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300000011

第11章 韩子悲歌(3)

郭开连连叩头道:“大王,我的本心也是好的,谁知弄成这个样子。司马尚大将军不来,我去一步叩一个头请他。”

赵王迁道:“好好,你跟司马尚大将军说,请他快快出山领兵,本王赏他黄金千锭。”

郭开应了,百官散朝,赵王回宫。

郭开回府,打点了黄金三千两,锦帛十匹,命人用箱笼抬着,他自己坐车,到了司马尚府前,他在府前跪下叩个头,起来向前走一步,再跪下叩个头,又起来走一步……后边抬箱笼的八个奴仆,也同他一样跪叩、走路。

司马尚大将军府前的人见他如此,慌忙报进府内。司马尚听了,心也软了,再者国难当头,他也顾不得私人恩怨了,他忙接出来,拉起郭开道:“相国,快别如此,有话请讲!”

郭开跪地不起,泪落如雨道:“大将军,你救救赵国人的命吧!扈辄战死了,将士十多万,全做了无头之鬼!”

司马尚涕泪横流地拉起郭开来,口中凄惶地道:“秦人此胜,使我赵国蒙受灭顶之灾,我也忧心如焚!”

司马尚把郭开让到前厅,在几案左右席地坐下。郭开命奴仆献上黄金、锦帛,郭开道:“以前用扈辄,是我的大错。今日特来谢罪,献此薄礼,望大将军纳之。”

司马尚作色道:“我等食赵君之禄,皆应为赵国尽忠。若收相国礼物,老夫便负罪如山了,请相国收回。”

郭开百般央求,司马尚只是不受。郭开见让不下去了,便哭道:“大将军若不受命赵王,为国领兵解邯郸之围,吾就罪过通天了!”

司马尚道:“相国既悔当初,老夫也不再问前愆了。明日老夫与相国一同去拜见吾王,自有抵御秦兵之计。”

郭开又道:“谢过大将军宽恕之情。”

次日,司马尚拜见赵王,赵王迁急忙命人给司马尚搬过坐褥来,司马尚坐了。赵王迁道:“扈辄不谙用兵,致我国损失过重,本王食不甘味数日了。大将军,本王年轻,不知国事,请你念赵国百世之恩,为国分忧吧!”

司马尚见赵王迁说得可悯,便示意赵王迁屏退百官,他有密情上达。赵王迁把袍袖一拂,百官退朝,安政殿上只剩司马尚和郭开在赵王迁左右。司马尚向赵王挥泪道:“秦以虎狼之师,袭我平阳城,并诱扈辄之师深入,杀我十万将士,损我元气太重了。我王悔前日之决断,意在邦国之安危,臣今亦喜!但惜,臣确已年迈,即担重任,亦非秦王政及其大将的对手。大将军李牧,镇守代郡,匈奴十年不敢近吾边疆。李牧者,计出万端,威加诸国,比之赵国诸将,如景星之悬于天表也,退秦人者,非李牧不可也。”

赵王迁平日即听百官说李牧为当今奇将军,凡他所战,从无败衄。但自赵王迁为王以来,李牧没回过邯郸,赵王迁还不认识他。不过,他曾听郭开等人说过,“李牧为人骄纵不驯,不服王廷,前赵王曾收过他的兵权,后又用之破匈奴,赐以万金,牧亦不放在眼里。”赵王迁向司马尚道:“本王多听百官论李牧之能,但又听说此人视王威如无物,可用吗?”

司马尚笑道:“哎!大王!凡是鹰扬虎变之辈,当有鹰虎之威,若似常人驯服,愚不可用,于国何利之有?李牧战匈奴,以五千之众,使匈奴十万之徒敛手,今日若用李牧,赵国无忧矣!”

于是,赵王迁听信司马尚之言,派密使去调李牧回邯郸,代郡之军,托李牧副手掌管。

郭开本是忌李牧之为人的,但这次扈辄败绩,与他所关甚紧,召回李牧,抵住秦兵,于他又有好处,为此,他也赞同司马尚之议,未进谗言。

李牧自幼从军,以士卒出身,百战赵北,建功如林。擢为大将后,带十万军兵,居雁门,专防匈奴。初为边将时,匈奴来侵,他不主战,只命令将士:“匈奴若来,只举烽火,放之入关,守保各关隘,勿擅动,匈奴不知我之兵力不敢深进,自退矣!”

