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5900000075

第75章 财主 (第三更,为盟主贺,求支持)

仅仅只是靠着几张纸当然换不到几十万两银子。

空口无凭,这是千百年来的老话。也正因如此,在来松江之前,施奕文就特意请工匠制出了一百套“改装套件”。

不过对于十六世纪的人们来说,这种只需要在织机的两边装上了梭盒,然后再进行简单改进的”改装套件,完全颠覆的他们的认识。

“这样也行?”

说话的是四十余岁的男的穿着一件圆领大袖衫,一看就知道是用上等丝绸做的,皂条软巾垂带,腰佩玉带,他正是刘记布庄的东家刘坤,也就是在他的身上,施奕文总算是感受到了16世纪的土豪是何等的“豪气”。几个小时前,一进布庄,施奕文就看见数位丫环、十数个仆从簇拥着这位刘老爷走了过来。

按吴才的说法,在松江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这里不像南京,南京勋贵众多,所以土豪们自然不敢这样张狂,至于勋贵们被官员们盯着,自然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狂妄,勋贵们都不敢显摆,土豪们自然也就不会自己找事了。

可离开了南京却不同,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官见着豪门士绅也要礼让三分。自然的做派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此时,瞧着工匠把梭盒装在布机上,刘坤完全傻了眼。所以才会这么惊讶。

“刘老爷,要不是如此,施某又怎么会向你叫六千两银子?”

施奕文咧嘴笑开的同时,手指着厂里的一台台布机,又说道。

“要是全换成了新机,不说其它,就是这六百台布机,岂不就报废了?所以,施某苦思冥想数月,才制出它来,有了它,不但产量可以提高数倍,而且不需要淘汰旧机,只要稍微加以改造就行了,这样在工匠改进布机的时候,布庄里还可以继续织布……”

刘坤抚着胡须,眼睛盯着已经改装完成的布机,语气又变得极为平静。

“施公子,它值不值六千两,可还得等试织过了才知道,云婶……”

话的功夫,刘坤喊来了一个年过五十妇人。然后吩咐她和施奕文学习一下如何操作布机,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培训,对于这些织了一辈子布的妇人来说,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如何使用。

“……握着织机中央的清棉棒,然后用清棉棒朝一边拉和朝另一边推……”

在施奕文的讲解中,云婶很快就掌握了新布机的纺织技巧,她一只手拿着清棉棒,一只手使每一个皮结按时滑动,带动梭子,将其抛到织机的另一面的梭盒里。和过去织布相比,确实快了很多,也轻了很多。

如果说施奕文、吴才早就已经见识过“飞梭”的高效的话,那么现在就轮到刘坤了。

刘家是松江的世代织布的老庄,打小就在织机前、织坊中长大的他,这会完全看傻了眼,云婶是他特意选的织工,她看似年龄大,可实际上手艺一般,织布的速度不快不慢。但是现在操作着新布机的她显然能比布庄里最快的好手织得要快上一倍不止,甚至就连同积得布也更加密实了。

这肯定是新布机的功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刘坤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般神奇的东西。

不过就是加两个盒子的事儿!

“60000两!”

突然猛的把视线投向施奕文,在这一瞬间,平素脸上挂满笑容的刘坤面上的笑容消失了。

“施公子,我出六万两,你把这梭子卖断给我,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看着开出这样高价的刘坤,施奕文只是笑了笑,拱了拱手道谢。

“多谢刘东家赏识,不过这东西无论如何,施某是不会卖断给那个人的。”

看着那台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改造好的织布机,刘坤叹了口气,他又朝着左右看去,周围不少织工都在那里瞅着织布啧啧称奇。那些女织工必定会添油加醋的传播着这一切,恐怕不用等到晚上,全松江都会知道“新织机”的神奇之处。

刘坤面上再次露出了可掬的笑脸,抚须说道。

“那这样,施公子,你有多少套这种“飞梭”,我按每套50两全都买下来,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退而求其次的刘坤,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他想尽快改造自己的布机,从而抢在其它人之前,首先投入使用。

“多谢刘老爷厚爱,只是我已和另外几家布庄约好了,还要卖给他们一些飞梭,恐怕只能拒绝刘老爷了。”

施奕文拱了拱手,再次婉拒了的刘坤,不过见他在听到拒绝后,神情变得有些不自然,又补充道。

“不过,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请施公子赐教。”

接连被人拒绝的刘坤,不咸不淡的应了句。

“刘老爷请看。”

拿起一个飞梭,施奕文解释道。

“这个地方需要精钢制成,而且非得巧工才能制出来,我猜在松江,并没有多少工匠可以造得出来,刘老爷不妨先找到工匠,以免别人先寻得工匠,到时候影响了织机的改造。”

闻言,刘坤不由捋着胡须的手不,看了一眼施奕文,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恩,施公子说的是,这往后要是有什么好东西,还请施公子一定得先想着刘某!”

