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9200000007

第7章 论哲学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就像在文学中您将幻想视为真实一样,博尔赫斯,在哲学中我相信对您来说真理就是唯心主义。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的,就是说,生命作为一个长梦,或许并无梦者,这样一个概念,不是吗?一个梦着自己的梦,一个无主题的梦。就像人们说的下雪、下雨,也许还可以说思考,或想象,或感觉,而不必有一个主体在那些动词后面。

——是的,话说,艾丽西亚·胡拉多指出您的故事往往是从哲学的学说中获得灵感的,时常是源自于一个形而上的概念。

——是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阿莱夫》这个故事,它或许是其中最有名的吧。在其中我想到,用人们得出永恒概念的同样方式,也就是说:所有的昨天,所有的当下,所有的未来——一切都汇聚到唯一一个瞬间——这样便能够得出……这样我们便能够将这个理念应用到一个更低下的范畴:空间的范畴,并设想空间的所有点汇聚到唯一一个点。从这种抽象思维之中产生了一个具体的故事,无论如何,是我试图梦想得有模有样的一个故事。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大概是“环形废墟”吧:梦者被梦见的想法。后来我忘了曾经写过这个,又写了两首关于象棋的十四行诗,也是同一个主题:棋子以为自己在享受自由意志;移动它们的棋手也以为自己在享受自由意志;移动棋手的神也以为自己在享受自由意志。然后,我想象——出于文学的缘故,很明显不是吗,而并未考虑真实合理性——一条有着无限环节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神在移动着下一环,或是一个人在移动着棋子;这个想法我使用了很多次,或许从理性的角度看它不是很合理,但它带来了文字运用的愉悦感和瞬间的可能性。

——当然,但在唯心主义哲学之中,我觉得多年以来与您最亲近的哲学家,是贝克莱、休谟、叔本华……

——确实如此,然后,唯心主义毫无疑问也是印度人早已思考过的,因为我读过杜森有关印度哲学的三卷本,马克斯·缪勒的《印度哲学六大系统》这部书。我得出的结论是一切都是印度人早已思考过的——在哲学思想这方面,当然。是的,一切都早已思考过了,但其思辨的方式所对应的心智却与我们的心智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不知道这种哲学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我们有所帮助,尽管研究起来是颇为有趣的。因为或许要晚一点,我们必定会得出那些相同的结论,但是经由更简单的方法,或者在我们看来是更简单的方法;或许对于一个亚洲人来说反倒更复杂也未可知。

——呃,我们得知,比如说,对于印度教来说,宇宙几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幻觉。

——一个包罗万象的幻觉,是的,然后,我们又遇到了轮回的理念……话说,奇怪的是,这些残蚀,在一个宇宙结束与另一个开始之间的那些晦暗期间,有一些周期,呃,延续的时长即是印度教徒所说的劫,也就是……永恒。但在这漫长时间里那些《吠陀经》却留存下来了,尽管我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而它们便成为创造下一个轮回的原型。

