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7000000010

第10章 崇尚祖先

崇尚祖先(一)

中国人不仅具有文弱的特点,而且还有保守性。中国人保守的原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出来。

一、中国人天生的气质就有保守性。

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其灿烂文化就远远高于四周的民族,所以中国人向来就以本国的文明自负,认为自己的文明是独有的,是别人望尘莫及的,并且去尽力维持、保存这种文明。可以说这种习惯造成了中国人的保守。

三、儒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思想就是尚古保守的。

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王的著述者、古代的讴歌者。他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是他也不是一个一味保守的人,在好古的同时也不忘当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后来的儒者,大多走进了思想保守的囚笼。如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在《孟子》七篇中,满是保守尚古的味道。他讲:“尊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中国的各种学说都或多或少有着保守主义的倾向,并不只限于儒教。“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这是庄子对当时学者状态的评说。虽然不是在责难儒家的保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学作为最有势力的一个学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一直笼罩着中国人。

造成中国人保守性的原因或者不止于此,这里就不再做详细阐述,现在回到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上来,即分析研究中国人的保守及其影响。

在西晋武帝时,都城设在洛阳,靠近黄河,居住在河北的百姓前往洛阳,不仅不方便也有危险,他们必须在孟津渡口横渡黄河,但是黄河水流湍急,渡船常常被打翻。这时候,有一个叫杜预的名士向武帝献策:可以在黄河上用船搭建一座舟桥来解决这个问题。武帝听后,征询大臣们对这个办法的意见,但大臣们说:“殷周所都,历代圣贤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以古代圣贤从没有架舟桥渡黄河为由表示反对。杜预弃群臣的意见于不顾,做了古代圣贤也没有做过的事,在黄河上架起一座舟桥,造福了一方百姓,也显示出了他的果敢与智慧。

在西汉孝武帝时,老百姓曾一度饱受匈奴屡屡侵扰之苦。当时有个叫延年的齐人,他上书孝武帝,提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将黄河水道北移,让它从汉地和匈奴的边界流入东海,这样一来可以使汉地免受水灾;二来匈奴不善于水战,也可以防止他们的入侵。但是,即使像孝武帝这样豪杰式的人物,也脱离不了尊古保守的思想:“(黄)河乃大禹之所道也,圣人做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恐难更改。”(意思是说,圣人大禹所定的黄河水道,我们不能轻易地更改)。延年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这不是主要的,而是这种不被采用的理由实在是很可笑。孝武帝之后大约一百年的孝成帝时代,为了防范黄河水泛滥,有人

提出修筑堤防的议案,但很快被搁置了下来,因为“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防堤壅塞之文”这样的说法占了上风。这里的经义是指《书经·禹贡》篇“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之文。虽然治水患的关键是在于决开河口,疏浚河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们反驳修筑堤防的论据,竟要在记载二千年前事实的书中去查找,这难道不可笑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难以一一列举出来。总而言之,中国人是尊师尚古的典范,只相信古圣贤所言所行。不仅如此,如果谁做了圣贤没有做过的事,他们还会以不尊古训而加以排斥。秦始皇、王安石等人实行的改革,屡遭批判,其主要的原因也是与中国人的保守思想相抵触而造成的。

对中国人来说,先人所留下的惯例,有着超乎想象的影响力。这里有一件趣事:梁武帝时,在整顿州县时调查发现,境内只有82个州县, 而以往中央政府的账簿记录中却有107个州县。另外二十多个州县连位于何处都不清楚,就因为旧的账簿上曾经有过记载,也就把记录保留了下来,即使谁都不知道那二十多个州县的位置。所辖区域内州县的位置不清楚,这已经够奇怪了,而几代传下来,这样的州县还一直保留着, 这不更可笑吗?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1901年),西太后曾在发布的变法自强的上 谕中写道:“祸天下者,在一例字。”事实确是如此,中国人一味地拘泥于先例,严重阻碍了自己国运的进步。中国人即便是自己开创先例, 也自称之为“自我始古”或“自我作故”。在这“始古”、“作故”的字句之间,鲜明地体现了他们的尚古思想。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如果假托古人或先例,就能比较轻易地被人们接受。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王莽为篡夺汉的天下, 在言行上一切都效仿昔日的圣人周公。周公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发, 以待天下之士。王莽也十分谦恭地对待天下的士人,和王莽接触的人都相信他是周公再世,曾经有487572名士人上书请愿,请求天子给王莽特别的恩宠和待遇。

