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蕙看着燕尾镖十分疑惑,道:“桓羽升,你说这个女子是否为天心经而来?她的动机有点蹊跷,不太像是图天心经来的。要是能抓住她就好了,可以问个清楚。”桓羽升道:“我想过不了多久她还会找上门来,今日她的目的恐怕是试探我们的修为深浅。现在我们要提高警惕,静观周围变化,随时应对不测。”杨若蕙道:“情况如此复杂,莫名其妙的就出现个敌人,修道之路太难了。只是我没有兵器护身,那柄工艺剑有什么用?遇到今天这个陌生女子,就是废铁一块。尤其是我单独一人时遇到她怎么办?你替我想想办法,弄个好点的兵器。”
二人边说话边下山,一连几天的僵局顷刻之间冰雪消融,桓羽升道:“中午的时候,我们去找吕祖问问吧,我也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敌人。”
杨若蕙心里着急,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就朝桓羽升看了一眼,暗示快点去吕祖庙。桓羽升其实也心里着急,毕竟形势严峻,潜伏的矛盾已露端倪,随时会有冲突发生。二人顾不上吃午饭,当然也不用吃午饭,即刻买了好酒来到吕祖庙里,上香三炷后就到僻静处等候。
吕祖很快来了,笑道:“这才分开几日,又来找贫道何干?”桓羽升说了一下发生的事情,希望吕祖指点。吕祖笑道:“既然来者不善,那就勇敢面对。现在不解,将来必明。降魔卫道,守护乾坤,既是修道之人的天职,也是成就金丹大道的必经磨砺,万不可生厌倦之心。”
杨若蕙笑道:“您老人家说得轻巧,现在我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对方要是袭击该如何护身?赤手空拳能行吗?我还没到铜头铁臂的境界。”吕祖笑道:“你们不是已得机缘吗?若是修成此法,则不为法拘,不为道泥,可越混元太清之境,可成无量无上之法,何愁之有?”桓羽升道:“道长不知道,此法非短时间可成,就连最初境界,我也刚刚入门,要想具备战斗力,还有一段距离。”
吕祖笑道:“如此说来,修道可以稍缓一步,保护自身安危才是当前紧要。”杨若蕙道:“就是嘛,我没有兵器,怎么保护自己?怎么降魔除妖?”吕祖道:“丫头,你可以和羽升住一起嘛,如此可以相互照顾,羽升也可以时刻保护你。”杨若蕙道:“道长莫开玩笑,男女有别,人不自尊,天下人如何尊重自己?”吕祖笑道:“丫头可为天下师表,贫道佩服你。”
杨若蕙催促道:“道长莫废话,快想法子弄件兵器来。实在没办法,也不勉强你。”
吕祖思索着道:“古有太阿、龙渊之剑,你们二人应该听说过吧?”桓羽升道:“听说过,那都是名匠所铸,而且年代久远,早已经成了传说,就算存世,也应该残缺不全了吧?真正留世的,应该是古剑的精神吧?”
吕祖继续道:“春秋之时,铸剑名匠欧冶子、干将联手,取茨山铁英,引茨山之溪,得天时、地理、人和及先天宇宙威道、高洁剑气,铸就威道之剑太阿、高洁之剑龙渊。”
“此二剑铸成,自备灵气。太阿剑得先天威道剑气,有杀伐三军之威力,龙渊剑剑身似如登高山而视深渊,似有巨龙游动于云水之中,故名龙渊,因得先天高洁剑气,此剑惟可君子佩,不能小人得,不然不得善终。”
“此二剑几易其主,后二剑相遇,落水化龙,遁迹人间……”
杨若蕙笑道:“道长就爱讲故事,讲了半天,到最后就是不知道二剑下落,如果找到了,肯定也是两块没用的锈铁。难道还要找人重新冶炼锻造不成?如今天下还有古人那般的工匠?”
吕祖笑道:“丫头莫嘴硬。此二剑虽难存世,但先天宇宙威道、高洁剑气仍存在于天地,游荡于灵秀山水。”
杨若蕙道:“道长莫非糊涂了?剑是剑,剑气是剑气。”
桓羽升道:“道长的意思莫非是采取先天剑气注入真剑之中?这样凡剑也成仙兵了。”
吕祖笑道:“非也,年青人果真有想法。你二人当寻此先天剑气,若是这丫头有造化,让这威道、高洁剑气凝气成剑,自然也是非凡之物。”
杨若蕙道:“气无形,可聚可散,怎么个凝气成剑?剑气乃是天地精神,如何成为实质性的真剑?”
吕祖笑道:“丫头,这就看你的造化,看这先天剑气与你是否有缘。剑气乃灵气,它也会择主,若非大贤大德之圣人,它是不会择主的。”接着他又举目望着天空,似是在观天象。杨若蕙忍不住笑道:“只听古人夜观天象,道长还能大白天看,真是神奇。”桓羽升道:“不要笑话,我看只要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自然黑白无分。”吕祖望罢又掐指运算一会,方才道:“今见紫气显于酉宫昴、毕二宿之间,威道、高洁剑气当遁于西方两千四百里之处。剑气是随天地规律游走不定的,你二人当抓紧时间,择日西行求剑。若是迟延,恐又难寻。”
杨若蕙想了想道:“桓羽升,我想星期五晚上行动,你御剑飞行带我去,行吗?”桓羽升道:“当然行,那样的话我们有两天时间可以寻剑,来去时间应该充足。”
吕祖又叮嘱:“你们光有御剑术不行,没有精妙的剑法,近身搏斗恐落下风。若有时间,可去武当寻求剑法练习,悟其精妙,师古莫泥。再者,还要多看阴阳、五行、八卦、六壬、奇门、内经书籍,一可知晓天地之妙,增加道境修为,二可适当助你排忧解难,或为世人预测吉凶、指点迷津。”
“你二人虽为师生,也是道友,称呼最好亲切一点,莫要俗人一般。”
杨若蕙笑道:“道长难道不知道?我和他是师生在前,道友在后,我喊他姓名,恐怕是一辈子的事了。”
吕祖笑道:“丫头实在刁蛮,不听贫道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