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4800000002

第2章 深切的怀念,难忘的教诲

方德修

我忝列吕师门墙,始自一九三六年春,当时在光华大学就读二年级。必修课以外,选读了先生所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后又陆续选读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中古史》和《史籍名著选读》。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仍经常旁听先生的课。先生讲课既不像一般老教授那样端坐讲学,更不像有些老师那样照本宣读。先生一上课,便从衣袋内掏出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将要讲的内容提纲。讲完一节,又写一节再接着讲。粉笔用完一支又掏出一支。漫步讲台,不倦地讲,直讲到下课铃声响。从不说一句课外话。讲授的方法,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讲明”和“讲贯”。讲授的内容,并不全照先生自编的教材。即使是旧课,也不重复。每讲一次都有其新的独到见解;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作惊人的怪论。先生教导我们,学术研究和做工不同,不能由师傅作具体示范,只能经老师指点,自己边学边领会。还生动地举前人诗句:“鸳鸯绣出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继又下转语说:“金针线迹分明在,但把鸳鸯仔细看。”先生在所著《中学历史教学实际问题》一文中说:“能明乎社会学,则研治历史,若探骊而得珠;而教授史学之道,亦不外是也。故今日之教授历史,竞不妨以社会学为之经,而历史转若为其纬。引社会学以解释历史,同时即以历史证明社会学之公例,二者如辅车之相依也。”[1]当时,我正在阅读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2],该书第二、三章,即后来的《社会发展史》所本,两相对照,印证极深。至今记忆犹新。我所学的专业是社会学,自此颇爱读历史书籍。老师的教诲,是毕生难忘的。当时虽将先生在课堂里写出的讲授提纲及口头讲解,作了笔记,不少内容在先生的著作和讲义中是找不到的,可惜后来都失落了。

先生熟读史籍,博览群书,但却一贯反对为学术而学术。尝说:“予虽教人读书,并不主张脱离实际。且恒戒学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3]

先生早岁研读经学、文字学,也颇受乡先辈今文经学的影响,而先生治学并无门户之见,但求实事求是而已,且能随时代前进。尝治经学、小学,“但至后来,仅成为予治古史之工具耳,不足专门名家,于思想亦无大关系”[4]。先生《自述》:“予之思想,凡经三大变:成童时,最信康梁之说……此时所笃信而想望者,为大同之境及张三世之说……(其后)只服膺法家耳。……尤为术家。……此予第二期思想也。马列主义初入中国,予即略有接触,但未深究。年四十七(按时当一九三〇年)……予乃读之稍多,于此主义,深为服膺。益予夙抱大同之愿,然于其可致之道,及其致之之途,未有明确见解,至此乃如获指针也。”正是由于对马列主义的“深为服膺”,冀求“大同之愿”的早日实现,故抗战期间能在日寇铁蹄下,艰难环境中写出“圣哉马克思,观变识终始,臧往以知来,远瞩若数计”[5]这样的诗句,这更说明先生的思想是随时代而不断前进的。

先生的治学态度是极其认真严肃的。先生曾教导我们,在读书之初,先将《四库全书提要》阅读一过,于学术全体作一鸟瞰,它固然不足以尽今日的旧学,但对旧学的大概,究能得十之八九,是不为无益的。但先生却反对读书只读序言、摘要、节本。说:“有用无用,因各人的见解而不同;学问上的发明,正从人所不经意之处悟入——读书所以忌读节本——况且看似无用,其中仍包含有用的材料。或易一方面言之,即为有用。”[6]先生又教诲我们读经史要细读注疏,不能跳过不看。不过他也认为有许多好的选本,有良好的圈点,肯用心研究也是有益的。又如,先生在写作时引用即使是亲手抄录的史料,也必再加一番覆核功夫。

先生精于考据,对清代乾嘉学派有所继承,也有所不同。他治学目的,不像乾嘉学者的为考据而考据,而是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具体分析,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先生对顾亭林先生很钦佩,而顾先生正是一位如他自己所说的“考古论今求济世安民略,登山临水抱体国经野心”的学者。先生还在《自述学习历史的经过》一文中说过:“人家都说我治史喜欢讲考据,其实我是喜欢讲政治和社会各问题的。不过现在各种社会科学都极精深,我都是外行,不敢乱谈,所以只好讲讲考据罢了。”[7]

一九四七年春,我和光华两位老同学合办《学风半月刊》,先生应我们之请撰写《发刊辞》:

