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800000032

第32章 千奇百怪的生物之谜(2)

冰虫这种耐寒的本领让科学家们极为感兴趣。2005年,美国宇航局(NASA)出资20万美元资助冰虫的研究项目。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冰虫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自若,本身就证明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外星生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人员认为,冰虫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价值远比外星生命更有现实意义。冰虫细胞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正常新陈代谢,而移植的器官在冷藏过程中却消耗能量,并快速萎缩。如果能够将冰虫新陈代谢的秘密揭开,医生就可以用化学和药物更长久地保存器官。

神秘现象关键词:冰虫酶化冰物质

为何动物有“杀过”行为

“杀过”行为,是指一些凶残的肉食性动物,一次杀死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食量的现象。动物学家发现,一只金钱豹有时能够一下子杀死17只山羊,然后把尸体放在那里,扬长而去;狮子能够杀害更多的牛、羊、驴,远远超出自己的食量;几只饿狼一次可以杀害上百只的小驯鹿,北极熊能够一连杀死21只独角鲸。

人们最为熟知的是赤狐的“杀过”行为。据说,一位荷兰的动物行为学家曾在农村鸡舍旁守夜观察,目击一只赤狐跳进鸡舍,大约在10分钟的时间内,把鸡舍中的12只小鸡全部杀尽,最后仅带走1只,任由剩下的11只死鸡留在那里。不仅如此,赤狐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的栖息地。这种鸟在夜间,尤其是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刻,都蹲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即使遇上人和猛兽也不逃避。赤狐因此轻而易举地把数十只鸟按顺序逐个咬死,却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嘴而去。

动物为什么会存在“杀过”行为?一些动物学家认为,“杀过”是食肉动物残忍好杀的本性,不仅在陆生猛兽中有,在海兽里也有,如虎鲸群冲入海豚或海狮群后,几乎可使对方“全军覆没”,可是被它们所食的仅是少数。

另一些动物学家认为,这种行为只是偶然现象,不是每次捕猎都会出现杀过行为。只是由于被捕杀的动物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这样反而激起了这些野兽的野性,于是大开杀戒。这种说法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任何一次捕猎中的猎物都会四散逃跑,但为什么不是每次都能激起这些野兽的野性呢?另外,常常被赤狐整群杀死的黑头鸥,一旦到了夜间就一动不动,即使遭到敌人的袭击也不会逃避,这又如何解释呢?也许杀过行为背后有复杂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神秘现象关键词:“杀过”行为食肉动物野性

魔鬼鲨会自爆吗

加布林鲨鱼是一种凶猛的噬人鲨,它的长相十分可怕狰狞:像直立的三角刮刀一样锐利的牙齿,寒光闪烁;比以凶猛残忍著称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的鼻吻,让人看到后不寒而栗。这种加布林鲨鱼由于只在深海活动,凶猛异常,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魔鬼鲨”,中文名字叫做剑吻鲨或尖吻鲨。

1898年,在日本捕获了一条魔鬼鲨并将它制成标本,这是有记录以来的人们发现的第一条魔鬼鲨,生物学界由此首次知道有这个物种的存在。此后又陆续在太平洋、大西洋的一些地方陆续抓到。不过,魔鬼鲨虽然分布广泛,却一度被认为非常稀有,每抓到一条都会有记载,到20世纪末,共报道抓到了45条。它是一种有趣的粉红色鲨鱼,它之所以呈现粉红色,是因为它的皮肤本来是透明的,把身体上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呈现了出来的缘故。

相传“魔鬼鲨”有一项奇特的本领,那就是会自爆。现代一些飞机或航天器之类的秘密武器,都带有自爆装置,一旦落入敌手或出现重大故障,就会自行爆炸销毁。布加林鲨鱼也天生具有这种独特本能。当它被围入渔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便自行爆炸变成大大小小碎块,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捉。然而在2003年4月,在台湾海域捕捞到了100多条剑吻鲨。虽然被捕获的这些剑吻鲨都已经死了或很快就死了,但是没有一条是爆炸而死的。在东京湾有一条剑吻鲨曾经被活捉,被送到东京海洋公园展览,两天后死亡。它并不是自爆死的。所以,实际上,魔鬼鲨是不会自爆的。

魔鬼鲨虽然长相凶恶,但是对人类的威胁却少得可怜。因为它们普遍生活在30米到1200米的海区,不太可能到沙滩浅海上袭击人类。甚至魔鬼鲨对人类还十分友好。1995年,美国的罗莎琳小姐在乘船去游览马勒库拉岛风景区的途中,轮船底舱漏水,她和同伴们被无情的风浪掀到大海。这时游过来两条鲨鱼,它们一左一右把惊魂未定的罗莎琳护在中间,直到她被前来救援的直升机救走。

