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44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聂保平

中国古代社会大致有“五变”:殷周之际有制度风俗之变,秦汉之际有国家形态之变,汉唐间有社会阶层之变,宋明间有中枢权力与军制之变,明清之际则有家国与士气之变。每逢一“变”,中国思想、学术、文艺都因为新血脉的注入而更为繁荣。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人对此“五变”的形态、原由等进行了穷心竭力的探究,各有经典著作行世,如王国维有《殷周制度论》以论殷周之变,谷川道雄有《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陈寅恪有《隋唐制度渊源论稿》以论汉唐之变,等等。而对明清之际思想演变的梳理,嵇文甫先生的《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和《晚明思想史论》,可谓相辅而成的开山之作。

嵇文甫(1895-1963),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不久即因家境困难而被迫辍学。1915年,在积累了一年半的微薄收入之后,又赴北京,考上了北京大学,同学中包括冯友兰、陈钟凡等后来著名学者。1926年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等。建国后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校长;郑州大学首任校长等职务;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思想史研究主要专注于先秦及晚明清初时段,其先秦段研究从《老子发凡》开始,到《春秋战国思想史话》这部晚年定谳之作;其晚明清初段的研究从《船山哲学》开始,《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1931,后文简称《概论》)、《左派王学》(1934),到《晚明思想史论》(1943,后文简称《史论》)等著作均享誉学林。

《史论》是一部对宋明心学余绪(即通常所说的“阳明后学”)进行“正名”的著作。一方面,晚明思想有其重要的文化思想史意义,因为晚明时期不仅是“宋明道学转向清代朴学的枢纽”,还是“中西两方文化接触的开端”;另一方面,晚明人物及其思想也有其非同寻常之处,嵇先生说,照耀晚明这个动荡时代的,不是“赫然当空的太阳”(喻指像程朱陆王那样的大思想家),而是光彩纷呈的“明霞”(喻指王畿、聂双江、王艮等王门后学)。纵览全书,嵇先生认为王阳明的理论极富自由精神,开启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新潮流。因而他以刚健的行动力和自由精神的洋溢来赞誉书中所梳理的晚明人物。比如,他说王龙谿“不厌不倦,绝不肯作自了汉,专去自己受用”;说王艮“要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以一身撑持宇宙”,认为他“提倡一种尊身主义,一种自我中心主义……赤身承当,以天下为己任”。

《史论》对晚明思想演变进程的把握有四个向度:

第一向度是有关阳明后学中“左派”和“右派”的分化。所谓左派,指王畿等“以使徒般的精神,到处传播阳明教义”,其质地是狂达,行动力强;所谓右派,指聂豹等以阐发和实践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为业,其质地是“敬”“静”修为,讲究虔敬专一、慎独自励。嵇先生不同意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按地域对王门诸子进行划分,而认为“东廓(邹守益)、绪山(钱德洪)诸子,谨守师门矩镬,‘无大得亦无大失’;龙谿(王畿)、心斋(王艮)使王学向左发展,一直流而为狂禅派;双江(聂豹)、念庵(罗洪先)使王学向右发展,事实上成为后来各种王学修正派的前驱。王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它向左右两面分化的过程。左派诸子固然是‘时时越过师说’,右派诸子也实在是自成一套。他们使王学发展了,同时也使王学变质而崩解了。”

第二向度是对王门后学学理上的争论与修正的探究。《史论》对左右派学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王学“修正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右派对左派空疏狂放的矫弊;第二阶段是右派对左派“念起念灭”等功夫理论进行修正;第三阶段是东林党人“以学术影响政治”,东林诸贤不仅学理上有笃实之处,行动上更能“善善恶恶”,激浊扬清,这既避免了左派的狂,又超越了右派的静。

第三向度是洞见其时士风与学风间的潜在关联。嵇先生认为,看似玄妙空灵的心学,其实有着平易笃实的内涵。比如,他分析王阳明死前一个月给聂双江的信时说,“这样讲良知,何等的亲切简易,这还能算玄妙么?……只叫人照着自己当下那一点真诚恻怛实做将去。现现成成,甲不向乙借,乙不向甲赐。”正是本着这样的理解,嵇先生认为心学的发展过程里,“在不读书的环境中,也潜藏着读书的种子;在师心蔑古的空气中,却透露着古学复兴的曙光”。也因为此,王门后学才衍生出那么多行动力极强的人物,衍变出扎实平易的朴学。这个面向,作者在《概论》里梳理得更为详细和充分。

