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500000029

第29章 《清式营造则例》 绪论(2)

构架木造构架所用的方法,是在四根立柱的上端,用两横梁两横枋周围牵制成一间。再在两梁之上架起层叠的梁架,以支桁;桁通一间之左右两端,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逐级降落,至前后枋上为止。瓦坡曲线即由此而定。桁上钉椽,排比并列,以承望板;望板以上始铺瓦作,这是构架制骨干最简单的说法。这“间”所以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单位;每座建筑物都是由一间或多间合成的。

这构架方法之影响至其外表式样的,有以下最明显的几点:

(一)高度受木材长短之限制,绝不出木材可能的范围。假使有高至二层以上的建筑,则每层自成一构架,相叠构成,如希腊,罗马之叠柱式。

(二)即极庄严的建筑,也呈现绝对玲珑的外表。结构上无论建筑之大小,绝不需要坚厚的负重墙,除非故意为表现雄伟时,如城楼等建筑,酌量的增厚。

(三)门窗大小可以不受限制;柱与柱之间可以全部安装透光线的小木作——门屏窗扇之类,使室内有充分的光线。不似垒石建筑门窗之为负重墙上的洞,门窗之大小与墙之坚弱是成反比例的。

(四)层叠的梁架逐层增高,成“举架法”,使屋顶瓦坡自然的,结构的获得一种特别的斜曲线。

中国构架中最显著且独有的特征便是屋顶与立柱间过渡的斗。椽出为檐,檐承于檐桁上,为求檐伸出深远,故用重叠的曲木——翘——向外支出,以承挑檐桁。为求减少桁与翘相交处的剪力,故在翘头加横的曲木——。在之两端或与翘相交处,用斗形木块——斗——垫托于上下两层或翘之间。这多数曲木与斗形木块结合在一起,用以支撑伸出的檐者,谓之斗。

这檐下斗的职能,是使房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但斗亦不限于檐下,建筑物内部柱头上亦多用之,所以斗不分内外,实是横展结构与立柱间最重要的关节。

在中国建筑演变中,斗的变化极为显著,竟能大部分的代表各时期建筑技艺的程度及趋向。最早的斗实物我们没有木造的,但由仿木造的汉石阙上看,这种斗,明显的较后代简单得多;由斗上伸出横,之两端承檐桁。不止我们不见向外支出的翘,即和清式最简单的“一斗三升”比较,中间的一升亦未形成(虽有,亦仅为一小斗介于之两端)。直至北魏北齐如云冈天龙山石窟前门,始有斗像今日的一斗三升之制。唐大雁塔石刻门楣上所画斗,给与我们证据,唐时已有前面向外支出的翘(宋称华),且是双层,上层托着横,然后承桁。关于唐代斗形状,我们所知道的,不只限于大雁塔石刻,鉴真所建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其斗结构与大雁塔石刻极相似,由此我们也稍知此种斗后尾的结束。进化的斗中最有机的部分,“昂”,亦由这里初次得见。

国内我们所知道最古的斗结构,则是思成前年在河北蓟县所发现的独乐寺的观音阁,阁为北宋初年(公元九八四年)物,其斗结构的雄伟,诚实,一望而知其为有功用有机能的组织。

这个斗中两昂斜起,向外伸出特长,以支深远的出檐,后尾斜削挑承梁底,如是故这斗上有一种应力;以昂为横杆,以大斗为支点,前檐为荷载,而使昂后尾下金桁上的重量下压维持其均衡。斗成为一种有机的结构,可以负担屋顶的荷载。

由建筑物外表之全部看来,独乐寺观音阁与敦煌的五代壁画极相似,连斗的构造及分布亦极相同。以此作最古斗之实例,向下跟着时代看斗演变的步骤,以至清代,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一定的倾向,因而可以定清式斗在结构和美术上的地位。

下页图三是辽宋元明清斗比较图,不必细看,即可见其(一)由大而小;(二)由简而繁;(三)由雄壮而纤巧;(四)由结构的而装饰的;(五)由真结构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六)分布由疏朗而繁密。

