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1600000010

第10章 恺撒传

名人代代有,古罗马特别多。

在罗马漫长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大批的历史名人,若论历史名人的数量而言,古罗马可称西方之最。

在后面两章,我们要讲述两位名人的传记,作为古罗马名人们的代表。

这两位就是恺撒和屋大维。

我们先来讲恺撒。

古罗马乃至整个古代西方的许多伟人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的名字即使存留,也只存在于少数精通历史的人心里,然而恺撒却不是这样,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象征,象征着某种至高无上的东西,例如权力或者荣誉。

因此,在西方人心里,恺撒不是人而是神,“恺撒”不是人名而是称号,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称号。例如德语中的“Kaiser”、斯拉夫语中的“tsar”,甚至阿拉伯语中的“qaysar”,都是如此。像俄国的沙皇,这“沙”就是“tsar”,即恺撒,沙皇实际上应译作“恺撒皇”。

恺撒出生于公元前102年或者100年,父亲曾做过罗马行政长官,死时恺撒才15岁。恺撒家族本是罗马最高贵的家族,但这并不等于最有钱的家族,到恺撒这一代时,已经不那么有钱了。恺撒,像所有贵族子弟一样,从小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花起钱来从不用脑子,没有多久便成穷人了,与一般穷人不同的是,他不但没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也许由于经常没钱花,恺撒爱跟平民们混在一起,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这对于他做官倒大有好处,他担任过财务官、营造官,后来又做了大法官,大法官任满后,他得到了一个肥缺——西班牙总督,这等于把全西班牙交到他手中,任他夺金夺银。正当他扬扬得意地准备起程时,他被债主们逮住了,这时他已经欠他们两千五百万塞斯提尔斯,就是把他的衣服剥光了也还不清。眼看西班牙去不成,还要坐牢,那位靠抢马略党发财,又从打斯巴达克斯大捞了一把的克拉苏救了他,他是罗马数一数二的阔佬。靠克拉苏的帮助,恺撒顺利地到西班牙上任去了。

在西班牙,他知道时间有限,总督任期仅仅一年,所以他对政务全不理睬,专心致志地组建了一支军队,用这支军队向西班牙全境发动了进攻,把那些还没有向罗马臣服的民族一一打垮,逼他们向罗马称臣纳贡。这样他既为自己挣了个盆满钵满,又把大量贡金送到罗马,把元老们乐得合不拢嘴,为他以后的升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年之后,当他任满回到罗马时,已经不但不欠债,还把腰包塞得鼓鼓的了。

刚到罗马不久,一件事证明了恺撒是个为了权力不惜一切的人。他本来可以搞个隆重的凯旋式庆祝自己在西班牙的征服,但为了竞选执政官,他放弃了凯旋,冲进罗马争当执政官来了。

但当时恺撒的本钱并不是很足的,他既不比其他竞选者有钱,也不比他们功劳大,要竞选成功是难上加难。但这时,幸运之神降临了恺撒头上。

在以后恺撒的经历中,我们将看到幸运女神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宠爱他、帮助他的。

这次的幸运来自伟大的庞培。当时,从东方征服归来的庞培已经是全罗马最有名望的人了,他由于心头有烦恼来找恺撒诉苦,他告诉恺撒说,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他回国之后,虽然热闹了一阵子,但元老院有帮家伙就是不服他,他曾经慷慨地答应给他所征服的东方君主和城市一些权利,元老院那帮家伙就是不批,弄得他很没面子,他还告诉恺撒,这里面最和他过不去的就是克拉苏。

恺撒听了庞培的诉苦,马上向他表明了他的同情和支持,庞培也大为感激,立即发誓赌咒地保证支持恺撒做未来的执政官。有了庞培的支持,恺撒做执政官的可能性骤然大增。

恺撒和庞培站在一边并不表明他会去反对克拉苏,他与克拉苏本来就是朋友,克拉苏还帮过他的大忙。他怎么办呢?他采取了一个最佳办法——让原来敌对的两个成为朋友。这主意真是妙透了,三人聚到一起后,立即成了好朋友,发誓互相帮助,共捞好处。

他们先商量着把罗马好好地瓜分了一下:保证恺撒做上执政官,恺撒做上执政官后保证让庞培答应东方的权利获得通过,等等。罗马就这样成了他们三个的天下了。

做上执政官后,恺撒主要的事就是一件:笼络民心。他知道自己想将来飞黄腾达甚至超越伟大的庞培就要做到三件事:一是比庞培更加获得人民的喜爱,二是进行比庞培更大的征服,三是要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的军队。