将士依李牧之命而行,果然匈奴屡进长城,都因怕中埋伏,不知守军兵力之多寡,又自行退去。李牧又向匈奴派出许多细作、间谍,以侦察匈奴行止,并置可用之能吏,奖励人民生产,丰收之后,租粮皆入幕府,将士无饥忧,军中称丰厚。后来,匈奴放出谣言,说李牧怯战,号称“怕死鬼”,乃无用之人,前赵王闻此谣言,觉得丢人,便撤换李牧回邯郸,叫他退休,命别将代李牧领军。匈奴来攻,这些自恃有能的将军大肆出战,多得败绩。匈奴侵扰无休止,边民不能耕种,连牲口也不敢喂养。前赵王这才认了错,复请李牧将边。李牧辞道:“我老病了,干也干不好了。”前赵王强之,李牧说:“王如欲用臣为将,臣还像以前那样对付匈奴,否则不到代郡。”

赵王应了,李牧到了代郡,用兵还如以前,匈奴在几年中没得到什么便宜,但人们总以为李牧不敢战匈奴而轻之。李牧选兵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精兵五万人、善射的将士十万人,令其苦练战技,等待战机。又令边民大纵畜牧,开荒种地,以诱匈奴。匈奴果又轻兵来犯,李牧纵兵包围,杀来犯者数千人,尸首弃之于荒野。

匈奴闻轻兵败北的消息,便纠集各部落骑兵,共二十万人来攻雁门关。李牧率军,变换阵形,以惑匈奴。趁其惶惑之时,李牧又以重兵为左右翼,奇袭匈奴。大战数日,灭匈奴十余万骑兵,接着又率军破东胡,降林胡,使所有单于部落闻李牧之军来,皆丧胆奔走。

自李牧大胜匈奴后,北方部落十多年不敢犯赵国长城之边,偶有犯之者,亦皆败绩,非死即走。为此,李牧之名,震动于单于诸国。

赵悼襄王元年时,赵王偃命李牧将兵攻燕国,拔燕之武遂、方城,后又转赴代郡,镇匈奴。

赵王迁调李牧命令下达后,李牧星夜驰还邯郸。赵王迁听司马尚之言,盛筵接待李牧,并封以大将军,为武官之首,并赐以黄金万锭,锦帛千端。李牧谢恩,尔后论及抗秦之事。李牧于安政殿上,对众朝官道:“秦国强于诸国,士兵悍战,今秦来犯,我们必须上下齐心协力,才可退秦!牧受王恩深重,愿以生死付之,不使秦人践踏邯郸。秦人虽大胜,杀伤我十万人,秦亦有我半数之损。如今他不会急切攻我,还需整兵补员后再伐我国。我们早做防备,可保无虞也!”

朝堂百官尽服之。

次日,李牧同司马尚又向赵王迁密奏道:“长平、武威两战之后,我兵损员太重。今欲抵秦兵,必先增补兵员、勤习战术,方能御敌。”

于是赵王迁、司马尚配合李牧聚东、西、北三方戍卒二十多万人,操练不息。一连数月,秦兵只在更名为武遂的地区驻扎,并未侵赵。武遂战后,秦王回咸阳了,赵王迁也放下心来。

九月,燕国忽攻失地,代李牧之守将不能胜。赵王迁只得又令李牧去抵来犯的燕兵,李牧走时,把邯郸地区军务托与司马尚,自己与燕人鏖战半年之久,连破燕军,北方始得稳定,但一时难以回邯郸。

