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800000061

第61章 好辩之辩请教(3)

一天,孟子正在赶路,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顷刻间便将他浇成了落汤鸡。他没有带雨具,在烂泥塘里艰难地跋涉,在雨幕和风暴中躬身前行。前边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汹涌,波澜滔天,茫茫荡荡。他犹豫了,正在考虑如何设法弄到一条船,以便能够安全地渡过河去。突然一个铺天盖地的狂涛扑上岸来,将他卷入河中,从此他便失去了知觉,似乎并不感到有什么痛苦和不幸。不知过了多久,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躺在大河的彼岸,身下是一片金灿灿、软绵绵、暖和和的沙滩。“我这是躺在哪儿呀?……”他似乎曾经这样想过。正当他困惑不解的时候,一群人蜂拥着向他跑来,这群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衣着朴实无华,人人满面春风。有的来抚摸他,有的来搂抱他,有的来亲吻他,似乎谁也并不嫌他衰老。也许正因为他年高有德,人们才对他这般亲热。人们陪着他来到一处庄园,这里繁花似锦,芳香扑鼻,蜂飞蝶舞,禽翔兽逐,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这里青山连绵,沃野千里,清溪潺潺,五谷丰登,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这里的人勤劳勇敢,热情好客,互帮互助,尊老爱幼,一派团结友爱的融洽景象。这里没有灾荒饥饿,没有战争血腥,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尔虞我诈,这里是一个仁义的王国,一个幸福的王国……

谁说孟子将不可能看到仁政理想变成实现,这不是已经耳闻目睹了吗?只可惜这是虚幻的梦境,当他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幻景破灭了,面对着的仍是严酷的现实。

一天早晨,孟子的那间斗室里依旧亮着灯光,但人却不见了。弟子们寻遍了夫子可能去的一切地方,不见踪影,大家急得团团转,犹似热锅上的蚂蚁。直寻到巳时,有人于庭院中听到阵阵鼾声。循声觅去,于厕所旁一间草屋里发现了夫子,他正依草而眠,睡得既香且甜。原来夜里孟子上厕所大便,在返回的路上,不知怎么竟来到了这间草屋。他实在是困倦极了,需要上床去打个盹养养神。大约这时他精神恍惚,误将这草堆当成了自己的床铺,躺上去便酣然入睡了。

孟子将全部精力都用到了着书立说上去,有一段时间他简直变成了一个愚呆子,行而不知所之,食而不知其味。一天上午,弟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或读书,或摘抄整理资料,或写文章,忽听室内有哗哗啦啦的响声,抬头望去,见夫子正于面盆中小便,弄得大家啼笑皆非。幸亏孟子也像孔子一样,不曾收得一个女弟子,不然的话,这场景将是多么尴尬难堪呀!

一天,公孙丑于夫子的几案上发现有小虫蠕蠕而动,伏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硕大的虱子。他拾起来对在手指上一掐,嘎巴一声脆响,两只指甲都被染红。他料定这必为夫子身上之物,请夫子把内衣脱下一看,嘿,那虱子既大且肥,麻种一般。这也难怪,整整一个冬天,夫子都是伏案而睡,和衣而眠,怎么能会不生虱子呢?

为了节省时间,孟子习惯于一边工作,一边吃饭,饭后你问他所食何物,滋味如何,他茫然无所答。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忘记了吃饭,需要弟子们再三提醒和催促。一个隆冬的早晨,万章发现夫子正啃那冻得梆梆硬的干粮,既感动,又惭愧,不禁热泪盈眶。原来夫子昨天晚餐就不曾进食,工作了一夜,直到告一段落之后,方觉得饥肠辘辘。

除了与公孙丑、成丘蒙一起序《诗》,万章的主要任务是修订《尚书》,这牵扯到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评价问题,需严肃谨慎对待,因此他屡屡向孟子发问请教。

当舜耕于畎亩之中时,曾面对苍天,一边号哭,一边哀诉,因为他对其父母既怨恨,又怀恋。曾子说,父母爱之,虽高兴却不因此而懈怠;父母恶之,虽忧愁却不因之而怨恨。舜这样怨恨其父母,难道能算是孝子吗?

