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1100000026

第26章 唐朝卷(15)

【鉴赏】鬓云:指女人秀发像云。这句词是说:美人赖在床上,乌云般的鬓发还是散乱地盖在她那雪白的香腮上。作者用这句词来描写美人初醒,却还慵懒地躺在床上,披散着一头秀发的迷人姿态。后人常用“鬓云欲度香腮雪”来形容女子睡姿的娇美动人。

【原词】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处】唐·杜牧《过华清宫》

【鉴赏】诗名“过华清宫”中的华清官:在骊山麓,杨贵妃经常游乐的地方。“长安回望绣成堆”这句是说:从骊山回头望长安城的宫殿树木,好像一堆锦绣。“山顶千门次第开”这句指:华清宫的宫门一个接一个敞开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是说:传送荔枝的差官飞快地把荔枝送到宫中,他们千辛万苦只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而人们看飞奔的驿马,只当是传送紧急公文,无人知道是送荔枝呢!杜牧游华清池,想到当年杨贵妃得宠时的情形,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三首绝句,此诗是第一首。杜牧藉此诗讽刺唐玄宗为了博取贵妃的欢心,不惜派人专程到岭南一带,去采买贵妃爱吃的荔枝,玄宗命令传送公文的驿站给贵妃飞马转运,运送荔枝的差官马匹常在半路累死。

【原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鉴赏】在那扬州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下,你在何处指点佳人吹箫呢?玉人:指的是判官韩绰。原诗前两句是描写秋日江南的美丽风光,山明水秀,草木茂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诗,是作者怀念在扬州的朋友。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朋友深挚的问候情意。

【原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出处】唐·杜牧《遣怀》

【鉴赏】原诗中的“落魄”:失意无聊。“楚腰纤细掌中轻”:指歌女、妓女。《后汉书·马廖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赵飞燕外传》:“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青楼薄悻:青楼,指妓院。薄倖,指薄情。杜牧原是很有政治抱负的人,但生于政治腐败的唐朝晚年,长期受压制,前半生尝够了沉沦的下级小吏的滋味,因此生活上有放浪不检、纵情酒色的一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便是此时生活的写照。今人引用“十年一觉扬州梦”多指大梦觉醒之意,用以表示对以往荒唐生活的悔恨与觉悟。

【原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处】唐·杜牧《秋夕》

【鉴赏】“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谓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原诗是作者描写皇宫中宫女的生活。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含蓄传出,耐人寻味。同时,作者以柔美的笔调,描绘出深宫秋夜的清丽之景,读来令人无限神往。

【原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出处】唐·杜牧《送隐者一绝》

【鉴赏】只有人们头上的白发,才是世间最公道的东西,即使是贵族富人,它也一视同仁,绝不放过他。这两句诗表面是赞美白发的公正无私,其实是在感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所谓的功名富贵,不过是一片幻影而已。现今常用“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这两句诗,来劝人凡事看得旷达些,不要太过斤斤计较,只因年华一旦逝去,人们终究不免走向衰老、死亡的道路。

【原诗】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出处】唐·杜牧《金谷园》

【鉴赏】在傍晚时的东风里,鸟儿啼出哀怨的调子;一瓣瓣的落花,好像当年跳下楼来的美人一样。

【原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未见功名已白头

【出处】唐·杜牧《冬日题智门寺北楼》

【鉴赏】年轻时,为了追求功名,只得长年在外奔波忙碌,如今,还不曾得到功名,却已是满头白发了。作者感叹自己一生失意,一事无成,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发泄内心悒郁感伤的情怀。一般人常引用这句“未见功名已白头”,来形容那些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到最后却一无所获的人,面对着满头白发,回想起前尘往事,犹如一场幻梦,抚今追昔,不胜唏嘘。

【原诗】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此生何处不相逢

【出处】唐·杜牧《送人》

【鉴赏】今日虽然分离,谁知道这一生不会又在某处相逢呢?原诗是一首送别诗。世界虽然广阔,但总有一定的限度,人生有许多相逢的机会,又何必为一时的分离而过分伤心痛苦呢?“此生何处不相逢”可当做在离别时,人的一种潇洒豁达的态度;也可用来警戒他人,凡事不要做得太过分,因为将来总是有碰面的机会。这一句诗一般都写作“人生何处不相逢”。

