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800000043

第43章 尊崇喇嘛教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流行于蒙、藏地区。喇嘛系藏语译音,意译为上师。喇嘛教分为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派别。自明朝末年顾实汗出兵青海、西藏,击败支持红教的却图汗、藏巴汗,即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达赖、班禅分别治前藏与后藏。

喇嘛宝塔的建立。

天命年间,去蒙古传教的喇嘛斡禄打儿罕囊索应邀到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圆寂。天聪四年(1630年)清朝廷为之修建宝塔,立碑撰文:“法师斡禄打儿罕囊者,乌斯藏人(西藏),诞生于佛境,道演真净,既已演通大法,复急于普度众生,于是不惮跋涉,东历蒙古诸部,阐扬圣教,广散佛惠,蠢动含灵之类,咸占佛性。及至我国家(指后金),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敬谨尊师,倍加供给。天命辛酉年八月七日,法师示寂归西,太祖敕令修建宝塔,敛藏舍利。缘累代征伐,未建寿域①。今天聪四年,法弟白喇嘛奏请,钦奉皇上敕旨,八王府敕旨,乃建宝塔,事竣刻石而志其胜。”②

西黄寺的兴建。

顺治九年(1652年),达赖五世③应清朝统治者之邀前往北京,带随从三千。该年三月从西藏起程,顾实汗、班禅四世亲到藏北达木(今当雄)为之送行。清顺治帝特赐达赖五世金顶黄轿乘坐,又派承泽亲王硕塞前往代噶迎接。为接待达赖五世,清政府在安定门外修建西黄寺作为达赖喇嘛的下榻,故该庙又称为达赖庙。

该年十二月十五日,达赖一行抵达北京,顺治帝在南苑猎场接见达赖,赐银九万两。达赖五世也向清朝廷贡献马匹等礼物。翌年二月初二达赖因水土不适,提出回藏。十八日清帝在太和殿赐黄金五百五十两,白银一万一千两,大缎一千匹,并赐其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金册、金印,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雍王府改为雍和宫。

雍王府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系雍正帝的藩邸。雍正即位后,雍王府的一半改作喇嘛庙;另一半留作行宫。雍正三年(1725年)行宫失火后,在原址上重建,遂改名为雍和宫。雍正帝死后,灵柩停在以前的寝宫永佑殿。乾隆九年(1744年)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

法轮殿是雍和宫内最大的殿宇,系喇嘛举行法会、诵经的场所,殿内正中供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铜像(三丈多高),殿内的五百罗汉均用紫檀木雕成。殿内保存着两部重要的藏文经典:一是藏经(一百零八部);一是续藏经(一百零七部)。

万佛阁(亦称大佛楼)供奉着木雕巨佛,佛身高五丈四尺(另有二丈四尺埋在地下),雕刻大佛的木料系达赖七世进贡的一棵大白檀香树,该树产于尼泊尔。大佛两旁还有两根一丈二尺高的巨香,称为“凤眼香”,这两柱香实际是海底藻类化石,亦系西藏所进贡品。

永佑殿内供奉着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永佑殿东侧为药师殿,系喇嘛习医之处;西侧为数学殿,系喇嘛学习天文、地理之处。

密宗殿,是喇嘛学习密宗经典的处所,讲经殿系探讨佛教哲理的处所。在清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之下,雍和宫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喇嘛庙。

兴建普宁寺。

普宁寺又称大佛寺,该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时值清朝廷出兵准噶尔、生擒达瓦齐之后。乾隆在避暑山庄宴赏厄鲁特四部首领,依照康熙“定喀尔喀”,“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之例,令在避暑山庄之北建普宁寺。普宁寺仿西藏三摩耶庙而建,寺内大乘阁高十一丈,阁内千眼千手观音像六丈七尺,该观音像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寺内耸立着御制《普宁寺碑》。

建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系布达拉之汉译,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布达拉宫建在西藏西北的玛布日山麓上,始建于唐初④。明清之际喇嘛教黄派取得统治地位后,布达拉宫即成为达赖喇嘛居住之地,成为西藏乃至蒙藏地区喇嘛教的圣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系皇太后八旬大寿之年,为招待前来祝寿的蒙古王公,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起,在清代第二政治中心——承德避暑山庄正北面的山麓上,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官建普陀宗乘,人称小布达拉宫。建成之时正值土尔扈特回归,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并在小布达拉宫山门内建有三通石碑:一通刻有乾隆御笔题写的《普陀宗乘之庙碑记》;一通刻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一通刻有《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建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系札什伦布之汉译,是喇嘛教又一圣地,位于日喀则南面的尼色日山下。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宗喀巴的门徒根敦所创建。自班禅四世⑤以来,札什伦布寺一直是班禅一世活佛转世的母寺⑥。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清帝七十大寿,班禅六世执意前来拜寿⑦,为接待班禅,清朝廷在避暑山庄之北的山麓上,依照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建须弥福寿之庙。该寺自南而北,山门上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之匾。班禅六世在该年七月抵承德,住进须弥福寿之寺。

建昭庙。

宁寿宫花园为接待班禅六世,清朝廷在北京香山又建昭庙,全名为宗镜大昭之庙。

建清净化城塔院。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班禅六世随乾隆到北京,住进西黄寺。乾隆多次赐宴、赏赐班禅六世,满蒙王公更是争先礼佛、布施,前往西黄寺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班禅六世在十一月初二因感染天花,在北京西黄寺圆寂,次年将其舍利金龛运回日喀则。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纪念班禅六世,乾隆令在西黄寺的西侧建“清净化城塔院”。清净化城塔仿照印度佛陀迦耶式塔而建,中间主塔高五丈,塔座台基高一丈,因塔内埋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之班禅塔,塔院的碑亭里,竖着刻有御制《清净化城塔记》及《班禅圣僧并赞》的石碑。

