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2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潘菽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1]

杨鑫辉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和高觉敷教授一起带领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创建了心理学史的新分支——中国心理学史。潘菽教授几次提到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只研究西方心理学史,一定要挖掘整理祖国心理学思想遗产,一定要研究中国心理学史。他非常感慨第一部《中国科技史》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写的这件事,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一定得由中国人自己来写。

潘老对研究心理学(包括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指导思想问题极其重视,是把它视为首位的问题来对待的。所谓指导思想,潘老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世界观问题,即需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即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指导;三是必须解决正确的方法论问题,包括哲学的方法论和一般科学的方法论。不同心理学分支研究的方法论不同,甚至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和研究外国心理学史的方法论也不同。潘老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一回事,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比作一株树,世界观是根本,辩证唯物论是躯干,方法论是树冠。有了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哲学观点。有了怎样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点就有怎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哲学观点对我们起基本观点、基本原则的指导作用。方法论则除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之外还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起指导作用。”

那么,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方法论方面比较具体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潘菽教授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要划清心理学与哲学的界限。尽管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且至今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近现代心理学毕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所以他说:“讲心理学史必须讲的是一种科学史而不是哲学史或别的什么史,并且所论述的必须是有关心理而又合乎科学或具有明显科学性的思想即心理学思想而不仅仅是有关心理的思想。”记得1982年初编选《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时,在我们编选组提出的论文目录初稿上,他特别注明一定要是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论文,不能只是谈到了心理思想的东西。这样才使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区别于哲学史、教育史、伦理史等。

第二,要划清科学的心理学思想和非科学的心理学思想的界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潘老认为我们挖掘、整理的应当是科学的心理学思想,而不应当是一大堆非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要重视提炼工作。“提炼就是要提取出精华,避开糟粕。精华就是具有科学性的东西,符合唯物观点的东西。”他认为有一个较简单明了的区别办法,就是第一步可以先就一般已认为是唯物论或接近唯物论的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如果,唯心论和唯物论还不去辨别清楚,那还能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吗?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应当研究唯心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呢?不是。他曾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指出:唯物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富矿,唯心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贫矿,都要挖掘。今后甚至对佛教心理学思想也可研究,不先否定。重要的在于坚持用辩证唯物论观点去研究与批判。

潘老对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是广泛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意义和方法论问题,二是按人头或专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心理学思想的评述,三是从范畴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理论的评论。

研究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整理、编著一部中国心理学史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潘老很重视这项工作,从他所著的《心理学简札》来看,已研究了近二十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但是,只是对单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并形成一套范畴体系。

潘老是重视中国心理学史的范畴研究的,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范畴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心理学思想理论。他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的科学心理学思想已表现出好几个很值得予以表明的如下的光辉特征:(1)人贵论;(2)形神论;(3)性习论;(4)知行论;(5)六情论;(6)唯物认识论。”后来在与高老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将六情论改为情二端论,补充了天人论和节欲论。这样总共提出了八个基本范畴[2]。此外在别的文章中还提出过“心有方”的思想。所谓人贵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之可贵在于有智慧。在论到人的心理时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所谓天人论,涉及天和人的关系。在心理学思想上说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所谓形神论即心身论,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所谓性习论,指“习与性成”的理论,即习形成的时候,一种性也和它一起形成了。所谓知行论,着重说明知和行的关系,即意识与行为的问题。所谓情二端论,认为人的情主要有喜、怒、哀、乐、爱、恶六种,爱(好)、恶是更根本的,其他都是它们的变式,故称为情的两大端。所谓节欲论,认为人类的欲求是天然就有的,不能无欲或去欲,而只能节制在合理限度之内。

潘菽教授的上述观点,对于中国心理学史,特别是对于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引路和指导作用。因为只有抓住了基本范畴这个纽结,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就当前我国心理学界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挖掘整理来说,对单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要多一些,而从范畴的角度进行综合的研究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潘老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同类推荐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Magic and Other Misdemeanors (The Sisters Grimm #5

    Magic and Other Misdemeanors (The Sisters Grimm #5

    Fans of fractured fairy tales will be delighted to discover the fantasy, mystery, adventure, and humor in the beloved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Sisters Grimm series by Michael Buckley, now with new cover art. The nine wildly popular books are favorites around the world.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books to bring a distinctly girl-power spin to fairy tales—a trend followed by hit television series and movies such as Grimm and Maleficent; the bestselling book series the Land of Stories; and more. Now, books one through six in this smash-hit series appear with new covers, with books seven, eight, and nine available as revised editions soon.
  • 医之心——妇科篇

    医之心——妇科篇

    生活中我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形式体现消费的交易特征,独独医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花钱可以买任何商品,唯独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钱等价交换。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医,是医疗、医术,又是医疗、医术之上承载医德、医风的医生之心地。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个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作为医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作为患者,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 白马黄马和黑马

    白马黄马和黑马

    1978年出生的阮长寿、姜五一和隋达文,打小生长在北京地安门。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的命运随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攀登过事业的巅峰,也跌落过人生的低谷。顽强不息的三个发小,最终谱写了一曲励志的青春之歌。《白马,黄马和黑马》是参加“阅文·安之杯网络文学擂台大赛:美丽中国”的参赛作品。小说全本共计100章节,30万字。自2019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全本小说授权发表。
  • 铃缘梦

    铃缘梦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们一直处在这个社会的邪恶面,看清人心,想要获得新生……
  • 查东山先生年谱

    查东山先生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八宝妆

    八宝妆

    京城众人都认为,皇上给显郡王与义安候府嫡女的赐婚,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显郡王是那朵鲜花,义安候府的嫡女是那不招人待见的牛粪。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相往往是谁用谁知道。
  • 下午好我的亲亲酸奶味英雄

    下午好我的亲亲酸奶味英雄

    “大家好,我叫鹿小一。”“大家好,我叫陆泽曜。”初见,倾心却不自知;
  • 唐捕快抓我走吧

    唐捕快抓我走吧

    窦云柳:你是糖,我是豆,你是我的小糖豆~唐易:我拒绝,我没有,你别乱说!窦云柳:唐捕快,甜又甜,每天忙得不得闲~唐易:通判大人,有人擅闯工作重地!窦云柳:咳咳,没来得及说。我正是新来的京城府衙通判~【男女双处,甜宠】破案+谈情,有那么一点点点点……虐。
  • 我真没这么伟大啊

    我真没这么伟大啊

    得到了情绪值系统,但肖途似乎从一开始就点错了发展路线。他是万人崇拜的道祖,教化天下,无私奉献,也是抵御天魔入侵的发起者,永远抗争在黑恶势力的第一线。肖途捂着自己的胸口,平淡的开口道:“良心这东西,痛着痛着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