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2300000001

第1章 学习《史料与史学》的一些体会(代序)

张传玺

翦伯赞先生所著《史料与史学》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料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其原本于1946年4月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共收论文三篇,为《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及《论刘知几的历史学》。本书为增订本,是我在“文革”之后,按照翦老生前的意愿,以原本为基础增补而成,于198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收论文亦为三篇:《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及《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翦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在一生中,除了为史学研究和建设编写了许多重头名著如《中国史纲》、《历史哲学教程》等之外,还写了不少普及性的读物,以帮助一般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之用,本书就是他所著的一本重要的史学入门之作。

本书由“原本”的产生到“增订本”的出版,其间相距40年。在这40年中,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翦老本人的生活也经历了严重的漂沉激荡。本书虽小,其形成过程却反映出了中国和翦老本人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本书原本的基础,是翦老在1945年5月为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所作的学术讲演稿,题作《史料与历史科学》。讲演之后,应书店之约,准备整理出版。可是时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全国的政治形势明显将发生剧变,关于此事,翦老已有预感,所以他的讲稿才整理了三分之一时,即暂停整理。8月2日,他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文曰: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史料的论文,但总是没有着笔。月前,复旦大学文学院约我作一次学术讲演,我就讲《史料与历史科学》这个问题。惟讲演时,为时间所限,不能作较详之发挥。近因书店之约,要我写一本关于史料学方面的小册子,我就开始把这次的讲演稿加以整理,计有三篇:一、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二、中国考古学上的史料;三、与收集整理史料有关的各种学问。现在我还只写成《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一篇;其余两篇,假如我的生活不发生变动,也想继续写出来。

可是,翦老搁笔才13天,日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国的政局在急剧变化,翦老的生活也在相应地波动。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自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头头蒋介石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翦老担任了毛泽东与国民党高级“左派”人士冯玉祥、覃振之间的联络员。毛泽东回延安后,国、共双方和民主党派举行了22天的政治协商会议,翦老又为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团聘为顾问,参加了这项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政治活动。1946年春,他又协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并兼任教授。就是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还是于这年的4月10日,在重庆《青年学习》杂志上发表了《史料的收集与辨伪》一文,显然他并未忘怀《史料与史学》一书。5月4日,他乘中共中央代表团的专机,由重庆飞抵南京,后又转至上海。不久,因患严重的黄疸病而卧床不起,继之长期住院。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他还是伏床写作,并于这年的10月1日,在上海《中华论坛》杂志上发表了《略论收集史料的方法》一文,长约2万余字。显然他在此时,还为《史料与史学》一书而费心尽力。

此后,全国的解放战争日益炽烈,白区上海的斗争也更加残酷,翦老的身后不断有特务跟踪。1948年10月,翦老因斗争需要,转移至香港,继续进行民主运动。次年11月,奉命由香港转道大连,又浮海至山东半岛,历时40余天,于1949年1月4日终于到达了河北阜平县李家庄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驻地。这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翦老又以文化接管委员的身份随军进北平。起初,他应燕京大学之聘,到该校社会学系任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又被调到北京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此外,还兼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翦老也席不暇暖。可是1954年春,他在参观了中央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会”后,却很快地写出了《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一文,发表于5月20日《光明日报》,应当说这是他为《史料与史学》一书的再补充。至此,翦老为《史料与史学》一书设计的原始蓝图已基本实现了。

关于本书的内容,顾名思义,分为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如上所述,翦老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一种专门学问。更明确地说,是研究中国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中国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学者们往往穷毕生之精力,仍莫测其涯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说。要有“勤”与“苦”的精神显然是应当的;但如方法不对头,仍然会不得其门而入。所以科学的方法尤为必要。翦老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一文中,开列了五项子目,为“导言”,“正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史部以外的群书——经、子、集”,“四部以外的各种文字记录”。这是对史料的范围分别层次,自中心而外延、由主要而次要、无远弗届、竭泽而渔的网罗收集法。当然所收集来的史料并非一一可用,需要再做甄别,区分主次,去伪存真,再下一番提炼升华的工夫。他紧扣《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一文之后,又发表了《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一文,亦于下开列了五项子目,为“史料与方法”,“史料探源与目录学”,“史料择别与辨伪学”,“史料辨证与考据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学、逻辑学及唯物辩证法”。这是对史料鉴定的诸多方法分门别类,具体交代,明其功能,便于应用,以利于最后筛选出真实可信的史料。

《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一文,是在文献史料之外的新命题。这个命题在解放前考古工作无甚开展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考古事业飞跃发展,这个命题的提出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翦老在此文中说:我们史学研究者应“以更大的努力不断地向考古发现吸收知识去丰富中国的历史,补充和订正中国的历史,把考古的发现应用到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去,使这些发现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教材”。这样的指导对史学工作者,尤其是对初涉史学的人十分有益。

