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600000001

第1章 传记文志写作(1)

第一传记

一、传记的源流和作用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因此也称人物传记.

我国传记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史学著作中,就有了记人的成分.比如《左传》,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就往往写到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从而使人物形象活现于纸上,这是传记写作的萌芽.到了西汉司马迁《史记》的出现,传记就以其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又形象的文学色彩,高耸于史学和文学园林之中.《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既是以帝王将相及当时有影响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史实“实录”,也是我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典范.从此,传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源源不绝,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写作也日益兴盛.

传记是有着很高的价值的.

1.从史学上来说,它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史料,生动逼真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真实画图,成为《史记》以来历代“正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史书中的记事部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果说,史书中记事部分是舞台上的彩色背景,那么,传记是同一舞台上活跃着的人物,更具有可感性.

2.从文学上来说,传记注重于写人,注重写细节,注意个性化语言,这不仅给人以艺术熏陶,而且为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各类文学创作准备了丰厚、感人的资料.在某种意义上说,传记文学开了小说、戏剧创作的先河.

3.传记中所反映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对于人们有着很重要的启迪作用,可以为人们治理国家、处理繁纷世事以及工作与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正因如此,人们喜爱传记,不少人撰写传记.于是,传记便成为社会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传记的种类

从古迄今,我国是传记和传记文学写作十分繁荣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前进,传记这一文体的写作也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百蕾竞绽、争奇斗妍的绚丽景象.它既有尺幅精小的数百、数千言的短章,也有规模壮观的数万、数十万言的宏篇;它既有以记叙生平事迹为主的,也有以评述思想演变过程为主的.目前常常用的,则有自传、传(包括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一部分以追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形式.

1.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一生中经过的历史,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自传有繁有简,繁的可达数十万言,简的可少至数百或数十言.长篇自传可以包容当时当地大的时代背景、周围的环境、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如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即是.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上,甚至可以选取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有的自传可简略到如同一些表格的简历一样.自传的内容大多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来确定.如革命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作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经验.自传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而又不同于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郭沫若的《黑猫》等,已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们已经过艺术加工,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和虚构.自传若写成了自传体小说,那就会减弱它的历史价值和真实性、准确性.

2.传与小传.是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可叫做传或传略;记述较简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较小的,叫做小传或事略.小传也应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情上,但它决不是人物小故事.无论是传还是小传,都不应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的概貌等.现在这类作品很多,如《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以及一些科学家小传、作家小传等.

3.回忆录.可算作传记的一种形式,但它又不全是传记.它有的记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的回忆一个家庭的兴衰,有的叙说某人的片段故事,这些都不能说是传记.惟有较为全面系统地叙述本人或他人生平事迹的,才能算作传记.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还提到有“别传”.他说:“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途,而同归于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这种所谓“别传”,原是区别于正史传记的“另体”,而现在随着被传对象地位的变化,已登堂入室,成为“正传”.了.它合则成书,分则成篇,和“传与小传”合流了.

此外,还有“外传”.刘知几说:“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这种“外传”,虽称为传,实际并非人物传记.《本草经》原是药书,《山海经》记山川、部族、物产,有人物却为神话传说,并无真人真事.《世本》辨列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作(都邑与制作),《孔子家语》也只以遗文逸事综合成篇,未记孔子生平.这些都不是现在意义的传记.至于《飞燕外传》记赵飞燕姐妹故事,《汉武帝内传》写武帝降生至崩葬事,虽杂事实,却多为推演,显是小说家言.外传、内传,或为史书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作传,所记皆遗闻逸事,不可视为传记的正宗.

至于以“传”命名的《莺莺传》、《白蛇传》,以及田间的《赶车传》等,都是由传记演变而成的文学作品,不是真正的史传.

三、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传记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以能达到两者统一的为最上乘.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事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像和细节虚构.二者虽然略有区别,但在写作上有着共同的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考察、研究、分析传主的生平情况、所遇到的重大事件及各个时期的政治表现,从而确定传记或褒或贬的主题思想.

传记不同于史料,不是纯客观的生平记录,无论写得详繁还是简略,它都要表现出一种思想倾向,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或者给人们一定的启发.为此,传记作者的占有大量材料,科学地研究分析材料,认真地处理与组织材料,是十分重要的.给传记以明确的主题,其材料才能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如果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于一场,而无一条主线来贯穿,那就不可能成为传记.从材料的研究中确定写作的思想倾向,是传记写作的重要步骤.这就要求作者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所写的人物作全面的考察、分析和估价,做到爱憎分明,评价中肯,褒贬得当.