【原诗】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

【鉴赏】江东的子弟中,多的是才俊豪杰之士;这次虽然是失败了,但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再度卷土重来。项羽起义于江东,这首诗是感叹项羽因战败而自尽于乌江边。“卷土重来未可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的一时失败,却仍然还有卷土再来的机会;也常用来勉励失意者,即使失败仍然要坚定意志,努力不懈。

【原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才俊”或作“豪俊”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出处】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鉴赏】往日的欢乐相聚是何等的多情,如今即将离别,却好像没有一丝感情似的。这首诗的前两句,由表面上看似无情,实际上却是真情无限。所以下面接着说:面对眼前的酒杯,想要强颜欢笑,却是毫无办法,怎样都笑不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常用来形容情侣相恋,那种忽冷忽热的态度,好像有情又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低落,无法强颜欢笑。

【原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却似”或作“却是”

青山隐隐水迢迢

【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鉴赏】青山黛青,隐隐约约;绿水广远,迢迢长长。原诗是描写怀念中的扬州山水,美丽又迢遥。现今常用“青山隐隐水迢迢”这句诗,来形容山青水秀,风光美好。

【原诗】见“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处】唐·杜牧《赤壁》

【鉴赏】原诗中的将:拿起来。东风不与周郎便:不与,不给;便,方便;周郎,周瑜,指赤壁之战的吴军统帅。铜雀:台名,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年)曹操建都于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以楼顶铸有大铜雀得名。二乔:即大乔、小乔两姐妹。大乔为孙策妻,小乔为周瑜妻。原诗意思是说:在沉沙中发现断戟,尚未销蚀,经磨洗之后。认出是从前东吴破魏,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诗人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发表议论说:要是当时老天爷不吹东风给周瑜方便的话,大乔小乔两姐妹就会被曹操抓到铜雀台里锁起来,她们也别想自由自在地欣赏明媚的春光了。

【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处】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鉴赏】春风轻柔地吹着约有十里长的扬州路,即使把沿路一家家的珠帘卷起来看看,总觉得所有帘内的女人都比不上她。这两句诗是写对情人的痴迷眷恋,与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诗的意境颇为相似。

【原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处】唐·杜牧《江南春》

【鉴赏】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南朝时佛教盛行,金陵附近佛寺几百所,穷极华丽,僧尼十余万人。楼台:指寺院的建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写富庶的江南景色:千里大地红花绿叶,燕语莺啼,山村水乡到处都有酒旗迎风招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讽刺那些贵族崇信佛教,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浪费于建筑豪华佛寺,隐喻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鉴赏】原诗中的青山隐隐:青山看不清楚的样子。水迢迢:即水遥遥,水往遥远处流去。凋:同雕。草未凋,指草木叶子没落。二十四桥:唐朝时,扬州很繁华,全城有二十四座桥都是很热闹的地方。玉人:美人。杜牧曾长期在扬州逗留过,很怀念这个地方。此诗寄扬州友人,特别对秋天的情景念念不忘。“秋尽江南草未凋”一语写南方秋景,但与上下文连起来看,并没有秋气肃杀的感觉,倒是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原诗】见“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流水无情草自春

【出处】唐·杜牧《金谷园》

【鉴赏】金谷园里往日的美好旧事,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流水依旧无情地流着,花草依旧随着春色而自然地盛开。金谷园:是晋朝石崇的花园别墅。杜牧游赏金谷废园。睹物思人,顿生思古幽情与万千感慨。

【原诗】见“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出处】唐·杜牧《汴河阻冻》

【鉴赏】人生在世,虚浮飘渺,就像冰底下的河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人们却一点也不知道。河面上的水结冰了,冰底下的水却依旧在流动;生命的消逝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表面看来,好像没有一丝变化,但是人们的青春,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了。“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这两句诗含有很浓的警世意味,主要是在劝人把握时光,莫让青春虚度。

【原诗】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珮响参差。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处】唐·杜牧《清明》

【鉴赏】杏花村:是指卖酒的地方。游人路上遇雨,想要暂时找一间酒家休息,就向人请问:何处有卖酒的人家,只见牧童伸手遥指那前头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两句诗洋溢着一片乡野情趣,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原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泊秦淮》