这第一件事他是这样做的:他要求元老院把意大利最好的公地分给平民,尤其是家庭负担重、有三个以上孩子的父亲。当元老们表示反对时,他就跑到平民中间去大大宣扬他的主意,平民们一听,高兴得跳起来,又听到元老院竟敢反对,怀里揣着匕首就往元老院来了。在人民的武力逼迫下,元老们被迫答应了恺撒的要求,这样,恺撒在民众中有了更多支持者。

其次,他又把势力同样巨大的骑士拉到自己一边来,方法就是免除了他们欠国库的钱的1/3,骑士们莫名其妙从国库捞了这么多钱,也一齐为恺撒吹起了喇叭。恺撒还把自己的腰包全掏出来,在罗马城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型表演,像斗兽、角斗等,他也不过分怠慢了有钱有势的人,给他们送去各色名贵礼物。这一切活动使他成了全罗马最讨人喜欢的人。

第一步得民心完成之后,恺撒马上就进行第二步了,他刚上任执政官,就到高卢去了,他要在那里建立他的征服伟业。这年他42岁。

在高卢,他首先拿号称“勇武超过一切人”的赫尔维提人开刀,这些赫尔维提人曾经入侵罗马,杀了执政官卢西乌斯·卡休斯。现在,若干年之后,恺撒在同一个地方,将他们一再击败,赫尔维提人最后举族投降恺撒。

别的高卢部族看到赫尔维提人尚且不是恺撒的对手,自己就更不用说了,纷纷归附。

征服高卢人之后,恺撒将目光转向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日耳曼人。他们自古生活在莱茵河对岸,现在他们过河来与恺撒作战。恺撒一向知道日耳曼战士的大名:据说他们身材巨大、力大无穷、武艺出众,而且极其勇敢,罗马人以前一听见这些日耳曼战士的大名就两腿发抖。但恺撒用他卓越的战前演说技巧证明了这些日耳曼人并不可怕,罗马军只要不恐惧,就一定能将他们打败。

结果,被恺撒激励起来的罗马士兵果真把日耳曼人打得稀里哗啦,逃回莱茵河对岸去了,至此恺撒征服了高卢全境。

他在打高卢的同时还占领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不列颠岛,这是英国人接触文明之始。

在高卢的第七年,恺撒平定了全高卢大起义,从此高卢就服服帖帖地跟着罗马了,到后来恺撒与庞培作战时他们还出兵相助。

对于罗马元老院而言,恺撒在高卢的历史只是一次接着一次的捷报。在这些恺撒亲自写就的战报中,他用最简洁的笔法写出了最艰巨的胜利,元老们亦知这胜利之伟大,一次一次地举行谢神祭,来感谢神恩让罗马一次又一次地走向胜利。

谢神祭可不是小事,它比凯旋式更隆重,是全国性的庆祝大典,只有在消弭了全国性大灾,或者获得了特大胜利后才能举行,一般只有一两天,顶长也不过五六天,庞培在东方取得最大一次胜利时也不过举行了十天。恺撒在《高卢战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元老院接到恺撒的汇报后,决定为这些战役举行十五天谢神祭,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出征高卢三年之后,恺撒回了罗马一次,一是为了让他的军队长期征战之后能稍事休息;二是这时他已聚集了数不清的财富,想把它们好好用用;第三呢,这时他与克拉苏和庞培之间的联盟已经出现了一些小障碍,他想弥补一下。

三巨头二度聚首的结果是这样的:恺撒再作五年高卢总督,庞培和克拉苏做下一年的执政官,同时,庞培分得西班牙和非洲的统治权,克拉苏分得叙利亚等东方地区。克拉苏之所以要选东方,是因为他看到庞培在东方取得了那么辉煌的胜利,他相信他也能。那结果前面已经说过,克拉苏和他的全军被歼灭。

三巨头如今只剩下了两头,恺撒继续在高卢搞他的征服,庞培继续在罗马做他的老大,渐渐地,两人之间发生了冲突。

先是,恺撒嫁给庞培的女儿死了,这使他们之间的一条纽带没了;其次,庞培开始调查历任执政官当政时有没有搞过贪污受贿之类,许多人认为这是针对恺撒的,因为那几年中恰有恺撒做执政的年头。元老院开始反对恺撒,恺撒在高卢做得太好了,他要是回来做了老大他们绝没好日子过。他们想设法把庞培拉到他们这边来,把恺撒废了。