王莽得到天下人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毒杀了当时的天子汉平帝。《书经》中有记载,昔日武王病重,周公为了延长武王寿命而祷告苍天。王莽为掩天下耳目,也赶紧效仿,说“愿以己之身替代平帝之病痛”,为自己毒害致病的平帝进行祈祷。

《春秋》上记载鲁哀公在位十四年而终,王莽据此昭告天下,汉哀帝也会十四年而终。就这样,王莽最终轻易地篡夺了汉的天下,登上天子之位。王莽的一言一行必引经据典,成为了一个做成大恶的奸雄。

生前被世人当作圣人君子来推崇的王莽,直到死后才被人辱骂为逆臣元凶。“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这首诗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另一个成功假借先例获得帝位的当属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曹操之子)。中国改朝换代有两种形式,一是禅让,德高者为帝,如尧让舜、舜让禹;二是靠武力相争,胜者为王,如殷汤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殷纣。但自战国到两汉,人们多推崇禅让。所以,曹丕就假借尧舜禹禅让的先例,逼迫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禅让天下,顺利地取代东汉称帝。

曹丕还迎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因为尧将天下让位于舜时,曾经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姐妹嫁给了舜。直到现在河南许昌附近还有受禅碑,上书“稽唐禅虞,昭天明命,釐嫔二女,钦授天位。”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语言背后,实际上是很为滑稽的事。

这种策略很荒诞,但是却意外地受到认可。而此以后,中国的改朝换代,大都是这种看似禅让的形式。“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的刘宋顺帝、“愿自今往,不复生帝王家”的隋恭帝,如果去探究历史的真实,都是这种似是而非的禅让的牺牲品。但是中国人认可和接受了, 因为他们在形式上与尧舜禅让的先例相同。

不管做什么事,中国人一定会抬出古人来。西晋武帝担忧太子惠帝(司马衷)昏庸愚昧将来不受欢迎,就出了一份密封的试题给他,试验其才能的高下,并打算以太子回答的结果来决定他的存废。

但是太子之妃赛氏猜到了武帝的用意,便命秘书张泓代太子作一份草稿。赛氏看了之后,便将诗曰、书曰等句子全部删去,心想太子愚昧无知,如果这么引用《诗经》《书经》和圣贤的话,很容易被发现不是太子写的。改后的答案词句笨拙而显得很迂回,但结论却没出差错,成功地瞒过了武帝,使司马衷坐稳了太子之位。从此例可以看出,当时的文人写文章时必引经据典、抬出古人,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的守旧。

隋炀帝曾率领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但是总指挥向部队发布命令, 前进所要到达的目的地,都是六七百年前汉代时所使用的地名。如玄菟(郡名)、乐浪(郡名)、盖马(县名)、黏蝉(县名)、沃沮(民族名)、肃慎(民族名)等,事实上,这些地名的确切位置到隋代时大多

已经很模糊了。尤其可笑的是,“蹋顿”这个古人名被使用成地名。蹋顿是东汉末年称雄辽东的一个酋长,但是无知的指挥者却把它当成地名混用了。

这样的总指挥部和这样的部队,向本来不明确的地名、不存在的地方进军,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行动的。

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是讲究实际的,但这也只说对了一半。像战争这般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也不实际考察,而想当然地使用古代的地名。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东西,即使是不明确的,那也是好的、对的,这也体现了中国人一个方面的气质吧。

中国伪书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像《神农本草经》、《皇帝素问》、《子夏易传》、《子贡诗传》,以及《关尹子》或《鬻子》等都是假借古人之名所作的伪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只要引经据典、抬出古人,中国人就能信任和接受。

不只是书,中国的大学者中被指有伪作之嫌的人也不少,像汉的刘歆、魏的王肃、隋的刘炫等,都是这样。还有就是伪造古书,我想这么做的动机有许多,但是与中国人尚古的风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崇尚祖先(下)

