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20600000021

第21章 帝22章 人皇伏羲八卦宗早读道教圣典《道德经》人间解析17

第08章上善若水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jī)于道③。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⑦。

【注释】

①上善:最高等的善。若:像。

②处:停留、居住之意。

③几(ji:一声):作“接近”解。

④地:低下、卑下的意思。

⑤渊:深的意思。

⑥正:行政的意思。

⑦尤:怨咎。

【译文】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按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导读】

圣人之所以能“无尤”,是因为他们“不争”。圣人的品格就像水那样,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泽被万物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的居所、思想、行为、言论、治理天下的理念,无不透着这种如水般的智慧。

【解析】

在上一章里,老子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德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丽不与之争。具备理想人格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之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而不会与他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上善若水”,上为至高,只有至高的东西才叫上;水的德行最高,虽然它的构成简单,但它是自然界里的生命之源。上善若水,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具有善性的人就像水一样,老子这是要人们学习水“柔弱处下”的德行。

那么,水的德行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最柔弱最具善性的东西,它具有宽广包容的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无声无息的。

众所周知,水有形却无状,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呈现什么样的形状。它生性温柔,就像一个柔弱的少女,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抽刀断水,于水毫发无损。在天则为雨雪云雾,在地则成江河湖海。遇热成汽,逢冷结冰,见风起浪,居高成湍,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无论它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人类恰恰相反,人是钟情于高处的,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所以难免会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有博弈就会有得失、成败。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水性善柔,大道无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化育一切而不言功劳。而这正应该是圣人必备的德行。老子认为,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因此,人的心胸就应该像水一样宽广无边、清湛悠然;像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要择地而居。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宁愿居下位也绝不欺他人。为人处世重诺守信,就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钟爱的是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与水的德行相似。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为争,以无私为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人类一旦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就能助人而自乐,与世无争,日子过得恬淡自然,就能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如果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如水一般,就能与大道协调,就会免去纷争、痛苦和烦恼,就能过得逍遥自在、轻松愉悦。

王弼《道德经注》

道无水有,故曰“几”也。言人水皆应于此道也。

道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水是物质的、有形的,所以说水只是接近于道,而不是完全符合。是说人和水都能体现道,而行动应该符合道的准则。

苏辙《老子解》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善,犹气运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无而始成形,故其理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曰“上善”。

《易经》说:“阴阳就是道,能够追从它的必定是善的,道所带来的也必是善的,生成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又说:“天因为依循道的规律而产生了水。”道运行而产生善,就像大气运行而产生降水。所以说上善若水。道和水两者都是从无形而生成形态,所以它们的道理相近。没有地方是道影响不到的,没有某个事物的利益是道不为之提供的,而水也是这个样子。然而水既然已经拥有了形态,和道就一定是存在区别的了,所以说接近于道。然而可以命名、可以言说的善,都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加以区别地称为“上善”。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静默,深不可测,善渊也;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争也。水惟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水往低处流,从来都不违逆,是善于选择地方;深渊空虚宁静,没法测量深度,是善于保持沉静;水润泽万物,给予而不求回报,是善于给予仁爱;水遇见圆的就拐弯,遇见方的必然有转折,堵塞它流动就一定停止,堵塞解除流动必然恢复,像这样的就是善于守信;水能洗净各种污秽,能够以水平面为参照评判物体的高低,是善于协调治理;遇到什么容器、什么环境,形状就与之适应,而不是总保持一个形态,是善于发挥外物的长处;水冬天结冰,春天解冻,旱涝都依据节气,是善于应时而动。慈善的人还是受到人们的批评,就是因为他的争。水就是因为不争,所以兼有这七种优点而没有危险。

【经典解读】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白己的小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吏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荀了,有坐》记载了孔子答弟了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佣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祧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了见大水必观焉。”可见儒家所描述的君子人格和老子所说的圣人之行,有颇多相似之处,谦虚、利人、心胸广湛、仁.和诚信是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也是老子、孔子从水上得出的智慧启迪。

【哲理引申】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令尹),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使楚国国力大增,为楚庄王争夺霸主之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叔敖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出去游玩,碰到了两头蛇,就把它杀了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中就哭泣起来。(孙叔敖的)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说“我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恐怕(我)要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孙叔敖说:“我怕后来的人又会看见,就把它杀了并且埋了起来。”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助人的人上天对他必定有善报,你一定不会死。”等到(孙叔敖)长大,出任楚国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而国人就已已经信服他的仁义了。

