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3000000002

第2章 礼仪和礼仪学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在古代指的是行礼的仪式。例如《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有时也指礼制,例如《史记·礼书》云:“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今天,人们谈起礼仪的时候,往往跟礼节、礼貌、典礼、仪式相提并论,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到底什么是礼仪呢?我们先来讨论什么是礼,什么是仪。从而分清礼仪的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礼?

《礼记·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那就是说,“礼”是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定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辨别古今的异同和异域的差别,辩明各种社会现象与个人行为的正确与否的一种准则。

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礼运》)。依照孔子的观点,所谓“礼”,就是先王用来遵循自然法则,规范治理百姓的思想道德的一种规矩。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所以,无论什么人,什么朝代,失去礼仪就要死亡,学好了礼仪就能生存。

现在,我们给“礼”下这样一个定义:

礼,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指导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与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它也会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只要这个社会没有消亡,“礼”就会存在。相反,社会消亡了,这个社会的礼仪也就消亡了。例如,古代的楼兰和西夏王国灭亡了,他们的礼仪制度也就消亡了。

有人说“礼”是“由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节”(《新华字典》1979年版)。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因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礼仪,人类社会在出现阶级之前就已经有“礼”了。礼决不是阶级出现之后的产物,而是阶级出现之前的产物。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礼,古文禮。”根据《说文》的解释,礼是古人为了“事神致福”而履行的一种仪轨。

徐灏《说文注笺》云:“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而事神之事早在阶级出现之前就有了。所以我们说,礼出现在阶级之前,而不是之后。

《现代汉语词典》说“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

《辞源》说“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这些说法都是比较正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有一些人认为,“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还有的人认为,礼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这些定义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片面性。礼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礼,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礼。原始公社也曾经有过礼。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肯定还会有“礼”,而且将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最完美的“礼”。

“礼”是一个发展中的观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体系。礼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性。这在后边将要详细讨论。

(二)什么是仪?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道:“仪,度也。从人,义声。”宋朝徐锴《说文系传》曰:“度,法度也。”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度,法制也。”《墨子·天志》云:“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云,“义,己之威仪也”。经传之中,义、仪二字常通用,《汉书·高帝纪》云:“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颜师古注云:“义、仪容也。读若仪。”义,必须是适宜的,《释名·释言语》云:“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仪,也必须是适宜的,《释名·释典艺》云:“仪,宜也。得事宜也。”“义”主内,“仪”主外,义是道德标准,仪是行为规范。古人称之为“仪规”或“仪轨”。例如《三国志·蜀·诸葛亮传》:“抚百姓,示仪规,约官职,从权制。”又如《世说新语·任诞》:“裴(楷)曰:‘阮(藉)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可见,仪就是礼的各种仪节,仪式。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内涵是什么呢?换句话说,礼仪讲究什么呢?

礼仪讲究自谦而敬人,反对骄傲自满。《曲礼》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又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讲的就是“自谦而敬人”这个意思。

礼仪讲究孝亲而敬长,反对没大没小。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曲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这就是百姓常讲的为人处事要“有老有少,知大知小”。不能“没大没小”。

礼仪讲究尊老而敬贤,现在叫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曲礼》曰:“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在社交场合,“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古人这些讲究,都是教后人尊敬贤者。也就是今天讲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礼仪讲究“文明”,反对“粗野”。人类是从野兽群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特殊群体。而且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讲礼的群体。礼仪,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人相处过程中,不断寻找,不断创造,不断完善的最理想的行为规范,也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仪承认差别,尊重等级。社会科学界都说原始公社没有差别,恐怕未必如此。猴群也有猴王,蜜蜂还有蜂王呢,原始人群当然会有头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讨论。奴隶社会有差别,封建社会有差别,资本主义社会有差别,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有差别,现在大家都认同了。科长要服从处长的领导,团长见了师长要首先敬礼。这就是差别,这就是等级。

礼仪讲究“治”、讲究“和”,反对“乱”。《礼记·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无论哪一个阶级执政,都希望自己的政权稳定,无产阶级也不例外。这是无庸讳言的。社会主义照样需要稳定,希望国家大治,而反对动乱。我们不但需要依法治国,而且需要以德治国,更加需要以礼治国。

综上所述,礼仪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体现这些准则和规范的各种礼法、礼数、礼节、礼貌和各种仪式的综合体系。礼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

