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000000015

第15章 中越文化交流(2)

此后,大将军郑松占河内,控制了军政大权;另一位将军阮潢(huang)则定都顺化,称广南王。双方曾打了数十年的内战。1692年后,越南再次出现了将近100年的南北对峙局面。1771年,南方农民在阮岳、阮侣和阮惠(亦名阮文岳、阮文侣和阮文惠)三兄弟领导下,以“劫富济贫”为口号,发动了西山起义。起义军很快攻克归仁,进而攻占了几乎整个南方。1778年,阮岳自称国王,国号“泰德”。接着。义军北上,占领顺化,并于1786年攻下东京(河内),推翻了南阮北郑的统治,结束了黎氏王朝。

1787年,广南封建集团后裔阮福映(公元1762~1819年)在法国军队的帮助下,攻占西贡,逐渐占领了南方地区,并乘机大举北进,于1799年攻占归仁,1802年占领东京,建立了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并迁都顺化。1815年,阮朝颁布《皇朝律例》,此律几乎就是中国《大清律》的翻版。在对外关系方面,阮朝维持了同中国的藩属关系,对西方则采取“闭关锁港”政策。

从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越南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特点就是儒、佛、道并存,其总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儒家学说的作用不断增强;佛教到后期,地位已不如前期高,但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道家的影响和作用则始终次于儒与佛,未曾有过如中国封建社会中曾经有过的与儒、佛平起平坐的地位。

李朝初期,佛教在宫廷中有着比儒学更高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着比儒家学说更大的影响。1034年,皇帝李太宗举行隆重仪式,接受中国宋王朝赠送的汉文版《大藏经》,并在两年后下令在越南刊行,同时下令重塑各地佛像。由于历代皇帝崇奉佛教,越南佛塔寺院遍布各地,数量极多。《大越史记全书》曾批评当时“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

尽管佛教在李朝影响广泛,但历代皇帝之所以尊崇佛教,主要还是看重它的思想作用。实际上,佛教从未被用于治理国家、制定其对内对外政策、确定朝制或社会制度、规定上自宫廷下至村社的尊卑秩序。而起了这方面作用的恰是儒家学说。出于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治秩序的需要,李朝在尊崇佛教的同时,更逐步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

李太宗(李佛玛)继位后,规定朝廷官员每年必须到铜鼓神庙行盟礼,宣读“为子不孝,为臣不忠,神明殛(ji,杀死)之”的誓词,用儒家的忠、孝伦理思想约束官员。神武二年(1070年),李圣宗下令在京城升龙建文庙,塑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弟。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孔子及先贤之像,越南从此有了祭祀孔子的文庙。太宁四年(1070年),李任宗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土。这是越南最早的一次科考。第二年,李朝又设立国子监,延请文学之士任教。

李朝初年,越南便已有道士。公元1010年,李公蕴建观圣庙,祭祀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后因避讳,改玄武为真武。现在越南河内观圣街的观圣庙里,仍有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的真武铜像。李太宗时,道士郑智空奏请赐道士,皇帝正式批准道士行道。尽管如此,整个李朝时期,道教始终没有取得如同儒学和佛教那样的地位。

陈朝是儒、佛两家地位开始发生变化的时期。前期,佛教极为兴盛,曾出现“帝与僧共治天下”甚至帝亦为僧的情况。比如1293年禅(shan,即禅让,把帝位让给别人)位给太子的陈仁宗,1299年即往安子山出家修行,自称香云大头陀,后又自号竹林大师,因而成为越南人自己创建的第一个禅宗派别“竹林派”初祖。英宗皇帝继位后,曾于1295年遣使入元,求取《大藏经》回国颁印。1299年又印《佛教法事》、《道场新教》颁行天下。

相比于佛教,儒家学说更能从积极方面服务于封建统治和封建制度,因此陈朝诸帝都重视用儒家标准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一时期,科举制度更加趋于制度化,儒学和孔子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被越南史家视为“儒宗”的张汉超,在他所撰的北江关严寺碑文中斥佛教为异端,要求独尊儒术。陈朝后期,儒学不仅压倒了佛教,牢固确立了其作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而且在地方上也更加受到重视。