孙叔敖出任令尹以后主张宽刑缓政,着力发展经济。当时,淮水流域常常会闹水灾,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使百姓富足,国家强盛,他就去亲自调查,持兴修水利设施。孙叔放反对繁苛的政令。一次,楚庄王曾认为当时楚国的车子太小,遂命令全国一-律改造高大的车子。孙叔敖劝谏说,若以命令行事,会招致百姓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两头的门槛做高,人们就会自觉改造高车了。当时的楚国通行贝壳形状的铜币,叫作“蚁鼻钱”。楚庄王嫌它重是太轻,下令将小币铸成大币,但老百姓却觉得不方便,特别是商人们更是蒙受了巨大损失,纷纷放弃商业经营,这使得市场非常萧条。更严重的是,市民们都不愿意在城市里居住谋生了,这就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孙叔敖知道后,就去见楚庄王,他以便民为先,请求恢复原来的币制。庄王答应了,结果三天后,市场又恢复到原来繁荣的局面。

孙叔敖任令刀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白岸;失去权势时不悔恨、不叹息。作为令尹,他的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从来都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策。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他为官多年,家中没有任何积畜,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

孙叔敖生病将要去世的时候,将他的儿子叫到病榻之旁,告诫他说:“楚王曾数次想封我上地,但我都没有接受。现在我耍死了,楚王一定会封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楚国、越因之间有一块荒艽土地‘寝之丘’,这地方名字不好,土地贫瘠,楚国人害怕这儿有鬼,越国人也很迷信。你如果不得不接受封地,就要这一块土地吧。”孙叔敖死后,楚庄王果然以肥沃的土地分封他的儿子,但他的儿子记着父亲临死的遗言,坚辞不就,最后不得已接受了“寝之丘”。后来楚国历经混乱,很多曾经封到肥沃之地的功臣后代都因富贵而丧身失位,唯有孙叔放的后人保留着那块土地长久不失。列子说:“孙叔敖的智慧,知道不以利为利。知道处于别人所厌恶的地方,这就是得道者与众不同之处。”

孙叔敖遵从百姓的意愿,反对繁冗政令,可谓无为而治;他任令尹而不喜,罢官也不忧,正如本章所说的水,不争不求,能“居善地”;他有了功绩,却不求奖赏,也正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他要儿子求封于寝之斤,甘愿“处众人之所恶”。正是因为他这种超人的智慧,才能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才能保全子孙后代。

同类推荐
  • 负债累累之东山再起

    负债累累之东山再起

    本文描述了一个从小到大最后凭着坚韧的心态成功的故事,从出生冥冥中的注定到步入社会、熟悉社会、懂社会知人心会处事,一起来看看!
  • 九零后农民工

    九零后农民工

    本书主要描述高小旺和他的同学们的事,描述他们这群落榜的学生,走向社会的坎坎坷坷!和出门务工的风风雨雨,以及在繁华都市里被冲昏了头脑而走向深渊的事例,婚姻的变/迁,事业的失败,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设下一道道阻止他们顺利成长的障碍物!回过头来看看,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幸福!
  • 乍暖还寒的冬季

    乍暖还寒的冬季

    视频里:"哈喽!你们好啊。我叫商暖暖,他叫阎寒。我们在一起很久很久了。哎呀,板板你笑一个嘛"暖暖严肃的看着阎寒板着的脸。不自觉拧了拧,顿时乐呵呵的。阎寒顿时皱着眉说:"谁是板板,我是你男朋友"。
  •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温暖是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呵护,温暖是爷爷奶奶的宠爱,温暖是朋友的关心。光阴是翻转的年轮,一年又一年,从稚嫩的孩童到青葱的少年,然后长大成人,我们的故事是一本厚厚的、充满温暖的书。我们渐渐苍老,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的青春。
  • 警光

    警光

    故事和人心缺一不可。我希望把他们写成有血有肉的一帮人。中间夹杂着一些科普。虽然看的不会让你觉得爽。但是会让你们看到社会的另一面。
热门推荐
  • 凤栖九天

    凤栖九天

    一朝梦醒,没有血流成河,没有国破家亡,她决意保护一切,却不料,命运始终还在同样的轮回着,只能咬牙逆天改命,绝不重蹈覆辙!宅斗信手拈来,真正掌握自己的亲事和命运。此生绝不进宫,若一定要进,那就让这天子换个人当且看她如何翻天覆地,翻云覆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勇双全守卫宝岛的刘铭传

    智勇双全守卫宝岛的刘铭传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该绿的梦

    该绿的梦

    一个人从上海到北京,孤孤单单,流着泪,笑着说无奈。被无数家出版社婉拒,应该说是被out了。但我还是怀着感恩的心,最起码人家还是看了,总比一些查无音信的强吧。一个单肩包,一个u盘,我开始了飘飘荡荡、浑浑噩噩的北漂了生活。学校打来电话,我就捏着鼻子说,老师我得猪流感了,声音还真是软弱无力,听起来就要撒手人寰了。哥们儿说,兄弟你太牛了,我呸,我看是蜗牛还差不多。落寞的北漂日子,我感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真不容易,每天吃盖浇饭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 恐怖第三人

