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4900000001

第1章 以园为家,淡泊人生

——《梓翁说园》序

许锦文

陈先生从周,祖籍浙江绍兴,1918年11月27日生于杭州,2000年3月15日卒于上海,原名郁文,号从周,后以号名,取自《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生前任同济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日本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从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能诗善画,对昆曲的研究亦造诣不凡,他是一位集园林、古建筑、书画、诗词、散文、昆曲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可谓广识博学,多才多艺。有人称他是“杂家”,他自我调侃道:“我是个摆‘杂货摊’的‘杂家’。”殊不知他的这些“杂”,可说都是大师级的。

从周先生1942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解放前,曾在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专、之江大学等校任职,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教学之余,常沉醉于水墨丹青,特别擅长兰竹。1948年初拜入国画大师张大千门下,在大千师的指导与熏陶下,画艺突飞猛进,这一年冬他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继而出版了《陈从周画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从周先生随圣约翰大学的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起先仍担任美术教员。后来他之所以与园林及古建筑结下不解之缘,并成为自己的终身事业,那还要感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呢!说来倒很有意思,原来陈先生自幼喜读李清照的词,进而读了她父亲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加深了从周先生对园林古建筑的钟爱。陈先生曾说过:“这位李老太爷还是我研究园林的启蒙老师,对我一生治学起了开锁的作用。他不但教导了我怎样品园,怎样述园,而最重要的,因为文章中提到《木经》,因《木经》知道了《营造法式》,我的大建筑课本有了,但是看不懂;再寻找到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我们古建筑的老一辈的文章,有了说解,使我开始成为一个私淑弟子。后来又进入了他们的行列,终于成为我终身事业。谁也料不到我今天在古建筑与园林上的一点微小成就,这笔功劳账还要算到李清照身上。”

听了从周先生这番有趣的叙说,似乎令人有些费解,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他原是学文史出身,三十岁后,通过自修和投拜前辈建筑学家如陈植、朱启钤、刘敦桢及梁思成等先生为师,进入古建园林殿堂,从而一跃登上该领域大师级的宝座。我们不得不钦佩从周先生这种勤恳好学、努力奋进的精神,他给后人提供了一条如何走自学成才的成功之路。

他在园林与古建筑方面的多种著作都成为治园林与古建筑者的必读书或重要的参考书。他的代表作《园林谈丛》,早在1983年就被台湾台北明文书局翻印出版。而另一本成名代表作《说园》以中英文本合辑在国内出版后,很快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日本有六位学者争相翻译这部经典式的作品。他是改革开放后将中国园林艺术介绍到海外的第一人。随之在国际学术交往上也频繁起来,1978年,他应邀赴美,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中国式园林“明轩”,在美国引起轰动,贝聿铭亦为之鼓掌叫好,并聘其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日本科学院则聘他为外籍院士。海外学术界称陈从周是中国园林之祖并不算过誉。

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从周先生任职的同济园,却总有一些人对他存有偏见,笑话他不是所谓“科班”出身。有人说他设计园林叠砌假山,拿不出像样的设计图,只到现场乱点鸳鸯:这样堆,那般放。讥讽他是“匠理”工程师(工匠),他听后一点也不介意,索性自称是“梓人”,晚年自称“梓翁”,书斋也取名“梓室”,还请前辈教育家叶圣陶为之题签。这是取自《周礼·考工记》的词语,“梓人”意即木匠,“梓室”即匠人所居也。他以木工自名,也以木工自居,而且闲暇时,还真的亲自动手用藤根树枝,经斧刨锯凿一番,制成精巧的手杖分赠师友。先生辞世后,2001年在浙江海盐南北湖风景区建成的陈从周纪念馆,顺合先生的意愿,被命名“梓园”。

从周先生授课时常向学生说,文化的修养,并不全在课堂教育,自学与旅游也会带来莫大益处。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他常说,人们在游览园林历史遗迹时,会联想到美好的生活,会在心灵中留下恋乡之情,起无限爱国之思。在同济园,从周先生是闻名的“老夫子”,这是指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虽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就读于教会学校,但他身上却了无洋气,他一生不穿西装,喜着中式服装,常常是对襟褂子、圆口布鞋。他最爱吃的早点是大饼油条,一杯清茶,因而被同事们誉为“大饼教授”。最不爱吃的是带有洋味的奶油蛋糕,就连家人、学生替他生日祝寿时也不让买,同大家吃碗葱油阳春面就很高兴了。