第四向度是作者以自己的会通中西的学养考察其时西学对中学的影响所在。他认为,晚明时天算、舆地、音韵等专门之学的发展,与传教士密切相关。重要的是,“名物度数利用厚生之学,因受西学影响而都渐渐为人所注意了”。而在《概论》中,嵇先生又特别指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赞美“不过是当作一种海外奇谈,当作一个乌托邦,藉以寄托其新社会的理想”。这种衡量中西学关系的识见,恐怕正是我们阅读这两部著作要特别接着深思的。

嵇先生在《史论》中对心学一些关键概念和问题也作出了极具启发性的理解。“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所在,嵇先生认为,“良知无间于动静,所以致良知也无间于动静。我们必须从动静顺逆当前应感极复杂的境界中煎销磨练出来,方能真有得力处。”与朱熹认为学、问、思、辨属于“知”、笃行才算“行”的理解不同,王阳明始终贯以“行”,问、思、辨都只是“行”到滞碍地方时解决疑难的方式。人只需要循着良知的指示,直“行”下去,“行”不通时,它自然会使你学、问、辨,“知”因此便消纳在“行”中。阳明学说中,有著名的“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围绕这四句教,王门后学生发出许多争论,以致形成所谓“天泉证道”的公案。嵇先生以此公案为关节点解析晚明思想衍变,对后来学者研究王门后学有莫大的启示之功。

《史论》极具史识地另辟专章(第四章)详论张居正的学术,显现出嵇先生对“经世致用”传统的理解与重视。嵇先生认为张居正把王学中“最粹美的精神发扬光大起来”,他不仅梳理出张居正立身行事的法家路数,还缕出张居正“自有一套‘心学’,还很得力于‘禅’”。他说:“江陵(张居正)出来,有左派之阔达而凝其神,有右派之坚实而宏其用,既见‘头脑’,更窥‘实际’,亲体默证,把王学确实受用一番。”在对有关狂禅派的疏解里,嵇先生把李贽对张居正的评价拈出来详解,认为李贽同情并理解了张居正的苦心作为。从另一面讲,由于古代政治思想一直是嵇先生研究的重点,故关注张居正自是他梳理晚明思想所自然而有的内容。除此而外,作者还专门写了两篇有关张居正“同僚”和“对手”高拱的政治思想的文章,读者可参看。

总的说来,《史论》不仅是一部简明精当、纵横捭阖的思想衍变史,同时也是一部激情洋溢、文采斐然的学术著作。

在写作时间上,《概论》在《史论》之先,《概论》不曾单独出版,后收入《嵇文甫文集》上卷。这次出版两书,以《概论》附于《史论》之后,主要是学理上的考虑—《概论》所论内容在《史论》之后,两书合观,自然绘出了一幅上自王阳明,中间经过李贽,张居正,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学人,云栖、紫柏、藕益、憨山等四大师,杨慎、方以智,徐光启、利玛窦,刘宗周、孙夏峰等,直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习斋等晚明清初群星璀璨的思想影像。需要稍作说明的是:《概论》是以西方知识体系为参照而写作的;《史论》则基本遵循本土“史”之路数而写作的。《概论》对有关治学方法的梳理,对当时知识人派别趣向的梳理,以“务实”和“好古”作为当时思想界的特征,这在如今看来,依然极具学理而发人深省。

最后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还有:作为经典,老一代知识分子用字用词都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把握的,所以本次再版的编校工作没有以今人绳古人地做严格的所谓规范化处理,望读者自行鉴别。

2013年12月8日

于苏州大学

同类推荐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马头墙里的向阳花

    马头墙里的向阳花

    她出生8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导致残疾,恶劣的病情使她生活都无法自理,只有两个食指可以活动。一本古典词集让她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从此走上了诗词文学之路,并有所造诣,被誉为“词界升起的新星”。她勇敢地在网上征婚,寻找自己的爱情,并与一位内蒙小伙子相约,生死与共。为救治患癌症的父亲,她顶着巨大压力,卖词救父,筹集治疗费。她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称号,其自强不息的经历被媒体赞誉为“安徽海迪”。本书讲述了这位重残女孩的心灵、勇气和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
  • 打工记者