陈朝之后的胡朝和明朝在越南的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两个朝代对越南封建意识形态的发展,影响却不小。胡朝皇帝胡季嫠做了这样两件影响儒学发展的大事:一是更新厘定(整理规定)科举之法,把考试分为乡试、礼部试、会试,参场文字定为四场,依次为经义文、诗赋、拟诏制表文和试策文;二是重周公,轻孔子,反朱子(即朱熹),这在当时自然是极大胆的举动。他做的第一件事成功了,因为改制后的科举更适应封建国家的需要;而第二件事却失败了,因为当时,孔子学说已经深人士子之心,程朱理学也为封建统治所必需。

明朝统治者在发展儒学方面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广揽人才,重用儒生;二是向越南颁赐《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儒家经典;三是在各府州县“设立文庙”、“开设学校”。这三项措施,相应地收到了三个方面的实效:一是提高了儒生的地位,二是推动了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传播,三是扩大了孔子和儒学在越南各地的影响。

黎朝从一开始就崇拜孔子,并以儒家学说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黎太祖黎利在立国之始便“祠(ci,祭祀)孔子以太牢(指祭祀用牛、羊、猪三种家畜,后单称祭祀时所用的牛为太牢),其崇重至矣”。此后,黎朝诸帝无不崇孔。第三代皇帝黎圣宗于洪德三年(1472年)亲定“丁祭”,即在每年仲春(阴历二月)及仲秋(阴历八月)上旬丁日举行祭孔典礼。在位期间,圣宗皇帝还曾几次扩修首都升龙的文庙。黎显宗景兴十六年即公元1755年,文庙内的孔子像始用王者之服。在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神化孔子的同时,黎朝进一步大兴儒学教育,鼓励、提倡向全社会灌输儒家思思,并按儒家思想制礼乐,定制度。除在首都设国子监、置祭酒(国子监负责人)和教授外。同时也在各地设学校,置教职。

黎朝时期越南儒学逐渐兴盛的另一个标志,是一批著名儒学家或以儒学为其主导思想的作家、学者的出现,如阮秉谦、潘孚先、吴士连、黎贵(dun)等。阮秉谦(公元1491~1585年),号白云居士,曾任吏部尚书,其思想深受中国宋代理学的影响,著有汉字和哺字诗文千余篇。晚年在家乡授徒,从学者甚众。吴士连、黎僖等撰成的《大越史记全书》,是现存最重要的越南古代史书,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褒贬,皆以儒家观点为标准。黎贵停(公元1726~1784年)则是古代越南著书最多的大学者,为后世留有《四书略解》、《书经演义》、《易经层说》、《春秋略论》、《群书考辨》等多种经学著作。在黎朝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同时也包括还没有做官的渎书人)阶层,几乎没有人未曾受到过儒家思想的熏染,学者阮公沆(公元1680~1732年,沆:hang)的诗句“六经之外无他道”、“学问同尊孔氏书”,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在儒家学说成为黎朝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佛教的地位则处于下降趋势,其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限制。黎太祖时,规定佛教僧侣必须参加考试,落选的被勒令还俗;黎圣宗时,还曾下令禁止修建新的寺庙。当然,整个黎朝时期,佛教在越南的影响仍然是很广泛的,其所扩建、重建的寺庙也远远多于李、陈二朝。特别是在北郑南阮割据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广东、广西等地的一些僧侣因为不愿屈服于清朝统治而南逃越南,给越南佛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越南北方,中国禅宗临济派的拙公和尚在北宁省顺城府的笔塔寺修行,成为在越北地区传播临济宗的始祖。逃到越南南方的中国名僧,先有临济派的济圆和尚、觉封老祖,后又有寿尊和尚、石廉和尚等。济圆和觉封的越南弟子中,出了一个有名的了观和尚,后在顺化天台山开创法门,影响极大。今天,越南南部、中部几乎所有的庙宇,都属于临济宗了观派。寿尊和尚在顺化创立的原诏派,在越南也有一些影响。