图中斗a及b都是辽圣宗朝物,可以说是北宋初年的作品。

其高度约占柱高之半至五分之二。

f柱与b柱同高,斗出踩较多一踩,按《工程做法则例》的尺寸,则斗高只及柱高之四分之一。而辽清间的其他斗如c,d,e,f,年代逾后,则斗与柱高之比逾小。在比例上如此,实际尺寸亦如此。于是后代的斗,日趋繁杂纤巧,斗的功用,日渐消失;如斗原为支檐之用,至清代则将挑檐桁放在梁头上,其支出远度无所赖于层层支出的曲木(翘或昂)。而辽宋斗,如a至d各图,均为一种有机的结构,负责的承受檐及屋顶的荷载。明清以后的斗,除在柱头上者尚有相当结构机能外,其平身科已成为半装饰品了。至于斗之分布,在唐画中及独乐寺所见,柱头与柱头之间,率只用补间斗(清称平身科)一朵(攒);《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用两朵,次稍间用一朵。至明清以斗口十一分定攒档,两柱之间,可以用到八攒平身科,密密的排列,不止全没有结构价值,本身反成为额枋上重累,比起宋建,雄壮豪劲相差太多了。

梁架用材的力学问题,清式较古式及现代通用的结构法,都有个显著的大缺点。现代用木梁,多使梁高与宽作二与一或三与二之比,以求其最经济最得力的权衡。宋《营造法式》也规定为三与二之比。《工程做法则例》则定为十与八或十二与十之比,其断面近乎正方形,又是个不科学不经济的用材法。

屋顶历来被视为极特异极神秘之中国屋顶曲线,其实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超出力学原则以外和矫揉造作之处,同时在实用及美观上皆异常的成功。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是别系建筑所没有的特征。

因雨水和光线的切要实题,屋顶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出檐远,檐沿则亦低压,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亦发生溅水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于是有飞檐的发明:用双层椽子,上层椽子微曲,使檐沿向上稍翻成曲线。到屋角时,更同时向左右抬高,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翼角翘起”,在结构上是极合理,极自然的布置,我们竟可以说:屋角的翘起是结构法所促成的。因为在屋角两檐相交处的那根主要构材——“角梁”及上段“由戗”——是较椽子大得很多的木材,其方向是与建筑物正面成四十五度的,所以那并排一列椽子,与建筑物正面成直角的,到了靠屋角处必须积渐开斜,使渐平行于角梁,并使最后一根直到紧贴在角梁旁边。但又因椽子同这角梁的大小悬殊,要使椽子上皮与角梁上皮平,以铺望板,则必须将这开舒的几根椽子依次抬高,在底下垫“枕头木”。凡此种种皆是结构上的问题适当的,被技巧解决了的。

这道曲线在结构上几乎是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上不知增加多少神韵。不过我们须注意过当或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和复杂。这过当的倾向,表面上且呈出脆弱虚矫的弱点,为审美者所不取。但一般人常以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飞檐及翘角均特别过当,外观上虽有浪漫的姿态,容易引入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现代所常见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真纯条件。

屋顶的曲线不只限于“翼角翘起”与“飞檐”,即瓦坡的全部,也是微曲的不是一片直的斜坡;这曲线之由来乃从梁架逐层加高而成,称为“举架”,使屋顶斜度越上越峻峭,越下越和缓。《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很明白的解释这种屋顶实际上的效用。

在外观上又因这“上尊而宇卑”,可以矫正本来屋脊因透视而减低的倾向,使屋顶仍得巍然屹立,增加外表轮廓上的美。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活在18线:那些远离北上广深的真实生活(南瓜屋故事)

    活在18线:那些远离北上广深的真实生活(南瓜屋故事)

    县城被吐槽为“18线”城市,连接大城市与乡村。在这里既有田园的安逸也有城居的喧嚣;既有繁华热闹也有贫困潦倒;既有恬静幽美也有困苦挣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亲情友情与冲突矛盾同在……有人说:了解一个时代,看一个县城就足够了。我诚以为然。县城里话题很多,人人都在拥挤中前行,讲述着各自的故事,演绎着各自的人生。谁在编曲谁在听……人生百态,冷暖自知。写下这些老人故事、婚恋故事、“车祸”故事和债务故事,不是批判也不是颂扬,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以我个人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发生在“18线”里的那些人、事、情。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热门推荐
  • 帝凌天道