与鲨鱼的威胁相比,相反倒是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给魔鬼鲨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神秘现象关键词:加布林鲨鱼微细血管自爆装置

动物为何杀婴

动物为了延续自身种族,使自身遗传基因能不断传递下去,具有一种天生保护和抚育自身后代的本能。然而,动物界中却也存在着动物杀婴的特殊现象。行为学称动物杀害自己亲生后代或同种幼仔的现象为杀婴现象。例如猫、兔和某些啮齿类动物在产仔后,如果受到某些不良刺激或环境条件较差等,偶尔会出现残杀自己亲生幼仔的现象。当然,杀婴现象并不经常发生,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否则,动物不可能生存,繁衍到今天。

但是一项根据近20年来野外工作取得的资料表明,野生动物中杀婴现象十分普遍,从灵长类、食肉类、啮齿类,一直到鸟类、鱼类都有发生。动物杀婴的死亡率竟然远高于人类中的谋杀甚至加上战争造成的死亡率。

譬如狮子:一头公狮与数头母狮组成一个狮群,这些母狮所生的幼崽都是这头公狮的子女。别的公狮想要与这个狮群中的母狮交配,必须与这个狮群的首领决斗。在决斗中,外来的公狮战胜了原来的首领,就会成为这个狮群的新首领。新首领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死原首领的幼崽。虽然遭到母狮的反抗,但最终无能为力,于是小狮子悉数被新首领咬死。因为只有这样,母狮才会发情,接受新首领的交配。

在人类看来,动物杀婴行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但动物行为不受人伦规范,完全遵循的是自然法则。

以美国人类学家多希诺为代表的学者们对这种行为解释说,由于动物繁殖过多,为了减少对食物的竞争,才出现这种杀婴现象。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有:因为实验室空间狭窄,母鼠也常咬死刚生下的幼鼠;姬鼠会咬死企图吃奶的病弱幼体;黑鹰会啄死第二只孵出的雏鸟。有人将这种杀婴比作一种残忍而不经济的节育措施。

纽约动物学会的汤姆·斯特鲁萨克等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他们曾在乌干达的基倍勒森林中亲眼观察到三种猴子在未受惊扰并且并不拥挤的情况下发生杀婴。

有动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动物的杀婴行为正是“种内竞争”的体现——只有更强壮的个体才能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曾经的最强者,在其不甚强壮时,它所生育的幼崽也要被杀死。而母兽居然能与杀死自己幼崽的凶手交配,也是类的繁衍压倒母性的本能使然。动物正是由于这一无情法则,才能保证自己这个种群的延续。杀婴现象在猴群中也普遍存在。猴群一般由1~3只成年雄猴为头领,带领着25~30只个体猴,年轻雄猴在登上首领宝座接管一个种群时会杀死几乎所有未断奶的幼猴。当被屠杀幼仔的场面惊扰后不久,通常母猴就与杀婴凶手结偶。这些在老的社群中地位较低的雌体,会通过与新头领结偶尔获得较高的地位,得到较好的食物和较多的保护。它所生下的幼猴是新头领的后代,会受到保护而不致被杀。但是有一些动物,在它们有了子代以后也不停止杀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动物杀婴的原因究竟何在?现在还是个待揭之谜。

神秘现象关键词:动物杀婴种内竞争遗传基因

蝴蝶长途迁飞之谜

澳大利亚有种黑褐色蝴蝶“皇帝”,每年要从澳大利亚,乘着西风,飞越宽约2000多千米的塔斯曼海。美洲的“彩蝶王”飞得更远,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彩蝶王”飞越墨西哥湾,经过美国到达加拿大,秋季又返回原地。蝴蝶迁飞的距离最远的达4000多千米,蝴蝶的飞行是有一定的方向,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空中“航线”。

据文献记载,最早发现蝴蝶漂洋过海的是航海家哥伦布。他在环球旅行的途中,发现成千上万只蝴蝶结队从欧洲飞往美洲。据统计,全世界曾有200多种蝴蝶发生过上千次迁移飞翔。

平时,我们看到的蝴蝶都是三三两两地在空中飞舞,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只蝴蝶长途迁飞,甚至成群结队越洋过海呢?另外,蝴蝶为什么要迁飞呢?