阮朝前期,是越南封建王朝尊孔崇儒的极盛期。这不仅是由于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也不仅是因为李朝以来向南逐步扩张的越南“大一统”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还在于从黎朝中期到阮朝建立,越南社会经历了南北分裂和规模空前的西山农民起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使得阮朝封建统治阶级更加需要用孔子和儒家学说,来加强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控制,维护“大一统”的“大越”国,规范尊卑贵贱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

阮朝前期的尊孔崇儒,首先表现在进一步抬高了孔子的地位。阮世祖阮福映统一越南后,立即下令各地修建文庙。嘉隆七年(1808年),首都顺化的文庙建成,立“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阮福映亲率群臣到文庙,向孔子顶礼膜拜。其次,阮朝更为重视系统的儒学教育,除了像过去历朝那样设立国子监,还对从王室子弟到乡间儿童的教育,都制定了相应学规。第三,阮朝统治者完全以儒学为指导,颁国策,订风俗。

另外,在科举中,阮朝还规定独试儒学,并在考试中引进入八股(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段落和文字都有严格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从起股到京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要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制。自李仁宗1075年首开科举以来,越南李、陈、黎三朝科举制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儒、佛、道三教并试。科举中考佛、道,实质上反映了在越南封建社会中,佛、道都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当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越南封建统治阶级企图通过科举考试实行对佛、道的有效控制。

(第四节)独立时期:中越间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越南独立后,构成千年间中越两国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除了频繁而持久的贸易活动,更有广泛而深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中越两国间的贸易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朝贡形式下的官方贸易,谓之“大纲”;另一种则是两国接壤处富商大贾(gu,商人)们所从事的博易场贸易,即民间贸易,谓之“小纲”。当时,广东钦州既是两国使者出入的必经之地,又是两国间的贸易中心。其时,使臣往往负有贸易使命,一身而兼二任。

明代,中国与安南间的使节往来十分频繁,双方使节除携带贡品和回赐品外,也多携带商品进行贸易活动,这对两国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宋代一样,安南国王在政治上求得封号以自重,同时又可在经济上得到实惠。据史籍记载,从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间,越南遣使人贡达79次之多。

清代中越贸易,分水陆两路。海上贸易多是大宗贸易,陆路贸易则主要是边界零星贸易,以日用品为主。中国出口物品多为布匹、绸缎、纸张、铁锅、颜料、烟、茶、药材等,进口物品则有大米、槟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及海产品等。

清初,越南广南中部重要商港会设有“大唐街”,全长三四里,在那里居住和做生意的都是渡海到越南谋生的福建人。据《福建晋江专区华侨史调查报告》:清朝从雍正到嘉庆年问,晋江县出国华侨以往安南的为最多。例如雍正年间,出国32人,其中往安南的18人;乾隆年间,出国73人,往安南的37人;嘉庆年间,出国29人。往安南的20人。

越南独立时期,中越间的文化交流,涉及语言文字、音乐戏剧、水利、建筑、医药、风俗等许多方面,它既是过去基础上的继承与延续,也是更广阔领域里和更深层次上的前进与发展。

语言文字汉语与越语(京语)均属单音语系。汉至五代1000多年间,京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据语言学家的调查,在越语词汇中所保存的汉语词或源于汉语的词,约占总数的一半。在现代京语中,其所保存下来的汉语借词仍然大量存在。汉字,越南人又称“儒字”,约于公元前2世纪传人越南,是越南人使用的第一种文字。它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六世纪中叶之前,为初播阶段,这时的汉字是越南的官方文字;第二阶段是10世纪中叶之后,越南虽已号称“独立”且建立国家,但仍继续使用汉字,是为借用阶段。