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只有庞培能与恺撒对抗,庞培与恺撒绝不一样,他根本没有反对古老共和国的念头。

元老们做到这点后,就开始设法剥夺恺撒的兵权了,先是要派遣一个人到恺撒那里去代替他,听说恺撒已经翻越阿尔卑斯山,向罗马进军后,立即命令庞培统军保卫罗马。恺撒派人给元老院送去一封信,说他愿意与庞培一齐放弃军权,但如果庞培不放弃,他也决不放弃。而且他将为他和他的军队所受的亏待复仇。元老们把这看作是恺撒对他们宣战,于是宣布庞培为罗马的保卫者,恺撒为罗马人民之敌。

恺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军往罗马冲来,当他兵临罗马城下时,庞培和元老院都还没有准备好,只得从罗马城溜走了。恺撒把他的军队分成五部,各攻其敌。他自己进入罗马,尽力用国库的钱安慰罗马人民,叫他们不要惊慌,他决不会效法苏拉搞大屠杀。然后他到西班牙去了,那里有庞培的主力军,如果他追击庞培,他们一定会从后面袭击他,使他腹背受敌,所以他必须先消灭西班牙这支庞培军。

到西班牙后,恺撒用巧计和仁慈战胜了庞培的部将,使他们把西班牙交给了他。

又平定一次兵变后,恺撒回到了罗马,在那里做了十一天独裁官,接着离开罗马到了布林底西港,在这里集中军队,总攻庞培。

他们的第一仗发生在提累基阿姆,恺撒两次被打得大败,只是由于命运女神的照顾,才没有给庞培逮住。

最后,在法卢萨战役中,恺撒将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了顶点,彻底击败了既有将才、又在兵力上占很大优势的庞培。

但即使在那时,庞培在非洲和东方还有大量的军队和支持者,完全可以再与恺撒一决雌雄,然而命运女神格外照顾恺撒的同时对庞培却格外狠心,当庞培去到埃及——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被一个宦官和一个大臣谋杀了。

恺撒从此成了罗马独一无二的主人。

恺撒的最后一个敌人就是庞培的儿子,他的军队是庞培以前庞大军队的最后力量,也是身经百战之后的精华,当恺撒的军队与他们作战时,恺撒的将士恐惧了,甚至不敢举起手中的剑,看到这种情形,恺撒知道他要么胜利,要么完了,他迎着扑来的敌人,冲到了最前线,他抢过一个将军的盾牌,说:“这次我的生命完结了,你的兵役也完结了!”

说罢,他一个人往敌阵冲去,他的士兵们看到这种情形,感到了羞愧,也找到了勇气,一齐跟着恺撒往前冲,刚才的怯懦使他们倍加勇敢,他们拼死战斗,终于把庞培最后一支军队打败了,他最后的、公开的敌人们一个个死了,头颅被送到了恺撒面前。

作为全胜者的恺撒又回到了罗马,罗马人对他的恐惧可以想见,他们用以表达他们恐惧的方式是奉送给他大量的尊号、授予他前所未有的权力以及各式各样的特权。

他被尊为元帅、大教长、“祖国之父”。他先是被选为终身保民官,在罗马所有官衔中,保民官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保民官甚至可以把执政官送进监牢;继而,他又被选为执政官,不是一般的任期一年,而是十年。最后,他干脆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这样恺撒就集罗马的宗教、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这是罗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他的权力甚至超过王政时代的国王们,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的“皇帝”。

在罗马举国,恺撒都被人们当作皇帝一样来对待,他的身体被法律宣布为神圣不可侵犯,他的雕像在全国各地树立起来,在每个城市里、每座神庙前甚至每个公共场所耸立着。有些神庙干脆被奉献给他,就像奉献给神一样。他在以前的征服中取得重大胜利的日子被宣布为全国的节日,举国庆祝。每五年,罗马的僧侣们和女祭司们都要为他的安全举行全国公开祈祷,高级行政长官们在就职时,必须宣誓绝对服从恺撒。还有,就是罗马把他们的一个月份名改为恺撒月,就是我们现在的7月“July”。它的发音就是由恺撒的姓“裘力斯”稍微变通一下而来的。——这一切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一切会给人以什么样的印象呢?那是容易明白的——“恺撒要做国王了”。