【鉴赏】原诗中的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附近。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全名是“玉树后庭花”,乐曲。陈后主荒淫奢侈,耽于声色,喜听“玉树后庭花”,至国亡而不知悔。后人把“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诗人杜牧生于晚唐,眼见唐朝政治腐败,有无限的感慨。诗中说的是商女,其实是指那些买唱享乐、醉生梦死的上层人物。现今常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来讥讽那些终日醉生梦死,寄情风花雪月,对国事毫不关心的人。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出处】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鉴赏】鸟儿飞来飞去,翱翔在那一片青翠的山色里;人们的狂歌与痛哭,全都回响在那一片潺潺的水声中。隐居的人,青山为伴,绿水为伍,看到的是翠绿的山色,听到的是潺潺的水声,原诗隐有“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惆怅意味。鸟儿飞去飞来,人事变幻无常,只有山色依旧青翠,水声依旧潺潺。

【原诗】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处】唐·杜牧《山行》

【鉴赏】黄昏时分,我停下车来,只是为了喜爱那傍晚时候的枫林;那经过寒霜锻炼后的枫叶,比二月里的春花还要鲜红夺目。坐:为了。这两句诗描写秋日枫林红叶的美艳可爱,“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原已十分鲜丽明亮,再加上夕阳红霞的渲染,景色更为令人陶醉。后人引用“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时,多将“霜叶”和“二月花”对比,着重于经过霜雪锻炼更为红艳的意义。

【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处】唐·杜牧《清明》

【鉴赏】清明:是节气名,在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由于清明时节前后通常都会下小雨,所以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后人常用这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前后的下雨情景。断魂:在这里是指心神沮丧。原诗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指那些行人或郊游踏青的人,由于雨丝纷飞,衣衫湿透而狼狈不堪。后人引用这一句诗大多按照字面意思,形容人伤心痛苦到了极点。

【原诗】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出处】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鉴赏】天下清平时,像我这样没有才能又不愿做官的人,日子是过得很有趣味的;闲时喜欢像孤云般地自在逍遥,静时就像老僧般地静定淡然。原诗是在描写宁静淡泊的生活,平淡中却别有一种自在洒脱的韵味。

【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出处】唐·杜牧《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

【鉴赏】腹中学识渊博,读过诗书千万卷;身外豪兴干云,可以喝上千杯酒。前一句是描写一个人博学多识,读书万卷,后一句是描写一个人的酒兴豪爽,能喝千杯。

【原诗】处士闻名早,游秦献疏回。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今君拜旌戟,凛凛近霜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处】唐·杜牧《山行》

【鉴赏】那条弯曲的石头路,斜斜地一直通到寒山的最高处;那一片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几户人家。寒山:深秋时分,山带寒意。斜:在这里读作:狭,指斜长弯曲。这两句诗描写:秋日的山林景致,石径斜上山顶,白云围绕人家,风光清美,不染烟尘,雅致而可爱。

【原诗】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绿叶成荫子满枝

【出处】唐·杜牧《怅诗》

【鉴赏】那绿叶已浓密成荫,并且也结生了满枝的果实。原诗是借树的成荫结子,来比喻往日情人已结婚生子。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恋情的追忆与怀念,读后令人有不胜唏嘘之感。今人常用“绿叶成荫子满枝”来形容过去认识的女子早已嫁给他人,并且生下了好几个孩子。

【原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犯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处】唐·杜牧《秋夕》

同类推荐
  • 到城里去

    到城里去

    父亲十五岁那年,被爷爷送到温州城里,拜一个做铜器锡器的师傅做学徒。父亲的老家,在乐清北白象镇前黄村。以现在的距离算,到温州城三十来公里路。开上车,上了温州大桥过瓯江,上高速路,抽一两枝烟的工夫就到。当年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这点路程走起来很费工夫。父亲从村里动身算起,走到温州城东门外的船埠头,没有一天是走不到的。那时,父亲挑了一副担子,前边一只木箱,后边一只笸箩;木箱里放换洗的衣服,笸箩里放一只鸡和一个猪头。鸡和猪头是拜师傅用的。父亲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爷爷腋下夹着一双布鞋,赤着脚走路。
  • 弦歌盈耳

    弦歌盈耳

    福建师范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又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木铎百年,金声玉振,近40万校友遍及海内外,现注册就读的各类学生达10万之众。薪火相传,自强不息,上百个学科荣获博士授予权,新百年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为此而征集出版的这套纪念文集《弦歌盈耳》,留存着广大校友的珍贵记忆,
  •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是从著名德语诗人里尔克《图像集》、《永恒读物》、《新诗集》、《新诗集续编》等诗集中精选了百余首诗歌,并附有译者的三篇赏析。
  • 打工记者

