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3900000001

第1章 意惬关飞动 篇终接混茫

——读吴小如先生的《古典小说漫稿》

李鹏飞

《古典小说漫稿》所收吴小如先生论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大都写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正是笔者一直所期许的将小说论文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的文章,可以让人一鼓作气地看完。

跟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吴先生也难免受到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并运用这一学说来分析古典小说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小说人物的性格、行为与人物的相互关系,在评价小说的历史地位时,也会特别重视其人民性、批判性与反抗性。有一些具体的表述大概会是今天已经远离那个特定时代的读者们所难以接受,甚至有些反感的,然而所幸吴先生早年受过传统治学方法的良好训练,这让他并未被流行学说引上歧途,大发凿空之论,而是在充分掌握原始文献与贴紧小说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他的观点,再加上吴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与过人的文学悟性,这让他每发一论,皆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从不蹈袭盲从他人,极具启发性。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运用在他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既无关宏旨,也无伤大雅。我们完全可以抱着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的态度来阅读这些文章,从中领略吴先生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真知灼见,应该说,他的很多看法直到今天也依然值得小说研究者重视,甚至可以作为古典小说研究的指导性意见来对待。

收入这本论文集的十多篇文章涉及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重要小说类型与经典小说作品,看上去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也基本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史。在对《儒林外史》《红楼梦》《三侠五义》等一些经典作品所做的集中深入且极为精彩的分析之中,贯穿着鲜明的社会史、文学史与小说史的意识。在论述一种新生的小说类型或者深入剖析一部小说作品时,吴先生一定会周详地交代这一类型的历史源流,交代其题材的沿革演变,交代作者生活的时代,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平交游与思想情感,在论述具体的小说艺术特色时,也必定会追溯它在传统文学与文化中的根源与地位。这样一来,吴先生就把一棵已被时间之斧伐倒的小说之树重新放回它曾经生长的森林里去,让我们看到这棵树所曾赖以成长的土壤、阳光、空气与整个森林的环境。这其实也就是传统治学方法所讲究的“知人论世”的原则,让一个过去时代的研究对象重回鲜活、立体的“真实”历史时空,加以尽量周全的审视,这一方法在吴先生手中运用起来是如此地自然娴熟,没有任何斧凿勉强之痕,在我们这个文学学术研究日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把研究对象拆解得支离破碎、不成片段的时代,让人油然而生重睹天地之大美的惊奇与新鲜之感,也油然感到老一辈学者治学气象的苍莽浑朴与元气淋漓。更为重要的是,吴先生还让我们看到了古典小说这一文类本身所蕴含的气象、价值和尊严,这一点,大概是过去一百年的古典小说研究所未能完全做到的。

长久以来,作为古代通俗文学之一支的古代通俗小说都曾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低级文类,它进入现代学术殿堂虽然已有一百年的时间了,但它的经典性以及在文学、文化意义上的重要性并不是不证自明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仍然有人怀疑它的价值,轻视其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然而古语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那么,如若道之不弘,则其原因自不应在“道”本身,而应在那“弘道”之人了。但是,古典小说本身能否如同传统的经、史典籍一般,成为“道”之载体,或者能体现“道体之一端”以至可以上升到跟经、史之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呢?这么说,自然难逃拿小说跟地位向来尊贵的经、史之学攀亲戚的嫌疑,但是如果它们之间原本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呢?那么,能够确认这一点,对于提高小说的文化地位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则是:揭示这一事实,并且始终在这一事实所构成的宏大视野中去审视与研究小说就成为完全必要的了。而研究视野的改变,对我们认识小说的重要性与艺术特性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通俗小说跟传统经、史之学的联系,过去的学者(包括冯梦龙、金圣叹等明清时代的小说家与小说评点家)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甚至还有人十分明确地指出过“通俗演义”“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明代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这是就小说的功能与经、史殊途同归这一点而言的。而在具体艺术技法的层面上,古代的评点家也曾多次指出过小说与传统的《左传》《史记》叙事艺术的联系,只不过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只是点到即止,从不愿意去做更细致深入的剖析。吴小如先生的文章则在继承前辈学者成说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具体小说艺术手法与艺术原则的深入分析之后,更明确地指出:史传文学的表现方法实与小说并无太多的出入,史官写史的态度与传统一直贯穿于小说史之中,尤其是贯穿于文人作家的创作之中,他们会以史官写史时所秉持的明辨是非的、严正的“公心”来写小说。如《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些伟大的文人小说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跟它们继承并发展了古代史传文学的构思、体例和布局,继承并发展了史官笔法中“皮里阳秋”与“微言大义”之类重要的叙事传统有关。可以说,跟史传文学的血肉联系乃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传统的本质特征。吴先生从这一立场出发,比较透彻地解释了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的经典性评价,也透彻地解释了鲁迅为什么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只能称为“谴责小说”而不能称为“讽刺小说”这一著名论断(参见《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闹红一舸录》等文)。