2.传记作品还应该写出从传主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自传更应该如此.因为写自传的目的,一方面是让组织或别人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咱勺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然而,这种经验教训最好不要干干巴巴地用说教口气讲出来,因为这样写会影响传记以记事为主的特点.寓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品味出来,这才是上乘之作.

3.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真实是传记有别于传记小说的一个根本标志.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细节.一个重要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待说重要情节了.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地记录下来.恰恰相反,要有重点,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还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这渲染当然又是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

传记写作中的实事求是,主要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这是传记获得强大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刘邦、陈涉、萧何、张良等人物所以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各具神态,各有性格,就是因为他贯彻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譬如,在《李斯列传》中,司马迁对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竞并天下”、“卒成帝业”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但又对他“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与赵高同流合污,篡改玺书,另立胡亥,导致秦亡的劣迹作了无情的揭露.在《陈涉世家》家,司马迁破天荒第一次为“瓮牖绳枢”的陈涉、吴广树碑立传,赞扬他们揭竿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的功绩,尤其强调了陈涉的最先“发难”之功;同时也如实地写了陈涉称王之后,位尊忘本,深居简出,妄杀故旧,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这样的“实录”,不仅能将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4.传记作品应该具有文学色彩.成功的传记,往往以所传之事给人启迪,所传之人供人效仿,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为了达到吸引人、教育人的目的,它就不能不注意写作技巧,不能不使之具有文学色彩.

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甚至还往往会使作品流于一般化、模式化.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深入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比如刘邦和项羽是同时代的人,都参加了反秦斗争,一般作者写这两个人物很可能写不出他们的个性.而司马迁却将这两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其手法就是从不忽略有特征的小事的叙述,当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出巡时,刘邦十分羡慕地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而项羽则说:“彼可取而代也!”司马迁选用了这两句话,就把两人的不同性格、不同气概和不同地位处境活灵灵地表现出来了.

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十分重要.如在《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写张仪去楚国游说,非但没有凑效,反被怀疑偷盗玉璧,“掠笞数百”,获释还家后夫妻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妻日:“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日:“视吾舌尚在不?”

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日:“足矣!”

游说之士是离不开“舌”的,司马迁抓住这个特点,在舌上作文章,既刻画出张仪受挫不馁的性格,又突出了张仪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信念.可见,为了把人物写活,富有立体感,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

例一:

鲁迅自传

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已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来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去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

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做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做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者的第二科科长.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作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表抨击文章,其中的“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我便躲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一九二六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

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两本,散文诗一本,回忆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

鲁迅一生的阅历何等丰富,业绩何等辉煌,但他写自传,却用极其质朴、简炼的文字,毫无夸饰地写出了自己一生的主要轨迹,这种实事求是、质朴谦逊的精神,十分令人钦佩.全文虽仅800余字,但从出身、家境、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到主要著述,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且无一句空泛议论,而作者的思想倾向、爱憎感情却从字里行间鲜明透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写自传时应当奉为楷模的.

例二:

柔石小传

鲁迅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一九○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的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竞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壁垒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构成员之一,尽力于普及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此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同类推荐
  •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本书汇集了全国研究雷锋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介绍了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列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本书是一本普及论语知识的入门书,着重于把论语的智慧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语境中去解读与阐释,并试图将其置于现代教育、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等领域予以阐释和应用,继而探索其不同角度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旨在拓展其应用领域。全书内容丰富,简明易懂,有寓意有新意,文字深入浅出,兼有科学性和可读性。本书首先是面对初中生的普及型普通读物;其次可面对国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学及教育工作者等其他专业人士;最后面对该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读者。
  •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并最终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备手段。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热门推荐
  • 洛影帝的追妻日常

    洛影帝的追妻日常

    推荐姊妹篇《退休后她只想在娱乐圈养老》她是传承百年的书香门第走出的老干部型大学老师,他是当代豪门世家走出的浪荡影帝。原本根本不会相遇的两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天注缘分),一同在梦里完成了相识,相恋,相守的全部过程。直到踏入了那个繁华的圈子,她才真正明白,语言和文字的妙用。粉丝尖叫:“我要给你生孩子!”洛明:“不行,孩子的妈妈我已经找到了,只能是她了。”“下辈子!!!”洛明:“真不巧,我下辈子也没准备离开她。”记者:【洛明婚期在即,或将奉子成婚】【是真爱还是不得已,洛明说女友已有孕】【公开恋情是迫不得已,毕竟下辈子还要在一起】闫馨蕙掐指一算,他们正式在一起应该才三天吧?“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我写剧本,点你来演~1V1,高甜,一个狼狗进化为奶狗的过程。本书出现的所有名称纯属虚构,与现实无任何联系。
  • 七色花的凋零