万章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孟子,孟子批评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帝尧曾打发他的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跟百官一起,携带着牛羊、粮食等物到舜耕作的地方,去慰问他,为他服务;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到舜那里去,帝尧甚至后来将整个天下都禅让给了舜。面对这一切,舜却觉得自己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十分可怜,因为他失去了父母的欢心。

男子汉大丈夫,谁不愿意天下的百姓都拥护他,但天下人民齐声高呼虞舜万岁,却不能使他消除忧愁;男子汉大丈夫,谁不爱美丽的姑娘,但是帝尧将两个如花似玉般的女儿嫁给了舜,却不能消除他的忧愁;男子汉大丈夫,谁不爱好财富,但是舜富而至于占有整个天下,却不能消除他的忧愁;男子汉大丈夫,谁不喜欢尊贵,但舜尊贵而至于做了君主,却不能消除他的忧愁。百姓拥戴、美女、财富和尊贵,都不足以消除舜的忧愁,只有父母的欢心,才能够消除舜的忧愁。

一般说来,人当幼小的时候,无不怀恋父母;当长大成人,懂得喜欢美女的时候,便思念追求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便迷恋妻室;做了官,便讨好君主,得不到君主的欢心,便内心焦虑不安;只有最孝顺的人,才终身怀恋父母。舜到了五十岁还怀恋父母,这难道还不是孝子吗?

万章问孟子:“《诗》云:‘娶妻该如何,必先告父母。’信此言者,大概莫过于舜。舜不告而娶,这是为何?”

孟子答道:“告之则不得娶。男女婚配,乃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结果必将怨恨父母,故不告也。”

万章进一步追问:“帝尧以二女妻(qì)舜,不告舜之父母,是何道理?”

孟子答道:“尧亦知道,倘先告舜之父母,则嫁娶难成矣。”

舜的不幸遭遇尽人皆知。

一天,舜之父母打发舜去修缮谷仓,等舜登上了仓顶,继母撤掉了梯子,于此同时,其父瞽瞍放火烧那谷仓。幸而舜早有预料,靠两位贤妻所授之计逃离了火海,免遭一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狠毒的父母又命舜去淘井。有了上次火烧谷仓的教训,舜百倍提高警惕,他在井下打了一个拐洞,与另一口井相通连。不消说这是个秘密,其父母根本不知。一天,舜又悬绳而下,继续淘井,突然,头上的土铺天盖地般地压了下来,机敏的舜忙一个高窜进了拐洞内避难。新淘的井被舜之父母及异母弟象,一鼓作气填了个严严实实。他们认为这一下舜可遭了灭顶之灾,定在井下被压成了肉饼,除去了心头一恨,于是举家庆贺,欣喜若狂。象凶相毕露地说:“谋害舜全是我一人之功劳,牛羊分给父母,仓廪分给父母,干戈归我,琴归我,弤(dí)弓归我,二嫂要她们为我铺床叠被。”霸占两位漂亮的嫂子,是象处心积虑加害舜的主要目的,所以分配完毕之后,他便欲火中烧地奔向了舜的房间,欲图不轨。突然他愣住了,舜的房间里传出了激越的琴声,这琴声极耳熟,分明是舜所弹奏的。莫非我见鬼了?象徘徊不前,欲进不敢,欲罢不甘。迟疑了片刻,他壮了壮胆,硬着头皮闯了进去,见舜正在对几弹琴,先是一怔,接着便故作热情地说道:“弟闻琴声而来,我好想念兄长呀!……”那说话的神情很不自然,颇露惭愧之色。舜真诚地说:“我思念那些臣下与百姓,烦弟代我管理之!”

万章讲完了这段故事后问孟子:“难道舜不知道象欲杀害他吗?”

孟子说:“为何不知?象忧舜亦忧,象喜舜赤喜。”

万章又问:“那么,舜之喜是假装的吗?”

孟子也给万章讲了个历史故事,作为对他问题的答复:

从前有一个人,送给郑国子产一尾活鱼,子产命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那人却烹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到池塘里的时候,那鱼还半死不活的,一会儿则扬扬得意,摇头摆尾,突然逝去,不见踪影。”子产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管池塘的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予既烹而食之,他还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讲完了这个颇有风趣的故事,孟子说:“君子可用合乎人情之方欺之,不可用违反常理之术骗之。象既已伪装敬爱兄长之状,舜则真诚相信而欣喜,哪里是伪装的呢?”

当尧之世,天下有四凶,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发配到崇山,把三苗之君逐之于三危,将鲧杀死于羽渊。惩处了这四大罪犯,天下便都归象了,因为舜讨伐了不仁者。象每天将谋杀舜作为他的工作,兄弟相煎,不仁之极,舜却以有庳(bì)之国来封他。有庳国的百姓有什么罪?同是恶人,对别人,就加以惩处;对弟弟,就封以国土,难道这竟是仁人之举吗?

万章向孟子请教这个问题,孟子说:“仁人对于其弟,有所忿怒,不藏之于心;有所怨恨,不畜之于胸,惟亲之爱之罢了。亲之,欲使其贵;爱之,欲使之富。将有庳封与象,正欲使其既富且贵也。身为天子,其弟却为匹夫,可谓亲爱吗?”

万章问道:“尧将天下授与舜,有此事吗?”

孟子答道:“不,天子不能将天下授与人。”

“那么,舜得天下,是谁授与的呢?”

“天与之。”

“天与之,是天谆谆告诫的吗?”

