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6600000521

第521章 杨修和鸡肋(真心求订阅)

看到貂蝉带着大夫进来,伏寿赶忙捡起画笔,继续为刘璋画像。

大夫号脉,和伏寿说的一样,头痛发作无法避免,属于“正常”现象,无法缓解。

整幅画像画完,伏寿在刘璋眼睛的地方停下来,床上的刘璋在人前还是一副淡然的神色,伏寿闭上眼睛,想象着一个从没见过,只在这个时刻存在于心中的画面。

伏寿勾勒出刘璋的眼睛,看上去就是照着刘璋画的,可是眼睛的光芒和现在的刘璋完全不一样,没有灰败,没有伤心,没有冷淡,也没有统帅千军万马的冷酷。

精神,阳光,自信,带着一点喜悦的微笑。

这就是伏寿心中想象的刘璋的样子,或者伏寿觉得刘璋应该有的样子。

心中那副画面,刘璋和一名女子并辔而行,后面跟着凯旋而归的兵马,不只有天下在握的自信,同时也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

在伏寿心中,如果刘璋能够长寿,一统天下,以大汉中兴之股肱回到家乡,就应该是这样一幅画面吧?刘璋的眼睛,也应该是画中之人的神态吧?

也许是黄月英在伏寿心里太不上镜,画面中,刘璋身旁那个女子,伏寿不由自主想象成了自己的样子。

伏寿还算满意地看着自己作品,在旁边题上十四个大字:“并辔走马看江山,离别红颜生死间。”

笔力娟秀而有力,一气呵成。

伏寿将画架搬过来给刘璋看,刘璋还没看清楚,那大夫和貂蝉就先惊愕了一声。

貂蝉道:“皇后,你的丹青水平突飞猛进啊,当年你在长安画《夜亭楼阁》,众人交口称赞,但是在我看来,也只算上品之作,这幅画惟妙惟肖,特别是眼睛,传神极了,简直堪称绝品,貂蝉这一辈子是赶不上娘娘了。”

“姐姐夸奖了,妹妹拙作哪能与琴棋书画四绝的姐姐相比。”

“皇后千万不要过谦。”那青衣大夫紧声道:“貂蝉姑娘说得对,皇后娘娘,据小的看,你这幅画称为绝品绝不过分,俗话说画龙点睛,眼睛是人物画的灵魂。

皇后娘娘不止勾勒出了眼睛的形,更勾勒出了眼睛的神,不止勾勒出了眼睛的神,透过画中人的眼睛,老夫仿佛能看到一个阳光开朗,志向高远的男子,通过自己努力终于达成理想的画面,实在是高,实在是高啊。”

“你一个大夫,怎么这么了解?”刘璋狐疑地看着兴奋的大夫,心道,你就吹吧,肯定是看到画的是我,又是皇后娘娘亲笔画的,来拍马屁了。

大夫道:“禀报蜀候,在下从五岁开始学画,跟过三个丹青名师,在绘画上略有造诣。”

“那你怎么来当医生了?”

“蜀候四科举仕,文武医工,没绘画这一项啊,招的画工都是给陶瓷绢帛绘画的,我这丹青手笔没用啊。”

大夫一脸苦恼,看那苦大仇深的表情,刘璋只觉得自己要是开了绘画这个考试科目,这大夫一定是吴道子,齐白石一样的人物。

自己这应试教育算是害人不浅吗?

听着貂蝉和大夫赞不绝口,刘璋仔细看了看,突然一愣,感情之所以被叫好,原来是这幅肖像画,画的根本不像自己。

恩,绝对不是自己,这丫谁啊?

刘璋怎么看伏寿画的都不是自己,可是哪里不像又说不上来,悄悄拿个铜镜在貂蝉背后偷看一眼,再比对那幅画。

五官身材都和自己一模一样,可是为什么自己就是觉得不像呢?

“好,拿去装裱起来,对了,下面一定要写上本侯的名字。”

虽然不像,不过刘璋听貂蝉和大夫这么夸赞这幅画,肯定还是很不错的,说不定能流芳百世,那自己的名字不也流芳百世吗?

看着画像上半点不像自己的自己,亲切阳光,这要是流传下去,不管那些世族怎么诽谤,都能挽救一部分人的感官。

“这幅画我自己留着,以后再给皇叔画。”

墨迹干了,伏寿将画卷起来,一点也不看刘璋和貂蝉的目光,刘璋悠悠道:“以后,我还等不等得到以后。”

伏寿拿着画的手突然一紧,将画轴握出一个凹陷。

…………………………

长安宫中,琴声幽幽从珠帘后传出,映出 一个白色的窈窕身影。

曹操半躺在长椅上,微闭着眼睛,静静听着琴声,手指一点一点打着木沿。

原野一战的大败,打掉了曹操数年的心血,五十万军队是曹操能拼凑出来的全部军队,中原北方的粮草被搜刮一空,百姓被突然加征,民力已经枯竭。

四十万军队流失,数年粮草消耗一空,怎能不让这个枭雄伤神,当看到曹军大败无法避免时,曹操几乎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幸好,有琴声,自从七年前开始,每当自己失败或绝望,只要琴声响起,自己就能宁静,就能一点一点提起信心。