中国人基于先天因素,一般擅长模仿,对于应用就有所欠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重视的是按古人的样本依葫芦画瓢; 另一方面,应该是后天性的原因,即源于对形式极其敏锐的捕捉能力。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曾经在中国居住过三十余年,他说:在中国,教师就像是无冕之王,学生不但会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吸收,而且他们会很用心地去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然后争相模仿,包括言谈举止、习惯癖好等。

中国人做的很多事都可以归入到特定的模式里,包括寒暄、写文章等,有时让人觉得有些滑稽。北宋时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年发洪水, 宋仁宗就派使者前去实地考察。使者回来复命,描述当前洪水状况是“荡荡怀山襄陵”之类的话,而这些竟然都是《书经》中记载帝尧年代发生洪水时的情景的原话,当然使者受到的也只有训斥了。明朝灭亡的时候,一巡抚肉袒牵羊,向清军投降,其做法、辞令完全照搬《左传》中的记载,逗得清军哈哈大笑。

大约六七十年前,法国传教士尤库在中国南方办了一所学校。有一次他有事要派信差去北京,他知道学校里有位中国老师是北京人,借此机会可以写封信带给他在北京独居的母亲。尤库便找到了这位老师,老师一边对尤库表示感谢,一边对正在教室学习的一个学生交代:

“我打算给我母亲写封信,你替我写吧。现在就动笔,因为送信的人马上就要出发了。”

尤库听后很诧异:“那个学生是您的亲属吗?或者他认识您的母亲?”

“他只是我的学生。”这位老师回答说。 “那他怎么可以代你写信呢?”尤库不解。

这时,那位老师倒显出一脸的不可思议:“我教了那个学生一年多的作文课,书信的格式和应该用的词语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写给母亲的信是很容易代笔的。”尤库和老师的话刚说完,那个学生就带着已经装入信封的信来了。这位老师连看也没看,就在信封上添了住址,交给了送信的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孝行是非常形式化的,他们的书信有一定的模式,是千篇一律的。

正如上面讲到的一样,中国人重视先例并且非常固执地遵守着,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随情况的改变而变动,先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内在意义。相对于精神,中国人更重视外在形式的表现,这和他们的保守气质密切相关。在中国人的习惯中,名与实常常是相分离的,这就使得在外国人眼里,有些现象显得十分有趣。

比如说,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孝为本,孝被认为是最大的善行,是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所以,历朝历代对孝行都有一定的奖励。诚然,尊老是一种美德,但对于先形式后精神的中国人来说,难道孝行就是赤身裸体地躺在结冰的河上,向上天祈求母亲病愈吗?

中国以前就有二十四孝之类关于孝行的极端化的样本,比照样本模仿的人一定不少,其出发点可能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是一面鼓励人们的孝行,一面禁止极端形式化的行为。

中国是第一礼仪大国,在各种礼仪中丧礼是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但是,越到后来,丧礼就只是徒具形式了。五胡时代后,燕邵文帝的母亲去世,在后宫举行丧礼时,只听到百官发出的哭嚎之声,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流泪者。文帝看到这些举动,十分恼怒,命令百官必须流泪, 不然要给予处分。第二天的丧礼仪式开始,怕受处分的百官怀中都预备了一包辣椒,到了该哭的时候,就偷偷将辣椒放进嘴里,强迫自己流出眼泪。

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行没有真实的悲痛而又喧哗的丧礼,现今也是如此。在葬礼中甚至有专门从事哭丧职业的人,而丧主家人或不停地吸烟,或与别人谈笑等等。

令人感叹的是,不只是丧礼,很多中国古代的礼教都只剩下了一具形骸,早就丧失了其内在的意义和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出于某些必要,即使是如此保守的中国人, 也曾实行过有相当力度的制度改革。可事实上,中国人并没有舍弃旧有的制度,他们所做的,是在其上添加一些新的制度。简单来说,中国人的改革,不是旧制度的废止或者改良,只是新事物的增加。