翦老在本书中所说的“史学”亦如上述,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古代有古代的历史学,近代有近代的历史学,现代有现代的历史学,各阶级各民族都有本阶级本民族的历史学。不过本书所收,是翦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论的两个古代史学范例,即司马迁和刘知几的历史学。翦老对他俩的史学成就评价很高。如评价司马迁说:“余读《史记》,不禁惊叹在今日两千余年前的史学家,竟能创造如此周密的方法,其头脑是何等的精细!眼光是何等的博大!”再如在评价刘知几时说:“《史通》一书,实为一部富有灵魂的历史著作。诚如他自己所云:‘其为义也,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诫焉,有讽刺焉。’……虽然亦有其短,但是只要我们想见刘知几是七世纪末的一位历史学家,那他的短处就应该由时代负责了。”

但翦老的观点和方法在本书中,并不仅仅体现在上述两文中,在谈史料的各篇亦都贯穿了他的理论和观点,有时还有大段的论述。如他在《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一文中曰:“要使历史学走上科学的阶梯,必须使史料与方法合而为一。即用科学方法进行史料之搜集、整理与批判;又用史料进行对科学方法之衡量与考验。使方法体化于史料之内,史料融解于方法之中。”三篇谈史料的文章,都充满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是翦老于1963年3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所作学术讲演《关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第二部分。所谓“三基”,就是初学历史的人必须掌握的“三项基本功”,就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这三者中,以“基本理论”为最重要。翦老所以讲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当时的史学界中,仍然存在着不重视,或说是不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有些情况还很严重。所以,他在讲演中说:“对理论,现在我觉得应该提到很高很重要的地位,不仅这样,就是在历史科学本身来讲,这个理论也非常重要。”翦老在这里所说的理论,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他在讲演中还举例说:“把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总结一下要不要理论呢?也要理论吧!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要总结吧!鸦片战争以前几千年的历史也要总结吧!这些现代史、近代史、古代史都要我们来作总结。整个的历史要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重新加以研究,若没有理论怎么行呢?”他还指出:如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学好,“那很有可能在历史研究中犯错误”。

翦老的讲话已经过去4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今天史学领域的思想问题更加严重。以各种方式诋毁、反对马克思主义者大有人在。有所谓“学术绝对自由论”、“文化冲突论”、“客观公正论”等,不一而足。首先以“学术绝对自由论”来说,他们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学者们去发挥自由思想,自由研究,自由开发,自由创造,就会获得很好的成果。不需要用哪一家的思想理论做框框,来束缚人们的自由思想。”他们说:“五种社会形态”是斯大林编造出来的,是“斯大林模式”,是教条主义,是紧箍咒。他们还说:“中国史学界自建国以来,在教条主义的影响下,对古代史分期、土地制度、农民战争、资本主义萌芽、汉民族形成等问题,即所谓五朵金花,讨论了几十年,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样的论调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其所以错误,是因为他们打着“学术绝对自由”的幌子,恶毒攻击历史唯物主义。据持此论者说,学术不应有预设的观点,如有了预设的观点,就使作者失去了自由,就会产生偏见,就会套上紧箍咒。可是,所谓“预设观点”,自古有之。因为人类历史是由人类自己认识、复述、编写的,任何作者的论述,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古代之左丘明在《左传》中有“君子曰”;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太史公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臣光曰”等皆是。近人之梁启超就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一章)在外国比较严肃的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如英国的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历史的事实不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的原始事物或事件,因为在我说出它们之前,它们已经经过人的头脑的过滤了’。”(《历史研究》)从上述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所述可知,没有观点的历史著作是不存在的。“学术绝对自由论”更是无稽之谈。

事实证明,大谈“学术绝对自由”的人也各有理论、观点,而且各有门户。如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就发明了一种“文化冲突论”,他是此派的鼻祖。他把世界上一切战争的根源都归因于“文化冲突”,其中包括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说,这种战争是国家间、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种主要方式。此说在中国史学界也大为流行,并为一些人奉为圭臬。他们说,古代发生在欧亚非的著名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十字军东征等,都是“文化冲突”。有些中国的学者还把这一“文化冲突论”引进自己的国家,竟说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文化冲突”,宋朝与蒙古族的战争也是“文化冲突”。还有人试图用“文化冲突论”来全面重新解释自中英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多么严重多么荒谬的事情。毛泽东很早就说:“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论持久战》)又说:“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今天,中国史学界的谬论很多,有的来自外国,也有不少是土产。不仅把正常的研究历史的传统搞乱了,又歪曲了历史本身;谬种流传,还将贻害子孙后代。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发展多元型的文化是必要的。但要其迅速、健康地发展而不混乱,就必须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并要大力加强。对历史学来说,尤应如此。

