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0600000001

第1章 序言(1)

本书形似小说或传记,尽量接近历史真实,采用较为客观理性的叙事方式,吸取目前诸多传记的教训,以纠正长期以来作者借历史之峥嵘,浇时事之块垒的习惯,使历史本相不至于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脸谱化、标签化。标签暴力,其实不过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历史长期做暴力化处理的结果。在防备这些弊端的同时,尽量写得妙趣横生,避免陈词滥调再次出现于图书市场,读者如对某些地方有不同意见,尽可多提意见与建议。

第一章孕育一代政治家族的坚韧地母——蒋介石之母王采玉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他从一介孤贫的少年,成长为执掌旧中国一定权柄、几近左右近现代中国历史走向的政治人物,并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又失去中国大陆,退踞台湾。其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一生,骄傲自负、独断专行的性格,暴烈的性情和从不失理智的头脑,极端冷酷却不失亲情,并且他天生的政治手腕,使其全身上下都充满传奇色彩,成为让人捉摸不透又极具矛盾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战争期间他表现出的非常人的毅力以及高超的军事和外交战略,对阻止日本在东亚建立庞大帝国的企图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歌德所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纵观历史上每个伟大男性的一生,在他们的辉煌生涯背后都有一些默默付出的伟大女性,而蒋介石的一生中,最常提及的是妻子宋美龄,但真正对他影响深远的,却是他那鲜为人知又一生坎坷的亲生母亲王采玉。她一直勉励儿子发愤上进,在他很小时就努力培养他,督促他树立将来做出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业,为国家和家庭争光的理想。

王采玉本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民妇,后被国民党政要尊称为太老夫人。她一生不凡,早年命运坎坷,曾遁入空门,却始终不曾向命运低头,以一双灵巧的手从事女红,贴补家用,十分清苦,但她于逆境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其坚强不屈的性格也遗传给了儿子蒋介石。她的一生讲起来也是个长长的故事,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草根的一生,实际上却承继了先祖及本家族最坚韧最朴素的性格和力量。正是这种地母一般的庞大力量,才孕育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家族。

是福气绵薄,还是贵子可期?

1864年,一种反传统的运动势力归于失败;1949年,另一种同样反传统的力量登上了执政舞台。

成败之间,沧海桑田。

公元1863年,大清同治二年,九品官王毓庆家里添了孙女,起名王采玉。她的到来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欢欣,但很快就平静了。王氏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奉化连山迁居到葛竹村,成为浙江溪口葛竹村的大户人家,王毓庆育有三子二女,长子王有则就是王采玉的父亲。王有则字品斋,1820年生,熟读诗书,曾向往仕途,考取功名,却一无所获。但他十分精明能干,曾以贩卖土产为业,后来在皖南、浙江招集流亡人口,开垦战乱弃留的荒地致富,晚年回到家乡葛竹村。

王采玉出生的时候,这个家庭正在走向衰落。自王有则于1882年去世后,她才十九岁,就经历了家道中落的不幸境遇,从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沦落成地位最卑微的农村女子,尝尽人间悲辛冷暖,然而具备中国传统妇女典型美德的王采玉,在磨难中渐渐打磨出一种坚强不屈且有主见的性格,这对今后蒋介石一生的政治生涯都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她小时家境比较富裕的日子,她父亲闲来无事也喜欢教她吟几句诗文,握着她的小手在纸上写几个字,所以她也粗通文墨。只是生在一个封建小官吏的家庭,家长对女子的要求仍沿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标准,所以王采玉的才气充分体现在做针线女红上,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飞针走线,很快成了女红高手。她很有思想,只是生不逢时,命运不佳。

女大十八变,在家道中落的过程中,采玉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主要是因为她的家庭支柱-父亲王有则,长久以来习惯了少爷的角色,对种田犁地毫无兴趣,每天只在家里诵读诗书,一心只想考取功名。每次进京赶考,都要花费家里一笔不小的路费,可惜每次都名落孙山、失意而归。落榜之后,他又不甘心劳作,整日在家消磨光阴,游手好闲,消极颓废。就这样吃饭的人多,出力的人少,常年入不敷出,王家家道逐渐衰落。眼看生存都快成问题,没米下锅了,母亲每天唉声叹气,父亲却漠然置之,两个胞弟一个嗜赌,一个患先天性精神病,全家生计十分艰难。

