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800000021

第21章 拥楹而叹艰难历程(2)

孟子对母亲自然是十二万分的孝顺,这不仅因为他是曾子的嫡传,血管里流淌着孝的血液,毛发里聚集着孝的细胞,也因他三岁丧父,幼承母教,深感母亲的养育教诲之恩。且不论衣食怎样,奉养如何,孟子一生不曾悖逆过母意。孔子说“色难”,无论怎样烦恼痛苦,无论怎样焦虑忧心,在母亲面前,孟子总是和颜悦色,说话从来都是轻声慢语。

常言道,有了孝顺儿不如有个孝顺媳妇,因为男子汉大丈夫,需干一番事业,要闯荡天下,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极少,倒是儿媳妇与公婆朝夕相处,伴公婆生活。孟妻田氏,是世上难得的贤惠孝顺的媳妇,对婆婆的侍奉,丈夫想到的,她全都做到了,丈夫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做到了,世人难以置信的事,她却身体力行之。例如,有一次婆婆患病,大约是肺脓肿之类,咳嗽不止,尽吐些稠黏的黄痰,有时痰噎于喉间上不来,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每当这个时候,她便以口对着婆婆的嘴,用力地往外吸,将粘痰吸入自己口中,然后吐掉。有一段时间,婆婆便秘,屎粪常常结于肛内便不出来,她只好用右手的食指往外抠。有时勉强可以便出,但肛门被撑破,鲜血淋漓,夏季则常化脓溃疡,腥臭难当,她却一天数次用药水给婆婆洗那溃烂的地方,擦拭裂痕创面。她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不仅理性上认为应该如此,而且感情上不能不如此,只有如此,才能够报答婆婆的重恩懿德。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婚后不久发生的那件事:

孟子是赴鲁游学归国后结婚的,其妻田氏,相貌较为丑陋,孟子不甚中意,夫妻生活不够美满和谐,然而母命难违,也便无可奈何。一天中午,田氏更换内衣,正当袒胸露乳之时,丈夫一步闯入室内,欲回避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孟子以“妻子无礼”为由,向母亲提出欲休其妻。孟母问道;“入室之前,我儿可曾发出过信号,让室内之人有所准备?”孟子答道:“不曾发过信号。”孟母评论说:“既如此,无礼者非贤媳,乃吾儿也!”孟子莫名其妙地问:“孩儿为何无礼?”孟母解释说:“礼云:‘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吾儿既不问‘孰存’,又无声扬,贸然入室,岂不有违礼教,何能怪妻子无礼!”“这个……”孟子目瞪口呆了。孟母自然深知儿的心思,便不断地进行选择妻子标准的教育。一天,孟母批评儿子:你每每自称为孔子嫡传,但立身行事却有违先贤教诲。子夏日“贤贤易色”,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你却以貌取人。接着孟母给儿子讲了嫫母的故事——嫫母其丑无比,连鬼蜮邪祟都畏而避之,因其有德,黄帝纳之为妻,使主后宫。经母亲循循善诱的谆谆训导,孟子终于改变了观点,转变了态度,对妻子其爱若火,其情似海,夫妻恩爱如蜜……

孟子回到家中,见过母亲,不露半点声色,进了自己房间,却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有似热锅上的蚂蚁。五十九岁了,犹如薄山之日,还能有多少残光余热呢?奋斗了四十多个春秋,不曾有半点建树造福于苍生黎民,回想起来不禁伤情。幸喜尚有几个可寄厚望的弟子,算作他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慰藉他那颗创伤的心,不然的话,他真会放声恸哭一场。妻子回到了房间,发现丈夫的神情不似以往,不免忧心忡忡,试探着询问原因。孟子让田氏坐于自己对面,端详着她那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衰老,不觉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两眼噙着晶莹的泪水。他只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很对不住妻子,四十多年的漫长岁月,自己给妻子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痛苦,是分离,是孤独,是凄清,是寂寞,是忧虑,是辛劳,妻子丧失了一个女人应该获得的一切——关怀、体贴、爱抚、温存、尊荣、享受,这一切他并非全不具备,而且自信感情较常人更为丰富,但为了自己执着追求的理想,这一切全都被自我抛弃和淹没了。他以泪汪汪的双眼愣怔怔地盯着妻子,盯得她莫名其妙,很不好意思,满是皱纹的脸上,腾地飞起了漫天云霞。他眼含热泪,站起身来,踱步向前,傍妻子而坐。突然,他将妻子拉于怀中,像年轻时候那样搂抱得紧紧,忍不住老泪横流,滴到了妻子的脸腮上,滚烫滚烫。这是忏悔的热泪,孟子以这滚烫的热泪来冲洗妻子心灵上蒙受的尘垢,赎自己这一生的过失。