2004年10月24日于北京大学

同类推荐
  •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大明宣宗初年,也就是公元1425年,此时我们的大航海家郑和还在准备着他最后一次下西洋,欧洲各国还在忙着窝里斗,并未开启大航海时代,而我们的主角李江虽然穿越了,可没想到却穿越到了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面对着一群土著野人,他手持长矛,头戴羽冠,奋起大喝:“我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哦!不对!我要征服整个美洲,澳洲,将太平洋作为自己帝国的内湖!”但此时底下却突然冒出了一道唏嘘声:“切......!”“妈的!谁!谁......!”(写了本新书,都市类的,老书依旧保持正常更新,新书也会正常更新《重生1997黄金时代》!)
  • 我在唐朝有个家

    我在唐朝有个家

    【起点中文网A级签约名品】一颗流星带走了现代渣男,却造就了大唐绝世好男人。周青,史上最倒霉的穿越者。亲爹不疼,大娘不爱,兄弟们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若不是那场流星雨,或许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才是他一生的归宿。如今,穿越到大唐,本想过着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悠闲日子,却不知万事冥冥之中早已有注定!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南宋浮生记

    南宋浮生记

    本文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作品,主角谷永宁是21世纪的现代人,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争执时,被人推到了江里,意外穿越到了宋朝。利用21世界的技术,他生产出了皇上需要的浸水不会模糊的纸,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技术。走上军队生活,利用火药技术,发明了各式火器,缴叛贼、杀敌寇,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名垂青史。
  • 重生之大唐儒帅

    重生之大唐儒帅

    观历朝历代,独汉、唐以强亡。生于大唐是一种幸事。而我们的主角原本只是想在这大唐盛世中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然则却被命运的车轮卷入这场浩瀚的纷争之中。
热门推荐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萌冷帝少:女王陛下请驾到

    萌冷帝少:女王陛下请驾到

    K市首富夜正陆的千金夜翎儿被人害死,重生到L市段时璃的身上。没想到一醒来竟是要收拾原主在学校广播室向校草符迁告白的烂事……“请问,符少表面高冷,实际上是萌系少年,是否属实?”符少勾唇,懒得理他:“……”“请问,符少最拿手的事是?”符迁看向一旁的某人,答:“宠老婆。”“请问,符少天生丽质,却还拼命保养,这是为什么?”符少傲娇:“当然是为了防止外面的小白脸勾引我老婆,毕竟,现在小白脸的花招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啊!”
  • 原人论

    原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生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枕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 不知今夕是何年

    不知今夕是何年

    是在城市的一角,灯火风雨无阻地驻足;是在十里长亭中,玉佩与长剑的相守;是在秘境之森里,斜阳共落叶的轻吟;亦是在彼岸幻梦中,渐渐于水中定格的面容。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城市的灯火阑珊,即便它用霓虹刺穿我的心脏,但夹缝中却也泛出心形的微澜;因为你,我爱上了长亭外的渐行渐远,不论良人何去,我这里总有西窗残烛,消剪不完;因为你,我爱上了绿影层峦,斜阳穿过叶的缝隙,恰似你的心在我眼中留下爱意斑斑;因为你,我爱上了晚来梦残,蝴蝶萦绕心尖,也不知是否是我身为蝶兮,在虚空画出属于你的回环。一草一木,一物一什,人也好,妖也好,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却让我慢慢道来,将这个中情意拆跟你看。
  • 深宫娇宠:神医太子妃

    深宫娇宠:神医太子妃

    她是当朝太子妃。一朝穿越,两世神医,只求醉心山水,自在潇然。他是人间病娇王。表面清雅,实则腹黑,心中装着江山如画。君临楼上,惊鸿一瞥,本以为相见偶然,不会再见,却不想日思夜想,只为再见。想来缘之一字,虚无缥缈,然终非空穴来风。待得君临天下,他拥她入怀得意一笑:自古邪不胜正,你是邪,而朕是正。微杳:。。。。。。打败你的不是无邪,是天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傅雷译幻灭

    傅雷译幻灭

    这是一部集中反映文学艺术商品化及新闻界黑幕的小说,也是《人间喜剧》中最有深度,也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杰作之一。小说通过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的遭遇,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整整一代青年的处境和精神状态,指出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胜利,必然出现人与人之间竞争角逐的局面,由此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首首个人奋斗的诗篇,一出出理想破灭的悲剧。
  • 国宝的幸福生活

    国宝的幸福生活

    [新书神级国宝培育系统,已发布]今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想做大熊猫,当程宝在键盘上敲出这么一句话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大熊猫,此刻程宝的内心是崩溃的,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程宝觉得做熊猫还是没什么不好的嘛,又过了一段时间,程宝你还想变成人吗?程宝:“人是什么,我明明就是一只大熊猫!”(这是一个熊猫团子搞笑卖萌,从而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剑花室诗集

    剑花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