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1700000007

第7章 不当宰相

颇有谋略的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当宰相,最终得到善终。

聪明的人

有人认为刘伯温的本事比诸葛亮还要大,因为诸葛亮耗尽一生心血,也只是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是帮助朱元璋当上了全中国的皇帝。还有人把他比做鬼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这些夸赞之语是不是有言过其实之处尚且不谈,但是他的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却是几百年来备受人们的称赞,他的一生经历在一般人眼中已经成为一则亦官亦民亦仙亦鬼的动人传说。

刘伯温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之前就追随在他的身边,替他出谋划策,排兵布阵,一直是算无遗策,所以备受朱元璋的倚重,任为军师,凡事都要与他商量。就连朱元璋称帝登基的好日子也是刘伯温定的,因为他熟知天文,是确定上天意旨的最佳人选。在朱元璋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帝之后,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一心想离开这危险之地,朱元璋却不答应,刘伯温只好留在朝中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时间不长他就以妻子亡故的理由请辞回乡,但是不久又被朱元璋召回京城,朱元璋亲自颁布诏书,表彰刘伯温的功绩,还要给他和他的家人加官进爵。刘伯温这时好像真的预见到了未来,知道接受了册封必定会在将来遭到杀身之祸,所以坚辞不受。

容人有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让李善长当了开国的第一任宰相。刘伯温刚正不阿的个性使李善长大为不满,处处找刘伯温的麻烦,总想找机会杀了他才甘心。但是刘伯温颇有蔺相如一般的容人雅量,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是在朱元璋想撤换宰相时,他还为李善长说话,认为他虽然有一些过错,但威望很高,能够调和众将,这个宰相还是应该让他做。

朱元璋听了觉得很奇怪,问刘伯温说:“李善长几次三番想害你,多次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心想置你于死地,你怎么还要替他说好话呢?”刘伯温回答说:“现在国家刚刚建立,内外的事情还很多,实在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更换宰相。宰相就像是一幢房屋的顶梁柱,怎么能够说换就换呢?如果拿一个细木更换,房屋就会因此而倒塌的。”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没有更换宰相。

识人之才

后来,李善长因为年纪大了,自己要求辞官回乡养老,朱元璋又把刘伯温找来商量,问他新宰相应当任命何人。刘伯温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不偏不倚的评断当时朝中几个有可能当上宰相高位的官员。

其中的一个人叫杨宪,对刘伯温一向很不错,两个人交往甚密。朱元璋本来想立杨宪为相,不料刘伯温却反对,认为杨宪很有才能,足可以做宰相,但是却缺少做宰相的宽广心胸,不能公正持平的处理政事。朱元璋又提出另一个人选汪广洋,刘伯温认为他比杨宪更糟糕。皇帝又提出第三个人选胡惟庸,这一下刘伯温更是坚决反对,认为如果任命胡惟庸做宰相,没有发生事情就是国家的最大福气,批评胡惟庸桀骜不逊,成事不足,却是败事有余。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刘伯温对这三个人的看法是极为准确的。因为朱元璋这一次固执的坚持己见,先后任命了这三个人做宰相,结果证明他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时间不长都被撤换掉了。朱元璋听到刘伯温对这些候补人选都不满意,就说到:“我也知道满朝的大臣才学没有一个能及的上你的,既然他们都不合适,那这个宰相还是由先生你来做好了。”

刘伯温一听,心里就是一颤,他知道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国前是朱元璋所倚重的,但是在建国之后,这种才智反而是朱元璋最为忌惮的,所以他不敢显露丝毫的治国才能,生怕引起朱元璋更多的不满而招来杀身之祸。

这时,他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试探意味,连忙回答说:“陛下有所不知,当宰相的人最好要平和如水,处事冷静,我的个性却是嫉恶如仇,见到不平之事很容易怒火难平,这样做事恐怕会有失公允,不利于国家。而且我的身体不好,也怕不能承担这么繁重的工作,有负陛下的嘱托。”他婉转拒绝了朱元璋让他当宰相的要求,并且劝皇帝不要急于一时,应该去细心寻访人才,天下之大,总会找到合适的人选。

后来,刘伯温终于如愿回到家乡隐居,不见世人,过了几年太平逍遥的日子。朱元璋还是时常写信给他,问一些问题,他也仔细的逐条解答回报。因为刘伯温始终不肯接受皇帝的赏赐,朱元璋就命令减免刘伯温家乡青田的税收,说是让当地的百姓都记住这是因刘伯温而得到的恩惠。在朱元璋的众多功臣中能得善终而不连累亲族的人,刘伯温是极少数中的一个,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神机妙算之功了。

同类推荐
  • 父皇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父皇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父皇,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逆子!将来你必须给我继承皇位!”“我不——我就不!!”“父皇,娇妻伴身旁才是我的梦想,数钱数到手抽筋才是理想,皇位与我如浮云,你还是给弟弟们吧!”“来啊!拿荆条来,打死你个逆子!”“父皇……你……能不能讲道理?”“朕乃是天子,我说的就是道理,屁股撅起来!看打!!”
  • 日本明治维新1