从此孟子很少出门,每每在室内长吁短叹,母亲问过几次,他总推说身体不爽,将实情瞒过。一日,他误认为母亲外出,家中无人,思前想后,竟抚楹而长叹。母亲闻声,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追问原因,他再也无法掩饰了,只好吐露了真情,说道:“轲闻之,君子称心而就位,不受苟得之赏,不贪虚荣之禄,诸侯不听则不进谏,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轲之遭不能用于齐,欲离齐往他邦而母老,故而忧愁叹息。”

孟母说:“妇人之道在于料理家务,精于厨事,酿造酒浆,养老抚幼,缝补衣裳,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日,在家做饭,无所通达和成就。《诗》云,不论世之是非,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三从者,在家从父母,出从丈夫,有夫从夫,无夫从子,此乃妇道之礼也。今吾儿已年过半百,我已土埋半截,汝行汝义,吾行吾礼,切勿以年迈之人为念!”……

话虽这么说,可是孟母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风烛残年,怎能再随儿子颠沛流离,所以孟子慎而又慎,未能轻易离齐。

滔滔河水顺流而下,碰到阻挠撞击,便会形成旋涡,漩而不前,乃至倒行逆施。然而水性毕竟就下,几经回旋之后,便又奔腾向前了。孟子经过短时期的苦恼、彷徨之后,又雄赳赳地踏上了征程一一教学、干预朝政、宣传仁政、议论是非。

公元前327年,孟子六十三岁,孟母仙逝归天,高寿八十有六岁。她结束了艰难的人生旅途,给人类造就了一位文化巨人,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她是那样的坦然,那样的心安理得……

孟子哭泣尽哀之后,亲自为母亲料理丧事。父亲去世的时候,自己尚在幼年,家境又清贫如水,只好草草敛葬,给自己留下了终生的遗恨。如今的情形不同了,自己不仅食大夫之禄,而且被拜为客卿,可以卿大夫之礼安葬慈母。虽说仁政之道尚不能施行于世,但自己毕竟已成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在诸侯各国均有些影响。而这一切,全是母亲给的,母亲不仅给了自己七尺之躯,还给了自己知识、学问、美德,给自己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她自己却在这一过程中衰老,心血耗干。孟子决定,倾其所有,厚葬慈母恩亲,否则便无法报答母亲比大海还深的恩情。他派人到楚地去购置精帛锦绣,为母亲缝制衣衾;购置紫楠红檀,由弟子充虞监理,为母亲制作棺椁。行卿大夫之丧礼,棺厚七寸,椁厚与之相称;祭祀用五鼎——羊一,豕二,肤(切肉)三,鱼四,腊五。以灵车载棺椁行于前,以驷乘载送葬者从于后,浩浩荡荡,凄凄惨惨,归葬于鲁归葬于鲁——邹为鲁之属国,故历史上常将邹称为鲁;再者孟子的出生地凫村及其母亲的葬地在邹、鲁边界上,有时属鲁,有时归邹,故史书上说“归葬于鲁”。

孟子在鲁为母守丧三年,于公元前324年返齐,一日,宿于赢(故城在今山东省莱芜市境内),弟子充虞请问道:“虞不才,蒙夫子错爱,使监理棺椁制造之事。当时众人皆忙,虞不敢请教。今日有暇,敢问夫子,棺木似乎是太好了些……”