瞧着眼前的施公子,想到这台稍加改进产量就增加数倍的布机,心想既然他能制出这样的机子,那么将来肯定也会造出其它的机子,与他维持好关系,总没有什么坏处。心思浮动间,刘坤又说道。

“施公子,可是打算把这飞梭卖给松江各个布庄?若是如此的话,刘某倒是也有一些同业好友介绍给公子,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对于刘坤态度的变化,施奕文自然感受得到,见他主动帮助,当然也不会拒绝,于是便连连向他拱手道谢。

“施公子,说到谢,还是刘某谢你才是,要不是你找到刘某,刘某又岂能见识到新纱机的神奇?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们这就去富贵楼,一来呢是表示刘某的谢意,至于二嘛,也好介绍几个同业好友与你认识。”

刘坤看似行事张扬,可其实也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同类推荐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
  • 三国之烽烟万里

    三国之烽烟万里

    九曲黄河,万里烽烟。重生韩遂之子,立志争霸三国。各位看官,若是本书可以勾起您的三国情怀,哪怕就一丝一毫。那老九斗胆请您收藏拙作,感激不尽。
  • 大唐太监

    大唐太监

    我怎么成了太监?唐朝?我怎么还想着赚钱?目标怎么能这么小呢?当太监也要当一个有权有势有理想的太监,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当然是结交各位大人,做皇帝的宠臣,平定安史之乱,然后封王拜相啦。
  •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而蔡东藩专著的《南北朝通俗演义》便介绍了南北朝时期各国存亡之时,他们之间的战争、兴衰。
  • 武霸蜀汉

    武霸蜀汉

    公元227年,诸葛亮正磨刀霍霍准备北伐,蜀汉国力日衰,民生凋敝,且看穿越在后主刘禅身上的刘镡如何带领蜀汉军民,重返中原,完成大一统。
热门推荐
  • 我的棋灵老师

    我的棋灵老师

    初衷只是想测一下能不能修行,谁能想到不仅可以气、法双修,还冒出个棋灵来,说我是什么天选之子,引经据典忽悠我,说什么“少年,人类的未来就靠你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之类的鬼话,我当然不会相信他。后来,我:“真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农家悍妇:随身带着一亩田

    农家悍妇:随身带着一亩田

    意外死亡,穿越到古代农家,无米无田又无钱。家里公婆难伺候,婆婆凶悍,妯娌奸猾小气,大伯还每日盯着她不放。家里男人是无赖,她的儿子还是个小吃货!这整日鸡犬不宁,一家子闹哄哄,鸡飞狗跳,每天都像在唱大戏般热闹!终于在一场蝗灾后,家里连着喝了两个月野菜粥,全都是瘦不拉几,再无一点精力折腾,这一下子这家人终于安静下来。可是没多久,让他们却发现,他们家唯独她是个特例。她不但没瘦,反而还胖了!瞧她整日里精神饱满,这女人一定有秘密!立马的,全家人的战斗精力又转移到她身上……
  • 山海雅韵

    山海雅韵

    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皇巨著,而薄薄一册解读的只是金山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其中一些刹那的闪烁。跟着本书去了解、熟悉金山的前世今生,比如:明长城“金山卫”砖刻与金山的故事、上海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座渔村、妈祖文化在上海的发端演变……与此同时,可边读边走去看看:最具吴越文化交融特色的千年古镇枫泾、黄公望潜心绘制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吕巷……放下书本,可以去尝美食、看农民画展、听金山故事……
  • 必谈的军事之谜

    必谈的军事之谜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腹黑小皇“叔”

    腹黑小皇“叔”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很漫长,漫长到,已经没有人去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偌大的收发室很安静,静到唯有发报机嘀嘀嘀作响的声音和沙沙的记录声,偶尔有人推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椅脚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又是一片安静,然后会有人拿着一打记录安静而又匆匆地从后面走过。“老姜,这是大老板的人。这些都是老鹰一手带出来的人,老鹰死后,这里就交给了老姜。”李阳压低了声音……
  • 梨花阕

    梨花阕

    阿阕伤心不已,特别的想放声嚎哭,却犹如被卡住脖子般发不出任何的声音,只听到一阵阵的笛声断断续续的入耳,努力挣扎着睁开双眼,在适应了阳光的刺眼之后入眼的是洁白如玉的梨花,一阵恍然:”呵,原来没死啊,只是一场梦“。阿阕目光呆滞的透过洁白的梨花看向蔚蓝的天空,脑子里充斥着一片血红以及他冰冷如霜的脸,痛苦的举起双手覆在眼睛上,仿佛这样就可以将那一片血红和冰冷的脸拂去。时间就这样轻轻地、静谧地……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淳熙玉堂杂记

    淳熙玉堂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八岁的时候

    十八岁的时候

    到小镇的时候,张山不够十八岁,青桃一个,还处于混沌初开的年龄,什么事都懵懵懂懂的。无论什么地方,一有水,就活泛了,就有灵性了,小镇也是这样。那时,张山不读书,想写作,想将来成为大师。张山的爹不同意,说:“狗东西,写书屁用。去,读书。”张山不,他爹就用棍子打,打断了三根,没把他打到学校去,相反,他一跳,悄悄到了小镇,成了一个地道的流浪汉……张山拿着信,他的面前又站着吴叶,拿着他的文章,在认真地读着,脸上带着微笑道:“写得真好,你一定会成为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