三、礼仪的外延

礼仪包括礼节、礼貌、礼数、礼法、礼制、仪式、典礼以及各种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礼貌语言的规范。等等。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礼节,古代指的是行礼的分寸和等级。例如《荀子·非十二子》:“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又如《淮南子·修务》:“长无兄弟,少无父母,目未尝见礼节,耳未尝闻先古。”我们今天把它定义为:实践礼仪的各种细节及其具体形式。例如握手、鞠躬、磕头、作揖、鸣礼炮、献哈达等,都是礼仪当中的一种礼节。

礼貌,从思想感情到言语动作表现出的对人的恭敬有礼的仪容。例如《孟子·告子》:“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

礼数,古代指的是礼仪的等级。例如《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在今天,“礼数”一词,主要也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处理高低、上下、亲疏、远近等关系时的礼仪分寸。比如,子女要孝敬父母,学生应该尊敬先生,下级应该服从上级,这就属于礼数,而不仅仅是礼节。“礼数”和“礼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相近,但是并不相同。

礼法,就是礼仪法度。《荀子·修身》:“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注:“效师之礼法,以为正仪。”所以,礼法就是礼仪的法度,礼仪的原则,也就是规范的礼仪。例如《世说新语·简傲》:“高坐道人于丞相(王导)坐,恒僵卧其侧,见卞令(望之)肃然改容,曰:‘彼是礼法人。’”

礼制,中华之礼,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演化成制度,所以就称为礼制。《礼记·乐记》云:“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汉书·明帝纪》也说:“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

《汉语大辞典》说“礼制”就是“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这个注解很好,简单明确。说礼仪时侧重仪式,说礼制时侧重制度。礼制这个东西,无处不存在,无时不讲究。尽管有的民族,有的时代并不一定有文字记载,但它却是一种人人都要遵守的无形的制度。

礼物。为了表示孝敬、尊敬和庆贺而赠送的物品叫礼物,也叫礼品。

其他如礼服、礼帽、礼金、礼花、礼炮、礼兵、礼拜、礼堂等等事物,都是礼仪的组成部分。

中国现行的礼仪包括:国礼、军礼、党礼、团礼、队礼、婚礼、丧礼、尊师爱生之礼、敬老爱幼之礼以及各种社会交际之礼。以后分章叙述,这里不必细讲。

四、什么是礼仪学

礼仪学是一门科学,它以礼仪为研究对象。礼仪学可以分为普通礼仪学和专门礼仪学。专门礼仪学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某个行业的礼仪,例如铁路礼仪、宾馆礼仪等等。普通礼仪学要全面研究礼仪的综合体系。

本书属于普通礼仪学,主要研究中国当代通行的礼仪,包括礼仪的时代性、民族性、礼仪的分类,各类礼仪的规范。至于古代曾经流行过的礼仪,归《礼仪史》去研究。但是,由于民族礼仪的传承性,在叙述当代礼仪的时候,也不能不联系到古代礼仪。但是,在本书中介绍一点古代礼仪,仅仅是为了理清当代礼仪的来龙去脉。中华礼仪学当然主要研究中华民族的礼仪。

五、礼仪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当代社会尚无成套的礼仪规范供我们研究,要构筑中华当代礼仪的框架,还需要我们去作认真地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借鉴古往今来,中外各国礼仪,来制定我们的现行礼仪规范。那么,本书所研究的礼仪是从哪里考察来的呢?

(一)从现行法律条文中;

(二)从当代民间生活中;

(三)从当代国际交往中;

(四)从有关古典文献中;

(五)从现行的与礼仪有关的各种条律中;

中华礼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记录民间礼仪习俗,引用当代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并结合文献考证说明各项礼仪的来龙去脉,使其成为系统,然后举例演习。重在普及,兼顾提高。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有礼可循。

六、中华礼仪学的研究目的

中华礼仪学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德、礼、法三足鼎立。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为了推行社会主义的法制,还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礼制。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礼制,还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德、礼、法”三足鼎立,相辅相成,才能使国民的行为文明起来,才能使社会运行稳定下来。

这几年,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广大群众还是觉得,法规执行不力,公民守法意识也不强,公民之间的交往缺乏礼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五十年来,受极左路线干扰太厉害了,其流毒至今尚未肃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国家既不可能制订完备的法制,更不可能制订完备的礼制,至于道德修养,更是无从谈起。公民自幼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就走到了极端,学生打老师,群众斗干部,干部整干部,群众斗群众,闹得全国大乱。