“人心之转变,由于环境;环境之造成,由于制度。求移易人心者,不可不改革制度,以变换其环境。然制度的改革,亦必人心先有相当的信向,乃能见功。苏联的革命,固然是改革制度,以移易人心的好例,然其原动力,亦仍由于社会党人之不断鼓吹,即其明证。”

当时,黄师任之(炎培)先生看到这篇发刊辞文笔如此老练,问是谁写的。我告以“是诚之先生所作”。他听了频频点头说:“难怪难怪”;并取其意写了下面一幅楹联勖勉我:

风气转移匹夫有责

理性控制为学成功

我至今珍藏着。先生为《学风》创刊号,还写了篇针砭时弊的论文——《如何根治贪污》。以史家的立场,引用不少罕见史料,分析这种政治积弊的根源。在当时时论之中,是很有分量的好文章。在第二卷第一期,先生应我们的请求,发表了一篇读史札记:《行钞奇谈,伪钞奇技》。这是颇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我们当时只顾办好刊物,请先生写《三国史话》那样的长篇连载,没计及先生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老教授,且素来体弱,除担任繁重的课务以外,业余还专心致力写作第四部断代史——《隋唐五代史》,这种不情的请求,今日回想起来,实在太孟浪了。先生为支持我们编好刊物,还是顺应我们的要求,拟写长篇《史情》。《史情》之一,便是《中国人为什么崇古》,刊于《学风》第一卷第三期。一九四六年,先生还为我所写的,后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东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一书作序。这些都是使我毕生难忘的。先生对后学的提挈,都极感人。

先生在所著《先秦史》中曾说:地下古物“足以补记载之缺而正其伪,实通古今皆然,而在先秦史及古史茫昧之时,尤为重要”[8]。由此可见,先生是重视甲骨、金石文以及古器物的研究成果的。其所以在古史研究上未予运用,我们认为这得从先生的历史条件来看。在旧时代,对古文物的发掘、收藏及整理,不是被帝国主义者直接掠夺并满载而去,便是由私人盗窃,经骨董商贩之手,或偷运国外,或流入私家。先生对此曾慨叹说:“山岩厓壁之藏,以及据地所得,彼所根据,实较吾侪为多。”[9]而我们所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甲骨、金石等,其中又有些是赝品,其考释文字有的也未成定论。因此,先生尝说:“求诸金石遗器,其所得,诚或出于许书以前,然师传久绝,以意识读,不能无误;又其器亦不能无讹;亦未可专恃也。”[10]在旧中国,不是在专门的学术机关,或是自己富有收藏,是颇难研究金文、甲骨的。先生一生的著述,都全靠他一人之力写成,并无助手,有时学生们主动请求为他抄抄写写,他总是笑谢了。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先生秉着“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贸然引用,这正说明先生治学态度的严谨。

先生的渊博学识,还同他一生珍惜时间是分不开的。光华大学还在大西路时,全校师生员工多半在校门外小饭馆中就餐。那时,只要在饭馆中遇到先生,我总见他在边就餐边阅读书报。先生住在教员宿舍,除去上课,从早到晚都在写作,直到晚年也是如此。这种勤勉治学的精神,实在是我们后学的楷模。在抗战初期,先生全家居住在上海霞飞路兰村,为避免同学们拜访他费时,乃倡议于每个星期日上午,先是在霞飞路一家茶室,后改在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二楼茶室喝早茶,与同学们晤谈。这“例会”,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方停。抗战胜利后尚一度恢复。(曾闻老学长说,抗战前就如此。)当时,去的同学经常多达二三十人。大伙围着长桌坐着,同先生相对叙谈,往往能听到在课堂里听不到的宏论,对有些学术上的问题,谈得更深入,更亲切。这是我们请益受教的最佳时刻,也是先生教育学生的一种好方法。

先生一生平等待人,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仁者态度,与人谈话,无论对方是旧交还是新识,也不问对方的地位高或低,都耐心地倾听对方的畅所欲言。先生虽说话不多,但句句出诸肺腑,没有半句应酬客套,更从不虚与委蛇。解放后,我有一次到先生宿舍,见到一位陌生客人在与先生长谈,也是如此。经先生介绍,才知道是周谷城先生。我第一次到先生宿舍拜谒,是在一九三六年,请先生赐我一个“号名”。不几天,便由同学交给我一封先生的手教。信中,先生称我为“老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一个青年学子不以良师而以益友自居,这除使我深感先生的谦虚外,更感到有一股热流遍及我全身。这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封信,连同以后给我的二三十封信及所附诗稿,我一直珍藏了几十年,不幸全在十年动乱中毁于一旦。

