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6岁的时候,谈过一场网恋。其实也不能叫谈恋爱,因为我和我那个网上的女朋友除了聊聊天,开开视频之外,连面都没见过,更别提有什么感情了!充其量就比网友的关系再进一点,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我16岁那个年代,流行用qq聊天。当然,现在可能是微信比较流行,不过这也可以说是那个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吧。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到了初步成熟的阶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容易冲动。
老实说,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也挺希望找个女朋友每天卿卿我我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周围的兄弟哥们儿大部分都有女朋友,就我没有!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孤独的,于是我经常上qq加一些年龄和我想仿的女孩子聊聊天,消磨消磨(浪费浪费)时间。
我记得那个时候有好几个女的说喜欢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家里不让谈恋爱。当然,更多的是我没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说我觉得网上的东西太假了,又不是真的喜欢别人,干嘛要接受那样的感情呢!所以我拒绝了。
后来,又有一个女的网友要我做她男朋友,这次我并没有立刻拒绝。因为我旁边有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队友在,我想向他炫耀一下,于是就把手机拿过去给他看信息。
对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只见他先是惊讶了一下,然后用“喔靠!这么叼!”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很是受用!
我随口问他,怎么样,要不要答应她?
然后我那队友就对我说:“同意呗!你现在不就正缺一个女朋友的吗?”
我一想也是,然后就同意了。
就这么同意了……丝毫没有考虑过之前考虑的问题就同意了……
这是一场网恋加异地恋,再加上作为主人公的我只是抱着“玩玩而已,反正也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心态,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
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以至于后来,在我记忆里除了“老公老婆”这四个字以外,似乎什么也找不到了。不会有什么结果的结果就是,分手。
那是我第一次谈恋爱,没有爱,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初恋,反正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去了……
关于我的这一段历史,我并没有很仔细地告诉小女孩。因为还要保持一个大哥哥的形象,所以在这种事情上面不能表现得像一个小白。而且不仅如此,我还把自己说的好像很懂一样。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慰别人。
我没说那是网恋,也没说自己只有那一次的经历。我只告诉她,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感觉很好,但是随着彼此了解加深,和总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再加上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没有办法在对方身边等等许多原因,后来就分手了。
“唉!看开点吧老哥,这也不是你的错。两个人如果不合适的话,很难走下去的……”听了我的故事,小女孩不由叹了一口气,竟然安慰起我来!
听她这么说,我不禁一愣,不应该是我在安慰她吗?现在怎么反过来变成她安慰我了?
随即我又想起来,以前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好多次都是用自己的经历来开导别人,而且效果都不错!这一次,看起来效果仍是不错,只不过没想到后来自己倒变成了被安慰的那一个!
我突然地对她说:“哎呀!不应该是我在安慰你吗?怎么变成你安慰我了?”
她一下就笑了,笑的很开心:“嘻嘻!人家只是觉得老哥也不容易嘛!所以就安慰一下喽!”
“呵呵!这个可以有!”我脸上满是笑意,对她说:“以后我就是你哥了,谁要是敢欺负你,给我说一声,哥哥分分钟教他做人!”
“嗯!”她十分愉快地应了一声:“谢谢老哥!”
凉爽的风儿吹动绿叶,在迷人的夜幕中发出轻轻的摩挲声,远离了喧闹的人群,在这一时刻显得静谧而又祥和!
窗子外的星空仿佛再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如同自由和温暖,它们一直在心中!只要你愿意,它们就不会离去。
我的嘴巴微微咧开着,听着电话,时不时地说上几句,引来小女孩一阵轻笑!小女孩一边笑着,一边和我聊天,十分地放松和愉快!
我们就这么聊啊聊,等注意到时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现在已经是十点多了,想到还有一堆衣服要洗,再加上明天还要早起出早操,我于是又和小女孩聊了一会儿,就挂了电话回宿舍去了。
体校的生活,三点一线,枯燥而又乏味。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有吃饭,训练,洗澡和睡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一点儿也不枯燥不乏味了,因为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清晨,出完早操又吃完早饭,队友们回到宿舍收拾了一下,换上一身衣服便相继去教室上课了。
我在楼道上的窗口旁,斜靠在那里,享受着暖暖的阳光,懒散地目光却时不时朝楼下乜视着。
呵!就在半个月前,我和湘伦也跟这帮同学一样,每天出完早操以后都要在七点四十之前赶到教室,然后迎来一上午昏昏欲睡的课程。初中的要上五节课,中专的要上四节课。对于大部分体校同学来说,虽然不至于说是煎熬,但也绝不好过!初中的孩子们可是有得熬了,中专的同学却不得不考虑高考和就业的问题。
本校中二开始分班,分为高考班和就业班。顾名思义,高考班的方向是考大学,就业班则是直接走上就业。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就业班上完中二就可以出去实习了,一年后再回来拿毕业证。而高考班则是要上完中三,然后再参加高考。这其中,高考班就比就业班多出了一年在体校的时间。关于就业和高考的方向,就像是一个人生的分岔路口,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对待这种事情还真得需要仔细考虑一番再下决定。
当然,我大体校学生的出路也不是只有固定的这两条,别的出路也不是没有。比如说以具备的实力和潜力被送到省队,比如说中途退出去搞别的事情,比如说从本校初三考去别的学校等等。
言归正传。
在这迷迭香的故事里,一提到中二分班这种事情,就让我不由想起唯一一个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队友,李湘伦。
他在中二的时候选择了就业班,又在高考的前半年转到了高考班,和我一起学习,一起参加了高考。
由就业转高考,在我们体校他是第一个,也带动了就业班好几个人转到高考班来。我不知道以后还不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不过我相信我们这一届将会是最特殊的一届。因为湘伦的举动,也因为高考班的升学率,导致之后的体校更加重视起学生高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