有的昆虫学家认为,昆虫迁飞是为了逃避不良的环境,这是物种生存的本能行为,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为此,他们提出两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认为,迁飞是昆虫对当时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乏、天气干旱、繁殖过剩、过分拥挤等的直接反应。

但是,这种假说并不能解释许多种蝴蝶迁飞的现象。如美洲的大斑蝶,每当冬天来临之前,它们就纷纷结群,从寒冷的北美洲加拿大出发,飞到墨西哥的马德雷山区过冬。来年春天,它们又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北方,行程长达2880千米。每当蝴蝶迁飞时,蝶群如行云一般,遮天蔽日。有人曾测算过迁飞的蝴蝶数量,约有300多亿只。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个个目标明确,直飞目的地,从不开小差,并且每年定期在固定的两地之间迁飞,不会错走他乡。

另一种假说认为,受到环境条件的变化的影响,致使昆虫发育成为一种迁飞型的成虫。它们与居留型成虫在形态、生理状况和行为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换句话说,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养成了迁徙的本性。

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蝴蝶,竟然可以飞越崇山峻岭、甚至漂洋过海,航程达到3000~4000千米。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蝴蝶是飞不了那么远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蝴蝶迁飞那么远主要是靠风力。许多迁飞昆虫迁飞的方向均为顺风方向,即昆虫是随季风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迁飞的。但是一些昆虫学家经过观察发现,蝴蝶的迁飞方向和路径,不受季风所左右。并且它们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逆风或横切着风向飞行,奔向它们的目的地。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也是一个谜。

神秘现象关键词:彩蝶王大斑蝶蝴蝶迁飞

信鸽为什么识途

鸽子是翱翔在蓝天的小精灵,具有超强的识路能力。人们将这种能力加以利用,培养出了信鸽。在通讯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信鸽就成了传递重要信息的“通讯员”。

鸽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识途能力呢?科学家们经过对鸽子千里归巢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

太阳导航说。这是由德国鸟类科学家卡玛提出的,他认为,鸽子能依靠它体内的生物钟和太阳的位置校正时间,测量移位和方位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方向。

地磁导航说。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直接借地球磁场导航,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入微小无害的电流,可以控制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上面安放的电池方位,通过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在无阳光的天空中,若线圈产生的南极朝上,则鸽子会飞向自己的家;若北极朝上,则鸽子越飞离家越远。一旦有了阳光,它们会摆脱磁场的控制。

遗传基因导航说。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性能与候鸟一样,是一种生理本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创立这一学说的是20世纪30~40年代原苏联的一位养鸽者。他在天鹅饲养场工作他发现原是候鸟的天鹅,在人们饲养下经过几代繁殖后,改变了其南迁北徙的习性。他在秋天把天鹅带到离驯养场100千米以外,趁野生天鹅群飞过时放出,它们不仅没有随群南翔,反而北归回到饲养场。他据此得出结论,候鸟春向北去,秋往南归,纯属生理本能,是千年百代遗传变异的结晶,而信鸽则经人工培养后经过几代即可完成。

信鸽记忆说。动物学家进行了几十次测试,结果发现,信鸽在长距离飞行以及处女航时,都会利用其识别南北方向的本能,并以太阳和星星判断方向。但是当多次飞过同样路线后,它们就会采用一个以地面标志为依据的惯用路线,就像人类开车回家一样。

原来信鸽在熟悉环境后,会沿着街道等地面标志飞回家,而非过去以为的采用最短直线飞行,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信鸽更会在公路回旋处像汽车一样转个圈找出口。

信鸽为什么识途还是个谜,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还缺乏足够的事实论证。不过,一旦能解开这个谜题,相信会对人类的仿生学有所帮助。

神秘现象关键词:生物钟太阳导航地磁导航

旅鼠为何跳海自杀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而至似的。

据记载,在1868年,人们已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年春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一艘满载旅客的航船在挪威海面上行驶。突然,站在甲板上的游客看见不远的海面上有一片黑糊糊的东西在不停地蠕动。当船靠近时,人们终于看清了,原来是一群数以万计的旅鼠。它们从海岸边一直向海中拼命地游去,游在最前面的旅鼠,已经精疲力竭地沉下去,而后面的旅鼠踏着前面旅鼠的尸体继续向前,真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后来人们发现,几乎每隔三四年,北欧旅鼠在这一带海面和巴伦支海或北冰洋一带,都会来一次同样的投海自杀行动。

旅鼠为什么要集体自杀?科学家们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同类推荐
  • 马里奇昆虫国历险记

    马里奇昆虫国历险记

    一只可恶的蟑螂从马里奇的身上爬过,他变小了。胆小的马里奇在不知所措中被一只雌蜻蜓带出了家门。从此,他的昆虫国之旅开始了。他先后遭遇了水蚂蚱、萤火虫、蚊子、蟋蟀、蝉等等小昆虫,不仅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最终在又一次遇到那只蟑螂后,勇敢地战胜了它,一瞬间,他变大了,变回了从前的样子。
  • 凤梨和它的邻居们