    恐怖第三人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感到无比伤心,悲痛欲绝。如今,已经事隔多年,可是每每想起来,还像从前一样,令人心痛,久久难以忘怀。那天,我觉得身子发冷,直打寒战,心神不宁。你不听我“哪儿都不要去,跟我一块留在家里”的劝告,硬是一个人赴约去了。我跑到阳台,看你上了汽车,用忧伤的目光看你离去。随后,响起了电话。可等我把话筒拿起来,里面又没有声音了,就像最近一些日子出现过的那种情况一样。打来电话的时间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里。电话线的那端一片沉寂,没有一点儿声音。
  • 怦然婚动:老婆高高在上

    怦然婚动:老婆高高在上

    黎浅是江城所有女人艳羡的对象,也是所有女人最不屑的存在。她有着最艳丽精致的容貌,却是个人人不齿的私生女。一场精心的设计,一个多月后黎浅拿着妊娠四十天的检查单与陆天擎在医院偶遇,她微微一笑,“医生说……避孕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陆天擎唇角微勾,这真是个一百分的理由!半个月后,黎浅如愿以偿地嫁给了陆氏王国的首席继承人,满城哗然。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一份婚期一年的婚前协议。一年期满,她主动提出离婚时,却被陆天擎逼至角落,“黎浅,我陆天擎就这么容易被你玩弄于鼓掌之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影世界的幻术大宗师

    火影世界的幻术大宗师

    华夏第一本关于幻术的专著是明代的《神仙戏术》,记载古代幻术二十多种,可惜此书已失传。真正集中国幻术大成者,是清末唐再丰所著的《鹅幻奇书》。一个少年带着《鹅幻奇书》来到了火影世界,只为争夺最强幻术的荣耀!月读、别天神、操控五感、伊邪那支、伊邪那美......九龙取水、白鹤升空、芝麻变鱼、口吐四花、使鬼打门......鞍马明镜微微一笑:“嚯嚯,真正的幻术又岂是这般肤浅?”PS:本文非传统火影同人,不喜勿喷,文明你我,谢谢!
  • 夫人威武,将军求饶快

    夫人威武,将军求饶快

    前生,顾谨看着宁若从城墙一跃而下,可是她还在对他笑,一如既往:"哥哥,我没事。"他能看懂她的唇型,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那日,大昭灭,大昭皇后宁若殉国,大昭景帝生死不明。他抱着她冰冷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那日炎国将军,前大昭丞相养子顾谨叛国,屠城。大昭都城__金陵血流成河。顾谨对宁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阿宁,天下人负了你,我便覆了这天下。现在哥哥来陪你,下辈子你喜欢我好不好。"重生归来的顾谨,从小就开始养妻子,宠妻子。金陵城的人都知道,顾谨小将军是妹控。谁要接近宁小姐,谁就滚蛋;谁要娶宁小姐,先过了宁将军这一关。于是乎,宁小姐的婚事,成了丞相夫妇的一大心病。丞相夫人:"你说,这金陵的人是瞎了吗?为什么,我宁宁如此优秀,竟然还找不到夫家?""是啊。"丞相也无奈。这时,顾小将军收网了。"父亲,母亲。儿子也喜欢阿宁。"顾小将军出手了。丞相夫妇,乐见其成,当天便敲定了二人婚事。大婚当日,顾小将军十里红妆,将心心念念的小姑娘娶进了门。婚后。"将军,夫人..."属下的话还没说完,顾谨急了。"谁又欺负阿宁了?"下属翻了个白眼,有您罩着,谁敢动夫人?不过还是把话说完了。"夫人,去...去了青楼。"果然顾小将军拍案而起。"去,把青楼给我抄喽。敢勾引我家阿宁。"然后夺门而出,直奔"醉仙楼"。夜晚,宁若,是被自家亲亲的夫君抗回家的。"阿宁,胆子肥了,敢逛青楼。看来是夫君没满足你。过来,过来,,夫君好好伺候你。"顾谨勾勾手指,脸上带着淡笑。宁若吓得抱紧了小被子。"谁把宠我的哥哥还给我?"当晚,宁若被顾谨在床上狠狠收拾了一顿。最关键的是这家伙还逼着她叫"哥哥"。从宁若的哥哥,变成宁若的丈夫,顾谨花了几十年,但是,他将用一辈子去宠,去爱宁若。
  • 致青春时代的美好时光

    致青春时代的美好时光

    青春不要留下遗憾青春就要放飞自我希望你的青春万丈光芒
  • 问道江湖记

    问道江湖记

    一城、两寺、两观、五大派、四小门、十镖局……江湖大气运,英雄崛起,侠客横生,豪杰问道……起手可托雷,飞剑八百里……看惯百年浑常事,无非江湖一匹夫世间缘起缘又灭,老僧如去也如来小罗汉金身不败,奇门道撒豆成兵预知此书该不该读,抽空看看目录,内容一览无余Q群:29650554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