——是的,但大乘佛教更进了一步,因为它把我的存在也一并否定了——否定感知现实的主体的存在。就是说,它否定现实与感知它的主体。

——是的,所以说一个人,在此生之中得到前生的奖赏或惩罚这种讲法是一个错误,因为那并不是他,既然他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不过假设是,在一生中,通过行为,通过词语,通过梦境,通过半梦半醒,我们一直在构筑这种名叫“业报”的心理诡计。这业报可被他人所继承,尽管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有权使用“他人”这个词,因为“他人”这个词预设了一个“我”。我不知道正统的佛教在何种程度上允许使用“我”,但无论如何,人总会构筑一个业报,而这个业报总会创造一个结局或是未来;而这接下来又会生成另一个命运,如此直到无限,因为这过程是无限的。除非一个人完成了涅槃,于是他便掉出了生命之轮。这时候,一旦完成了涅槃,一个人所作的行为便不再投射任何业报,也就是说,一个人尽可以犯罪,这根本无关紧要,除非是假设如果人已经抵达了涅槃就不会再犯罪了。但他的行为已不再会产生业报,就是说,他不受惩罚而活。而不受惩罚,当然,不是一种有罪而不受惩罚:他既无惩戒亦无奖赏,但这些行为也不会投射未来的命运。现在,我们可以假设每一个个人——假如“个人”这个词是正当的话——经过众多抑或是无限的世代之后都可以达到涅槃。那么,宇宙会是什么样?我猜想它会停止,我猜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注定会得到拯救,但却是一场无限遥远的拯救。就是说,您和我,费拉里,我们就是菩萨,或者说是未来的佛,但不是在此生,也不在来生,也不在下个或下下个来生,而是在无限数的来生之后,有朝一日我们终将拯救自己:我们将掉出生命之轮,也必定会到来一个时刻,这轮上将空无一人。我原本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直到我跟您交谈的这一刻。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不会再有一个生命之轮,因为不会再有生命了。那时这无限的梦就将终止了,这没有开端的梦,因为佛教允准一个人可以被拯救——如果是佛陀的话,他在当下,在生时即被拯救了——但佛陀本人在过去有过无限数的转世,假设过去确确实实是无限的话。必须是这样,因为如果每个命运都是以之前的命运为前提的话,就不可能有最初的命运了,既然这最初的命运是任意的,它们的幸与不幸便都是不着边际的。

——所以我们都将是“轮回之中”或是虚幻的,直到抵达涅槃。

——是的,我们都将是轮回之中的,我们也始终如是,历经严格意义上无限数的……

——转世。

——或劫,是的,或永恒。

——话说,唯心主义哲学之中,我相信,博尔赫斯,对您来说一部根本性的著作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是的,正是为了阅读这本书我才自学了德语,又是因为阅读了它,还有在我小时候阅读了埃德文·阿诺德爵士的“《亚洲之光》”(The Light of Asia)这首诗,一首讲述佛陀的传说的诗。这种阅读……我们可以形容为幼稚的……不,我当时大概是十岁吧,在那时发现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就是这两件事让我去学习了佛教。奇怪的是,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得到了一套叔本华读过的书,这部书让他宣称自己是一个佛教徒。那是科本的两卷本,他是一位德国东方学者,研究所有这些题目,但却是怀着反讽研究的,仿佛是在研究基督教信仰那样——另外他还对佛的教义与基督教信仰进行了一番比较。这是一部写得很引人入胜的书,是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里买到的,它是我为了艾丽西亚·胡拉多和我为科隆巴出版社的系列手册而合写的那部著作,题为《什么是佛教》,而阅读和使用的很多书籍之一。

——而您和艾丽西亚·胡拉多合作的那本书还被翻译成了日语。

——是的,很奇怪,因为译者知道的肯定比我们多。

——在佛教方面。

——而且……如果它是日本的两种官方宗教之一的话,如果天皇是神道教徒,而又遵奉佛的教义——我说佛的教义是因为人们不用“佛教”这个词,而说“佛的教义”,这才符合佛陀的意愿,因为当他去世时,他的弟子们纷纷哭泣。他并不像基督那样对弟子们说他们会在未来相聚,他对弟子们说已经把自己的教义留给了他们——他不强求他们作为个人要再看到他,因为人格与自我都是虚幻的。话说,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兹,当然,在很少程度上是通过休谟和叔本华的著作,但首先是通过他自己的沉思,便得出了那同一个结论,我在一篇题为《人格的虚无》或《自我的虚无》的文章里表达过,复述了马塞多尼奥和休谟的概念。我相信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我们》[14]这份刊物上的,但我不能肯定。这一切都属于相当遥远的过去,对我来说很不幸,我拥有一个遥远的过去,在八十五岁之后人总会拥有一个遥远的过去,或者不如说是这个过去拥有他更准确,对不对?因为他处于这些昨天的操纵之下,它们已被遗忘,却依然有效:它们依然将它们的“业报”投射在我们的生命之上。

——毫无疑问,至于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对您的影响呢?