李牧走后,当年十月,桓漪曾再攻平阳城,但被司马尚带兵拒住,大战几场,秦人无功,桓龆只得引军退回武遂。

赵王迁自用李牧、司马尚之后,又得太平,还是以玩狗、听鸟为乐,但再不大肆宣扬,只在深宫闭门随兴了。

秦王政大胜后,又到河南秦地视察了一番,尔后车驾回咸阳。秦军武遂之战,亦被赵军杀伤四五万人。为此,战后也需休整补员。桓龆曾向嬴政奏说:“赵人虽大败,邯郸左右尚有几十万能战之卒,我若直取邯郸,逼之以战,恐赵人上下一心,战而无功,只能尽夺邯郸四方城池,使邯郸孤立无援,方可下之。又闻军中侦者报说,赵王迁调回李牧为将以拒我,李牧奇人也,我军须稳当行事。”

秦王政同意桓龆之见,临别时,他又嘱咐桓龆,军队休整之后,可以分兵蚕食赵国,前攻平阳,后攻宜安。若能夺下两地所辖若干城池,邯郸人心乱矣!

桓龆依秦王政之计而行,于是休整、补员,以待再侵赵地。

秦王政离开咸阳时,咸阳国事,尽托李斯掌管。李斯日夜殷勤,国事泰然,有条不紊。待秦王政得胜而归时,李斯带百官跪接咸阳东门路旁,高呼“万岁”之音,震动渭水河滨。秦王政下车,挽李斯之手,并行数武,询问安好,有如兄弟。

秦王政摆千官之筵,庆贺武遂斩赵军首级十万之功。他抚着自己受伤的左肩,向百官讲述武遂大战。百官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次日,李斯密见秦王政,奏道:“陛下,臣有个同学来到秦国为使,臣已把他安排到御史大夫姚贾家中以便互相切磋,陛下愿见他吗?”

嬴政一愣,问李斯:“你的哪个同学?”

李斯脸一红,又有些个汗津津地道:“其人乃是韩国的公子,名韩非,早年与我同在荀况老师门下学习,因此是同学。他来为使,不知有何事。”

嬴政站起身来,怪李斯道:“哎呀!廷尉,你可从来没向寡人说起过韩非是你的同学。你若早说,寡人早就派人请他到秦国来了。”

李斯道:“他是学刑名法术的,请他来也没大用,故臣从未提起。”

嬴政摇头道:“非也!他的著作在秦国流传最广,寡人最喜欢读。曾发誓若与《孤愤》、《五蠹》的作者韩非见上一面,愿结为知己,一生不愿离开!他这个人,多治修明之法,言执势以御臣下;又多富国强兵之道,倡任人唯贤。他反对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正是倡尊王统一之策,与寡人志气相投。”秦王政又笑一笑道:“廷尉,我有一句话,你可不要生气。若论治国之策,安邦之学,你可比不上他。再说,人家有著作,传之六国,定为大论;你呢,述而不作,即使有点小作也不多,比不上他。”

李斯汗流满面道:“臣政务太多,无暇著述为文。韩非著作虽多于臣,但尽是长篇大论,有人说不是他亲笔写的,仅是抄袭的。”

秦王政摇头道:“你怎么知道?”

李斯擦擦脸上的汗水道:“臣听韩国人说,韩非家有祖传秘本诸书,他继承下来,又加以发扬。”

嬴政笑道:“此乃小人之见,凡此嫉妒之流,都无真才实学。谁高于他,他就嫉妒谁,攻讦人,不成大器。”

李斯只得连连点头道:“是,是,定是此辈嫉妒韩非所为,但是臣却很敬重韩非。他一到咸阳,臣怕馆驿之中不洁,送至御史大夫姚贾家中。这些日子,一日三脯,姚贾亲陪,臣也常去看他。”他瞅了瞅嬴政的面容,又问:“陛下,韩非欲见陛下为韩王安求情,不知陛下能见否?”

嬴政道:“寡人正要见他,难得他来了,为何不见?”

李斯问:“陛下何时见韩非?”

