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300000011

第11章 军统特工荆有麟:鲁迅回忆(1)

荆有麟当时的身份是军统的特工,1949年荆有麟被捕,因此鲜有人知道他与鲁迅交往密切,而且还写过一本《鲁迅回忆断片》,本书比较详实地提供了不少鲁迅的传记材料。1924年,荆有麟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求学时,开始与鲁迅交往。1925年该校停办,经鲁迅介绍,他在京报馆任校对,并参加《莽原》周刊的出版。当年他经常出入鲁迅家门,鲁迅南下后,他仍去鲁迅在京的寓所,与鲁迅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鲁迅写给他的信件,大都没有能保存下来,现《鲁迅全集》只收有一封。鲁迅在1927年给蔡元培的信中称荆有麟为“旧日学生”。

母亲的影响

北平师范大学某生,因为受了刺激,曾冒充杨树达教授名义,跑到阜城门西三条二十一号鲁迅先生的寓所,大兴问罪之师。这是先生刚刚迁到新居时的事情。关于此事的经过,先生曾在第一期《语丝》上有杨树达之袭来记。以此,颇为迷信的先生的母亲,xt于新居,竟生了厌恶,而对于先生随便接待来客,也不很赞成了。曾记诗人柯仲平第一次访先生时,带着大批诗稿,先生因其系初访的生人,便接待于客厅(此间南屋,实系书屋,三面墙都摆满了书架。不过先生从不在此房工作,若有生客,即接谈于此,故暂名客厅)。略谈一会之后,仲平便拿出他的诗稿,向先生朗诵了,声音大而嘹亮,竟使周老太太——先生的母亲,大为吃惊,以为又是什么人来吵闹了。便喊我立刻过去看看,并且还叮咛着:“要是胡闹的人,让他走好了,不要大先生同他再吵了。”待我看到是在读诗,才回头告诉老太太,老太太说:“可是个怪人吧?我听老妈子说:头发都吊在脸上,怕他同大先生打起来,大先生吃他的亏。”

这可见周老太太对于儿子的关心’虽然那样大的年岁了,她还是不放心。事实是:老太太不特对于儿子的爱护,就是对于儿子的思想及学问,我以为影响也是很大的。

自从先生回国任事以来,家产虽没有像老太太的希望:中兴起来。但先生也曾在教育部担任了几任官吏。在当时俭朴的生活下,以先生之所人,供给家庭,是颇有余裕的。因此,老太太也不必像以前一样劳作了。但老太太是认识字的人,又闲不住,便设法搜集中国的旧式小说看,越看越有瘾。以后,竟成每日的功课了。老太太初到北京,是住在西直门八道湾。那时先生的二弟作人,尚与先生同住,故老太太的读书责任,便由他们弟兄两个负,鲁迅先生代老太太到处找书看。作人也代老太太到处找书。待后,弟兄两个分居。而作人又不愿见老兄,竟连老太太也不来看了。于是老太太的读书,便由鲁迅先生一个人负责了。而老太太看书,又只限于小说故事一类的东西,而且不看外国的翻译作品。这就很使鲁迅先生大为困难了。顶多一星期,便会听见老太太说:“大,我没书看了。”

于是鲁迅先生便得忙着到处找,有时,虽然买到了,而老太太却说:“大,这本书,我看过哉。”

于是,还得再去找。

因为老太太要看小说,先生家里的藏书,中国旧小说,就特别地多,而先生又是勤勉过于勤勉的人,凡为老太太买的书,他必先看一遍,因为据先生讲:“老太太看书,多偏于才子佳人一类的故事,她又过于动感情,其结局太悲惨的,她看了还会难过好几天,有些缺少才子佳人的书,她又不髙兴看。”这却是实情,记得在《呐喊》出版后章衣萍夫人吴曙天女士将《呐喊》送给老太太看,而且在老太太面前,指明《故乡》一篇特别好,老太太马上带起眼镜,去读《故乡》,《故乡》一读完,原书交还吴女士,还说:“没啥好看,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说的在座的人都笑了。因为根本,老太太不知有《呐喊》出版,更不知《呐喊》里的《故乡》,就是她的儿子写的。

