,都有利有弊,改革者只能权大小,不可求有无。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而因循守旧与一事无成,可能给社会与统治阶级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说,两税法与募兵制代替租庸调制与府兵制,固然与唐王朝的覆亡有一定关系,但如果不加以替代,不仅租庸调制与府兵制根本无法实行,而且会加速唐王朝的覆亡。如果历史能够重演的话,我们是会看到这一种结果的。

同类推荐
  • 驰骋九州

    驰骋九州

    蛮族入侵危难之际,楚文一个小小百夫长以一己之力收复失地,守护边疆;然而时局动荡,百年王朝毁于一旦,九州大陆陷于乱世之争,面对这一切,楚文决定背负起拯救天下黎明百姓的重担,平定九州,恢复一统!
  • 史上最强小秀才

    史上最强小秀才

    皇子?地主?那是别人家的穿越,像苏墨这样的乖孩子,就算穿越了也只能做个小秀才,不能文不能武,怎么在这个不一样的大宋混下去?不怕,咱有最强兑换系统!什么?你要和我比作词?系统,给我兑换一本宋词三百篇!什么?你要刺杀我?系统,给我兑换一个孙大圣。卧榻,孙猴子要十亿两白银?算了算了,兑不起,先给一个鲁大师吧!带着最强兑换系统,在一个不一样的大宋,苏墨开启了一段诙谐搞笑的异界旅程。本书歪歪爽文,不喜勿入!
  • 战神武安国

    战神武安国

    井盖被偷,他走夜路时掉了进去,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成为武安国。此刻,外有华雄在挑战,内有盟军在催促。面对着如此强敌,武安国难道会害怕?不!手中的双锤早已饥渴难耐,此战不成功便成仁,来吧!吾与你一战! PS:情节纯属杜撰,有不合理之处,望体谅! QQ交流群:609883853
  • 我在战国当大王

    我在战国当大王

    一觉醒来,烟尘落尽,误入先秦大地。这里有丰神如玉的战神蒙恬,亦有腹黑闷骚的燕太子丹。这里的女子风华无限,这里的男儿慷慨悲歌。既来之,则安之。且看一朝穿越过来的叶泽,如何玩转战国…
  • 穿越三国之战神吕布

    穿越三国之战神吕布

    重生三国战沙场,败尽诸侯为雄主。笑问天下谁敢战,谁可敌我吕奉先。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涂炭生灵。吕布,字奉先,曹操进军徐州,吕布兵败被杀。然而,开挖掘机,会高超医术的姚小乐竟然神奇般地穿越在了吕布身上。他发誓要与天下谋士斗智,与天下勇士斗武。他要打败天下英雄,成为这三国霸主。 (此书是历史架空,以战争为主,涉及仙、佛、道、鬼等神异之事,非纯战争,若是不喜,请绕道而行。)
热门推荐
  •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几千年前,东西方就把自己的双眼投向不同的地方,也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文明走向。如果说西方人开始了用科学去认识客观世界,那么东方中国就开始了认识人本身。孔教和道教作为东方本土主要的两种哲学派别,与其说有对立高下之分,更不如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中国人几乎都无法逃脱“国魂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的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或道家的成分多些。于是,如何综合两家矛盾的哲学,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是国人几千年来大的人生功课。
  • 回忆周作民与金城银行

    回忆周作民与金城银行

    周作民(1884—1955),民国时期著名民族金融家。1917年发起组建金城银行,并历任该行总经理、董事长。金城银行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是其时民族资本金融业的一个典型。本书收录了许家骏、徐国懋等许多业内老人的回忆文章,记述了金城银行在官僚资本的压迫下图存发展,并大力支持民族工商业的情况,是研究金城银行和民国金融史的重要资料。
  • 汴京以南

    汴京以南

    在时空的节点处,王益柔感觉到了穿越深深的恶意,说好的大明…为什么帽子上还有小翅膀啊!历史的时空已经错位,彗星挂在天际,或许…经济!傻瓜们!(稳定-1)
  • 快穿之炮灰进行时刻

    快穿之炮灰进行时刻

    简介无良作者阮晚被不知名十八流系统收了。“九,为什么这茫茫人海你偏偏选择了我?就因为我貌美如花倾国倾城黯然销魂吗?”【滴,宿主不要脸了。】“九,我下个世界能不能有金手指?”【滴,宿主不要脸了。】“九,为什么每个世界我都没有感情戏?”【滴,宿主您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某boss路过偶然听到这句话,嘴角微微勾起,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阮晚:我怎么在这?我衣服呢?咦,劳资腰怎么这么疼?
  • 昔时贪欢

    昔时贪欢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别庄,别庄里有个扫地的小丫环。原本逍遥度日的未心,只想聊个八卦,偷个懒,直到她意外救下了府里的三小姐……小丫环未心,护得住小姐,怼得过坏人,吵得赢侍卫,撩得了公子。眼看着人生美满,不想却发现了三小姐深藏的秘密……【本文清水,努力写糖,争取不虐】【这不过就是个扫地丫头的花路人生罢了~终点繁花似锦,过程偶有坎坷,途中有人相伴,不会太寂寞,努力有点趣~】未心:说好的我是女主,可开挂的却是女配!说好的报好女配大腿,就可以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可仍是路途坎坷,劳心劳力!说好的满目桃花,人人爱我!为什么到头来,我的身边都是姑娘,说好的汉子呢!不是说好的今年转运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是我先遇到她的。”当这句话从雷宇峥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真的爱上了杜晓苏。只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相遇了。那只是一场在酒精麻痹下的意乱情迷,却让他永生难忘。而在杜晓苏的心中,她的最爱是邵振嵘,那个完美温柔的神经外科医生。但是她没想到,只是那仅有的一次放纵,让她陷入两个极品男人的情感纠葛之中。
  • 葬甲天下

    葬甲天下

    黑棺镇地紫幡乱天金铃一响天地开幽冥地府、轮回有序,泽被苍生,葬甲天下!
  •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前世被未婚夫伙同姑姑阴谋害死,萧萌再次醒来天地变色万兽惊恐,殊不知她却在死灵法师皮鞭之下点燃仇恨之火。你说你强大就强大了吗?在我萧萌眼里你只是个玩骷髅的戏子而已,骷髅我帮你拆了,祖传宝藏我给你收了,至于你这人就勉强当我坐骑吧。姑娘我不会害羞的……【新坑,各种翻滚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留言,喵,各位大大,路过请收藏哇!】
  • Once Taken (a Riley Paige Mystery--Book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