    打工记者

    几年前,老徐是省城记者行当耳熟能详,十分叫得响的“老记”;为何称其老呢?一是因为其年龄大,四十多岁的老徐平时背个大挎包,里面装满所有采访所需的行头:采访本、微型录音机、一款小巧实用的奥林巴斯全自动相机等等;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乡村,只要遇到有价值的新闻,老徐一头扎进去,有时骑一辆扔在路边都没人捡的破自行车,有时搭班车;去乡村采访时,甚至连拖拉机、摩的都是经常搭乘的,其采访新闻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这在本是吃“青春饭”的记者行当的年轻人中十分罕见;
  • 闲情乐事

    闲情乐事

    本书里收入的基本上都是“闲文”,由陈平原选编,搜集了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贾平凹等23位作家的所谓“士大夫趣味”作品,所收的43篇文章涵盖了“食”“衣”“住”“行”等更对中国文人口味的消闲之事,最后殿以一组忙闲之辩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作家个体性情的自然流露,都是“生活的艺术”的散文小品。“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生的精义就在于如何把握“忙”与“闲”之间这个颇为微妙的“度”。
热门推荐
  • 符魄zero.零舞

    符魄zero.零舞

    在一个十分久远的年代里,久远到人类还没有用“公元”来记年,久远到人类早已忘却了这个时代,天际任然一片灰暗。这里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不过,好在还有忠臣不二的他们。这里,这个飞沙走石一度年轻的战场,就是【异次元空洞】。这异次元空洞的统治者居然是是女神女娲?!哦,难道你还不好奇这飘落的传说?欢迎进入【异次元空洞】!
  • 魔道帝君

    魔道帝君

    妖界,仙界,神界,魔界,地狱,巫族,此乃六界!人族生在六界指甲缝中,苟延残喘,六条路任选,谁愿化妖,谁可成仙,谁踏神路,一念成魔……顾君临是人族蛮荒之地,一个小族人家捡来的孤儿,他的身份,是一个谜团,家族覆灭,血仇至深,名字里带着君临二字的他,如何逆转乾坤,将无数强敌全部脚踏,问鼎苍穹!笑傲六界,重振人皇之威,唯愿成魔,残酷世界,杀戮无罪,怒发冲冠,誓不低头……
  • 帝都常

    帝都常

    《御灵本纪·外戚世家·女眷篇》载:“帝京千落,小字长汐,相府嫡女,生于天德九年,卒于元武一年。三岁诵诗书,五岁弹箜篌,七岁入苍凌学院,千古才女,名满天下。”
  • 重黎

    重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咱有一个平底锅

    咱有一个平底锅

    咱的主角一不小心穿越到几百年后的时代。你说啥?蓝星公元历2165年陨石天降,全球爆发丧尸灾难?那不就是我穿越前的时候吗?什么?87年后人类成立蓝星联邦实现大一统?what?人类吸收灵能后会觉醒灵具?还有各种神奇的能力?卧槽!我的灵具为毛是个平底锅啊!?你逗我呢?且看一心想当个厨子结果吊打全世界的逗比,如何在几百年后混的顺风顺水!
  •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际快穿男神有点苏

    星际快穿男神有点苏

    毒舌王爷,暴躁校霸,暖男竹马,傲娇少爷……夏颜笑眼盈盈,看起来极为无害。眼底尽是化不开的迷雾。谁能告诉她,那个高冷俊美的任务系统,何时换成了一个整天教唆撺掇她攻略妖孽美男的逗比???[颜颜呀,这男人不错,收了吧!]夏颜:我是宝葫芦么?说收就收?[哎呀,这是那天我在街上看到的那美男,贼帅了,颜颜上呀,扑倒他!]夏颜:你一个系统不好好看着任务进度,天天在街上瞎转悠干啥?[这男人一看就缺管教,颜颜呀,娶了他回家好好调教!]夏颜:……我只想好好做任务然后摆脱那个混蛋,不想攻略妖孽。某个妖孽混蛋邪魅一笑,勾勾手指,“颜颜,这色|诱可还满意?”[1v1身心双净。男主同一人。微甜微宠不虐。]
  •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向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重温这段历史,总能令人心潮澎湃,读着耳熟能详的一代伟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李维汉、蔡畅、何长工、徐特立……每每令人肃然起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探寻真理、解放思想的途径。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以及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故事会(2015年11月上)

    故事会(2015年1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