清朝廷对喇嘛教(黄教派)的提倡并非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出于对蒙、藏地区进行统治的需要。

注释

①寿域,同寿穴、寿冢,指生前所建坟墓。

②引自《清代通史》卷上,第69—70页。

③达赖五世,名阿旺罗桑嘉措,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六岁时被认定为达赖四世的转世灵童。

④吐蕃赞普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⑤班禅四世(1567—1662年),名罗桑却吉坚赞。

⑥在班禅四世之前的三世,均属死后追认,故班禅四世亦被称为班禅一世。

⑦班禅六世未生过天花,中原为天花流行区,未生过天花的蒙古、西藏上层人物均不到内地朝觐。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昭烈帝新传

    三国之昭烈帝新传

    话说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天灾人祸,黄巾顺势而起,诸侯门阀各自为政,造成东汉基业动荡不安。我,刘备,刘玄德,势必要恢复大汉正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看我刘玄德如何开万世太平,创不朽盛世。。。
  • 灼世风云录

    灼世风云录

    当天下共主不再尊贵,当各方诸侯摩拳擦掌,历史的画笔沾染着阵阵腥风血雨,徐徐地描绘出一副乱世画卷。拥有独特血脉的少年,手持名刃,历经各种变故和尘世沧桑之后,悄然成长。
  • 大唐皇二代

    大唐皇二代

    在这个拼爹的世界里,身为李世民的嫡子李治有个好爹,于是他成了长安城中首屈一指的纨绔,吊打各路纨绔...
  • 大家小书:史学要论

    大家小书:史学要论

    作品源于作者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第一部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史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部重要史学理论著作。书中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其产物的文化;而人类的历史,乃是包括一切社会生活现象的广大的活动。本书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指明了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热门推荐
  • 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庞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庞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它曾是风景旖旎的度假胜地,那里豪宅林立,商贾云集;它曾历经数次火山爆发,却因优美的自然条件持久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庞培人居住此地;它经历了罗马人与萨莫诺人的争夺之战,最终被深深地烙上了罗马帝国的印记……它就是神秘的历史古城,庞培。然而,这一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在维苏威火山的咆哮中被封藏在了炽热的岩浆之下。如今,重见天日的庞培古城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但它那阡陌交错的古道,精美绝伦的壁画,宏伟壮观的广场遗迹……继续款款地向世人诉说着古老而传奇的秘密。
  • 都市修仙掌门人

    都市修仙掌门人

    重生到地球的修仙门派掌门人,为地球上的人口数量深深地震惊,兴奋的他为这个现代科技为主题的地球,带来了灵气的开启!当科技遇到修仙,二者之间将会拥有怎样的化学反应?“我开启灵气,我也掌控灵气,想要修仙,必须有我的同意。”姜玄霸气说道。
  •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马尾辫歪在一边,歪也算了,还松松垮垮耷拉着,扎头发的皮筋像随时会掉下来似的,辫子耷拉着也就算了,头发还纠缠在一起,发尾显而易见地打着结——这个女生早上起床后大概根本不梳头,直接把乱七八糟的头发拢一块扎起来就算完事了。坐在“鸡窝头女生”后几排的林悟实在不能忍,作为一个资深的、连铅笔都要按长短摆放的强迫症患者,他很想送这个女生一把梳子。除了不认真梳头,吴有有连校服也穿得乱七八糟,外套扣子扣错是常有的事,衣领经常有一边是翘着的,袜子也时常不成对,别说“自我管理”了,她连“自我打理”都做不到。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你没有告诉我的秘密

    你没有告诉我的秘密

    如果我们都没有错,那么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悲伤地活着,直到唯一知道答案的那个人出现……埋藏了十数年的秘密被揭开后,我能否就此结束悲伤,坦然接受他的爱?我们的故事,始于高中,至今还没结束……
  • 善的对面是什么!

    善的对面是什么!

    基督教里有句话:“恶是善的缺失,如同暗是光的缺失。”小的时候看到觉得好有道理。直到上初中的时候看动物世界,发现不同动物对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就喜欢晚上出来觅食,因为他们的眼睛晚上比白天看的清楚。这么一想,大家对暗的理解也不一样啊。再去思考“恶是善的缺失”这句话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善没了可以是冷漠、是鄙夷、是无奈,可以是任何情绪,为啥偏偏是“恶”呢?所以,我想让“善”休息一会,看看“善”的对立面都有什么,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 初若扉夏

    初若扉夏

    谁没有一段后悔的青春,谁没有一个深爱的人记忆中的疼痛,又怎能轻易忘记
  • 幻兽传之圣殿

    幻兽传之圣殿

    幻兽大陆,剑与魔法交织,幻兽魔兽咆哮,少年终将成长,沐浴血与战火,踏上巅峰……
  •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一朝穿越;她本想安平和乐地度过这一生;她本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奈何她不去找麻烦,麻烦却来找她;还真当不发威的老虎是病猫呢;既如此她也只能正当防卫了,若是不小心让你们伤了残了,那可真心对不起了,我会给你们烧三炷香的。即使人人欺她、厌她、烦她、辱她、骂她;她依旧我行我素;她也一直不急、不争、不怒、不燥、不怨;但别当她真吃素;大婚过后;他被迫与娇妻分榻而眠;他几次想温香软玉在怀都被各种状况打断;敏锐的嗅觉让他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他的小王妃,很有趣;既如此他不介意一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觉得似乎王府里有一个这样的女人也不错。他对她说:“我会一直爱你、宠你、怜你、疼你、护你,直到生命尽头!”她对他说:“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蜀宫应制

    蜀宫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