孟子答道:“上古之时,棺椁尺寸无定规;中古以后,棺厚七寸,椁与之相称。上白天子,下至庶民,之所以讲究棺椁,非为其美,而为尽孝。为法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者,固不称心;依礼与法能用上等木料,但因财力不足者,亦不如意。既可用上等木料,财力又能达到,古人皆为之,我何以不能为呢?死者之尸不与泥土相亲,为人子者,难道就称心如意了吗?吾闻之,任何情况,君子都不在父母身上俭省钱财。”

三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三年里,齐国的政局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邹忌与田忌终于矛盾冲突起来,发生了战乱,稷下学宫衰落,稷下先生纷纷离去,孟子离齐,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家分晋之初,魏国的强大曾令世人注目,但魏惠王执政时,对外用兵屡屡受挫,国势日衰,强邻乘势侵地掠土——公元前353年,魏以庞涓为将伐赵,围邯郸,齐以田忌为将救赵,用孙膑之谋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3年,魏使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伐韩,齐复用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大败魏军于马陵,万箭射庞涓,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次年商鞍伐魏,用计俘公子卯,大破魏军,惠王为避秦患,将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今之河南省开封市),故魏惠王亦称梁惠王;公元前331年,秦复攻魏,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魏献西河之地七百里于秦;公元前323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虽然如此,但已到垂暮之年的梁惠王,不甘心沉沦,不甘忍受强国侵凌之辱,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齐之稷下先生邹衍、淳于髡等先后从临淄到了大梁。

公元前323年,六十七岁的孟子告别了年迈的齐威王,谢绝了威王百镒上等黄金之馈,心情复杂地离开了临淄城,开始了新的飘零。他本欲直奔大梁,途中听说宋王偃欲行“王政”,临时动意,决定先到宋国去看看情形怎样,有无实行仁政的可能。好在从临淄到大梁,宋都彭城(今之徐州市)为必经之地,暂作逗留,亦无不可。这一决策遭到了不少弟子的非议,在他们看来,一粒葫椒再辣,也难置人于死地,因其太小;宋国纵然真能实行王政,恐怕也无碍天下大局,因为它毕竟只有指头顶大小。孟子不这样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阳只有火球大小,却能照亮整个宇宙。一天,万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宋,小国也,欲行王政,齐楚因此而攻之,将如之何?”孟子没有就事论事地正面回答万章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段商汤和周武王的故事:

商汤居于亳都,与葛国为邻。葛伯放纵无道,不守礼法,不祭祀鬼神。汤着人去问:“为何不祭祀?”葛伯答道:“无牛羊做祭品。”汤便派人给他送去牛羊。葛伯将牛羊宰而食之,却不用来做祭品。汤又着人去问:“为何不祭祀?”答道:“无五谷做祭物。”汤又派遣亳地百姓去替他们耕种,老弱者去给耕种者送饭。葛伯不仅不感激,反而带领其民拦截掠夺送饭者的酒肉饭菜,凡不肯交出者便统统杀掉。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去送饭,葛伯宽将他杀死,抢去了他篮子里的佳肴美食。汤就为着这个孩子被杀的缘故兴兵伐葛,天下皆曰:“汤非为图天下财富,而是为百姓报仇。”汤之征伐,自葛开始,出征十一次,天下无敌。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百姓纷纷说道:“汤为何后征我方?”百姓望之,犹久旱之盼甘霖也。汤师所至,商贾不惊,农耕不避,诛暴君,慰百姓,如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书》云:“等待我们的王,王来了我们不再受罪!”这讲的是人民盼望周武王的情形。又说:“攸国不服,周王便东行讨伐,以安定那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将漂亮的丝织品束之成捆,盛于箩筐,请求与周王相见,作大周的臣民。”这说的是周初东征攸国的情形,攸之官吏以锦帛迎接周之军官,攸之百姓则箪食壶浆迎接周之士卒,可见周王出师,旨在诛暴君,拯万民。《泰誓》曰:“我们的威武要发扬,杀掉那些残暴的君王,还有一些该死的都砍光,这样的功绩比汤还辉煌。”

孟子讲完了历史,最后总结似的说:“不行仁政则已,倘行仁政,四海之民皆举首而望之,齐、楚虽大,有何畏哉!”