这时年轻的王采玉站出来,接替父亲挑起生活的重担,每天依靠纺纱织布贴补家用。她心灵手巧,又刻苦耐劳,且善于安排家庭生活,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坚韧,她的家庭竟靠她一人而生存下来。

坚韧而有生气,犹如一棵生长在贫瘠地带的松树,这是王采玉的优秀品质,也是旧中国传统妇女身上最可贵的美德。

王采玉十八岁时,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婚姻,由父母做主,她嫁给了离葛竹村只有20里地的曹家田村的长工俞某。俞某家境一般,曾在王有则一个本家家中打工,因身强力壮,手脚勤快,几年长工打下来,手中也有些积蓄。东家见他本分勤快,在他的委托下,同意为他牵线做媒。

家道中落且已到婚龄的王采玉,成为这位东家心中的最佳人选。在村人眼里,一个贫民的女儿和一个长工,正是天生的一对。

王有则了解了俞某的身家条件后,认为可以接受,将女儿嫁给一个能干的长工,想必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于是询问王采玉的意见。王采玉是个聪明且懂事的女子,她看到家境的困顿,理解父母的苦衷,不忍拂逆,就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俞姓长工。

新婚夫妇相处还算和谐,俞某租田耕种,勤快如常,倒也没有缺衣少食。只是日子一长,双方性格中不合的一面渐渐显露。俞某虽质朴勤劳,却是个急性子暴脾气,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触发他的爆点。年仅十八岁的王采玉,虽家道不比从前,但自小也是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比起普通的农家女子,仍多三分娇气,怎能一味容忍丈夫的蛮横。

两人时有争吵,俞某甚至对王动手。曹家田村离葛竹村不算太远,每逢王采玉受丈夫欺侮打骂,就回娘家向父母哭诉。

这时,俞某总是主动前往岳家认错,岳父母将女婿教训一番,再婉劝女儿一番,一对小夫妻也就一同回去了。过日子嘛,哪能少得了磕磕碰碰的磨合。

岳父母的“婚姻家庭教育”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俞某的躁狂症见好,夫妻俩和睦如初。次年春天,王采玉生 了一个儿子,夫妻俩十分高兴,但这个小生命只存活了几个月便因突发急症作别人世。祸不单行,秋天来临之际,霍乱突袭了曹家田村,俞某不幸感染了瘟疫,猝死。

春秋两季,本是希望与收获的季节,王采玉在一年中最温暖宁静的时光里,痛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密集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受到很大刺激。她又听到邻居的流言说她“克夫克子”,精神几近崩溃。俞某一介农工,俞家也无产业,年轻居孀的王采玉无牵无挂,却背负着沉重的流言,遂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这时又一桩不幸的事发生了-王采玉的父亲也染疾病去世。王采玉回家奔丧,看到与自己同父异母的三个哥哥,一个早死,两个已成家分居,家里只剩下中年孀居的母亲和两个同胞弟弟,大的十四岁,小的十岁,尚在读书。三口人生计顿时成为大问题。

在曹家田村已无着落且不时承受着村民风言风语的王采玉,面对令她万念俱灰的现实,决定搬回娘家,帮母亲与弟弟共挨岁月与生活。她与母亲一老一少两寡妇耕种着几亩田产,耕种之余还要靠纺纱织布、绣花缝衣挣点钱,日子过得很是艰苦。为助母持家,她还曾外出到奉化江口周村的富家作佣。但因种种原因,还是辞工重回娘家。

葛竹村附近有个名叫“金竹庵”的小型尼姑庵,是当地信佛的百姓集资修建的,庵里还垦出足够一个人吃用的田产与菜园。一日,庵里的老尼姑仙逝,身为佛教徒的母亲召唤采玉同去帮忙料理老尼姑的丧葬事宜。王采玉早已埋藏心底的那粒向往空门的种子,在进入尼姑庵的一刹那再次破土发芽。领教了旧社会寡妇生活的艰辛,尝尽了人言可畏的酸楚,王采玉出家的决心已不可逆转。

要进金竹庵需过两道关,第一需要族里领导的批准,王采玉顺利通过了。难过的是家人这道关,哪个母亲会舍得自己年纪轻轻的女儿入庵为尼呢?对于信佛的母亲来说,女儿当尼姑未必是最令人痛心的,真正揪心的是这选择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年轻人对世界与生活的绝望。是有多么不堪的生活才会令一个才二十岁左右、正该风华正茂快意人生的年轻女人如此绝望啊!