嬴政道:“明日退朝后,在文升殿接见韩非。李斯,韩非既是你的同学,情意深重,他有过你之处,要虚心学之。”

李斯辞出便殿,心中不好受,骑着马,往姚贾家中,一气好跑。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为人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早年同李斯一起就学于楚国苟况门下,专务刑名法术,而又倾向黄老之说,不尚繁华,清简无为,提倡君臣自正。韩非论法。一直是诋斥浮淫,发扬法制,名实相称,故与黄老之说相合。

韩非看到韩国的君臣昏乱、保守,互相攻讦,再不就是沉湎于女色,国势弱到不能救治的地步,还不自知。为此他建议韩王安以治国、修法为上,多次上书,韩王安连看都不看,在砚台底下压一些日子,又掷还给韩非,说:“书呆子,快去写你的书!韩国如何治理,你能明白吗?”

国家虽不用韩非,但韩非还是要向世人阐明自己的抱负和观点。于是他苦心著书,多年来写成《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三十余篇著作,共十余万言,后世集成一集,书名定为《韩子》。《孤愤》是说人若太直,即使心是好的,也难容于当世。《五蠹》是说为政有五大蠹弊,犯之则倾。《内储》是说君执术以制臣下,制之在已,故日“内”也。《外储》乃言,明君观察、俯听臣下的言行,尔后断赏罚,赏罚受之者在臣下,故日“外”也。储蠹二论,所谓明君之意也。《说林》者,广说诸事,其说如林之密,故日“说林”。《说难》者,说前人行事与己不同而诘难之,谓之“难”。

这些著成的论文书简,一经出手,广为传抄,儒法皆读,奉若神明。议论实用、细致、切直、宏大,为当时旷世之作,列国风行,韩非之名如北斗焉!

同类推荐
  • 超级跑商系统

    超级跑商系统

    穿越古代,带着超级跑商系统。白手起家,跑商赚钱。成为一方首富只是时间问题,成为一国首富也指日可待,成为全球首富当然也不是什么梦想。本书完全架空历史,与任何朝代无关。休闲轻松向,喜欢厚重历史文的请绕道。
  • 明灭

    明灭

    明末清初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短短的几十年间,干戈不息,烽烟遍地,万千子民归于涂炭,兆亿生灵化为枯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献忠、李自成、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多尔衮、马士英、左懋第、阮大铖、李香君、侯方域、钱谦益、柳如是、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李成栋、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郑芝龙、郑成功、张煌言等等一大批史上著名人物分别以各自独有的姿态,相继登上历史的舞台,演绎出一场场回肠荡气、慷慨悲歌的时代大戏。在血与火,刀与剑的考验中,他们或是封疆大臣,或是百战边将,或是布衣文士,又或草莽英雄,甚至贩夫走卒、妓娼乞丐,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做出命运的选择,英雄和汉奸,往往就在一闪念之间,挺过去,就能杀身成仁,名垂千古,绕不开,就会卑躬变节,臭名昭著。本书以民族大义和道德价值观作为忠奸、善恶、是非的取向,通过对他们每个人进行人性的分析,进行历史性的拷问,颂扬仁人志士的高尚爱国情操,揭露和批判无耻的卖国行为。
  • 穿越成了秦王政

    穿越成了秦王政

    胡安穿越了,不过当他发现居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赵政后,他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历史车轮开始向前了。
  • 节度江山

    节度江山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阶段。全书涉及七十多个国家,近两百名国君,三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将臣谋士,四百多场战争,一百多场政变,四十多个典故,大小权谋计策不计其数。文中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对当时社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失败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当然也少不了悲壮与豪情的故事,感慨与激昂的场景。这是一部历史大剧,是一个群雄汇聚的舞台。
热门推荐
  • 戴大帽子的女郎

    戴大帽子的女郎

    摩莱夫人总在想那天下午命运女神之手若给我们指出摄政街玛蒂咖啡馆而不是里昂咖啡馆是去饮下午茶的最可取的地方,那么库勒东先生眼下恐怕还会活着呐。我在伦敦警察厅最敬爱的警探就是摩莱夫人。她确信——不用说,我也相信她这种自信——自己想必会先发制人,防止那个谋杀犯达到目的,从而避免伦敦市中心发生那起迄今最为残酷无情的谋杀案。
  • 蓼莪

