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00000009

第9章 违背常理的崇拜

第二节 违背常理的崇拜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但说起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当属四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而在四坛中,最有名、保护最完好的是天坛。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西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火,祭祀老天,后来的朝代沿袭了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上去祭天。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像样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有了“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处古迹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花纹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圆石为圆心向外铺了九层石条,每层都是九的倍数,如第 1层 9块,第 2层 18块……最后一层 81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

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天神法相肃穆,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后来改供八位清代皇帝)。

许多初来祈年殿的人,都被精美的建筑所震惊,那 28根大柱,即象征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又象征着黄道二十八宿,中国古人真是太有学问了。但许多参观的人可能未注意到,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的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数尺高的神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像群中,这个小神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

有人不相信说:胡说八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吗?

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只能无可奈何地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世界上的宗教大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迦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中国的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崇拜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安身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就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象。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得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猜得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从殷周两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会最主要的崇拜,几乎具有一神崇拜的许多特点。

“天帝其降馑?”(《通纂》 373)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诗经 ·大雅 ·文王之什》)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尚书·周书·康诰》)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并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心理的重要基础,否则,一切的研究统统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离历史的真相,听起来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关于中国奇怪的“天崇拜”,人们自然要问到两个问题:第一,天崇拜究竟是什么内容?第二,天崇拜是怎么来的?天崇拜的内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种古文献都没有记载,现在的学者理所当然应该不知道。由于第一个问题不清楚,那么关于天崇拜的来历就更不清楚了。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转化来的,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严格地说,这个解释根本不能算作一个解释。殷商或殷商以前,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细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宗教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呢?再者,“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个提法本身就很朦胧,它是一个相当滑头的解释,事实上又没有说出任何实在的东西。

如此说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来历不明的崇拜。不但来历不明,说也说不清楚。比如说,从天崇拜当中演化出了对“天道”的敬畏,但什么又是天道呢?这可难死中国人了,连老子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也说不清楚。在《道德经》中,老子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形容天道,不信的话就让我们读两段,保证搞得你恍兮惚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你搞清楚了没有?保证没有人敢说自己懂得了老子的意思。但这就是天道,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

从殷周两代记载的实际用法看,天崇拜绝不是各种神性的集合体,它的崇拜对象就是自然的天空,《诗经 ·雨无正》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诗文中“浩浩昊天”指的绝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指虚无缥缈的天空,甚至可以说是指浩瀚无垠的宇宙。《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中国学者引用,有些人还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里“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将此处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国上古文字表意上,天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虚无的天空。

中国古人崇拜虚无的天空,多么不可思议的崇拜啊!

有一则寓意深刻的笑话,说的是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作品琳琅满目,不由得使人驻足观赏、品头论足。当参观的人流来到一幅题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时,不觉都愣住了,因为这幅画仅仅有一个标题,整个画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您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说:“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们敢

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绝不会有人说:瞧,画得真美呀!

因为无从谈起。

那么,虚无的天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答案是彻底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在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都没有的画布了吗?什么都没有的天空,就是无形无质的虚空,也就是空无,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宗教崇拜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部事物的影响,比如,给予人们实惠的东西,即对人们生活有利的东西,像太阳驱走了黑暗的恐惧,使万物生长,因此后人崇拜它;当然对人们生活不利的因素,由于太强大,无法战胜,也可以使人对其崇拜。像瘟疫,它夺去人们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灭不了,所以,人们崇拜瘟神。总之,所有的崇拜对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产生联想的,比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可是古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那样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觉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星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的视觉,于是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国人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最不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或许有人会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来反驳我们,但从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脚跨地弯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质上还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古代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宗教崇拜,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解释它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否则,用现有的资料是不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甲骨文我们研究了近 100年,上古文献我们研究了几千年,但至今问题没能解决。难道我们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资料出现以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中国尚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话。当我们不能在文字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时,为什么不去考虑从神话中探源呢?