大约在13世纪初叶,越南人民感到汉字不能适应自身需要,于是采用汉字的结构和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俗字,即“字喃”(Chu Nom;或称喃字,意即“南国之字”)。李朝时期,有人开始在书写碑铭时夹用字喃。越南史书上记载的第一篇全用字喃写成的作品,是陈朝文学家阮铨(quan,又名韩铨)创作的《祭鳄鱼文》(此文今已失传)。14世纪后,字哺开始系统化,并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字喃文学盛行于17、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字喃作品已在越南文坛上占据优势地位。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的隋末唐初。唐中叶以后逐渐盛行,并先后传人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13世纪时,越南的印刷术也得到了发展,并对本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出版儒家经典及《大藏经》后,越南当权者曾多次请求赐送。早在前黎朝时就向宋真宗求过《九经》(指九部儒家经典)及《大藏经》。李太祖时,又向真宗皇帝求《大藏经》及《道藏经》。在将近80年的时间内,越南先后从中国请去三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经》。1288年,陈圣宗也曾派遣使臣陈克用人元求取《大藏经》。到了15世纪中叶,越南开始刊印《五经》官定本。后黎朝太宗绍平二年(1435年),官方正式出版《四书大全》。15世纪末叶,因为所印儒家经典版本日多,朝廷特命在文庙内造书库贮(zhu)藏。

那时,越南虽没有像朝鲜那样工程浩大、刻工精良的《大藏经》,但民间的善男信女们所刊刻的佛经,数量却相当可观,仅前河内远东考古学院保存的,就有400多种。民间的印刷品中,除经书外,还有儿童读本、诗文集、家谱以及史书。小说、传记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河内向来是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刻书中心。到19世纪初时,旧阮京城顺化取代了河内,一跃而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刻书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后黎朝探花(科举制度中殿斌一甲第三名)梁如鹄(hu)曾于1443年、1459年两次奉命使明。他学习了中国人的刻书方法,回国后传授给乡人,依样仿刻经史版本,印行于世。500多年来,越南整个的雕版之术都受他的影响。越南的刻工们饮水思源,时刻不忘梁如鹄的功绩,尊奉他为刻字行的祖师。19世纪中叶,越南向中国购买木活字一套,开始用活字版印书;后来又出现套版,套印彩色的年画。越南的年画虽然几乎就是中国年画的翻版,但却充满南国情调,具有独特风格。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祖先的脸谱

    祖先的脸谱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热门推荐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浮生琐记之一九七九

    浮生琐记之一九七九

    胡钦楚,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一九五〇年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先后在郧阳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襄阳军分区参谋科、武汉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及军务处任职。一九五八年,随步兵第六预备师军官集体转业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虎林八五八农场。先后任军官连班长、排长、统计员、分场和总场助理员、大队党支部书记、中共虎林县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党组副书记、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召集专案组人员,研究城镇两打运动的现状,并组织三个小组分赴一百三十七个基层单位考察、了解运动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到财贸办、商业科、县供销联社等单位作了一般了解。农村各公社两打工作队或联络员,今日集中汇报、学习。
  •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推开日常生活这扇门,充满的是平庸、烦忧、单调、重复等状态……而这些庸俗、无聊的琐事纠缠在一起,扰乱了惯常的秩序,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疑前科》各章节围绕一个“疑”字,通过塑造北城纪检书记马庆新夫妇,北城电视台台长许立扬、“周末文艺”制片杜美、主持人王晓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场景,拷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夫与妻,妻与夫,上级与下级,下级对上级,闹腾了半天,底片洗出来,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
  • 怒海救援

    怒海救援

    有些事你必须得去做,哪怕无比危险。1952冬天,新英格兰遭受多年来最残酷的东北风,冰冷的大西洋变得狂暴而危险,两艘满载的邮轮陷入困境,70英尺高的海水切断了坚硬的钢制船身。海岸救援队的4名队员临危受命,毅然出海营救。在等待的过程中,被困船员坚守在断裂的油轮上,靠着礁石停住船身。而救援队员凭借顽强的意志与丰富的经验,用荷载12人的小艇救下了32个人,艰难地安全归来。本书全面还原了美国海岸警卫队历史上最值得铭刻的救援行动。救援者的坚持和被救者的冷静,无一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哪怕在最危险的时刻,勇气也能够战胜一切。
  • 快穿之我家男神要娇养