王母虽未能改变女儿心意,但一番讨价还价后,王采玉同意了母亲提出的带发出家的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后路都是父母提前设计的,王采玉日后能够嫁到蒋家,乃至成为“太后”,皆要感谢母亲为她争取下来的这一头长发,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采玉入庵后,将这个寄托了自己余生的小庵堂拾掇得清净异常。她掘笋养竹,种瓜种菜,自给自足,辛苦劳作之余,还时常回家照顾母亲,也常将庵里产的竹笋菜蔬分一些给母亲。母亲也常来庵中吟经诵佛,做伴劳作。青灯黄卷,粗茶淡饭,王采玉享受着久违的静谧安宁。直到两年后的一天,一个相面先生的路过,打破了王采玉内心的风平浪静。

那天,口渴的相面先生入庵讨茶,仔细端详为他端茶的年轻尼姑后,断言她面透福相,贵子可期,晚年风光,不如舍庵再嫁。王采玉毕竟年轻,精神上累累伤痕已被这两年的清修时光渐渐修复,冷寂的内心在相面人表面冷静内涵热烈的话语煽动下重新冒起热烟。

游历江湖阅人无数的老油条相士,是因深谙凡人心理为饮茶而投女子所好才对王采玉说那番“奉承话”的吗?

日后的事实否定了这一点。那时刚好溪口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丧妻,家中一子一女年幼无人照料,意欲再娶。于是,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蒋介石的父母亲在彼此都合适的时间段,被一根看不见的红线牵在一起。

蒋肇聪是溪口蒋姓二十七代孙,幼年也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极具生意才能,人称“埠头黄鳝”。蒋肇聪丧妻后,店铺的账房就琢磨帮老板续根新弦,以慰人生寂寞。

当然,将肥水引入自家田里最好,账房王贤东想到了自己带发修行的苦命堂妹王采玉。

为当成老板与堂妹的媒人,王贤东特地请假回家去做堂妹的思想动员工作。在金竹庵里,王贤东先是闲谈东家的情况,然后以极其关心的口吻劝堂妹道:“采玉,你还这么年轻,怎能在此庵中荒老,来日还长呢!”王采玉听后不知如何作答,欲言还休地说道:“此事还需与母亲仔细商量。”从王采玉犹豫不决的神色中,王贤东探测到堂妹的心动。于是,他到葛竹村找王母洽谈此事。王母当初之所以不同意女儿削发,本就存了为女儿再嫁留后路的心思,如今恰逢良机,恰逢良人,何不顺从天意?

1886年6月,大清光绪十二年,二十三岁的王采玉,正式还俗再醮,入主蒋家,成为四十五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的继室。

看上去,经过漫长的冬季蛰伏后,王采玉的春天来了。

但实际上,以继室的尴尬身份嫁入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富裕家庭,亲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不容易打理。但性情温和朴实、知书达理又手脚勤快的王采玉,很快便在蒋家为自己赢得了赞誉和口碑。她勤俭持家,帮助丈夫将玉泰盐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年迈信佛的公公悉心照料;对继子继女关爱有加;对店铺伙计十分照顾;连对左邻右舍都谦恭有礼。她慈善的待人之道,换取了蒋家老少、伙计帮工、左邻右舍对她的敬重。蒋肇聪有幸得到这样的贤内助,再不必为后院家事操心,心中也十分欢喜,夫妻和睦相处,感情日渐升温。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次访华,也对杜威自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老中国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也给他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从1919年6月8日开始,杜威先后在教育部礼堂、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作了16次社会与政治哲学讲演,16次教育哲学讲演。此书精选收录了杜威在华期间的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体现了大师的视野和风范。
  •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家书全鉴

    曾国藩,晚清重臣,有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由于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热门推荐
  • 一纸婚约:总裁情深似海

    一纸婚约:总裁情深似海

    为了救出身陷囹圄的弟弟,秦栀迫不得已嫁给自己的初恋傅靖舟,那个在她心里从未忘记的男人……
  • 有,且仅有你啊

    有,且仅有你啊

    八年铁窗归来,当尘封的往事再次被掀起,安诺才知道,原来那份爱是那样的坚韧。年少亦或是成熟,欢愉亦或是孤独,我们心底永远都存在着那样一个身影,原来爱情是不过如此,可是,如此足以啊。安诺,宋南琛。他们的世界,有,且仅有彼此。或许我们不懂,那种在寒冷角落相依地温暖……韶华负我,还好有你。有且仅有,爱且只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都市的另一边