灵雎就像影子一般跟着自己,少有文武大臣知晓,就算知晓也不会谈及,几年前就有人不长眼,说曹操整日带着这样一个小女孩,关系不清不楚,有伤风化。

后来,这个人就死了。

如果不出意外,灵雎会一辈子这样,像一个影子一般跟在曹操身后,没人注意她,没人了解她,甚至任何史料评书都不会提起这样一个人。

灵雎注定跟随曹操进入墓中,无论阴阳,枭雄曹操都需要她陪在身边。

“主公,长安许多世家裹了家产,携家带口从东门逃向中原。”一名将领前来禀报。

曹操打着指节的动作突然停下来,怒气涌现:“去,派一支军队,谁敢走,满门诛灭。”

“主公不可。”郭嘉急忙上前。

“为何不可?这些肥头大耳的世家,墙头草,随风倒,看到我军败了,撅起屁股就跑,本相恨不得将他们零刀碎剐。”曹操怒道。

郭嘉知道曹操不是真的想杀世族,大败之后,曹操心里一直憋着一股火,只要熄下去就好了。

郭嘉道:“主公,刘璋不得世族之心,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绝不可能背叛我们,万万不可像刘璋一样诛杀,尤其是现在正值大败,敌强我弱,无疑是自毁长城。”

郭嘉嘴上这样说着,可是别人不知道,郭嘉心里比曹操还想杀掉这些世族,作为寒门子弟,郭嘉才曹营中忍受太多,无实权的祭酒职位,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的身份,被迫放荡不羁。

要不是曹操雄才大略,郭嘉早已走了。

在这个时代,寒门出身的人,没有几个不憎恨世族,有杨子商那样小人般的恨,也有郭嘉王越这样君子般的恨。

“呼~~”曹操长出一口气,在琴声中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奉孝,如今我军大败于刘璋,困守长安,你有什么打算?”

“立刻退守中原。”

“什么?”曹操睁眼看向郭嘉:“奉孝要将关中拱手让给刘璋?如果刘璋占据关中,比当初强秦还要强大,我们损失四十万军队,粮草枯竭,数年不能恢复,如何是鼎盛川军的对手?”

郭嘉沉默了一会,抬起头道:“郭嘉也知道,我们退守中原,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十数年都只能取守势。

但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长安决计是守不住的,我们已经发书孙权,封孙权为大汉四百年来第一个异姓王,就算孙权不心动,为了江东不被吞并,他也必然发兵荆州。

曹孙两家共抗刘璋,刘璋这次发兵关中,粮草消耗也很巨大,不可能持续不断进攻,只要这次我们能扛住刘璋大军,孙权能在荆州重创川军,战事就会停下来,天下处于三足鼎立之势。

我们与孙权任何一家都不是刘璋对手,但是双方联合,就强过刘璋,未尝没有机会啊。”

曹操指节敲动,静静地想着,下不了决心,士兵端来饭食,也一点胃口没有。

这时一名士兵匆忙进来:“禀报主公,南北大营急报,萧芙蓉率领蛮军,和那支刀枪不入的军队向南大营杀来,马超赵云率领西凉骑向北大营杀来,黄月英率领大军抵达长安城外三十里。”

曹操捏紧拳头,现在真的到了进退两难之境,守,正如郭嘉所说,守不住,退,曹操舍不得。

退出关中,就代表曹军衰落,川军取代曹军崛起,谁能那么坦然把老大的位置让出来,甘当老二?

一名士兵进来:“主公,今夜巡逻口令是什么?”

曹操夹起一块鸡肉,凝视半响:“鸡肋。”

“是,鸡肋。”

曹操巡视营房,心里想着是该撤退,还是该坚守,却看见粮官在打点行囊,立即喝问:“怎么回事,大战在即,为何收拾行装?”

“禀报主公,主簿杨修说这是丞相的意思。”

“废话,我什么时候说过。”

“杨修听到今夜口令为鸡肋,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明日就会班师,所以让人提前收拾行装。”

同类推荐
  • 殖民大都督

    殖民大都督

    白轩跟随父亲扬帆出海,为大乾开疆拓土。结果迷失路途,来到陌生的大陆,父亲战死,内外交困,,当此之时,何去何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前途无路,那就杀出一条路出来。我来这里,刀兵四起,战争连绵。我来这里,圣人教化,传播万里。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独断大明

    独断大明

    猪脚是明光宗第六子,他觉得不能让未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做皇帝,于是,他在紫禁城里大喊了一声:我要做皇帝!新书:宋时风流,求支持~
  • 太和风云