唐朝的官制以其精密、简便易行而被欧阳修等人盛赞。而实际上呢,唐朝的官制是周朝制度、秦汉官制以及三国以来新官制的大拼凑。这种制度不仅冗杂繁复,而且没有信念也没有精神。

再看一下清朝兵制的改变,也有同样的现象。清朝初年,绿营(绿旗)与八旗曾威震天下,当时,绿营兵驻守地方,八旗兵负责守备京城,也监督绿营兵。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旗兵同绿营变得腐败,渐渐丧失了战斗力。

在镇压太平天国之际,义勇兵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乱平息之后,也被保留了下来,像旗兵与绿营兵一样,成为了一部分新的常备军,形成了二重兵制的局面。甲午战争后,又组建了西式新军,但先前的军队仍旧没有被完全解散。中国人的做事方法大多是这样,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改革很少。

中国很早就接触了西方的新文明,但是保守和盲目的自尊思想,使他们很难去采用。然而,面对以往的教训,中国人终于做了自古以来未有的事,沉睡了四千年的中国,发出了倡导变法自强的呼声。

但是,对于保守的中国人来说,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这种革新的形势能持续到什么时候?中国自古以来只注重保持自己国家的文明,要想有所发展,吸收他国先进文明,经验明显不足。即使引入了新文明,怎样和本国的旧文明相调和还是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和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获益。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热门推荐
  • 诸天最强大佬

    诸天最强大佬

    燃烧气运,可以穿梭诸天……《电影世界大盗》600万字精品老书,信誉保障!等不及的可以看看老书哦。建了个群:904089116,有兴趣进来聊哦。
  • 保密的行动

    保密的行动

    地下党优秀党员李汉魂奉命潜入军统保密局打入西南联络站,与此同时与敌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 重生之帝凰毒后

    重生之帝凰毒后

    她是现代药师,一身医术走天下,一朝穿越成冷宫废后,人人皆可欺。却不想一朝改头换面,她竟活死人,肉白骨。曾欺她、辱她、害她,统统百倍还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夙夜祭

    夙夜祭

    是坑,别看骑士与王权,平民与贵族。每个人都是棋子,每个人都是下棋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唯一永恒不变的是利益。求求了,扑街扑成这样了,就让我完结了吧orz。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从“乐学好学”、“刻苦勤学”、“勤学苦练”、“立志勤学”、“虚心好学”、“自学成才”等方面,精选了众多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本书选取青少年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内容,每个故事结尾都有一个小总结,以加深对故事思想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当前形势,告诉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对于他们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
  • 剑霸三界

    剑霸三界

    战神之女降临人间界!魔族使者扰乱萨恩帝国朝纲!两界通道20年内开启,三界之战临近!这三个消息以魔法阵特有的远程传播能力,从萨恩帝国传往其他四个国家,同时传递的还有另一个消息——五大帝国必须团结起来共抗……
  • 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

    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

    青春是程单程票。曾活过那么混沌,错过太多美好,因此现在去做那些没做的事情。世界很大,但就在脚下。爱情很大,但你就在身边。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达到。世界太大,生命太短,我只想让一切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每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清新治愈,温馨动人,语言隽永,韵味悠长,内容积极健康,很适合人们阅读。
  • 古门道场

    古门道场

    在一片浩瀚星空中,楚惊,这个出身平凡的小人物,因为一次意外而走上了修真之路。在他的身边,背叛、欺骗与利用如影随行,一次次将他逼上绝路。同时,楚惊又有一群讲义气的伙伴相伴左右,和他出生入死,共同化解各种危机。他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修炼资质最差,修炼功法最烂,一度是修真界最穷的人儿;他也是一个运气逆天的人,有世上最好的师父,有世上最忠实的朋友,有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我不是真的怂,这叫以退为进。”楚惊正色道。……“楚惊,如果这次背叛你的,是你最爱的人呢?”……“楚大哥,你还会回来吗?”
  • 误惹校草:男神是个捉妖师

    误惹校草:男神是个捉妖师

    初遇,他放走了她追了好久的妖怪。再遇,他说:妖怪赔不了,赔给你一个男朋友如何?后来,她才发现自己捡到宝了,他就是大家口中别人的男朋友,捉的了妖怪,下的了厨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