虽然周老太太在读书的意见上,对于儿子似乎没有影响,但实际,影响是大极了,鲁迅先生自己就讲过这样的话:“因为老太太要看书,我不得不到处搜集小说,又因为老太太记性好,改头换面的东西,她一看,就讲出来:说与什么书是相同的,使我晓得:许多书的来源同改装。”

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就都是在这一影响下,而研究,而整理,而公诸社会的。

因为老太太对她的儿子爱护及影响,使鲁迅先生自己对母亲,亦是百依百从。虽然在思想上,母子是相离太远了,但先生对于家事,多半还是依了老太太主张,先生曾经这样讲过:“她们的成见,比什么都深,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顶多只能改变十分之一二,但没有多少时候,仍旧复原了。你若再想改革,那她们简直不了。真没办法0”

如此感慨的先生,虽然对母亲有此不满之词。但这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和憎恶,并不是违反了人性,对母亲有何不敬。在先生的家庭中,年常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从老太太房中,拿出各色各样的点心、水果或者其他零星食品。而且都是先生亲自在街坊买来的。这可见先生对母亲的敬爱一般了。

鲁迅的个性

作为一个思想家,他要没有独立的卓越远见,那他的思想,一定会堕入传统的因袋中。同样地,作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超凡的意见同风格,那他的作品,也会堕入世俗一道的,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想来说一说:鲁迅先生的个性。

鲁迅先生出于世家,而在幼小时,家道即中落,那时节,他正十三四岁。以中国人年龄论,他刚刚懂得社会人情。恰巧这时期,他得时常出入于质当店,不特受着质当店朝奉的白眼,与他同年龄的一般小孩子,以及邻居街坊,都会给他一冰冷的奚落,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上,定受了很大的创伤。终于使他不得不菲薄众议,违反母意,跑到千里外的南京,投考洋学堂——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先生独立的个性,这里已开始发煌了。

他的个性发扬,由此作了起点,此后,便是一直发挥着,总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水师学堂不高兴了,又转路矿学校。路矿学校毕业,又去到日本学医,学医仅能医肉体,使他又觉得:先有医灵魂的必要,终而研究文艺,在思想界动起干戈了。

由于先生的个性发扬,可以说他,对于任何人都不容易相处。如果那与他相处的人,是走的与他相反的道路的话。但因他的个性发扬,不是孤独的傲慢自大,而是对于封建势力的坚强反抗,所以什么人也都与他容易相处,只要是志同道合。下面,我将所知的先生对人对事各方面,举些例证,以作研究先生者的参考。

周作人是先生的二弟,原同居于北平西直门八道湾寓所,自十二年两人翻脸后,至先生终期,再未与其弟讲过话,其间在北京大学教员休息室,虽常碰头,但一接触,即起争执,其对乃弟之厌恶心性,可见一斑。可是周作人,当时在思想上,是与先生起着共鸣,因此,北京报纸杂志,几次大笔战,如科学与玄学之争,如青年必读书问题,如女师大风潮问题等等,凡有自命为正人君子之流,对于周作人议论,有所攻击时,先生也曾用着各种笔名,代周作人应战,这可看出:先生虽然厌恶周作人之为人,但对周作人当时之思想,还是支持的。这是一般普通人所难于及到的。因为平常的理性是:只要讨厌某一个人,任他作什么有益于人类或社会事业,也会激起讨厌的情感。不是说他如此作,定是别有居心,便是说他那样作,定有什么背景,而先生在这一点上,他是依照了他的看法而动作,把那人的过去,总先摆在一边。

其次是:先生当时担任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这学校里的学生,完全笼罩在政治活动中,记得当时学生中分三派,国民党、共产党与无政府党。因为有这些党派关系,在第二学年,便暴发了不可收拾的学潮,整整闹了半年,学校还是无法上课。于是有些人,便找代理校长谭熙鸿,预备另外成立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以结束其风潮。当时曾邀请与学校有关之董事、教授等,在中央公园开会商决。先生为教授之一,自亦参与其会,会议中,多数以为为解决风潮起见,还是另改学校名称,学生从新举行登记。此主张,以马寅初主张最力,后来李石曾提出,为防止再有风潮起,学生中,凡系某党某党,一律不予接收。先生以此有失教育青年之旨,便激烈反对,始遭打销。事后,先生曾说:“石曾先生革命精神是可佩服的,但他那种方法,我却反对。革命不能不估计牺牲,因革命是为拯救大多数,牺牲少数,自然可以。若牺牲多数,所解放者,仅是少数,那我一向是不赞成的。”