    快穿之我家男神要娇养

    系统十分舒坦地想着:它家这个宿主哪里都不怎么样,但唯一让它欣慰的是,茶瑟业务能力很强。【宿主,请把这对崩坏男女主给纠正回来。】茶瑟瞅那男女主一眼,严肃说到:“我可以做的简单粗暴一点吗?”只有快速地把那些小玩意处理掉她才好肆意地玩儿。【……可以吧,但……】茶瑟手起刀落,世界安静了。【……不能明显地伤害他们……】系统卡壳。算了,勉强行吧。。【宿主,请攻略此刻距离你八百米处的男生!】茶瑟:行。不久,茶瑟坐在柔软的大沙发上,身旁是那个少年,并且茶瑟喜滋滋地揉着少年柔软的发丝。【嗯,这很好。】。【宿主,请把这颗升仙药喂给那个男生。】茶瑟捏着手中的毒丸,阴恻恻地一笑。“你说什么?让我灭了你,可以啊。”系统:【……没,没有的事!】。系统哭唧唧,【业务能力强对它有个屁用啊!】与此同时。茶瑟:只愿独宠你一人。少年:只愿把最好的留给你。
  •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and Piracies of the Famous Captain Singleton is a novel by Daniel Defoe, who is an English trader, writer, journalist, pamphleteer and spy, primarily published in 1720. It has been republished multiple times. Captain Singleton is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partly inspired by the exploits of the English pirate Henry Every, who operated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narrative describes the life of the Englishman, Singleton, stolen from a well-to-do family as a child and raised by Gypsies, eventually making his way to sea. The former half of the book concerns Singleton's crossing of Africa, the latter half referring to his life as a pirate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Arabian Sea. Defoe's description of piracy focuses on the most part on matters of economics and logistics, making it an intriguing if not particularly gripping read.
  • 妈咪不准逃

    妈咪不准逃

    七年后,他看着她身边的小男孩:“你儿子怎么跟我长的这么像?”烈歌欢看看自家儿子,又看看眼前的男人,然后……烈歌欢爆发了玄傲气的咬牙切齿,想发火,可烈歌欢已经非常牛X的牵着儿子走了……小宝宝很委屈的问:“为什么生下我?”烈歌欢笑了:“儿子,你是证据,你妈咪我要利用你找出当年那个王八蛋。”小宝宝受伤的蹲在墙角画圈圈诅咒某个女人:希望那个你永远不要找到那个王八蛋。
  • 蜡笔小新之青春日常

    蜡笔小新之青春日常

    大家不用等了,是我对不起大家。非常对不起,对不起。
  •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事实往往是,我们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了最好的年华。从小是孤儿的林思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袁妈妈收养并带往意大利,长大后,她为了报恩回国帮妈妈寻找多年前遗失在国内的儿子袁靖宸。当她一步一步按计划接近靖宸时,才发现耀眼如王子的靖宸却从小被心脏病折磨,让她痛心不已。随后两人在日渐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刻的爱意。正当思楠鼓起勇气想要冲破尴尬身份的障碍来争取这份爱情时,却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而此时,靖宸也同样被困在病房危在旦夕。上天真的这样绝情吗?连一点幸福的权利都不舍得施舍?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你等不了,我们说好的幸福呢?
  • 太古天心诀

    太古天心诀

    天心大陆修炼玄力为主,修炼等级分为玄力境一层、玄力境二层......玄力境十层,玄师境,玄师境大乘,玄王境,玄王境大乘,玄皇境,玄皇境大乘,玄玉境,玄玉大乘,玄心境,玄心境大乘,伪玄圣,玄圣。太古天心诀是天心大陆的一个传说,为太古时期的玄圣强者天心所创,直到现在依旧还有人在不断的在寻找,拥有太古天心诀才能去到那个传说的地方。天心大陆以强者为尊,随着一个平凡少年莫帆的诞生,大陆的格局开始慢慢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