    打工记者

    几年前,老徐是省城记者行当耳熟能详,十分叫得响的“老记”;为何称其老呢?一是因为其年龄大,四十多岁的老徐平时背个大挎包,里面装满所有采访所需的行头:采访本、微型录音机、一款小巧实用的奥林巴斯全自动相机等等;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乡村,只要遇到有价值的新闻,老徐一头扎进去,有时骑一辆扔在路边都没人捡的破自行车,有时搭班车;去乡村采访时,甚至连拖拉机、摩的都是经常搭乘的,其采访新闻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这在本是吃“青春饭”的记者行当的年轻人中十分罕见;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消费作为研究当下文学叙事的切入点,对新世纪十年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批评等进行考察。其中既有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同情,也有对研究主体个人立场的坚持;既有对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现象的介入,也有对亘古不变的天道人心的追问。
热门推荐
  • Morning Star

    Morning St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溺无边

    宠溺无边

    一日半夜,温镜似乎听见了尹梓夜的声音。“我很想你,别生气。”那头默了几秒,才温柔道:“早点回家,我……也很想你。”温镜清醒后才知道,是自己睡着后不小心长按进了语音控制,梦中又一直在叫她的名字,所以才有了那个电话。他放下手机,一夜好梦,好事终成。总之,这就是一个温油的治疗师把自己的病人变为太太的故事。
  • 情到落殇处

    情到落殇处

    阳光仍旧那么明媚,可人心的冷漠怎能被感化。明明知道是利用,都仍是飞蛾扑火一般坠落那罪恶的深渊。“叶辞笙,我不在乎你爱不爱我,我只要你陪在我身边”“顾七安,你该知足了”明知是逢场作戏,却偏偏爱上他。这一生,她为他为活。那一年,只因惊鸿一瞥,从此,坠入那一盘棋局中。*^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为千年之约而来,设下这局棋,到底想干什么?***他为那位一直视他为哥哥的女子而来,耗尽千年修为,却不想,来时己魂飞魄散。这一世,他为了她给报那两世之仇,留在了这里。他会做什么?*****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也许,她会是他最好的归宿。曾经的少女,如今的女孩。陪伴她最久的……终归是他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幻夜妖歌

    幻夜妖歌

    三颗神星从外来之宇落入,原初世界携带着三种不同的巨大力量将原初世界一分为三神星所带来的力量将世界渲染。祂们是外来之客所作所为只是为从回故土,祂乃是一代大邪神带来无尽的毁灭,祂是人人歌颂的大神明却抛弃了祂的信徒子民将世界并入到别的大世界之中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何?。
  • 爱不想放手

    爱不想放手

    (双处)第一次产检是要建卡的,叶清恬返回家中取漏带的身份证。刚要出卧室的门,客厅中却蓦地传来李修仁的声音,“明泽,她怀孕了,你打算怎么办?”唐明泽冰冷的声音透过门缝传入她的耳中,“能怎么办?待她生下孩子后,就让她离开。”叶清恬的脑中“轰”地一下炸开了,身体不受控制地瘫软在地上,整个人就像身处世界上最寒冷的冰窖中。门外说话的男人对她来说那么地陌生,就像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两人从未爱过……
  • The Cure for Dreaming

    The Cure for Dreaming

    Winters breathes new life into history once again with an atmospheric, vividly real story that includes archival photos and art from the period. Olivia Mead is a headstrong, independent girl -a suffragist -in an age that prefers its females to be docile. It's 1900 in Oregon, and Olivia's father, concerned that she's headed for trouble, convinces a stage mesmerist to try to hypnotize the rebellion out of her. But the hypnotist, an intriguing young man named Henri Reverie, gives her a terrible gift instead: she's able to see people's true natures, manifesting as visions of darkness and goodness, while also unable to speak her true thoughts out loud. These supernatural challenges only make Olivia more determined to speak her mind, and so she's drawn into a danger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ypnotist and his mysterious motives, all while secretly fighting for the rights of women.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江大烟杆儿

    江大烟杆儿

    逆水闯滩烟杆戳船绊纤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古镇磁器口凭借方便的水上交通,成为嘉陵江下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镇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荣异常。这午夏季,嘉陵江洪水暴涨,江面上激流翻滚,浊浪滔天。时值七月初八逢场(集市),方圆几十里的乡民都拥来赶场;古镇四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直到正午,街市喧哗依然不减。午时过后,金碧正街陈记河水豆花馆,走出两位打着酒嗝的汉子。二人挤出熙熙攘攘的大街,径直来到码头上,踏上停靠在江边的一条柏木稍船。那稍船上装着十几桶洋油,船身压得沉沉的。
  • 余烛未烬

    余烛未烬

    白家世代经商,富可敌国,在荆国更是皇族下第一大家族,可谁知族长独子在十六岁成年礼后便弃商从武,着实让不少人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