这也可以看出,先生对于自己的主张,是怎样坚持了,虽然与先生主张不同的,是先生一向佩服的石曾先生。

因了先生有那样独立的坚强个性,所以先生做起事来,绝不为威武所屈。曾忆十四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后,先生不赞成该校校长杨荫榆女士的开除大批学生的办法,便在北京报章杂志上,为学生声援,而杨荫榆之所以能作女师大校长,因为她的朋友章士钊,是当时的教育总长,于是她便以鲁迅攻击她的文章,哭诉于章士钊之前,不幸的是,鲁迅先生当时还任教育部佥事,章士钊不顾是非公理,竟公报私仇,下令将先生免职,但先生到教育部任事,起自民元,而先生所任之佥事,又系荐任官,依照官规,荐任官之任免,须呈请大总统,且老职员,若在公事上无重大过错或触犯刑法,是不能随意免职的。但先生竟因作公事以外的文章,而被免职了。依常理,总长为内阁阁员,在黑暗的当时北京政府,本可任所欲为,免一个区区佥事,甚为平常。在旁人,若被免职,只有卷铺盖走路之一法,然而,先生实行反抗了。他向平政院提起诉状,控告章士钊违法,记得当时诉状上,曾指明章士钊手谕免职令,为某月某日,而免职令理由是说先生参加女师大校务维持会,有碍部令,但先生参加校务会,是在章士钊下手谕之次日,章士钊总不能预知先生的行动,而先予免职吧!其为挟私无疑矣。控诉的结果,先生竟胜利了’府令仍令先生官复原职。——虽然先生因总长仍系章士钊,再不高兴去到教育部办公,但先生不畏强权之精神,已完全表现出。

但还不止此也哩,先生个性发扬之结果,不特不畏强权之压迫。且不逢迎任何权贵,曾经有过以下的故事:

十/V年春天,先生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应黄埔军校之约,前往讲演那有名的《文学无用论》。讲毕,有某政治家,约先生前往其官邸吃饭,先生再三推辞不掉,只得前往应酬,酒席自然是很丰美的,但在吃饭时,先生发觉主人,虽对自己再三恭维,但实际,是什么也不懂得的俗人,更不必谈文学了。自然,主人所谈的对于先生的讲演,怎样佩服,怎样同感,完全是假话了,先生于是很i寸厌起来,刚巧上来一道菜,主人对于此菜,特别称道其好处,并说明此菜系某先觉所喜食,而此菜之制作人,就系为某先觉做菜的原厨子等语,在旁人,得到这样的恭维,除了随同主人赞美菜好而外,恐无别话可说了。而先生当时连筷子都不动一动,竟说:“我就是不喜欢吃这一样菜0”

其不喜逢迎人,可谓到极点了。

可是,这一外,还有更怪的故事呢。

大约是民国十八九年罢,先生有个既是同乡,又是同事,而且平素还常同先生往来的某君,忽然作了大官了。有次到上海去看先生,先生竟由后门走出,避不见面,只让娘姨告诉客人,说主人不在家,而某君又系晓得先生脾气的人,便在先生前门附近徘徊起来,大约等候了有半小时以上,先生又由后门回来,在楼下堂屋讲话,某君听见了,便一下冲进去,先生要再躲,已是来不及了,而某君还说:“哈哈!我晓得你在家呢。”

先生当时虽然有点窘,但也即刻答复:“你不是已经做了官了么?”