    七色花的凋零

    病在床上躺了七年的江云被一位西域僧人救起,但是站起来的代价却是寿命只剩七天,热爱游历与推理的江云决定在七天里赶往西域,并看看那朵独一无二的西域七色花,在这七天里,江云经历了舍利丢失案、密室杀人案、无故失踪案等一系列的案件,并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推理智慧成功破案,但是破案的江云却看到了一幕幕的人间惨案。江云在生命的最后来到了西域,见到了七色花,就在江云以为自己要消逝时,他却看到了他病在床上时七年梦境中的人,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循环…
  • 新中国往事:政坛旧闻

    新中国往事:政坛旧闻

    本书汇集了关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文章,同时回顾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 重生成了炮灰女配的我

    重生成了炮灰女配的我

    重生之后,她成了小说中的炮灰反派女配角。没想到这种烂大街的套路也能发生在她身上。既然如此,就洗心革面重头做人——哪有那么简单。被暗杀,被谋杀,被算计,被各种意义上的针对。一次又一次的被人推到死亡线边缘。男主也好女主也罢,所有人都巴不得她原地去世。好的,那就堂堂正正当个反派吧!就算是必死的结局,也回避给你看看!这是一个炮灰千金为了回避死亡结局,从而或有意或无意之间改变世界的故事。慢热吐槽向,低魔幻,1v1
  • 被炮灰的美丽学渣

    被炮灰的美丽学渣

    熬夜看完了一本号称年度最甜最宠的网络小说,年香在入睡前想着等睡醒后一定要去作者微博论论理。可她没想到,再睁眼时,她竟然成为了书里的年香:一个长相美丽却偏偏成绩不好就因为和男主谈了个恋爱就承受了全部恶意的炮灰小学渣!
  • 中华药圣李时珍

    中华药圣李时珍

    本书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内容包括:杏林世家、苦读不为考、求真方敢疑《本草》、不取亦取医病患、楚王亲求贤、格物致知游神州等。
  • 闺秀的异界征伐之路

    闺秀的异界征伐之路

    在现世她是同性口中的另类,异性口中的典范,在异域她是整个大陆的传说。当奴隶?我宁可死。当王妃?绝不可能。“就这卑贱的女人也能谈兵布阵?笑话!下次别再拿她的提案来忽悠我,我还不至于让一低贱的女人来指导怎么作战!”“爷爷您的这位好友既然认为男人的尊严和脸面比一城子民都重要,那我也不想再废话。”“苏沂雯,我这么爱你,你为何非得离开,我是一国之君,我封你为第一王妃并发誓永远爱你,你想要的我都给你。”“我想要回到我的家乡、祖国、星球,这些你也能做到吗?”“我听不懂!”“很抱歉韦尔斯王子陛下,我不属于这个世界,终究是要离开的,你的好意,我只能辜负了。”“我不会让你离开的,你永远也别想离开我,你是我的人,你若敢离开,我就杀了他。”“你太卑鄙了韦尔斯!我已经答应帮你夺回了王位,教授战阵之法甚至如何铸造铁器,但是你却出尔反尔,我国古代帝王都知道君无戏言,而你?实在有愧一国之君之名!简直无耻!”“沂雯你身为副帝,身为一国之母,怎能离开这个国家离开我,我需要你的辅佐。”“阿诺德我不属于这里,我终将离开,这是宿命,国家就交给你了。”
  • 我报道,报道我

    我报道,报道我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报道”,收录了田聪明同志70年代中期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以来所发表的新闻报道,展示了作者调研、采写的扎实功底以及时刻关注民生,深入思考、思想解放的魄力。第二部分是“报道我”,主要收录了田聪明同志在西藏、原广电部等地区和中央机关工作时与之相关的13篇报道。这些报道主要介绍了田聪明同志20年前进行的电影改革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反映了他推动参与改革的魄力和担当,凸显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 快穿之系统太暴躁怎么办

    快穿之系统太暴躁怎么办

    都说人死后灵魂会在人世间飘荡,最后会被帅气的鬼差领回家。那么请问她遇到的这只…是个什么玩意???系统:(严肃脸)你阳寿未尽,跟着我做几个任务就能满血复活。某人:不去,死了挺好。系统:(抬脚踹)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某人:(痛哭流涕)其实是你想吸我的阳气借助自己修炼成精吧!我要是跟你们说我被一只狗绑架了,你们信吗!系统:(再抬脚)都说了!劳资是只猫!是只猫!!是只猫!!!(奥斯卡戏精影后女主*高冷.暴躁.口是心非系统)(平行世界.前世今生胡乱穿)男主:嗯……
  • 昊天道神

    昊天道神

    从太古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黑暗降临,天下再也没有安宁之地。”但是很多人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可当黑暗真的来临的时候,人人自危,命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