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和金爸到家时金妈自己在家,看到父女俩一起进屋就开始絮叨自己做好了菜结果一个回来吃的都没有。
没多久金金也回到了家,歪着脑袋,眼睛一直向下看,一副被欠钱的表情。
金妈赶紧凑上去问到:“咋样?小伙儿咋样?”
“还小伙呢,都29了!”
“诶呦!这廉雪也没说清楚啊,有点大啊。”
“个头也就比我高个脑瓜尖儿,前额的发际线那位置头发特别少,感觉像是要开始秃顶了。”
金金的个头超过一米六五,她觉得对方比她高一点,大约对方应该是有一米七。
“在那吃饭的时候就看他和廉雪两人吹牛了,一会儿介绍男方家里拆迁换了门市房,一会儿介绍工作单位福利好,一会儿又说将来结婚能给多少彩礼。感觉他俩唾沫星子都快飞菜里了。”
金金换完拖鞋脱下大衣,坐在沙发上和金妈面对面详细的说起来。
“廉雪那人你还不知道么,说着说着就开始吹她自己,一会儿要干这大事业,一会儿要干那大事业,今天和这个大人物吃过饭,前天和那个大人物说过话。她说着说着跑偏了,那男的再往回拽她,俩人再配合着吹那男的情况。”
“那男方家到底怎么样啊?不是说条件挺好,还有拆迁的门市房吗。”
“什么条件好啊!也是农村后上来的,家里旧平房换了一套楼一个车库,他爸妈现在用那个车库改了住宅,在小区里开了个小超市。”
“这么个门市房啊!这不是骗人么?”
“对方还一个劲说以后楼就是他的,他爸妈就住在超市,说的还挺骄傲的!服了!在县里有个楼有个车库就觉得自己可了不起了!”
停顿了一会儿金金像是想起了什么。
“关键是那房子还是西街垃圾场附近的廉租楼!”
“诶呀!知道廉雪说话水分大,没成想这样,她这跟骗人没啥区别了!”
母女俩坐在一起感慨着自己被廉雪那个大骗子给坑了,还在细细碎碎的聊着。
金爸大概是知道廉雪的话不可靠,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也可能是今天知道了金丽的事情,所以情绪不高的样子,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电视。
金丽在房间里安静的看着书,她也不知道告诉爸爸对不对,爸爸看上去很难受,虽然嘴上没有说,但是金丽看得出来爸爸并不赞同金丽当时的那个决定,毕竟没有做父母的不为自己儿女打算的。
金金看着书还能听到客厅里金妈和金金的对话,两人嘲讽的给今天金金相亲的小伙子取了个绰号“店下”,因为小伙子家里开了个小超市,而过去小规模的超市都叫“小卖店”。
金丽的手机响了一声,拿起来一看是一个微信好友添加,一个叫“丽阳照着”的微信号,金丽记得这个奇怪的微信名,曾经给她发送过两次添加,金丽没有随便添加陌生人的习惯,没想到又发来了第三次。
不过这次下面有一行字:隔壁二班史哲阳。
金丽好像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大概是上公共课的时候听过这个名字,如果是认识的人,金丽并没有排斥,加了微信。
金丽给好友单佳佳发了一条信息:我今天跟我爸说了实话,他好像是无法接受的样子。
好友大概在忙,没有马上回复金丽的信息。
过了一会儿手机震动了一下,金丽拿起手机,却不是单佳佳,是那个“丽阳照着”。
“你好,赵丽丽同学,我是你的同学,二班的史哲阳,就是上解剖课的时候问题特别多的那个。”
金丽按照对方给出的线索在头脑中搜索着,解剖课都是几个班级一起上,课不多,大家都很珍惜上课的机会,问题多的人很多,他既然这样说,那应该是有什么特别之处。
金丽想起好像有这么一个特别的人。
“有一次解剖一位死刑犯,正在老师兴奋的发现死刑犯肝有病变的时候,你打断老师非要问弹道走向,是吗?”
“对!就是我,总打断老师讲课的那个家伙!”
金丽终于想了起来,这位说自己解剖课问题多,有点谦虚了,他什么课都爱提问,大一在工大学习的时候,他就整天粘着老师后面问,是个非常认真的家伙,他的认真程度让金丽一度以为自己还在读高中。
“嗯,记得你。”
“哈哈,太好了!听说你家在兀兰县,你现在在兀兰人民医院工作是吗。”
“嗯,对”
“我家在巴克,和兀兰挨着,客车就一个小时的车程。”
“我知道巴克,很近。”金丽有点好奇,不知道这人为什么要加她,她不算是善于聊天的人,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我报考了你们县公安局的法医,正在准备考试,所以想和你了解一下你们那里的情况。”
金丽心想:原来是这样,这下不用猜测对方的意图,更不用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网络骗子了。
“怪不得你解剖课的时候对弹道感兴趣呢。”金丽加了一个笑脸一起发过去。
“嘿嘿,也不光是这个原因,也有别的原因。”
停了一会儿,对方又发过来一条:“很多男人从小都有军人梦,警察梦。”
“嗯,那恭喜你啊,要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
“谢谢!”
金丽不善于聊天,接下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猜测这位同学加她的微信应该是想和她了解兀兰县的情况,金丽也不知道该怎么介绍,毕竟她从小不是在这里长大,更不要说她从没去过的公安局,当然更不了解了。
就在金丽担心对方会问出她不了解的问题的时候,果然,对方发过来一条信息。
“上学的时候我记得你家是H市本地的,怎么毕业去兀兰工作了呢?”
还好,这位同学没有继续追问县里的情况,金丽觉得放松了一些。
“我父母在兀兰,我从小在H市的姑姑家长大的。”
“哦,那你也不太了解兀兰当地的情况吧。”
金丽顿时觉得好感激对方的理解,此时觉得对方也不是上学时那个总让老师尴尬的杠精了。
“是啊,我很小就去了市里,县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等了好久对方发来了一句:“那等我考去兀兰,我们一起了解兀兰,建设兀兰吧!”
这个时候金丽觉得自己的头上飘过三条黑线,她该说什么?接下来怎么回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