如果恺撒不想做国王的话,他是可以的,他可以像苏拉一样,掌握全部权力后再运用这权力把权力还给元老院等权力机关,以恢复罗马古老的共和。

但恺撒没有,他的确不但想做实际上的国王,还要做名义上的国王。

但罗马人民并不想要一位国王,于是,他在元老院中被杀死了,杀死他的人是一个密谋小集团,为首的是卡西约和布鲁托斯。

当恺撒看到,那把刀刺向他的人中有布鲁托斯时,他才真的伤心了,因为布鲁托斯很可能是他的儿子。当布鲁托斯出生时,恺撒正是伽图的妹妹、也就是布鲁托斯的母亲塞尔维利娅的情人。当恺撒在法卢萨战役中战败庞培时,他立即命令他的部下去找布鲁托斯、保护他,每当布鲁托斯与人发生争执时,平时总很公平的恺撒总袒护他,因为恺撒的妻子没有生儿子,布鲁托斯是他唯一的儿子——克莉奥佩特拉生的“杂种”不算,他生活在遥远的东方,从来只是女王的儿子,不是恺撒的儿子。

据莎士比亚在《裘力斯·恺撒》一剧中说,当恺撒看到布鲁托斯也举刀向他刺来时,说:

“布鲁托斯,你也在内吗?那么倒下吧,恺撒!”

同类推荐
  • 一品国公

    一品国公

    大魏皇朝纷争不断,帝党、太子党、亲王党犬牙交错;法家、儒家分庭抗礼。身处局中,如何不争?争,就争下个偌大的功名,光耀千古!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扶明

    扶明

    简介:纵横四海,明末大革命。书友群:160522963
  •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主要讲述了明代的三位帝王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的一生,围绕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三张不同的面孔背后是三个性格与处事方式迥异的人,而他们对明王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随之不同。从开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肃清,到夺了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再到明朝盛时的明武宗朱厚照,三位个性、眼界、手腕迥异的帝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定义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明朝的这三位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与烟云中,面目早已朦胧模糊。作者以犀利、生动的笔锋,扭转时空,还原历史。三张面孔,三种人生,带领读者走进大明三位帝王的传奇经历!
热门推荐
  • 龙霄神帝

    龙霄神帝

    我乃十几万年来天赋最强的天才,却遭人暗算,待我重生归来,必定是血债血偿之时
  • 谁挡我财路

    谁挡我财路

    我所追求的从来都很简单,那就是好好的活着。
  • 丹方鉴源

    丹方鉴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湘有礼了

    这湘有礼了

    穆知礼:“咱先谈个恋爱吧?”沈湘断然拒绝:“泥奏凯,不要阻止我变优秀。”当村妞要励志奋斗时,总有一个混蛋想拐她谈恋爱。
  •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小寒卷)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小寒卷)

    该作品集共24集,分卷以农历24节气命名,连缀起来是一部风景如画的悦目长卷,铺展开来是一条催人奋进的漫漫长路。
  • 甘之如饮蜜

    甘之如饮蜜

    “若我再见到你,该如何贺你?以沉默?以眼泪?”冬来暑往,事隔经年,人间有味,苦涩是你,甜蜜也是你。饮蜜摘下了这个夏天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苦瓜。她捧着苦瓜对甘知言说,明年,我们一起把苦瓜都种成红瓤的吧,再过一年又一年,把当初的遗憾,未来的未知都甘之如饮蜜。
  • 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思始觉海非深

    韩楚言恨许惜秋,于是把她囚禁起来,日日夜夜的凌辱。他恨她,于是逼着她把肾脏捐给了他的未婚妻。直到她浑身是血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他却突然后悔了……直到她消失,他才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
  •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大婚之日,他让她跪着听家规和家训,还让她顶着盆清水跪到天亮。什么?连他家都狗也不许她碰,每天护卫盯着她,婆婆管着她,而他则眠花卧柳,逍遥快活。既然他无情,别怪她无义,给那只像狗的狼找个良配,给忠心护卫配个美貌丫鬟,更让美丽高贵的婆婆,老王妃大人顺利爬墙,打算老梅重新绽放,气得他暴跳如雷,她才气顺。他那是什么眼神,咬牙切齿的,怎么?要休了她,没想到他那么绝情,她愤然接过休书,对他说:“既然缘尽于此,那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云在飘,水在流,青山绿水不变,她自逍遥自在,可他为什么老跑过来扰她的清梦啊。停,停,停,她不玩了,她已经找到良人,她打算再婚了,什么?他说不许。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儿,什么?休书没盖章,无效。这次她真生气了,冲天怒吼:“南宫黎,老娘要拔了你这棵花心大萝卜,剁了喂猪。”
  •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璎先生收集编写的一本浅近格言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目录,包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分为存养、齐家等十一篇。本书故事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