宋都彭城,破烂不堪,城墙低矮,残缺不全。街道狭窄,曲曲弯弯,坑坑洼洼。建筑不整,到处残垣断壁。店铺或关或闭,开门者亦死气沉沉。市面萧条冷落,行人稀少。街上行人,精神委靡,衣衫褴褛……见此情形,公孙丑等孟门弟子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这样的国家,纵使行仁政,又能如何呢?

宋王偃在位十五年,外有强邻侵扰,饱尝丧权辱国之苦;内有权臣挟持,深味政权旁落之难。他不甘屈辱,上愧对于列祖列宗,下无颜见万民百姓,欲崛然奋起,不奢望称霸于诸侯,只求得国泰民安。纵观天下时势,欲强国不外乎两条路线,一条是儒家的仁政,一条是法家的强权,经过权衡与比较,他选择了前者。正当他欲行王政的时候,孟子师徒远道而来,这简直是神灵的佑助,是雪中送炭。他安排贵宾于最好的馆舍下榻,设盛宴款待,与之促膝倾肠三天三夜,宾主对在宋行仁政均信心百倍。然而,他们全都错了,因为操纵宋国政权者不是宋王偃,而是大夫戴盈之。

戴盈之身高不过五尺,但却长得肥头大耳,腰宽体阔,颈粗项短,脸胖得不分眉眼,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堆肉;倘若他在前边走,你在后边观,则又变成了一个滚动着的肉球。他素来对上毕恭毕敬,对下笑容可掬,且常慷慨解囊,济人危困,故表面上,满朝文武,无不拥戴。明地里他从不跟人斗,似乎很宽宏,很大度,只是背后里心狠手辣,许多人被他害得家破人亡,还在为其歌功颂德;有的人被他卖掉,还在积极为其数钱。凡他积极提倡、热情拥护的一切,无不是其坚决反对、处心积虑地加以扼杀的一切。他的心腹最能领会他的意图,例如他说某某人很好,要设法保护和营教,心腹们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或答应一声“是”,不久这个人便要遭暗算。宋王偃自然完全掌握他的这一特点,但畏于他的权势,无可奈何。朝中老臣,吃其亏者不少,吃一堑长一智,连国王都畏而惧之,臣僚们则更退避三舍,倍加谨慎。这一切,戴盈之全然不知,误认为得宠于国君,获誉于群臣,于是更加得意洋洋,有恃无恐。国君提出欲行王政,戴盈之积极响应,奔走呼号,国君因此更加忧虑。忧虑藏于内心,不能现于表面,表面上要赞扬他的才干与热情,一切委托他来操办。

既然国君视孟子若神明,待孟子为上宾,戴盈之也就百般殷勤,万般谄媚,溢美颂扬之辞不绝于耳。孟子不仅精明强干,而且经历坎坷,见多识广,接触不到三次,便识破了这是一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阴险奸佞的小人,思想上倍加警惕。一次,戴盈之受宋王偃的委托,与孟子一起探讨行王政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尽管孟子对戴盈之的印像不佳,但基于性善论的观点,希望他能够将失去的善性再寻回来,便开诚布公地谈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取于民有制,薄税敛,减轻人民的负担,取得人民的拥护。当谈到具体税率时,孟子主张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行商税。戴盈之听了,很是赞赏这种薄税敛的主张,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接着双手一摊,很难为情地说道:“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商品之征,眼下宋国确难办到,吾欲先略作减轻,待到明年,则遵夫子教言而行之,何如?”