“不,天不开言,以行动与工作示之而已。”

“以行动与工作表示之,该如何解释呢?”

“天子能向上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上天与之天下;正如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将诸侯之位给与他;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将大夫之职与之。昔者尧荐舜于天,天授之;又荐舜于民,民亦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动与工作表示而已。”

“荐舜于天,天授之;荐舜于民,民亦受之,如何解释呢?”

“尧命舜主持祭祀,诸神都来享用,此天授之也;又令其治理天下,天下得治,百姓安居乐业,是民亦受之也。天授之,民受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授与人。舜相尧二十八年,尧崩,三年之丧毕,为使尧之子继天子位,舜避之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观者,不到尧之子处,而到舜处;讼狱者,不到尧之子处,而到舜处;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此天意也。于是舜才返回首都,践天子之位。倘舜居于尧之宫室,逼尧之子让位,是谓篡夺,非天授之。《太誓》曰:‘百姓的眼睛即是天的眼腈,百姓的耳朵即是天的耳朵。’所言正是此意。”

这里,孟子将人民摆到了与天等同的位置,或者说民意即是天意,他们是决定天下命运的绝对权威。

到了禹,天下不传圣贤而传子孙。万章请教孟子,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是否到了禹便道德衰微了呢?

孟子对此作了回答与分析:

究竟应该把天下授与谁,决定于天意,天要授与圣贤,便授与圣贤;天欲授与君之子,便授与君之子。昔者,舜将禹荐于天,十七年后舜崩,三年之丧毕,禹为要让位给舜之子,自己便躲到阳城去。可是天下百姓跟随禹,犹如当年尧崩之后,他们不跟随尧之子而跟随舜一样。禹将益推荐给天,七年后禹崩,三年之丧毕,益又为让位给禹的儿子,躲到了箕山之北。当时的朝觐者,诉讼者,都不到益那里去,而到禹之子启这里来;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他们说道:“启乃吾君之子也。”尧之子朱丹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而且舜之相尧,禹之相舜,经历的岁月久,施与人民的恩泽多。启和益则不同,启很贤明,能够认真地继承禹的传统。益之相禹,历时短,施与人民的恩泽少。舜、禹、益之间相距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儿子的好坏,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没有人叫他们这样做,而竟这样做了的,这便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竟这样来了的,这便是命运。以一个普通百姓而竟得到天下者,其道德必像舜、禹一样,而且还需有天子的推荐,所以孔子虽是圣人,因无天子的推荐,便不能得天下。世代相传而有天下者,天欲废弃之,必像桀、纣一样残暴无德,故益、伊尹、周公等虽是圣人,因所逢之君不似桀、纣,便不能得天下。伊尹相汤定天下,汤崩,太丁未立而亡,外丙在位两年,仲壬在位四年,太丁之子太甲又继承了王位。太甲破坏了汤之法度,伊尹便流放他到桐邑,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在桐能以仁居心,唯义是从,完全能够听从伊尹对自己的教训,然后返回亳都做天子。周公之不能得天下,如益之在夏,伊尹之在商。孔子说过:“唐尧虞舜以天下让贤,夏、商、周三代却世代传于子孙,其道理一样。”

有人说,孔子在卫国住在卫灵所宠幸的宦官痈疽家里,在齐国,也住在宦官瘠环家里。万章对此颇为怀疑,请教孟子这是否事实。

孟子否定说,这不是事实,而是好事之徒捏造出来的。

孔子在卫国,住在颜雠(chóu)由家中。弥子瑕之妻与子路之妻是同胞姊妹。弥子瑕对子路说:“孔子居于我家,卫之卿相垂手可得也。”子路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一切皆由命定。”孔子依礼法而进退,能否得到官位,皆由命定。若孔子居于宦官痈疽与瘠环家中,便是无视礼义与命运了。孔子在鲁、卫不得意,又遇宋之司马桓魅(tuí)欲拦截而杀之,只好微服而过宋。这时候,孔子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便居于司城贞子家中,做了陈侯周的臣子。观察在朝之臣,看其所招待的客人;观察外来之臣,看其所寄居的主人。孔子若真以痈疽、瘠环为主人,还怎么能算“孔子”呢?

有人说,百里奚以五张羊皮之价将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替人家养牛,以此来干求秦穆公。万章问孟子:“此言可信否?”

孟子同样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好事之徒编造出来的瞎话。

百里奚是虞国人。晋人用垂棘所产的美玉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guó)国。当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谏阻虞公,劝他不要答应;百里奚却不去劝阻。他知道虞公是不可劝阻的,因而离虞赴秦,这时年已七十。他竟不知道以饲牛之法干求穆公乃恶浊之举,能说是聪明吗?但他预知虞公不可谏而不谏,能说是不聪明吗?知虞公之将亡而先离去,不可谓不智也。当他在秦国被推举出来的时候,知穆公是大有为之君而相之,能说是不聪明吗?相秦而使穆公显于天下,传于后代,非贤者而能够如此吗?卖掉自己来成全其君,乡里之洁身自爱者都不肯干,反说贤者肯干吗?