人们称呼先生为“老夫子”还体现在他的尊师重道方面。先生曾在花甲之年出差金华,就便去永康县探望一位他中学时代的图画老师,经多方探寻,得知老师已辞世,只见到了师母;问明了葬地,又去祭扫老师的墓。他见老师的墓在丛葬中,一点标识也没有,生怕再过几年认不出来,就以自己和另外三个同学(叶浅予、申石伽、童友虞)的名义,为老师建造一碑,并书写了碑文,以作纪念。这件事在当地的教育界也产生了震动。还有一次,他的大学老师王遽常先生九十华诞,恰逢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暴雨雷鸣,而先生的住处与王老师的寓所距离又甚远,对于已届古稀之年的从周先生来说,完全可以免去。可是先生还是冒雨准时赶到,为老师祝寿。在祝寿会上他坚持要向王先生行跪拜之礼,急得老寿星连说:“不可,不可!”而陈先生已双膝跪地,认认真真地叩了三个响头。与会者都为之动容。

从周先生古稀之年不幸遭遇丧子之痛,其独子在美国留学时惨遭歹人杀害。白头哭子,其情何堪,身边的寡媳稚孙,触目肠断。先生不禁感叹起岁月如矢,光景堪惜!心情沉痛颓唐。后在有关领导和诸师友(如百岁老人苏局仙、数学家苏步青等)的关怀鼓励下,先生重新振作起精神,决心“紧抱孙儿望后头”,继续投入工作,又花费两年时间,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重建,从设计到施工如同导演一样一一过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说自己是“以园为家,以曲托命,寄情山水,淡泊人生”。先生晚年更醉心于昆曲艺术的欣赏,一天不听昆曲,不管吃什么都觉得没有味道。在写作、绘画时,案头必同时轻轻播放昆曲清笛音乐,否则,他说脑子就仿佛像石头一样,是写不出什么东西来的,有了笛韵、唱腔在耳旁响起,仿佛漫步园林,涟漪花影,便会引他到一个飘渺空灵的境界里,这时灵感似乎也随之而来。因此,他专门撰写过《园林美与昆曲美》等多篇谈戏说曲的文章,来说明园林与昆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对同根的姐妹艺术,而且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即所谓“以园解曲,以曲悟园”。

从周先生还是位知名的散文大家,他的一篇谈园林的散文警句,被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作家日记》中,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青睐。他的文学功底深厚,得益于当年受业于之江大学的名教授夏承焘和王遽常先生。全国解放前夕,他为诗人徐志摩编撰并自费出版了《徐志摩年谱》,分送亲友和各大图书馆。这本年谱后来成为海内外研究徐志摩的重要参考资料。原来陈先生的夫人蒋定,是徐志摩的表妹,她对表兄和舅舅家的底细了如指掌,所以陈先生编写“年谱”时,很多第一手资料还是从夫人那里获得的。

从周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将所学的文史知识与园林古建筑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有关园林论著,不仅是园林理论方面的著述,由于文字婉约清丽,文笔畅达明快,也是引人入胜、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读先生谈园林的美文,只觉清隽可诵,琅琅上口,时而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时而旁征博引,解尔疑窦。可以说篇篇有感而发,绝无无病呻吟之流弊。同时,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教育家叶圣陶评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红学家冯其庸盛赞说:“他的文章如晚明小品,清丽有深味,不可草草读过;又如诗词,文中皆诗情画意也,更不可草草读过;又如听柳麻子说书,时作醒人醒世语,时作发噱语,然皆伤心人,或深心人语也。”

读先生谈园林的论述,真是开卷有益,正如其庸老所说,文中充满诗情画意,怡神清兴,一册在手,虽不到园林,身居斗室,亦能享受林泉花木、池馆亭台之胜。有关先生谈园林的论述迷人之处,读者自可在赏阅时感受,不再赘言。

回忆二十多年前,从周先生曾先后为我的两本小书赐序,而现在我却以晚辈弟子的身份为前辈师长大作写序,真有点诚惶诚恐,觉得自己实在不够资格,其所著遗篇,皆传世不朽之作,我何能描其万一,妄加评论呢?惟今年适逢先生85冥诞和逝世3周年之际,我从先生历年有关园林著述中,选出若干篇章,略加整理,汇成此集,并敬撰拙文,仅志仰慕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想借写这篇序的机会,感谢先生对我二十多年来的鞭策与教诲之恩。

2003年8月31日

于上海同济西苑

同类推荐
  • 屋名顶实 中国建筑·屋顶

    屋名顶实 中国建筑·屋顶

    一座中国式的传统建筑物,主要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台基部分、柱梁部分、屋顶部分。“屋顶”泛指建筑物覆盖于墙、柱等支撑体系之上的部位。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遮蔽风雨的角度看,屋顶在三者之中应是建筑上最必需的部分。《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城市理水——水域空间景观规划与建设

