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000000012

第12章 中日文化交流(4)

在上海,幕府官员们与当地道台(官名)及各国驻沪领事会谈应酬,千岁丸的其他成员,包括随行的藩士、商人、仆从、水手们,便经常自由地在上海城内散步、参观、购物、买书,并随意与中国平民交往、笔谈或互相拜访。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藩士们,更是充分利用探访上海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接触中国各方面人士深入调查中国社会情况。他们虽然不会说中国话。却会写汉字和汉诗,因此。他们也常与中国文人往来,交流思想,互赠诗篇,如高杉晋作便曾在归国前赠中国友人陈汝钦一首诗和一方古砚,以表惜别之情。诗中写道:‘“孤生千里归乡后,每遇患难又思君。”陈汝钦也十分珍视与高杉晋作的友情,当即题词致谢。

搜购中国图书也是藩士们的重要任务,他们在上海各大小书店、书摊,大量收购有关中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以及汉译西书,尤其注重中国地方志、地图和太平天国资料的收集。有的书买不到,他们就设法借来抄写。高杉晋作的《游清五录》中经常有“至马路外书坊,得书籍归”之类的买书记载;中牟田仓之助的日记中也记载有他曾从上海的英国人那里借出关于太平天国的书籍4册,连续几天在旅馆内“终日抄写”。

参加千岁丸上海之行的日本藩士,大多是各藩选拔出来的优秀的青年下级武士。他们富有朝气,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又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他们把这次访华看成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社会,总结中国的经验教训以探索日本前途的好机会。对于各藩藩主交给的调查研究任务,藩士们也有很强的责任感。藩士们详细记录了这次上海之行的亲身经历和调查成果,回国后,许多人都写下了一种或数种日记或笔记,为后人研究这一段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了重要资料。

1868年(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元年),日本维新势力推翻了德’111幕府统治,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并开始实行一系列维新改革措施。1871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订立了通商条约,不久又互设了公使馆,从而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晚清时代中国驻日使团的成员,大多是文人学者,他们与日本人士广泛交往,或笔谈交流,或雅宴酬唱,留下了许多动人佳话。

以何如璋(公元1838~1891年)为首的第一届中国驻日使团,原定1877年春天启程,但因日本发生西南战争而延误到冬天。1877年11月27日,何如璋率使团成员十余人,并带跟役26名,乘海安号军舰从上海出发赴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外交使团长驻日本,是中日近代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何如璋用日记详细记录了使团从离开北京到抵达东京的全部经过,称之《使东述略》;同时还写有七言绝句67首,称为《使东杂咏》。日记与诗歌互相参看,真实而生动。

这一届中国驻日使团成员中,还有一位诗人政治家,他就是黄遵宪(公元1848~1905年),这是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东海公,广东梅州人。刚到日本,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调查研究,并准备撰写一部日本通志。他认为这既是一个外交官的责任,也是加强中日友好和开展对日外交的需要。他对当时中国对日本研究的状况很不满意,决心提供日本真实详细的情况,以改变中国人对日本的模糊和错误认识。黄遵宪到日本时,已是明治维新9年之后,他亲眼看到了日本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决定重点考察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制度及其利弊得失。他的以介绍日本制度为主的著作《日本国志》,大力宣传明治维新,其目的就是要为中国人提供借鉴,以推动中国变法自强。

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写作,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先是广泛收集资料,接着便于1879年动手起草。编写中遇到了资料、翻译、校刊等重重困难,有时甚至使他“搁笔仰屋,时欲中辍”,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1882年,初稿刚刚完成,他便奉命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885年,黄遵宪请假回国,又闭门埋头著述了两年,终于在1887年夏天写完了全书。他把书稿抄成四份,除自存一份外,其余三份分送总理衙门、李鸿章和张之洞(公元1837~1909年,清末洋务派首领)。1895年,《日本国志》正式出版。

《日本国志》是一部40卷50万字的巨著,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卷首的年表和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等12种,从各个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所实行的各项制度。同时,该书也从各方面阐述了应学习西方、效法日本、在中国实行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黄遵宪摒弃(bingqi)了以往中国文人写史书时那种以“天国上朝”自居的妄自尊大,而是采取实事求是、尊重日本民族、两国平等相待的态度进行写作。在《日本国志》“邻交志”和“学术志”中,他追溯并叙述了中日关系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强调“艺术以相摩而善,武备以相竞而强,物产以有无相通,得以尽地利而夺人巧”,极力提倡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