多么委婉的外交辞令呀!什么先略作减轻,待明年后完全实行,托辞而已,孟子识破了戴盈之的缓兵之计,面带不悦之色,轻轻地摇头叹息说:“今有一人,日偷邻人一只鸡。有人告之曰:‘此非君子之道。’偷鸡者答曰:‘尔言极是,只是不偷鸡吾则无美味矣。且减少之,先月偷一只,待到明年,完全洗手不偷了。’既知此非君子之道,不义之举,理应悬崖收缰,何待来年?”……

同类推荐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本书介绍了教育家孔子的生平,内容包括:天降大任于斯人、为立宏志求学始、苦觅真知济苍生、但得名主识美玉、一腔壮志图报国、孤旅践断天涯路等。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愿无深情可相守

    愿无深情可相守

    分手四年后饭局间偶遇,我旧情难忘嫁他为妻,转眼他的小彩旗却挺着肚子上门耀武扬威。我终落败而逃,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实是:重逢,不过是把浓情变厌倦的契机,而这个世界上能赢的,多半是薄情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丞相公子是妹子

    丞相公子是妹子

    她叫萧然,她是一个街头走一走的小混混。死后竟然复活,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小公子?惊!(马上掏裤裆)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是个男的。但是自此以后,她却再也没有遵守过人设。“美人~你好香~”“来,么一个。”“你有打火机吗?”……直到有一天。一个冷着脸长相妖孽的男人,硬生生的造出了打火机。板着脸说道。“有打火机了,别到处瞎点。”顿了顿。“点我。”自此她过上了日常被夫管严的悲催生活。“我想出趟门儿。”某男甩脸子,“爱我你就带我去。”“我想吃糖葫芦。”某男看着某人肚子,“外面的对宝宝不好,我给你做。”“我不要带孩子了!”某男下令“来人!把他们送到学堂。”随后看向一片愣着的某人,“早就看那群娃不爽了,成天和我抢老婆。”一个超粘人的夫君怎么破!?………………?
  • 遥不可及的你

    遥不可及的你

    你是我永远触碰不到的ta从高中到大学乃至人生你从来都不属于我
  • 大阪圭吉推理小说精选集

    大阪圭吉推理小说精选集

    大阪圭吉既非江户川乱步和横沟等所谓宗师,也非小栗虫太郎般的推理大将,所流传下来的小说却不知为何特别令人怀念。本书精选了在读者圈中广受好评的5篇推理小说:《花束之虫》、《石屏幽灵》、《闯入者》、《百货公司的绞刑官》和《三字旅行会》,希望能让读者享受精彩的烧脑盛宴。
  • Time out of Time

    Time out of Time

    In book two of the Time out of Time series, the excitement and mystery continue as Timothy; his sister, Sarah; and their friend, Jessica, journey to Edinburgh, Scotland, where they seek the Four Treasures, especially the Telling Stone. They must keep the treasures from falling into the hands of Balor, who will use them to deprive the world of good. The children pass through Time out of Time as they undertake their quest, encountering mythic and folkloric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 Tuatha Dé Danann, Gwydon, and Cerridwyn. A code hidden in an ancient map is the key to finding the Telling Stone. The book includes a four-color map and concludes with a glossary of the many historical, literary, and folkloric references mentioned in both this and the first Time out of Time volume.
  •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美不过旧时光

    最美不过旧时光

    在狂飙的车上,何乔安紧抓住她的肩膀,质问:“你说过,死都不会撇下我的,赵晴川,你撒谎!”赵晴川却看着他的眼,笑着流泪道:“我们回不去了,乔安……”何乔安,你休想撇下我,死也不行!这是赵晴川年少时,许下关于一辈子的承诺!可是一场大火,将这一切烧成灰烬,父亲病故,养妹背叛,地狱归来的赵晴川只为仇恨而活!那段充满痴情眷恋、刻骨铭心的旧时光,终究成了最美的回忆,在生命的灰烬里,开出花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点苍山记

    游点苍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最强大魔王

    万界最强大魔王

    身为一个大魔王,该做什么?打怪升级?无能!化身正义?耻辱!拯救世界?搞笑!大魔王,就该找乐子!高兴就完事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凝望镜中的男子。“世间怎有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天纯,祸万国而殃民的邪魅面孔?”“秦变思高兴,高兴点+1+1+1……”花费1高兴点,兑换1年内力。花费60高兴点,兑换九阴真经。花费10快乐点,兑换100年内力。花费1愉悦点,直接上天。一切,先从造福神雕世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