抗战初期,先生曾赐我一箑面上书黄仲则《都门秋思》。我每一读到“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等句,便感到先生之所以录写这诗句的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九四一年春,先生书赠我一立轴。上写近人咏史诗两章。以“狐狸挺荒邱”形象当时“孤岛”上海的群丑跳梁,借“折腰宁食贫”明志。翌年先生便回常州故居,在游击区所办两所中学任课,奔波两地,备极辛劳,而全家生活却依靠微薄教薪,其后一度全赖开明书店预支稿费勉强维持。我曾多次致信探问,先生均回说过得去。抗战胜利后,我有一次去常州拜望先生,蒙先生邀来一位原籍皖南的长者相陪,因系同乡,在话旧中这位长者向我谈及,先生在抗战时期,为了缓解生计问题,曾将藏书放在他的铺子中寄售。先生自奉俭约,待人宽厚,常周人之急。先生不仅资助亲族、朋友,且对清寒的学生亦乐于帮助。他长期在大学教书,业余又一直著作,教薪加稿酬,收入亦不算少,而由于先生的慷慨,乐于助人;往往到自己有整笔开支时,手头却很窘迫。

先生酷爱猫,有一段时间常在给我信的信笺一角,盖上一猫图案的印章。章仅盈寸,造型简朴,苍劲如汉印。一九四八年,有一次我陪先生到上海旧城逛邑庙。在出售小动物的铺子内,看到一只鬈毛白猫,双睛异色。据店员说是波斯猫,索价“稻米十石”。我们只好望“猫”兴叹,先生还细细观赏了好一会儿才离去。

先生全家待人恳挚,去访问的同学,都受到亲切、周到的款待。我从未见先生有一点家长作风。师母是一位十分慈祥的老夫人。她神态安详,我只见过她两次欢笑。其中最欢的一次是在一九四一年春。先是我闻知先生的生辰日期,告诉了当时同在鸿英图书馆工作的严名扬(挺)学长,他随即向朱锡藩、郑之骧两学长说了;我又通知了李寅文、叶百丰两学兄。相约先作准备,届期同往祝寿。先生曾给我信阻止,但我们仍如期前去了。席间,朱锡藩学长倡议行酒令:要每人或歌一曲,或说一笑话;并由他领先,反复用“鱼、虾、蟹”三字按昆曲唱腔唱了一大段。继由叶百丰学兄唱了一阕《喜佛》的北方小曲。朱锡藩学长原是位谈笑风生的人,歌声高亢犹如关东大汉;而叶百丰学兄则曼声低唱,还故作小儿女态。于是把合座都逗乐了。先生和师母也笑出了声。当时先生还对昆曲谈了不少行家里手的话。这次欢叙,直到夜将深,我们才辞别。我们中有一些人还曾在霞飞路觉林蔬食处陪先生小叙过几次。记得一九四二年,陈楚祥学兄赴内地前,我们便是邀请先生在该处为他饯别的,饭后并摄影留念。先生能喝一点酒,燕饮时款款而谈,待我们如家人子弟。回忆昔日情景,恍如眼前。

先生教诲我们:“真正的学者,乃是社会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宝物”,“我愿世之有志于学问者,勉为真正的学者。如何则可以为真正的学者,绝去名利之念而已。”“而名亦就是一种利;所以简而言之,还只是一个利字。”“自利,从来未闻成为一种学问;志在自利,就是志于非学,志于非学,而欲成为学者,岂非种瓜而欲得豆,种豆而欲得瓜?”[11]在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先生这一段教诲,仍有现实的意义。

注释:

[1]《江苏教育》六卷一、二期,一九三七年二月。

[2]张仲实译本,抗日战争前,上海生活书店版。

[3]《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节本),载《常州文史资料》第五辑,一九八四年十月。

[4]《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节本),载《常州文史资料》第五辑,一九八四年十月。

[5]《再示荣女》,载《诚之诗稿》,油印本。

[6]《怎样读中国历史》,载《出版周刊》第一〇二期,一九三四年十一月。

[7]《中美日报》,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六日。

[8]《先秦史》第五页,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

[9]《秦代初平南越考之商榷》,载一九三四年《国学论衡》第四期。

[10]《说文解字文考·序二》,载《文字学四种》,一九八五年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11]《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载一九四六年《月刊》第三期。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现实问题。本书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用平实、流畅的文字集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心系两岸