    日本明治维新1

    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四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两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幕府宣布开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时,日本的“尊攘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到1867年,幕府还政于天皇,维新派宣布“王政复古”,经过废藩置县、西南战争,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把日本带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随后,日本开始了疯狂扩张,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 明末之匹夫凶猛

    明末之匹夫凶猛

    开局西平堡,前有老奴五万大军重重围困,后有奸贼孙得功卖国求荣,区区一介匹夫,如何是好!
  • 我的国士无双

    我的国士无双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在天行大陆形成了一座座对应的英灵殿!比如【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等等。对应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则成了英灵殿中的英灵!读书人在感应到英灵殿中的英灵后,只要慢慢探索其生平事迹,作出被英灵认可的诗词,便可将其从英灵殿中召唤出来,供自己驱使!作为图书管理员的江楚在穿越后,成为了一名带着小萝莉女儿被驱赶出门的落魄入赘状元!为了女儿的奶粉钱,他不得不奋发图强,最终国士无双!“常山赵子龙,拜见主公!”历史新书《神权序列》已发布,敬请支持
  • 唐盛王朝

    唐盛王朝

    理科男李乾承重生大唐,成为唐朝太子李承乾,将现代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唐朝,削弱门阀,炮击外邦让唐朝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他的人生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热门推荐
  • 平定三逆方略

    平定三逆方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域无双

    七域无双

    国内一家知名的游戏公司出了一款大型网游《七域无双》,为了至交好友的梦想,韩阳投身电竞事业。凭借着天赋和努力,韩阳在职业圈一步一步前行,立誓要为了好友的梦想登上属于电竞的世界舞台。
  • 五次离奇死亡

    五次离奇死亡

    “被害人为男性,年龄在19——22岁之间,中等身材,全身只有颈后靠下处有一道伤痕,为大号的斧子或砍刀造成,脊髓受损是死亡的直接原因。脊椎未被砍断,流血不多,衣服上没有血迹,身上有绳子捆绑过的痕迹。衣袋内有本人身份证,标明被害人名叫朱广思,就是那个新出道的作家。”听完这些,心理师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问道:“那么根据你们对被害人社会关系的调查,谁有最大的杀人动机呢?”金警官顿了顿说:“我们已经调查过他的社会关系,他没有什么对他有杀害动机的仇人。”
  •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记得那时候,他问我:“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你会握着我的手吗?如果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你会跟我一起走吗?”我回道:“如果光已忘了要将前方照亮,我会紧紧拉着你的手。即使路会通往不知名的地方,只要有你就是归途。”那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句话: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 了不起的现代女强人

    了不起的现代女强人

    刘良民是一个货车司机,有一天下班出了车祸,他在短暂的心理斗争后选择了逃逸,结果被同村发小刘海敲诈勒索和骚扰,他忍无可忍杀了刘海,最终被叛无期徒刑。她的妻子韩梅,为了这个破碎的家,为了两个孩子和公公婆婆的生活,为了老公的改造,打工、创业,从一个家庭主妇,历经沧桑与磨难,最终变成了一个女强人。
  • 苍泱

    苍泱

    没有介绍,内容请自行挖掘。(凑字数ing)
  • 妃不侍寝

    妃不侍寝

    她生来丑陋,自小被囚,一道神秘圣旨将她选召入宫,天子视她为掌心至宝,半年宠幸,寸步不离。可一个变脸,他又逼她下嫁北域,听闻那北域邪王,饮血为生、杀戮成性,不能人道。喜堂之上,诡异得悚人,头顶悬着白绫,眼前摆着棺木,新婚夫君从黑暗中而来,抱起她就扔入棺木,要将她生生活埋。索性她一个手快点了他的穴,正要逃,却被他从后揽住,魔鬼的气息犹若触手勒紧她的脖子。新婚一个月,她被诊有孕三个月,淫妇恶名冠上头,他却悠悠笑着,啄了口茶:“孤王准你生下他,反正这王府也需要香火。”她要逃——可她逃去天涯,他就追到海角。
  • 万界侦探社

    万界侦探社

    “新几...新机子哇....以自摸....剋多资....”“大哥,说华文啊!樱语不是必修课啊!”陆羽悲愤地吐槽出这么一句,便陷入了黑暗之中。好消息是他没死。坏消息是他有了个新身份—侦探。更坏的消息是,他还不是个普通的侦探。在万界中游走,揭露事件的真相,顺便解决一下保护伞公司控制世界的大阴谋,封印一下古神和旧日支配者。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唯一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 风雪梅寒香

    风雪梅寒香

    一段神秘奇幻的仙人传奇,一桩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拉开了唐末至五代年间一出难解难分的恩怨情仇……梅寒香出身名门,美丽绝伦,在一次行刺暴君的归途中,意外结识了年少英侠叶思秋,并对他一见倾心。然而,尽管两人随后共同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梅寒香也一再对叶思秋暗示自己比海还深的情意,可叶思秋始终对她不冷不热,若即若离。后来,梅寒香终于得知其中惊人的原因,一条横亘在两人面前的仇恨鸿沟与叶思秋心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情伤,使得她与他几乎不可能成双成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惊心动魄的争斗传奇,荡气回肠的情爱纠缠……潇潇江湖多风雨,世间情义总沧桑,梅寒香与叶思秋的这段乱世情缘,终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