    太和风云

    公元四至五世纪,中国历史历经三国两晋,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宋政权掌握在刘姓皇族之手,而北魏的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人掌控。北魏初期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时百余年,后来第七位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史称拓跋宏。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引导下,力主发展经济,实行民族团结,推崇汉文化并广传佛教,使北魏在文化上,民族团结上达到空前繁荣,而后又实行了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对推动社会发展,延续中华文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剧讲述了北魏中期的一段故事。旨在使后人记住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故事从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的去世说起。
  •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较为系统的体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历史主义思想的兴起,之后,西方历史认识才得以突破传统,进入一个反思更为深入、研究更为系统的时代。《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作者“自我”的立场出发,表述对于历史认识核心要素的认知,对西方现代历史认识中的科学主义和符合论真理观加以批判,进而阐述后现代主义给当代历史编纂和观念上带来的震撼,如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等人对于时间,变化、历史性等主题所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作者表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认识引入到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系统之中,必将促使史学家更加自知、自律、自尊,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乃至研究行为本身进行历史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莞儿,你在干什么呢?快来吃饭了。”妈妈的声音从房间外面传了进来。“哦!”琮紫菀应着声但是并没有任何行动。“你这死丫头,喊了你半天都不出来,又一个人躲在房里干什么呢?”琮母见女儿始终没有出来,于是破门而入喊道。看到妈妈双手插腰,手里拿着铲子站在门口,一副要大义灭亲的架势,赶紧陪着笑脸说道:“妈,我正在问同学到哪里拍写真又好又便宜呢!这样也能为您省点儿钱不是吗?”“省钱,……
  • 凤神临世

    凤神临世

    她,是现代杀手界的无冕之皇,是商界不败的神话.她,冷酷冷情却只为一人倾尽满腔柔情.然而,痴情总被无情伤.含恨重生,指天而誓:绝不再爱!凤灵大陆,四国鼎立,女主沉浮.她一步步走到别人难以企及的地位,伴随着一个男子的出现,渐渐打破了她心中的坚冰.凤神的远古传说,四国的战乱纷争,未知的黑暗势力,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还是前世今生因果循环?郑重承诺:绝不弃文!----------------------------
  • 百米冲刺拥抱青春

    百米冲刺拥抱青春

    初见程祈铭,安好就认定了要当他女朋友。听说程祈铭喜欢打篮球?安好去看!听说程祈铭学习成绩好?安好请教问题!听说程祈铭生日快到?安好策划!听说……听说程祈铭喜欢自己?诶?等等,事情走向怎么好像不太对?听说安好被欺负?程祈铭怒帮安好欺负回去!听说安好生日?程祈铭把自己给送了出去!一波反撩操作进行后,安好懵:她是什么时候被自家男神盯上的?(百米冲刺拥抱青春,拥抱的不只是青春,还有独属于安好的程祈铭。)【甜宠文】【轻松搞笑】【1v1】【青春纯爱】【喜欢入!】【不喜请直接打叉退出】
  •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本书收有35篇研究唐代碑石与文化的文章,有“《张士贵墓志铭》所反映的问题”、“唐代的学士”、“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魏征的史论观”等。
  • 极武境界

    极武境界

    这是一个以武力主导的世界,凡、灵、地、天、尊、神、圣,王、帝执掌极武境。极武天下多风雨,蝼蚁尚有逆天心。
  • 尤物前妻

    尤物前妻

    订婚前夕,他如同一个兵临城下的王者,以不容抗拒的姿态走进她的生命里。那一夜开始,她成了他的奴,被他以各种屈辱的姿势侵占。痛苦、绝望,在无尽的残酷中渐渐转化为颤抖的承受…“求求你…放过我…我是你弟弟的女人…”然而,这句话之后,她却成了他的女人!他笑如鬼魅:“记住这一刻的感觉,它会时刻提醒你,你是谁的女人!”泪水顺着她的眼角滑下,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就是一个魔鬼,一旦惹上,穷极一生都无法摆脱。-白天,她是其貌不扬的职业白领。夜晚,她却是他身下性感娇媚的妻子。“你别忘了,你是唐家大少奶奶。”知道她背着他出去工作,甚至还引来不少‘狂蜂浪蝶’,他莫名的感到愤怒。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男人呐!永远都是那么自私!当她独自在冰冷的电视机前看着他的花边新闻时,他可曾想起她?当她被情敌设计摔下楼梯,因为小产而生命垂危时,他可曾想起她?-------------------------推荐朋友的文《蛇后妈眯万万岁》《正妃》《狂妃宫略》
  • 中国历代庙堂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庙堂文化故事

    了解寺庙的历史,我们可从中领会到佛界的神秘传说;了解寺庙的文化内涵,我们可领略历代文人墨客的别样情怀。还有那关于寺庙的美丽传说,所有的爱恨情仇,最终在佛的宽容中得到升华。
  • 凡求问仙道

    凡求问仙道

    万古长生,仙凡两隔,自古凡者,帝王为尊,仙者,万世永存!世俗少年萧林步入仙途,携神秘古玉一步步探索未知的修仙界,爱妻如何重生,仙宫之谜为何?极境称王,神通五行,上古之变,极古之尊。修仙境界: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三境,强弱之分看渡过几次大天劫,一般渡过第一次便是其中佼佼者,渡过第二次可轻易斩杀没有渡劫的大乘,渡过第三次拥有飞升真仙界的实力,整个灵界诸多域面不会超过一百人!)
  • 如影似你

    如影似你

    周森屿是景浩然的影子,景浩然是周森屿的主人,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恋人,直到有一天路谦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