    蓼莪

    一出祭堂,祝荣就又坐在了雨棚里。里面已没几个人了。灵堂里这时也没有了唱经与乐器的声音,但祝荣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接下来还要做些什么,他已经毫不在意。过度的疲倦似乎使他的大脑自觉地进入了休憩状态——他现在只是凭着一种肢体的本能,行走、坐下,再把视线随意地投向某处,然后长时间一动不动。不知过了多久,灵堂里响起一阵呜咽般的海螺声,接着是一个道士低沉而又凄凉的唱经声。祝荣感到一阵阵冷风从肌肤上滑过,又感到四周所有的黑暗都沉沉地压在了心头。没多久,灵堂里又同时响起了鼓声、钹声、锣声、笛声,仿佛千军万马即将起征。祝荣看到灵堂里已有好些穿麻衣或孝衣的人,还有一些站在门口,也随时准备进入。他耐心而又不乏好奇地盯着那边,直到猛地意识到自己也应是其中一员,这才起身过去,汇入了那人群之中。
  • 无为碌

    无为碌

    一代女将的传奇人生!性别不能阻挡她的梦想!
  • 微末浮沉

    微末浮沉

    微末之中的小少年,经历一段一段的悲欢离合,曲折坎坷,在磨难中挣扎,向命运争斗,不愿屈服的奋斗,只为一个执于心中梦想而不断前行。本文由真实事件改编。
  • 名人传

    名人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以你为名的日子

    以你为名的日子

    清冷呆萌小狐狸*霸道温柔大灰狼有记者问夜墨宸“此生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是什么?”准备转身离开的夜墨宸听后停住脚步,微笑,满眼皆是温柔,“娶了她,让她做一辈子的夜夫人。”在商场上杀伐果断,毫无人情的夜墨宸,将毕生温柔全都交给了放在心间上的女人。【催婚】“老大不小了,还在家待着!”叶清吟一脸懵逼“哈?”不是您老让我回来的吗?“别看了,再看也不是你的!”叶老爷子一把夺过叶清吟手里小孩子的照片,孩子气的道。叶清吟再一次懵逼“哈?”不是您老让我看的吗?叶清吟心中怀疑叶老爷子是不是更年期了,还是老年更年期!叶清吟在受不了叶老爷子的折腾后,终于道“您老想干什么,直说好不好?”叶老爷子拐杖一放,掐着腰“我就想抱个曾孙这么难吗?!”叶清吟:……【求婚】那夜,漫天的极光点燃了星空。那夜,万千灯火只为一人而点。那夜,你的眉眼中皆是温柔。那夜,夜墨宸单膝跪地,手捧戒指,眼神宠溺,极尽温柔“嫁给我!”叶清吟霸气一挥,道“嫁了!”“我曾以为,孤独会伴我一生,不曾想,你自人山人海中来,我避无可避,我甘之如饴。”
  • 晚唐不良人

    晚唐不良人

    先天体弱的刑侦教授穿越回大唐,成为一名缉捕盗贼的长安不良人。
  • 先人祭

    先人祭

    诗剧《先人祭》是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由四部分构成,以及序诗和附诗。这部作品的创作跨越密茨凯维奇整个人生;其中的第一、二和四部是在诗人二十三岁、二十五岁左右写成的,第三部则创作于诗人移居德累斯顿的十一年后(1832)。密茨凯维奇首先设置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展现的是村民们在每年十一月进行的一次亵渎圣灵的宗教仪式。我们能从中看到神,看到艺术家,看到许多人物个体,看到被抛弃的情人,当然,还有那些为争取自由而被迫入狱的人。它是一部不按剧目顺序创作的、没有完结的、开放性的作品。
  • 20几岁要感谢折磨你的人

    20几岁要感谢折磨你的人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品尝了成功的滋味,才会想着品尝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但是我们第一次的成功,总是在满足现状的安乐心态中迟迟不肯到来,如此,我们获得成功的期限越拉越长,等到了三十而立的年岁,可能依旧一事无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动力,一种推助力,这种力量也许让我们很痛苦,不好受,但只要它出现,我们就会努力地奋斗,振臂高飞,从而攀上成功的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