    帝凌天道

    神月大陆,宗门林立,诸国丛生,为夺无上皇道气运,群雄争霸,神月大乱,一代天骄帝邪横空出世,铸就无尽传说,一统天下,世称华夏第一皇。时值风头当际,神月大陆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外来豪强降临,帝邪率众手下强者,决战天山之巅。一战天地失色,风云变幻,谁也不知天山之战鹿死谁手,只知那一战之后,劫难平定,而华夏第一皇帝邪与无数强者再也没有出现过。据说,他们随着那一场旷世大战,消怠于天地,至于真假,无从考证。十六年后,没有盖世强者的神月大陆,再次回归动乱,百国揭竿而起,宗门如雨后春笋。同时,神月西南达州城,一名怀胎十年之久才降生的少年,开始了他的传说之路。
  • 有间汤药铺

    有间汤药铺

    在夜和黎明,有梦境的魇浮现,在找自己的过往。——论两个活了万八千年的老怪物的现代日常。古老的宅院合着香暖的风,一股脑儿的扑进半敞的窗棂中,窗帘轻轻轻轻的卷,青丝慢慢慢慢的缠。谁先笑出声的,不记得了。谁先吻了谁的唇,也不记得了。只知道花红柳绿,春日正好。唇齿交融,艳色无边。还有比这更撩人的吗?“可是我真有病。”“我真有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你时,翻山越岭

    爱你时,翻山越岭

    十七岁时,周槐在垃圾桶里捡到了一个眼眸含星辰的男人温南星,余生都无法安宁度过。二十岁,再见温南星,依旧深陷,无法自拔。毫无掩饰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情,始终得不到回应。二十五岁,周家败落,周槐成为梦寐以求的“温太太”,却有名无实。在他低眸柔情和怀里的另一个女人温声细语后,周槐终于放弃,却不想他却不乐意了。原来,此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 王子少年的故事

    王子少年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慕少今生只宠你

    慕少今生只宠你

    从天而降的一个男人,一醒来,一切都变了。“喂,你是谁啊!”“你不认识我吗?我是你老公啊!”“??”“我结婚了?我自己怎么不知道?”“哦,这样啊!那你现在知道了!”我知道你个鬼!米米现在真想立刻就将眼前的这个男人给踢出去,谁知?“老婆,这是我的工资卡。”慕逸城递给米米,米米就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么长时间来,吃我的住我的用我的,总归是拿回一点儿了。“老婆,这是我烧的菜,你尝尝看怎么样。”米米吃了一口,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到了晚上,“老婆,我帮你做马杀鸡。”米米欣然接受了,等着他给自己按摩。
  • 重生之仙帝奶爸

    重生之仙帝奶爸

    圣人大战,虚空破灭,仙帝秦风在此战役里,也身死道消,重新回到了蓝星,当知道自己有一个女儿时,为了弥补女儿,秦风成为了一个奶爸……新书《都市之最强仙尊奶爸》
  • 海水里每一座孤单的岛

    海水里每一座孤单的岛

    爱不是人类发明的东西,它是自然存在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寒地冻,它都会不远遥遥万里,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你的面前。这世间有太多虚幻的东西,但网络不是虚幻的平面,它是现实存在的世界,它是由我们万千人的真心连接起来的空间,我们都由衷地爱过对面的人,无论友情,还是爱情。
  • 电竞校花来袭

    电竞校花来袭

    进入不同的世界?宇宙的最新高科技。目前预订末世,娱乐圈,仙侠。
  • 向命要诗(中国好诗·第二季)

    向命要诗(中国好诗·第二季)

    沈浩波的诗歌状貌尽管在诸多人看来还处于多变期,但是其创造力和写作的持续性在同时代人当中是罕见的。尽管他曾在上个世纪末的诗歌运动中嗓音突出、姿势怪异且最终赚尽眼球引风骚一时——现在看来那只是一种青春期的写作策略和运动心态而已。他不同阶段的诗歌都带有强大的个体精神势能、生命意志、“现实感”、爆发式的想象力以及越来越突出的先锋精神和担当意识。他的一些诗歌尽管在题材和用语上有明显的“冒犯”,但是他的诗绝不藏污纳垢——这实际上是诗歌一种特殊的“还原”方式,有时候“现实”要比沈浩波的这些诗更荒诞更残忍更不可思议。他在冷峻、讥诮和戏剧化中压榨出的人的“小”和生存的“恶”以及历史的“黑”,甚至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痛彻心扉的。沈浩波越来越自觉地承担起个人化视阈中对现场的勘察者和自我发问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