某君晓得先生的意思所在,便接着说:“做官归做官,老朋友总还是老朋友呀!”两人才一同上楼去谈天。

类于此的事,在先生,是很多很多,我现在再举一件,作为这篇小文的结束吧。

民十三,中山先生北上后,给青年界以很大的刺激。但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同真确的消息报导,于是国民党当局,决定在北京办一《国民新报》,已故中委邵元冲曾面请先生代写文章,此事被未名社几位朋友晓得,决定活动《国民新报副刊》,于是由某君出面,要求先生写介绍信,同时又找正在办《猛进》的北大教授徐旭生先生亦写介绍信。可是,某君的话,是两样讲法,他对徐旭生先生说:是鲁迅先生要求徐先生介绍韦素园去编副刊,而对鲁迅先生则说:是国民党方面要求先生介绍一位副刊编辑去。总之,两方面都写了介绍信去,事情算是成功了,便由素园出面去编辑,鲁迅先生还代他各方面拉稿,后来不知道怎样一弄,鲁迅先生知道了某君两样话语,竟非常之生气,说:“你看,他竟到我这里玩手段来了。”

以后,便再不与某君讲话了。直至他死时为止。

对事与对人

鲁迅不大拿出批评家的派头去批评某一篇著作或某一个人。但是,他的杂感、论文和小说,甚至于散文诗《野草》,却没有一篇不是充满了批评的态度。我们只要翻捡一下,从五四后,直到他死时为止,文坛上一切潮流与现象,都会发现在他的笔墨中。

他的批评,有时只是一鳞半爪,但就只这一鳞半爪罢,那深刻性,却要比了洋洋数万言,还要有力得多。下面便是一个例子。

《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在脱离了《晨报》,而去主编《京报副刊》时,剩下的《晨报副刊》,便由诗人徐志摩来接编了。徐志摩是伏园的朋友,所以他们俩,虽编着几乎可以说是敌对的报纸,但并没因此减却他们两人见面的机会。相反地,因为志摩也编着副刊,为了拉稿的关系,倒容易常常与伏园碰头。因此,他们俩便相互交换着意见,交换着批评,甚至交换着旁人对他们所编的副刊的好恶消息。

有一次,志摩写了他那有名的杂感式论文:《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当时是志摩正向社会活动的时代,每月用茶点召集着贤人、淑女的新月会议,在北大等校,又讲授着英国历史上的诗人——拜伦与济兹,而他的表扬他的客厅的新诗——《石虎胡同七号》,也正起着引诱青年去拜访的作用。但他却忽然高兴,发表起有关政治的论文,多事的伏园,便将志摩的《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拿去给鲁迅先生看,而且在鲁迅看完后,还问了鲁迅的意见。过几天,志摩又与伏园相见了。志摩便问起:他那篇文章,不知鲁迅先生的意见怎样?伏园便直爽地答:“鲁迅先生娜篇文章写得真好!”

然而,正以诗人在文坛上争辉的志摩,感觉到鲁迅的讽刺的批评了。他立刻说:“他骂得我好苦呵!”

这是一件。另外一件,使我忆起了许钦文。

许钦文约在民国十一二年时候。陆续在北京杂志报章上,发表他以学生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记得在他的第二个集子出版后,他挟着初印成的样本,与某氏两个来访鲁迅先生了。某氏当时,讲了一个笑话,他说:

“钦文的第一集短篇小说。只有一个青年太太买了一本,而且看后,到处对人讲,说她佩服得不得了。甚至表示,想同钦文做朋友。”

鲁迅当即对钦文说:“那以后再出新集子,我看你还是送她一本罢,不必再要她买了。”

某氏却说:“那可糟糕!钦文第一集小说,就卖掉一本呵!”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戊戌变法思想家梁启超

    戊戌变法思想家梁启超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孤独的崇祯

    孤独的崇祯

    本书主要描述崇祯皇帝朱由检多灾多难的一生,诸如因庶出而显尴尬的童年,寄人篱下而多忍的信王生涯以及登上皇帝宝座构筑中兴之梦理想的破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无奈,尤其是他既猜疑又刚愎自用的性格,面对后金(清)势力逐渐壮大的威胁、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的进击,一筹莫展,顾此生彼,处置失当,却又不肯负责,委过于臣僚,以有“诸臣误解”的哀叹。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炮火声中,孤独地踯躅到煤山脚下,自缢身亡,结束了短暂而又坎坷的人生。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热门推荐
  • 沐汐盼兮

    沐汐盼兮

    初遇时,她救他于危难中,命运的轨迹便将两人交织在了一起。她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却遭逢变故遗落世间,家破人亡的仇恨致使她一步步地变得强大,她林沐汐也有想要守护的人和物。她很庆幸此生遇见了他们,无论是风离尘还是风离洛,亦或是夜皓轩······他们都付出的太多太多。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或经历过背叛,或经历过欺骗,或被人陷害,或命悬一线,林沐汐最终会如何抉择?
  • 荣耀武神系统