    心系两岸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的一部文章合集,全书将岛内蓝绿较量、观察国民党、观察民进党、剖析“台独”言论和两岸政治大局及政治难题等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观察台湾和关注两岸。研究范围涉及2012年“大选”后岛内政治生态、马英九第二任期执政理念、两岸间政治难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热门推荐
  • 启明降生

    启明降生

    烈焰舔舐之下,是已经沦陷的王都;云霭氤氲,格洛伊山脉中潜伏的黑暗在悄然探出爪牙;马蹄声急促,卷起尘埃,红甲的追兵射出的箭矢在雨幕中穿行;美酒佳人,杯觥交错,富丽堂皇的光芒之下,尽是亲切与笑意,而命运正在等待着她的抉择。明晰梦用力握住了剑,剑格的中央是黄金的狮子,须发瞳仁,皆是威严,张开的口吻像正在发出无形的咆哮。她的渴望就此成型。首先感受到的是因缘——所求之物为灵魂的自由。——————分割线——————通俗版简介:莫名其妙穿越了怎么办?可以重选一次吗?可以等准备足够充分了再穿越吗?可以不穿越吗?这是一位一脸懵然的传奇玩家穿越到与过去游戏十分相像的真实世界里的故事。
  • 十八部论

    十八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宠冥妻

    邪王宠冥妻

    能穿越一次决对是件幸事,那可是比中彩票的机率都要小啊!可是,谁能告诉她那位妖孽男子究竟吃那一套啊!好,既然你软硬不吃那我只能用强了!
  • 打动人心的108个交际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108个交际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一个擅于交际的人,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在各种场合下办起事情来,也会如鱼得水,因为人们常常会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有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擅交际,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说错话。本书旨在向你展示切实可行的交际绝招,让你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游刃有余,成为真正的交际高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家有仙妻:影帝不要撩

    家有仙妻:影帝不要撩

    娱乐圈的人都知道,惹谁都不能惹顾影帝,因为这是一位太子爷。如果不好好努力就得回家继承家业的,而他的家业是整个环球集团!无数女星想抱这条大长腿都铩羽而归,偏偏姜宁不信邪,然后成功抱得了美男归。“顾影帝,听说您正在跟当红小花姜宁交往,是真的吗?”顾影帝眼神深邃,神情冷漠,“不是。”众人一片哗然,闪光灯下,男人的眉眼更加深邃清冷。“求婚九十九次了,她都没有答应。”当天,娱乐圈沸腾,某博直接瘫痪了!
  • 弃妃吉祥

    弃妃吉祥

    婚约未成,已是弃妇?家中有个当爹的丞相栽赃她,一群姐姐妹妹还等着陷害她,抢她位置抢她男人抢她一切?好嘛,渣男人渣一锅烩了!不好意思,本姑娘换芯子了!堂堂一特种警探还对付不了一群人渣加渣男?当恶魔王爷对上现代特种警探,是弃妇还是弃夫?结果不知如何!我的新浪微博,搜‘云外天都’可找得到,大家去关注一下啦!
  • 天黑以后

    天黑以后

    鹤舞很漂亮,长发过肩,齐刘海,弯睫毛,黑眼睛。脸型嘛,说起来也怪,跟爹妈都不像,像姑姑。你走大街上眼观六路看到的一个个小女孩的好看模样都在她身上了,现在她正读幼儿园大班,跟大人说话时仰着脸,黑眼睛闪动,一脸的天真,样子很是好看。而这个年岁所有孩子的天真烂漫她也都有。小伙伴们都吃饱了,服务员也已收拾好桌台,这会儿正在上冰激凌。鹤舞在小朋友堆里突然恼了,跑过来问妈妈:“妈妈,我是爸爸送你的小天使变的对不对?”
  • 元灵奇缘

    元灵奇缘

    世间有灵,在不为人知的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称之为“元灵”的生物,它们以寄宿为主,选择具备异能源的人类进行寄居,这种人类,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异能术士
  • 重生逆袭,恶魔总裁别过来

    重生逆袭,恶魔总裁别过来

    她是夏家千金,婚前被亲妹与未婚夫背叛,爸爸背负巨债,为了还债她进入了暗黑组织成了职业杀手。五年来遭受非人的折磨,本想完成最后的任务便可重获自由,任务完成后遭到了组织的杀害。重生后,她是黎家的千金,双胞胎中的姐姐,黎昕诺,好吃懒做的肥胖花痴女。经历上一世的悲惨这一世她要卷土重来,运用信息资源来个资源整合,金钱帅哥统统跟着她团团转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