在对《水浒传》《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小说的具体分析之中,吴先生反复强调其社会认知意义,并且反复从文化、历史与思潮的背景下来分析作者的创作心态与小说人物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把这些小说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特定阶段的精神生活史的,尤其是视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与小市民这两个主要阶层人物的精神生活史,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些精神生活的特点加以说明,同时也并不放弃从作者态度与人物心理行为的角度去观察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从而在作为社会生活缩影的“历史”与作为某阶层精神生活图景的“小说”艺术之间灵活地游移。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孽海花》这类较集中表现明清时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自然无法回避对这些人物的思想状态的表现,但这一表现未必是以直接论道的形式来呈现的(直接论道的内容自然也会有,而且还不少),而是通过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道路选择的描写来予以呈现的。这一点在《儒林外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大部分都是浸淫儒学程度极深的读书人,但从作者本人到小说中人物,众人所信奉并践行的思想主张却并不完全一致,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及具体态度也是受制于一定的思想学说的,对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吴小如先生在他论述《儒林外史》的两篇文章中都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阐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儒学及其演变在新的时代对读书人的复杂影响,以及这些思想对作家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隐蔽而深刻的制约。可以说,儒、道、佛各家典籍中的抽象的思想教义,只有到了小说中才真正成为活生生的行为准则,表现出它们塑造人物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巨大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的社会后果。

吴小如先生这一代学者所受的人文教育尚未完全脱离传统学术的完整浑融状态,因此他们即使进入现代分科体制之下的大学来研究古代文学与古典小说,也仍然没有局限于从狭隘的纯文学角度来研究古代小说,而是从大文学的视野来研究之,这一做法正好契合了中国古典小说自身的特点,亦即脱胎于史传而仍与史传保持着血肉联系,与经、史学问虽无直接关联而始终以其作为深层的思想背景。这就启示今天的古典小说研究者也应该从更广阔、更完整的知识视野来进入古典小说这一并不那么单纯的研究领域,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把握、理解这一对象的特质和意义。

2015年8月底,于畅春园

同类推荐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老陶杂谈

    老陶杂谈

    书中作者就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事件,生活中的小常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以选目为基础,共包括前言、选目、作者小传、注释四部分。根据金性尧先生对宋代诸诗人的创作特色、地位的理解,以及对宋诗发展历程的把握,从浩如烟海的宋诗中撷取三百二十七首。强调苏轼和陆游,二人选目为全书之冠,并以此为支点,构成北、南宋作者队伍的基本格局。本书去取公允、注解精当、考证严谨、个性鲜明、理趣皆备。读解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更挖掘为人忽视的冷僻佳作。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注重其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探索诗歌的内在意涵和艺术形式。是领略宋诗风貌、气象,了解宋诗发展脉络的人文读本。
  • 老残游记续集

    老残游记续集

    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日朝廷整顿新政,满街都是巡兵。作者借老残之口,道出了官僚主义的腐败,体现出了忧愤深刻的社会内容。
热门推荐
  •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有女孩的父母的热切期盼,然而如何教育女孩却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帮助广大父母解决这一难题和女孩的健康成长,本书从女孩的性别、安全、品质、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世心态、成长环境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女孩的家庭提供了100个教育细节。让每一位父母都摒弃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女孩真正的朋友,并把女孩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才!
  •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这本书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有借史事阐述理想抱负,有的托鬼怪谴责人间不平,有的张扬儒学以惩恶劝善,有的探讨宗教哲理和人生真谛。《雨月物语》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情节曲折、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姊妹篇,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成稿于上田秋成晚年时期,它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量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是作者思想认识、人生体悟都达到顶点的力作,在其去世后才出版刊行。
  •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无归途

    英雄无归途

    待黑暗中的邪祟褪去,尚且年幼的家伙们开始登上舞台。在这纷乱的世间,谁也不知道将会有什么到来……
  •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形成好习惯。为了让家长好懂易学,本书用案例、讲方法,帮助家长用有针对性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始终把要做的事放在心上,始终“念着”这件事。让孩子投入、专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保持注意,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这样他们才能够走向成功。
  •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血眸杀之。一条不成文的宗规,让墨心从小便被扣上了废物的帽子。然而觉醒之日,极致之火的出现,海神唐三留下的千年预言已经开始。史莱克的地位受到威胁,冰与火的相遇,大陆的危机,与新一代的七怪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 剧作三种

    剧作三种

    乡间诊所。一张方桌,上面摆放几瓶类似酒精、碘酒、药剂的物品。两边各摆一个长条木凳。六七位候诊的病人或站或坐,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乡下人打扮,穿着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破烂。安东·契诃夫医生正弯腰给躺椅上的马车夫看喉咙。契诃夫(一手轻扶患者的头部,一手将压舌板伸进病人张开的嘴里)说“啊——啊——啊啊”……马车夫(发出一串怪声)咿——咿——哎一鸣——呀……契诃夫(身子向后退了两步,用手在鼻子前扇动)您到底喝了多少酒,我的主啊?难道您一大清早就喝酒?马车夫(一手捂着腮帮子,从椅子站了起来)我亲爱的契诃夫医生,谁规定早晨不能喝酒,难道喝酒还要挑个良辰吉日?
  • 从斗破开始当主角

    从斗破开始当主角

    魔窟,连通着诸天万界!他,自魔窟走出,从斗破开始当主角!
  • 单身久了就会变成狗

    单身久了就会变成狗

    人们向往的天堂里有一家小卖部,专门售卖能解决人间烦心事的各种商品。没有梦想的年轻人买了梦想奶糖,便会得到想要的答案;渴望拥有美丽容颜的人买了美丽宝宝APP,便会让你艳压群芳;男朋友自动贩卖机,总能让你买到一款心仪的对象;职场赢家大礼包,让你从此告别加班,轻松赢遍职场……小卖部的口号很响亮:这是我们再次相遇的地方,这是生活荒诞不经的力量,这里的恩怨情仇不知去向,这里难以遇见城市的灯光,这里只是一个安宁的天堂,可以实现你在人间的愿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