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两月。时间从未因任何人停下脚步。
这世上最可怜的是莫过于,泥下埋着白骨,坟上却开满鲜花。
公良清明在闻人府养伤,一步也为曾出府,他知道出去必然是死,在这里起码能暂时保住性命。闻人氏确实也待自己不差,好吃好喝的候着。听着闻人宏叫哥哥,日子过得真快。
终于伤好了,要出府了。
这天阳光明媚,地上再无血渍,世上难闻公良。
公良清明的运气也是没谁了,正巧撞上枪口。遇上西域的散兵,被迫逃跑,又不敢会闻人府,怕连累恩人,便自己一人逃出城外,追兵穷追不舍,公良清明终成亡命天涯之徒。眼皮越来越重的公良清明最终倒在了路上,仅有几里便是乐正寺。可就这一段距离,他用光了所有力气也没走到。
浩荡的深情也好,温暖的陪伴也罢,一些人将我们变成另一个自己。或许本就命不该绝,公良清明被外出归来的和尚所救。在禅房内醒来,不知自己躺了多久,不过倒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有父亲母亲,有家有欢笑,多美啊,可终究就是一场梦。
醒来只有一盏油灯,一本佛经。公良清明走出房门便看见一个和尚再打理园中的海棠,对呀春天正是花开的时候。和尚见公良清明醒来,便道:“去大殿吧,师傅在那里等着。”
公良清明训了许久才走对路,在大殿之外便听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公良清明停下脚步,思考这句话的意义,又听见“进来吧,小施主。”
这才看清,原来是个老和尚。公良清明问道:“和尚是你救得我?和尚你为何救我?”
老和尚却道:“救你本非我意,乃菩提也。是佛救得你”
世家政客之子又怎懂佛意,稚嫩之心又怎明佛礼。公良清明看着老和尚虔诚的背影喃喃道:“佛,真能救人于世吗?那他为何不救救我公良。”老和尚笑道:“佛救人,救得是心。心中有佛,便是道。”
“你可愿留下”
“愿”
一个愿字留下了公良氏。
此后官姓为金,与西域交好,金氏知晓公良清明的存在,但念及幼童,心里的良知让金氏放过了这个年幼的孩子。闻人氏起一家独大,成为众家潜图问鼎之地。公良清明继承老和尚衣钵,为乐正寺主持。
是苦是甜只有自己知道,是否放过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做到。老和尚走后乐正寺渐渐没了香火之气,公良清明也四处云游,知道在西夏与南国的边疆战役中成为下一个老和尚,捡到了如今的公良嘉赐。
也正是这一年闻人清来到世间。几经辗转,公良清明带着公良嘉赐回到乐正寺,以斋饭而活。公良清明教他识字,传授佛法,将自己的故事将给他听。带着他去收养弃子最后一次在乱葬岗捡到小师弟,公良清明道:“以后师傅故去,就将师傅放在这乱葬岗吧,这里有师傅的牵挂。”
公良嘉赐牵着小师弟的手,跟着师傅头也不回的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