事实上,中国古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有趣的是,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黄帝、颛顼、柏高、十巫等神;“女娲补天”的神话涉及女娲、祝融、共工

等神;“天倾西北”的神话涉及祝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并出”的神话涉及太皋、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说,天神话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在神话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体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注意中国的有关“天神话”呢?因为中国的“天神话”自成一个体系。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祖传书籍刻印

    祖传书籍刻印

    周丽霞主编的《祖传书籍刻印》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先秦时期石鼓文与石刻书、汉代以前的简牍与简牍书、先秦时期至汉代的缣帛书、西汉时期造纸术与纸质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东汉时期纸质书的流通、两晋南北朝时的写本卷轴、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等内容。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人情、懂世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容易实现。《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及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社交技巧,希望《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人、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心想事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中改变我们

    高中改变我们

    初入高中的何微欣很迷茫,对这一切都很陌生,值得遇到自己的伙伴们才知道原来生活中也很甜美
  • 魔兽战神11:仙魔之战

    魔兽战神11:仙魔之战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今生我爱你便要在一起

    今生我爱你便要在一起

    如果真的有来世的话,她会不惜一切找到他和他在一起,为他再穿一次婚纱。如果说星河没有期限,那她对他的爱也没有期限。五岁那年的相遇,她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而她的命运也随之在发现改变。最后他等了她整整十五年,而她却整整躲了他十五年,他追的越紧,她逃的就越远,在这场爱情的终点她注定了要辜负他。“季柒柒,睡了我不负责就想跑,我告诉你做梦,不管你逃到哪里我也会把你抓回来。”季司深歇斯底里的喊着,双手紧紧握着额头的青筋暴起,足可以看从来他多生气。这时只见女孩转头朝他做了个鬼脸就跑了,但谁也不知道的是,就在女孩转头那一瞬间早已哭的像个泪人。
  • 快去创造世界

    快去创造世界

    新书《学霸今天不对劲》最高维度到底是什么?!!创建时空,编织世界,制定规则……王洛发现自己的双手不仅可以复活游戏里的角色,还能用它们创造出各种奇幻世界。我到底是神,还是人!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大千世界……创世神的辛酸日常你们不会懂!不会懂!不会!懂?
  • 麦田贼手

    麦田贼手

    文学经纪人安西亚·朗道要拍卖一位著名作家的信,这让那位避世索居的作家勃然大怒,却又无计可施。而且,这位作家写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影响了伯尼的一生。更何况,这个委托是由一位美艳的神秘女郎提出。就这样,尽管没有物质回报,伯尼还是为了理想再次出手了。不过 ,迎接他的只有尸体,信却不翼而飞……
  • 鉴宝女王

    鉴宝女王

    碰见自己的豪门未婚夫和好姐妹缠绵,心灰意冷,发生争执,意外伤到额头,本以为命已休,却没想到,医院养完伤后,竟然有了鉴定古玩和透视能力。
  • 戏精夫人很软甜

    戏精夫人很软甜

    【##老夫少女心杀手+爆宠甜文##】【双洁欢脱喜文1and1】##致力做霸总的女主和致力做美人的男主##时允每时每刻都在想如何才能当一个合格的霸总。不是在当霸总就是在当霸总的路上。片段一:“谁给他拿的衣服。”“这么漏,不行不行,不能穿。”时允怒气冲冲地看着傅衾身上的短袖T恤。“......”片段二:【震惊!!!时家金光闪闪的太子爷不仅是个戏精更是一个神棍√】时允握着傅衾的手,故作玄虚地看了看,摸了摸自己不存在的空气胡须,眯着眼,一副神棍的模样。“土冥合相的格局虽然对你造成不了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会对你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困扰。”?“这种情况十分难以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需要一个像我这样优秀的人呆在你身边√”“……”【##做不一样的打脸爽文+致力新型毒鸡汤一万年##】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现在生活平稳的白领杜湘然,莫名穿越到历史架空的一个朝代。穿越就穿越吧,最起可以重新过一下18岁的年华,不过悲剧的是穿过来这家小姐不仅是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竟然还刚刚小产!既然没有感情,那就休夫吧!结果咧休夫不成反倒被威胁嫁给他国嗜血鬼面三王爷做侧妃,二婚,这剧情也太狗血了吧。庄主诸葛瑾明;鬼面三王爷陌上轩;冥月宫宫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爱情对他来说其实比天际的星辰还要遥远,清冷淡漠无心的度过了二十八年,得到江山那一刻他才明白整个江山也抵不上那一抹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