古人云:国无礼则乱,民无礼则无所措手足。这话是有道理的。十年浩劫,事出有因,毫不奇怪。我们相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德治国”的伟大号召之下,中华民族必然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一定会建设起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华礼仪规范。我们可以预言,中华礼仪普及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大治之年。古代的礼仪之邦,必然变成更先进、更文明的,现代化的礼仪之邦。我们编写这部《中华礼仪学》就是要为传承中华礼仪而奔走呼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本缉收入的是关于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讨论会的内容,收录38篇论文,具体内容包括:郑州大古都的年代学研究、郑州商城的建造及其性质谈等。
  • 百国大使谈中国1

    百国大使谈中国1

    本书通过各国驻华大使从中国历史演进的时间维度和纵观世界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探讨,期待求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世界眼中的中国,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和平、环境、资源、一体化等国际问题。采访对象包括中东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任级前任驻华大使。文明,犹如生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未间断过的文明。这是它的韧性。韧,可以使之不毁;刚,可以使之崛起。厚积薄发的中国,刚柔相济,当下正在上演着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既有秩序,重塑了新兴世界的发展框架。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管子(精粹)

    管子(精粹)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博,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时由于功业显赫、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丰富和发展。战国时期管仲学派及其学说进一步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争鸣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体系,从而为《管子》一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本书从《管子》中精心遴选43篇精华篇目,并对原文逐一进行注释和翻译,力求从政治、经济、礼仪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管仲的执政见解与措施,准确阐释管仲的伟大思想,是现代人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资料。
热门推荐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5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私房小神医

    私房小神医

    山村小诊所的刘路,获得祖传医术,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小神医,各方美女纷纷而来,都想成为他的病人……
  • 荣耀新美文:冷雨扑少年

    荣耀新美文:冷雨扑少年

    有多元的视野,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和社会,将视野焦点多样化,并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勾勒当下不同群体的现实生活。有温度的故事,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惨淡的阴影;有青春的疼痛,也有成长的蜕变。故事里有彷徨,有焦虑,有孤独,更有勇气,有温暖,有力量,有憧憬。有情怀的青春,这些青年作者的笔下涌动的是青春的新姿态,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成长,朦胧的爱,懵懂的情,挫折的阵痛,叛逆的碰撞,这一切都属于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变化多端的叙事方式,有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冲破固有思想的牢笼,凭借创意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
  • 朵朵的格子间爱情(全本+出版)

    朵朵的格子间爱情(全本+出版)

    服装设计科班毕业的花朵竟然接到了思博公关的录取电话,不知公关为何物的她由此开始了不靠谱的白领生涯,她会在这个充满竞争、创意与忙碌的白领职场怒放么……本作是以现实为题材的职场励志小说,通过公关新人花朵的职场生涯展现真实的白领生活,其中充满了成长与欢笑,失败与挫折,当然还有花开不败的恋情……奔跑的诗(MOQI)QQ:524120569,出版:《朵朵的格子间爱情》《NowHigh!毕悦悦打拼创业记》《我们的小世界》当当网、卓越网及新华书店有售
  •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当我已经对人生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是让我变成女孩子这件突发事件,改变了这个现实。我叫许佑明,是一名高中男生,在一次性转中遇见了原来的自己。不过,我一直认为这是另一个世界。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我努力探索。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女孩子太难当了。它既充满了美好,又充满了未知。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暗幕下的格尔尼卡

    暗幕下的格尔尼卡

    一九三七年,一次空袭几乎摧毁小镇格尔尼卡,盛怒之下毕加索创作了一幅巨幅油画,名为《格尔尼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幅名画虽受到万千敬仰,其创作过程的艰辛和初次公开展示时引发的议论却已被人们忘却。观众们似乎只关注画中的杂乱、兽性和残忍。直到再次发生震撼世界的惨剧……
  • 养生秘旨

    养生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重生之我的霸道帝少

    重生之我的霸道帝少

    她代号“噬魂”一代杀手之首,因任务失败导致重生在一位高中生身上。谁料这高中生处处受人欺负,还有个渣男做男友,白莲做闺蜜。且看她如何虐白莲,甩渣男,面对人人的排挤羞辱如何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