    凤梨和它的邻居们

    第二天,神奇的故事书如约给小豆丁讲雨林里有趣的故事。雨林故事中,小凤梨的第一位房客会是谁?胖章鱼的蒜头洞洞里住着哪些房客?绿天棚城区的阳光浴场里为什么会出现“恐龙”?鹦鹉太太和大嗓门猴王因为什么吵了起来?雨林里的动物为什么会吃泥浆?赶快翻开本书,跟小豆丁一起,来听凤梨和它的邻居们的故事吧!
  • 飞沙走石:风灾与风暴的防范自救

    飞沙走石:风灾与风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是一本26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海厄辛思王子和可爱的小公主》《艾哈迈德王子和帕里巴诺仙女的故事》《菲莉西娅与石竹盆花》《金发公主的故事》……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灯塔妈妈

    灯塔妈妈

    《灯塔妈妈》内容包括:灯塔妈妈、扣纽扣、扎小辫、小飞机、儆手影、买菜、喂鸡、风筝、怎么来、翻跟头、下雨了、对不起和没关系、变成懒虫莫怪我、为了一颗米、东家西家蒸馍馍等。
热门推荐
  •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尘烟阁之弑月

    尘烟阁之弑月

    磁极倒转现象引发的末世灾难背后,竟是星球互噬之争的序幕。与地球性命相连的生灵,想要存活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弑月!殷雪怜:我曾经很喜欢仰望这片蔚蓝的天空,现在却是憎厌这层笼罩四方的天幕。
  • 相见不如怀念

    相见不如怀念

    张生本来是不想去的。赵全宝一连打了几个电话,说大家都去了,二十年都没见面了,去一下吧,前几次聚会你都没参加,你可是班长啊,当年全校有名的才子,不要成了省城人,就不和大家来往了。赵全宝是热心人,大学毕业和张生联系最多的就是他。这些年,同学之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赵全宝告诉张生的。比如谁再婚了谁意外离世了谁当了处长谁又出国定居了。这次,他是母校校庆活动的热心组织者,任务是联络和邀请校友。三个月前赵全宝就开始打电话四处通知。张生能想来相见的场面,同学相互感叹时光流逝,老师们讲起过去岁月,有美好也有酸楚。张生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其实参加母校的校庆没有多少代表性。
  • 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边路为王

    边路为王

    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人得罪了世界足坛,这样导致了整个东亚,甚至亚洲人在世界足坛都不受待见。特别是在意大利,易明浩遭受这场无妄之灾。被青训球队驱逐出队,却幸运的碰到了自己足球生涯的第一位贵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本泽马:比牛比更厉害的才能叫做逗比,而我就是逗比。
  • 我在识海种了一颗豆

    我在识海种了一颗豆

    上山采药一不小心捡到了一颗神奇的豆子,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幸好宋星将这颗豆子种在了识海之中,在众大佬的帮助之下,不仅获得了超强武技、各种功法传承,还额外收获女票一个!
  • 诸天清道夫

    诸天清道夫

    工作单位:打击穿越者寻衅滋事处理办公室,简称“打穿办”。工作地点:诸天万界。工作内容:严厉打击一切单穿、双穿、群穿的偷渡客,坚决维护世界原有轨迹,对于如毒瘤般寄生诸天万界的无限世界、主神空间等跨世界多元势力执行人道毁灭。
  •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这句俗话似乎告诉我们多说多错。但约会的时候我们要说,甜言蜜语才能抱得美人归;上班的时候我们要说,能说会道才能升职加薪;劝导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口若悬河才能让双方平息干戈;同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们要说,头头是道才能让客户对我们认可……既如此,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说话做事的度呢?
  • 再见,青蛙2:最后的雪花

    再见,青蛙2:最后的雪花

    本书作为儿童成长文学系列之一,主要描写了一只厌倦了沙漠恶劣环境的蝎子大黄,经过长途奔波,找到了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湿地,并结交了青蛙公主青儿,为了青儿的安全,大黄用计除去了准备消灭蛙族的毒蛇、老鼠等天敌,但是,青蛙居住的绿洲依然因为环境的恶化,最终湮灭。
  • 艾尔亚的黎明

    艾尔亚的黎明

    凭什么只有他们可以使用魔法?而我们但凡有一点点魔力都要被监禁甚至杀害?我们是时候夺回我们该有权利了。魔法不只是他们的特权。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却也是一场巨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