黄遵宪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驻日期间,他考察日本的历史地理,研究日本的维新制度,游览日本的名山大111熟悉日本的民俗风习,了解日本的工艺物产,陆续创作了100多首“杂事诗”。这些诗都是七言绝句,短小而精悍;每首诗后还附有长短不等的自注,以解释或补充诗意之不足。有人把他的诗作视为《日本国志》的诗歌版。1879年,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版刊行了《日本杂事诗》的初刻本。共收诗154首。次年,香港出版了循环日报社铅印本;1890年黄遵宪在伦敦中国驻英公使馆任参赞期间,又把它增订为200首的本子,1898年由长沙富文堂刊印。

《日本杂事诗》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写日本历史、地理、政治、文学,下卷则着重写风俗、服饰、技艺、物产等等,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诗集中的第一首概括了日本的历史和地理: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

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富士山是日本的第一高峰,也是日本国的标志和象征。诗集中专有一首诗描写富土山:

拔地摩天独立高,蓬峰涌出海东涛。

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还有一首诗描写日本人观赏樱花的景象,也十分生动:

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

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

这一时期,除了驻日访日的官员外,一些没有官职的中国文人、学者也应邀东渡扶桑,漫游瀛岛。这些民间的文化使者,同样为中日文化交流贡献了力量。这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推王韬和王治本。

王韬,字紫诠,江苏长州人。1867年,王韬应牛津大学教授理雅各之邀赴英,帮助他译完《诗经》、《左传》、《易经》等中国儒家经典;其间,还曾在牛津大学讲演孑L子学说,介绍中国文化。1871年欧洲发生了普法战争,战争结束不久,王韬就编撰了《普法战纪》14卷,详细叙述了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经过,并预测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

《普法战纪》很快就在日本翻刻流行,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文人学者也因此知道了王韬之名。应日本学者之邀,1879年,王韬乘舟东渡,踏上了日本国土。王韬在日本游历了4个月,计128天,所到之处,受到了日本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写下了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动人篇章。在其所撰《扶桑游记》中,提到的日本友人的名字不下百人,并对其中的许多人作了介绍性评论。

王治本(公元1835~1907年),浙江慈溪人,通晓诗文,擅长书法。1877年应日本汉学家广部清之邀赴日本。在东京,王治本除教授汉文外,还为汉文报刊撰稿,并参加一个名叫闻香社的诗社,经常与日本的汉学家和汉诗人交游唱和。后来他被源桂阁聘为家庭教师,两入朝夕相处,切磋诗文,源桂阁的诗稿,大多经过他的评点、修改甚至代笔。两人还经常进行笔谈,仅1880年至1881年间留存的笔谈记录,就达17卷之多。

王治本在源桂阁家住了16个月。1882年源桂阁因病去世,王治本便从这一年开始在日本各地漫游,他的足迹、墨迹几乎遍及日本全国。其旅行路线之长、所到地方之多、结交朋友之众、所留墨迹之丰,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少见的。1907年,王治本逝世于长崎。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官员、文人、学者也不断到中国访问、游览。与游历日本的中国文人、学者一样,他们也用自己的笔,记下了他们漫游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中间,最有名气的人物是竹添进一郎和冈干仞。

竹添进一郎又名光鸿,字渐卿,九州肥后天草郡人,是当时日本著名汉学家。因有奇才,被中国文人誉为“人中之龙文中虎”。1875年,竹添进一郎随森有礼公使来华。第二年,他便作了一次深人中国内地的长途旅行,过黄河,游洛阳,到西安;然后赴成都,至重庆,再从重庆乘船东下,出三峡,经武汉,抵南京,历时111天,行程上千公里。据他自己的记述,全程十分之二搭车,十分之三坐轿,其余半程则乘船。旅途中,他写日记,吟诗作文,结集为《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共3册,1879年由日本奎文堂刊行,传诵一时。他的作品文笔流畅,文字优美,读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竹添进一郎后来担任过日本驻天津领事和驻朝鲜公使,退官后曾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

冈千仞,字振衣,号鹿门,生于1834年,原为仙台藩士,精通汉学与西学。明治维新后曾任修史馆编修官、东京府书籍馆干事(馆长)等职。后因对藩阀专制不满而辞官办塾,以教导学生和著述、吟咏自娱。其前后共有弟子3000人,著述达300余卷。1884年6月,同千仞乘船到上海,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一年的观光游览。其间他会见过中国官员、文人、名流近200人,“有所闻见,必手记”。冈千仞的日记总题为《观光纪游》,其中包括《航沪日记》、《苏杭日记》。《沪上日记》《以燕京日记》、《沪上再记》《粤南日记》等6卷,约6万字。

