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璇国皇城后宫
只见白衣少年跟一位雍容华贵的女人,坐在落雁亭里品茶。
那女人说:“这几日边关不太平,不知我天璇国可有异象?”
白衣少年淡淡的回道:“说来,微臣倒有一事禀告陛下。”
女皇有些疑惑得问:“何事?”
“微臣这几日观测天象,紫薇星光芒越发强烈,隐有力压群雄之势。陛下,大可不必忧心,蒙灰的明珠终会再次绽放光芒。”
“朕身体越发不济,也是时候该立储君了,还请国师直言。”
“依微臣看,陛下不宜过早立储。至于是哪位皇女,微臣需潜心观测,尚且难下定论。”那白衣少年说,“微臣先行告退。”
“嗯。”女皇挥手示意,白衣少年退出落雁亭。
女皇起身,看向湖边的鱼儿。一名女官端着一盘鱼饵走进,低着头喊了句:“陛下。”
女皇漫不经心得喂着鱼,看着湖中鱼儿争饵。女皇若有所指:“秋梧,天要变了。变了……”
这鱼饵就如同皇位一样,是定律也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实。
先皇是男儿身,生育女皇时难产。女皇的生母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天璇国。而先皇生前后宫也只有女皇和皇子的生母,女皇年幼时没接触过什么晦暗,更别说什么争权夺位。
可这些年来,女皇也慢慢的看到了,她那些女儿为争权的野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不愿看着她们手足相残,却也不知如何插手。
“陛下……”秋梧顿了一下接着说,“边关出事了,几位大人在御书房候着呢。”
女皇眉头一皱,随即放下鱼饵,留下一句:“摆驾御书房,去请母后。”
“陛下放心,秋梧已经遣人去请了。”
入了轿辇,女皇撑着脑袋揉着眉,一听边关再出变故,顿时有些无措。
御书房
“女皇驾,到——”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女皇坐在太师椅上,一挥手,“来人,赐座。”
几位大臣异口同声的说:“谢陛下。”
女皇假装疑惑的问:“诸位爱卿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这些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随后一人往前一步,说:“禀皇上,臣听闻边关被偷袭,而在边关与明国交界处,发现数十万军队!”
“他明朝若要开战,老臣也不怕他!老臣请旨,带兵击退敌军!守卫我天璇国!”
“顾老将军年事已高,还记挂着忧心我天璇国。”
几位大臣神色有些不自然,唯独那位顾老将军泰然自若。
女皇右手不自觉的敲击着,谁也不知道女皇心里在想什么。
不过瞬息,门外传来一阵女声:“皇太后驾,到——”人未至,声先过耳。
“母后。”
方才那些大臣起身,扣拜:“臣等拜见皇太后,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被宫女搀扶着进来的皇太后说:“诸位大人都平身吧。”
“谢皇太后。”陆续起身,却仍旧站着。皇太后还未坐,那些下臣怎敢逾矩。
皇太后颤巍巍的走过,女皇快步走进,替了宫女扶着发鬓灰白的皇太后。
虽说是女皇的生母,可女皇自小便由专人教养,母女关系并不熟络。若不是皇太后尽心辅佐她执政,她也难以稳坐皇位。
谁知朝中权臣会不会将天璇国握在手里,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皇还在人世,也曾给皇太后送过几个男子,毕竟女子多夫乃大纲。谁想皇太后不但没收,还把宫中服侍的男子都打发了。还对先皇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倒是羡煞了旁人,也成就一段佳话,只可惜好景不长,先皇生女皇时难产,没能撑过去。
女皇说:“来,母后慢点。”说罢,把皇太后扶到了她旁边的座椅上。皇宫御书房
皇太后拍了拍女皇的手,让她安心,皇太后说:“本宫都听说了,明朝觊觎我天璇河山,岂能尽如他意!”
女皇说:“朕明白,边关也需派守城大将前去,加固边关城防。”
顾老将军说:“老臣毛遂自荐,率兵出征。”
女皇拒绝道:“顾老将军年事已高,本该颐养天年,朕心领了。”
皇太后附和道:“老将军爱国之心,哀家和陛下都明白。只是平乱,若老将军出手,岂不让他明朝笑我天璇无人?”
女皇看着皇太后说:“母后说的是,那母后可有人选?”
皇太后说:“林家那个长女林之凌,楚家的二小姐楚成书,前个端了丘山匪窝的季斐还有老将军的那两个孙女顾北涵和顾意涵。”
女皇有些疑虑:“只是她们未经战事,不知能否担此大任?”想想那些宠女儿孙女的大臣,不禁有些头疼。
“年轻人也该历练历练,诸位大人说可对?”画风一转,皇太后瞟了一眼那些大臣。
“回皇太后,臣女尚且年幼,怎能担起如此重任。望皇太后三思啊!”
“是啊,臣女不过双十年华太过稚嫩,请皇太后三思!”
“臣就那一个独苗啊,请皇太后三思!”
一众人只会给她添堵,女皇觉得她这个皇上,也是时候该收拾收拾那些大臣。
“哼!”顾老将军站了出来说,“老臣倒觉得老臣那两个孙女也是时候该历练历练,女儿家娇生惯养的像什么话!”一番话狠批了众臣,却也让人无力反驳。
“好!朕能得顾老将军如此良将,实乃我天璇之福啊。”女皇怒气一扫而空,“来人传旨,封顾北涵,顾意涵为八品宣节校尉,八品宣节副尉。随寒王率兵前往边关,震慑明朝!”
“老臣代两个孙女谢陛下圣恩。”说罢,再次扣拜。
女皇上前扶起顾老将军,“虎父无犬女,朕相信顾家孙辈必成大器。”说罢,拍了拍顾老将军的肩膀。
“老臣这就回府,好让那两个孙女早些准备,老臣先行告退!”
“退下吧。”
皇太后静静地看着,还时不时瞥过众人。留下了句不冷不热的话,“诸位大人还真是为后辈着想啊——”女皇扶着皇太后离开,御书房再一次恢复寂静,殿中大臣相继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