万章向孟子请教交友之道。孟子说,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依仗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友,交其高尚品德,心目中不可存任何有所依仗的观念。孟献子富为百乘之家,他有乐正裘、牧仲等五位朋友,献子与之相交,不知自己富为百乘大夫。五位朋友若心中存有献子为阔大夫的观念,也就不会与之交友了。不仅百乘之大夫如此,小国之君亦有好友。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则以之为师;我对于颜班,则以之为友;至于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纵使大国之君,亦无不交友。晋平公之对于唐亥,唐亥令其入则入,令其坐则坐,令其食则食。哪怕是糙米菜汤,亦未曾不饱,因为这是唐亥之命,不敢不饱。不同他一起共官位,不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不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知识分子尊敬贤者的态度,而不是王公尊贤所应有的态度。舜谒见尧,尧请他这位女婿住在另一处宫邸中,宴请之;舜有时也做东道,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居天子高位与普通百姓交友的范例。位卑者敬位高者,叫做尊重贵人;位高者尊位卑者,叫做尊敬贤人。尊贵与敬贤,道理相同。

钢铁制造的机器也需要随时检修,定期保养,总那样昼夜不停地转动,逐渐磨损,终有一天是要报废的,更何况是人呢?孟子因劳成疾病倒了,开始是季肋部隐隐作疼,周身发低烧;继而是疼痛加剧,热度增高,饮食受阻,日渐消瘦。孟子的病情在急剧恶化,亲属和弟子们都在忙着料理后事。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本书是是美国著名非裔芭蕾舞蹈家米斯蒂·科普兰的自传。在书中,她仔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基本被白人所占据的芭蕾舞圈内取得惊人的成就,以及自己对于生命与芭蕾的感悟。新线影业已经获得了这部自传的电影版权。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天永宵

    长天永宵

    最初,那只是一个梦境,梦醒了,心却醉了。
  • 灵灵感

    灵灵感

    注意问题:1.一定要把因果表明,大忌,例如,主角为什么穿越,为什么重生
  • 拼了命,尽了兴

    拼了命,尽了兴

    北大女学霸、励志红人小令君(王令凯)写给你的青春成长之书。没有任何一种逃避能得到赞赏,没有任何一种胆怯能获得表扬。你何不拼了命,如随性的风一样,让自己在人生之旅程中尽情飞驰。世界上我们最恐怖的事是比你厉害的人比你努力,而小令君正是这样的人,而这本书里正是想让你成为这样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3、生活里,我们永远在前进,而在路上,不只是你,前进的路上,愿《拼了命,尽了兴》与你同伴。很多人说运气,但我比较相信的是“越努力,越幸运”。
  •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他会开玩笑,他有自己的生活,有活在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与痛苦。本书以《论语·先进篇》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为选读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篇章的阅读,力图显示出这样一个价值和倾向:与其将《论语》当作抽象的道理来吸收、背诵,还不如藉由《论语》看到特殊的“春秋”时代状况,看到极有个性的孔子在面对时代变局时,提出的种种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赖以统合的基础信念。孔子以独特而高远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许多充满智慧的语言。
  • 鉴阑珊

    鉴阑珊

    作势一把翻云录,来生何德有佳期。我卜过一卦,卦上我来生父母双全,兄弟姊妹情深义重,只不过不是在六界之中,亦不是在六界之外。我生前几番未雨绸缪,晓得那几个杂碎不会这么轻易罢休,师兄不复从前,即便信了依他现在也只会添乱,我欠人良多只一息全部都还尽也好表子里迷了那些人的狗眼。我已暗下在几处布了棋,棋局不显猜得他们几分盘算无人可诉只可远观静待佳音。若我来生平安无事,那便予她一生安好;若我来生命薄福浅,那便留她一寸光阴;若来生能有缘再见,便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 风云认旗

    风云认旗

    风从虎云从龙,看我提兵百万筑一峰。男儿一生唯一气,霸者当先……
  • 界王道

    界王道

    封神以前有这么一个人,他穿越阴阳,纵横人、妖、神三界,可谓无上巅峰之存在,然而也就在众人仰望之时,他却消失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途

    生途

    一碗饭,一碟菜,年过三十,行走江上,他以为就这样行至自己的终点,赎罪余生。那夜风平浪静,他不知载了谁;那日晨光明媚,他在书页上看见她姓名。赶不走,躲不开,后来……船长在船头掌着舵,肤白的少女在船尾念着诗,他心里的小火人烧啊烧,春风吹又生。江河辽阔,生命不息,他们找到了彼此的冀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