    荣耀武神系统

    三王五皇,至尊大陆,隐于海域,为求武道巅峰,各自布局。游戏主播方沐,穿越异界,遭遇危机,悍不畏死,激活王者荣耀武神系统,融英雄意志卡片,召王者英雄作战,获英雄功法武器,战力飞升。本以为获得系统,可一路飙升,然而,当方沐在这个世界,发现干将莫邪等游戏英雄秘境、地球华夏象棋、古代经典诗词,他才意识到,这个世界,迷雾重重。这片大陆,到底与地球,还有王者大陆,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的故事,要开始了!
  • 我要做秦二世

    我要做秦二世

    战国之世,天下大争!这一刻,一个伟大的帝国将要建立,这一刻,这个帝国也危在旦夕。在这个苍茫大世,秦公子高大喝:“我要这大秦万世——!”
  • 空手走天界师傅要抱抱

    空手走天界师傅要抱抱

    #他堂堂天界剑神,天下至尊,现在居然被只兔子缠的离不开身。九翎无语的看着抱着自己大腿的小兔妖,好歹也是5万多年的兔妖了,咋这么幼稚#自己收的徒弟,跪着也要宠完。什么!黑山老妖的儿子抢了徒弟的萝卜,很好他下辈子都别想转世了#“师傅,你到底把我当成谁了”九翎沉默了,这么多年,自己到底把她当谁了……#(有甜有虐的男强女强文来了,更多精彩都在《空手走天界:师傅!要抱抱)
  • 修道入圣

    修道入圣

    呵呵哒!本书扑街了……大家可以看《九叔对门开义庄》!
  • 神魔屠天

    神魔屠天

    太古之时,诸天世界,仙魔并立,人族积弱。一个世俗少年,同时传承仙魔两大衣钵,为了‘只可退让,不能受辱’的信念,走上了一条铁血杀伐的屠神之路。杀一人成神,杀万人成魔,杀的万万人,我为神中魔。
  • 狂医倾城妃

    狂医倾城妃

    她,曾是上界大陆身份尊贵的神域小殿下,从小天赋神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在大婚之日被未婚夫与其最好的姐妹设计,含恨而死。她,因为自身体质是鸿元灵体的缘故,为保全家族被迫与天下最精彩绝艳、雍容矜贵的太子殿下有了婚约。一场阴谋,一个意外,是命运的偶然,还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她成了她。再次睁眼,寒眸乍现,且看她如何智慧与美貌并存,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活死人,肉白骨,一路御万兽捡天材地宝,斩桃花虐白莲,血染天下,剑指苍穹。只是某位高冷傲娇的殿下,却在追妻宠妻的路上一去不复还了。【男强女强,双洁1v1,欢迎入坑!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鞠躬!】
  • 关系黑洞

    关系黑洞

    本书传达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安全感是一切关系冲突的始作俑者,搞定了不安全感,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所有关系!本书围绕我们最关心的关系问题,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法:1 正视家庭关系:让父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让我们学会,怎样和父母相处。2 理解亲密关系:摆脱相爱相杀的困境,让恋人之间不再争吵,不再彼此误解、怀疑。3 搞定人际关系:懂得洞察人际关系,让你在与任何人的相处时,都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来描述这些关系问题。这些案例,我们所有人都曾经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航海与征服

    航海与征服

    我来告诉你们,这片土地是圆的,我们可以向前一直航行,不要回头,不必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财富和家乡都在正前方。不要惧怕,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挡不住我们手中的加特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征战故事。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波心——散文、伤口那把盐在心里蔓延——小说、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情书《再别康桥》精心选择收录了徐志摩诗歌、散文、小说、情书名篇佳文。包括诗歌《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月夜听琴》,散文《我的彼得》《巴黎的鳞爪》《曼殊斐儿》,小说《春痕》《轮盘》等,完整再现作者创作天赋。他的文字语言飘逸、潇洒,美得醉人,是中国诗文的典范之作,句句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文字,真实再现他所有的想往、思慕、坚持和热忱,是了解徐志摩生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