    在都市的另一边

    一群人,鬼,魔,妖....在都市里发生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激烈的战斗,谋略的交锋,离奇的情感,奇怪的冒险,幽默的桥段,带大家走进一个从来不曾发现都市奇谈之中....情节紧凑,绝不拖拉!
  • 冰山被我甜到时

    冰山被我甜到时

    【计算机科学家VS全能小仙女】『一念无悔豪门系列②《情意长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拥有天才头脑并打造了科技帝国的孟子羡,别人给他的标签是:完颜;直男;冰山;厌女症。别人以为他的人生格言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女人这种生物离我远点。不想有一天生命里闯进了一个来自深山,身份不明的光头少女,北嫣。少女甜甜的笑着,对他道:“孟先生,我观您面相,五行缺甜,命里缺我呢!”后来。他给她系鞋带、做三餐、买衣服,还亲自上唇替少女试口红。有人不解他怎么会喜欢上那样的女生。他也曾无解。再后来。少女在时尚圈表露天赋,至此一切定数因果浮现。——若不相欠,怎会遇见。【本文标签:初恋;甜宠;励志;因果。】
  • 御天神凰

    御天神凰

    人人喊打喊杀的大煞星,一不小心把万民敬仰爱慕的妖孽大人给睡了。说好的吃干抹净不负责,为什么变成了离床三尺要申请?大煞星恸哭:谁才是真正的煞星?……本文主角有强大外挂,不是纯古言,文文带有神秘的玄幻色彩
  • 逃妃倾城

    逃妃倾城

    目睹丈夫背叛的她彻夜买醉,却不幸遭遇车祸,魂穿异世,成了不受宠的相府哑巴四小姐。一纸圣旨,她嫁了,成了残疾三王爷的王妃,她女扮男装,包袱款款,逃了……本以为孑然一身、绝情断爱的她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然她的到来并非偶然,一段三世未了情,一句“隐星现,天下变”,一段宫闱之中的爱恨情仇将她越卷越深,从此她步步为营,在这陌生的世界挣扎求存。腹黑如北辰夜,身份尊贵的三王爷,对她恨之入骨,誓洗被弃之耻;聪明如欧阳文轩,温文尔雅的全国首富,对“他”日久生情,呵护备至;暴躁如雷震宇,刚毅强势的第一堡主,因她甘愿化为绕指柔,一世追随;多情如琉璃炘,玉树临风的公子,却惟独对她情有独钟,痴缠不休;……本文正剧,女主渐强型,且看女主如何在这男子为尊的异世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引得无数美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俯首称臣。
  • 女配很欠抽肿么破

    女配很欠抽肿么破

    大龄剩女修仙者钟离虚,手贱的翻了一本小摊上的小话本,谁料这个话本竟是一个已经安排好一切的空间位面,钟离虚开启了她的冒(苦)险(逼)之旅。随身携带的法宝和老妈子丢了,修为也没了,还要被迫为奴为仆?!在现实的碾压下,钟离虚始终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在打破位面的不详后果和无数机缘的诱惑,钟离虚果断的选择了后者,一边抱紧大师兄的大腿,一边在欠抽的边缘无限作死。但是原男主:机缘都归你,你归我。钟离虚:好好好!大师兄把某人抵在墙上,眼神阴翳:你刚刚说什么?钟离虚:好好好……好个鬼!注:这是一个先荤后爱的(假)修仙之旅。1v1,男女主都是雏儿,女主戏精上身,男主面瘫冷艳傲娇。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未来0417

    未来0417

    2500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地球上的生物不断的灭绝,万物之灵人类已经受到自然的威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入社会,马路上没有知道走在你对面的是真正的人还是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再这样的幻境下,刚满18岁的零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研究院的父亲母亲在一瞬间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一个机器人0417。
  • 黎大蹄子,麻烦请滚

    黎大蹄子,麻烦请滚

    片段一:“你对我负责?直接甩给我一张空头支票吗?”他喝醉了,想要对她负责,她却语出惊人。片段二:谈恋爱的第一天,他问她,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是否也这么认真对待感情。她点头说道:“那当然啊,谈恋爱不认真对待,不如早早分手。”片段三:江城的大街小巷皆种满了银杏,寓意——永恒的爱。所有人都知道,黎允年在等颜诺。#她于他,深入骨髓,药石无医#这是一个金牛男和摩羯女的故事。(1V1爆笑宠文;秀逗女主×装叉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