《观光纪游》中对晚清社会的弊病尤其是鸦片与科举八股对人民的毒害,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冈千仞一针见血地指出:“目下中土非一扫烟毒与六经毒则不可为也!”而六经之毒主要在于中国知识分子“拘泥末义,墨守陈言,不复知西人研究实学发明实理,非烂熟六经所能悉”。他向挚友王韬提出:“一扫烟毒与六经,振起中土元气。”王韬不仅深表赞同,而且补充说还应加上一个贪毒,即贪污受贿。冈千仞认为,中国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耗有用精神于无用八股。黄口入学,自首无成”,实际上是一种愚民之术。《观光纪游》从一个日本学者的角度观察晚清中国社会,痛陈时弊,由此也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对一些问题认识上的差异。这部书帮助日本人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感情交流。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修崃荣谈关公文化精神》依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的研究成果,重点解读了关公“惟正是忠为正而义”的正义观,辨正了“大意失荆州”传统说法,阐释了弘扬关公文化的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作者认为,关羽死后逐步被神化,最终成为“武圣”,这是人民的最终选择,也是关羽践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的必然结果。关公信仰作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具有“圆融儒释道,覆盖多民族,连通港澳台,护佑全华人”的力量,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大力弘扬。
热门推荐
  • 铭道仙

    铭道仙

    仙路难!难于上青天!吴风本一介凡人,机缘巧合进入修仙门派,在生死边缘不断挣扎,寻找自己的出身……
  • 大唐奇案攻略

    大唐奇案攻略

    神经粗壮的女汉子郝状状和世家无双公子微生易初连连被整蛊,卷入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被诊出“喜脉”的男人,幻化人形的“狐妖”,神秘莫测的“偷心镜”,真假莫辨的“女采花贼”,原地消失的巨鼎……大唐奇案精彩纷呈,二人搭档组队攻略,更多惊世秘辛,尽在李惟七笔下的探案江湖!
  • 谁在这间屋子里

    谁在这间屋子里

    讲了一个青年男子为了逃避债务而躲进一间屋子在这个屋子有很多他不知道的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双姝

    盛世双姝

    京城双姝,一个姿容绝艳草包美人,一个才情无双相貌平平,有一天,两个人的魂换了……女主一:好气啊,还我肤白貌美大长腿!女主二:好气啊,被一个笨蛋上身了,形象药丸!注意事项:双女主文,不是全能女主,有优点有缺点,新文大家多包涵
  • 穿越之种田逃荒路

    穿越之种田逃荒路

    新书:【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已发布。另有完结文【快穿之首席大佬】 苏柒柒很悲催!睡了一觉,做了一个梦。一朝醒来魂穿了,穿到一个被诅咒的星球!这里有山,没有神仙。这里有海,没有美人鱼。这里....有块石头它吃玉石!这里荒年瘟疫战乱频发……苏柒柒小手一挥;不怕,我带你们寻世外桃源!一路摸爬滚打,坑蒙拐骗,造出一条神路。对以上恶行苏柒柒表示:我是无辜的...我是被逼的!我本将心做良民,哪知刁民要害我!苏柒柒日常;我穿上霓裳,坐等人来抢。咦~今日怎无人来抢我? 此文金手指粗壮且迷幻!可长可短,可粗可细极为任性!
  • 黄渤说话有道

    黄渤说话有道

    镜头面前、聚光灯下、摄影棚中……黄渤跟大多数人一样,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无论是谁、无论关系深浅、无论距离远近,他们对黄渤的评价都是正面而积极的,这在靠形象吃饭的演艺界,简直堪称奇迹。黄渤的为人这么好,让人不得不佩服。本书正是基于此,展示黄渤在各类采访当中的精彩表现,通过全面深入的解析,去了解黄渤本人很多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的地方。好口才,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形象,更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 戬乱

    戬乱

    被科举制毒害的孔乙己转世重生成了一个少年乞丐,意外发现了自己拥有提纯物质属性的神力和一块携带在脑海中怎么也抛弃不了的无垠大田亩……“发了发了!这辈子还读什么书,我要轰轰烈烈的活一场!当个盖世大侠!”
  • 小宝化诸天

    小宝化诸天

    众神大陆,时宝觉得自己好像是主角哦!天生资质垃圾。对了,好像也没那么垃圾,是可以慢慢激发血脉的……废材崛起流吗?还姐爱,她们实力背景还辣么“厉害”。“日出东方,唯宝不败”黑木崖,某红袍女子宠溺的看着时宝,眼中唯宝一人。“宝宝,姐姐明天就要走了,你是不是舍不得我”看着眼前威胁的目光,求生欲暴涨的时宝,瞬间点头。“好吧,我就猜到你舍不得我,既然这样,为了你,你就跟我一起走吧!”说完完全无视时宝懵逼的眼神。显然,都是套路,熏儿小姐心里早已经有了主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