    城市理水——水域空间景观规划与建设

    本书提出了城市理水的概念,概述了古代和近现代城市理水思想与实践的发展演进,建构了理水景观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重点论述了成功水域空间景观整合优化的主要内容、方法、途经和城市水系景观网络的构建,并对非常规水资源景观利用进行了专题论述。
  • 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筑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入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失忆女主开挂了

    快穿之失忆女主开挂了

    (1V1,男女主身心干净)殷黎死后莫名其妙被强行绑定了系统。系统说可以帮助她重生,而重生的条件是要她攻略男主完成任务,进入各个位面,搜集夜神魂魄。忘记前世的殷黎,为了恢复前世记忆,答应了系统任务。系统以为宿主是个失忆的小新新,结果却是个酷、霸、拽。于是,萌新系统变成了怂系统。而它的宿主遇到各个绝色攻略对象,竟然毫不动心,简直是要上天。痞帅校草、深情王爷、傲娇总裁、病娇王子、一系列的攻略目标,没一个省心的。而最终,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不知是她,还是他。
  • 洪荒之太上大道

    洪荒之太上大道

    太上化道仙,混沌大战前。天魔创世出,盘古后开天。鸿钧悟大道,三清称圣贤。为圣人者,当至无情。圣人之下,皆为蝼蚁。覆手之间,终为土灰。一样的洪荒秩序,不一样的洪荒世界……
  • 明月归鸾

    明月归鸾

    背负苍天希望,却只觉众生荒唐………………
  •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5)阅读与创作,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异界最强神王

    异界最强神王

    上有玄宫,下有幽冥,中有鬼道,三界之中唯有最强者方能万世主宰。一颗家族传承的宝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了潇云在这个世界的寂静,也开启了另外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且看他如何收复地,惩恶霸,圈美女,笑看三界!
  • Twenty Years After(I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Twenty Years After(I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Alexandre Dumas was a French writer. Hi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and h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French authors. Twenty Years After first serialized from January to August 1845. It is a sequel to The Three Musketeers and precedes 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 The fantastic adventures of the Three Musketeers continue - starting with an intrigue surrounding D'Artagnan who has, for twenty years, remained a lieutenant. The novel follows events in France during the Fronde, during the childhood reign of Louis XIV, and in England near the end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leading up to the victory of Oliver Cromwell and the execution of King Charles I. Through the word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particularly Athos, Dumas comes out on the side of the monarchy in general, or at least the text often praises the idea of benevolent royalty. His musketeers are valiant and just in their efforts to protect young Louis XIV and the doomed Charles I from their attackers.
  • 江山似锦觅安宁

    江山似锦觅安宁

    【新文《女配她成了大佬》求收藏】众人只知道她是他手中的一柄利剑,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却不知道她也是他的未婚妻,只为他夙愿得偿一展笑颜,化身利剑,双手染血,无怨无悔。然而她之于他,终究只是一件可以用完就丢弃的物件。最终,他将她送到了要杀她的人的面前。他和别人订婚当晚,她被挑断了手脚筋,丢弃荒野等待死亡的降临……云祁以为安宁会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就算身入陷境也依旧可以全身而退,回到他的身边。然而这一次,她却没有再回来……
  • 林茉茉的重生之路

    林茉茉的重生之路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变成唐三小姐,让她默默承受五年的痛楚,醒来后又立马被指婚给体弱多病的三皇子,本以为可以找机会逃出牢笼,无奈被困于皇子府,只是,成亲后便消失半年的夫君是怎么回事?救她性命的少年和尚又是怎么回事?这一切是天意还是人为?①本文架空历史,请大家不要深究哈。②新人写作,大家对本文有异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会在以后的作品里改善,不过不要骂我哈,谢谢。③女主不是小白,不会虐得死去活来,希望能触及到你们内心的那一丝丝柔软。
  • 山中最后一季

    山中最后一季

    蓝迪·摩根森是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传奇巡山员。他救助过许多身陷困境的登山者,也指引过许多游客领略山野之美,是“行走在园区步道上最和善的灵魂”。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五十四岁的蓝迪在巡逻途中失踪。此后,园方出动一百名人力、五架直升机、八组搜救犬,展开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动,结果却一无所获。蓝迪在优胜美地的山谷中出生长大,在巨杉和国王峡谷做过二十八年夏季山野巡山员、十多年冬季越野巡山员。山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知晓。这让他的失踪愈加成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