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位于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大唐帝国的正宫,是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大明宫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
大明宫,可以说是王者大陆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也是王者大陆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王者大陆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因先帝一直体弱多病,又患上了风湿病,而原来太宗皇帝议政最多的太极宫地势低下,比较潮湿。据说,先帝不堪忍受疾病之苦,于是移驾大明宫。自此,大唐皇室从太极宫迁入大明宫,开启了大明宫做为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大明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衙禁军的指挥机关设立于北门夹城内。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号称“天下第一门”。门前是宽达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馆。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而成。
此时,武则天却没有在三大殿之内,而是身在含元殿之北的观星台之上。观星台建造时更是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
武则天本身修为通天,自40年前,一战击败当时纵横天下的黑道霸主任逍遥,被十方阁列为天字榜十大最强者之一,世所公认。更可怕的是,武则天还是当世最强大的帝国的统治者。在王者大陆,甚至已经开始有人悄悄将武则天与当年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相提并论。
但是,极少人知道,太宗皇帝与武则天关系非常紧张。只不过,当年,武则天尚未成长起来,完全无法与号称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抗衡。如今,太宗皇帝驾崩已久,武则天如日中天。为尊者讳,经过官方的不断修饰美化,这些过往旧事都已经成了秘辛,都变成了美好的官方说辞。
武则天负手背后,站在观星台边缘,抬头遥望远方,沉思过往。只有武则天知道,当年先帝移驾大明宫,其实并不是因为先帝身子有恙,只是为了照顾武则天的喜好,知道她不想看到太多太宗皇帝的影子而已。
时至今日,武则天早已经不需要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而费尽心思去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只是,当年与武则天相濡以沫的先帝,也已经不在身边了。
******
小车一路畅通无阻,经过各殿各门,根本无人敢阻挡盘问。看到上官婉儿的梅花鹿,谁活腻了敢拦?
但是,为了避讳,上官婉儿还是卷起了帘子,让禁卫、太监、宫女等人都可以毫无障碍的看到车内的三人。只不过,小车途径各处,远远望到梅花鹿的众人,都赶紧停下脚步,让道一旁,都低首不敢直视上官婉儿,哪里还敢看车内?
经过北衙时,花木兰心下一动,抬眼望去。一名年轻将领手按长剑,气度不凡,昂首挺立于衙外,两名手下陪侍在后。
见到小车过来,年轻将领不但没有回避,反而大步流星,径直走了过来,拦住了梅花鹿。
梅花鹿似乎不想理他,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继续不紧不慢地走过去。
五步,四步,三步,两步。。。。。。
梅花鹿眼见就要撞上那年轻将领。
那年轻将领神色不变,不避不让。
上官婉儿微微“噓”了一声,梅花鹿才不满地停了下来。
梅花鹿甚为高大,一张鹿脸几乎贴上年轻将领的脸。
年轻将领还是一脸淡然,既不惊惧,亦无怒色,先扫了一眼车内,见到花木兰和王昭君,眼睛一亮,闪过一丝惊异。
确认无异状之后,年轻将领才抱拳向上官婉儿微微躬身行礼,淡淡问候:“上官小姐安好。”不亢不卑,毫无谄媚之色,大异于常人。
上官婉儿也收起笑意,点了点头,便无其它表示。
年轻将领退后一步,避过一旁,挥挥手,示意两名手下放行。
梅花鹿鼻孔出气,重重用力一踏地面,载着面无表情的
上官婉儿继续前进。
年轻将领微微眯眼,目送小车慢慢远去。
******
“这人是谁?”王昭君回首一望,已经见不到那年轻将领,于是笑着挽了上官婉儿的手,好奇问道。
花木兰露出注意的神色。她们都是冰雪聪明的人儿,自然看得出那年轻将领与上官婉儿似乎不太和睦。不过,她们也佩服那年轻将领的胆色。要知道,以上官婉儿现在的滔天权势,就算是王侯将相,亦万万不敢得罪的,何况一个小小的禁军统领。
“此人名叫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第三子。”顿了一顿,上官婉儿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继续道:“现为禁军北衙指挥使。”
花木兰明白过来,理解地点了点头。
王昭君却不清楚大唐的军队编制,尚未明白过来,不由看了看花木兰。
花木兰微微侧身,凑近王昭君耳边,轻轻道,“北衙乃独立的禁军宫卫部队。”
王昭君恍然大悟。
大唐初建,高祖皇帝还是沿袭前朝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编制。直至龙朔二年,先帝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六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
刚才那武崇烈便是右千牛卫指挥使。其中,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皇帝侍从、仪卫。因为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所以史称“南衙府兵”。
而李隆基统领的北衙禁军,是当年太宗皇帝为扩充禁军所建的独立部队,不隶属兵部管辖,直接听命于大唐皇帝。其军士是从皇亲国戚、王侯将相、或京中权贵、大户人家中挑选健壮青年,号“飞骑”,再从中挑选善骑射者,称为百骑。
另外一点,北衙是宫卫,南衙为城卫。虽然南衙十六卫的指挥使遥领天下兵马,人数众多,当那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属地管辖的缘故,各地的军府同时亦受六大都护府节制。因此,北衙指挥使的官职比南衙指挥使高了半级,低于南衙十六卫指挥使的直管上司--兵部尚书,即大司马。
然而,北衙的军士都来自权贵人家,家族关系千丝万缕,无疑更为有影响力,何况还是大唐天子的亲卫,与皇帝关系自然不一般。
当然,虽然外界极少人知道,现今是武则天当政,与太宗皇帝旧系素不和睦,而北衙乃太宗皇帝所创,北衙人与太宗皇帝的关系千丝万缕。然而,武则天却又一直没有动北衙禁军。谁也不知道武则天内心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