——说到贝克莱,他是一个虔诚的唯心主义者,因为他将上帝设想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梦者。但人们向他提问:“如果一个房间关上了门,那些形体与色彩会怎样呢?”他回答说上帝在感知着它们。

——上帝在吗?

——在感知着它们,是的,就是说,每件事物从每个角度,都有一个永恒而无处不在的旁观者,我猜想。因为不然的话很多事物便会消失了。但,归根结底,这些无限的属性对上帝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过,在休谟看来则不然,休谟得出的结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样都会出错,这将他引向了一种超越各种正统的唯心主义,甚至超越了宗教。

——是啊,而且他这个哲学家……

——他否定了自我,因为他说过:每当我想要审视自己的时候,结果都是无人在家(两人都笑了)。当然,“Nobody at home”[15],他正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说,在情感、知觉以外并没有一个自我:但是一个存在于这些归属于他的活动以外的自我……

——……他并不相信。

——并不存在,或者无论如何,休谟没有找到它。我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找到……很可能没有。

——无论怎么样,博尔赫斯,我们都可以看到您在哲学上的涉猎对您的作品颇有助益。

——是的,一直很有助益,我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是他教给了我这些被称为哲学的怀疑,而不使用“哲学”这个词。他向我简单地提问,邀请我与他分享困惑,我起初不明白他在做什么,他是在教我哲学、形而上学、心理学,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口头的、亲切的方式,我一刻都不曾怀疑有一个教学的意图。这是最聪明的办事方法。当然,我父亲是心理学教授,他知道该怎么做,怎样让人对主题感兴趣,而不让人想到自己正在学习一门学科。

——关于哲学有记载的最奇怪的事情之一,是那个柏拉图的理念,他认为学习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习如何死亡……

——不断完善自己直到死亡。

——是的,这是智慧的一种形式,哲学的智慧,可以这么说。

——是的,然而,斯宾诺莎说他传授的不是“Ars moriendi”[16],而是恰恰相反。

“——Ars viviendi”[17]。

——是的,他传授如何生活,他的哲学并非指向一种未来的生活,而是有关,不妨这么说,哪怕是禁欲地生活,享受思维的乐趣,它们或许是最激烈的,或者并不比别的少些激烈。

——他或许会同意伊壁鸠鲁的意见。

——或许会同意伊壁鸠鲁,只是做法大概是不同的吧,对不对?

——当然,关于伊壁鸠鲁有一点很是特别:桑塔亚那说,尽管世人都不相信,伊壁鸠鲁其实是一个圣人……

——我以前不知道桑塔亚那这样说过……当然,因为伊壁鸠鲁一直遭受着如此的污蔑。可是多么可悲啊,想到我们是通过对手的责难才知道这么多哲学家的。例如,那些前苏格拉底的哲人,我们一般来说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知道他们的,他反对他们;至于爱利亚的芝诺,我们是通过他的诋毁者的言论知道他的。因此,这一切抵达我们这里,有点像在历史领域中我们所见的——我相信我们前面说起过——迦太基,我们知道它是通过罗马人,它的敌对者,如此敌对以至摧毁了它的人们。谁知道我们眼中的罗马会是怎样,假如是迦太基人赢得了布匿战争的话。大概会是一个偏颇而且肯定不公正的图景吧。

——那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改日再说回哲学吧,博尔赫斯,不提哲学这个名字。

——好的,我赞成,很好的主意。

同类推荐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散文精读·徐志摩

    散文精读·徐志摩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散文自成一格,哲理丰富,语言诗化。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书信五辑,收录《想飞》《丑西湖》《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与陆小曼书》等30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徐志摩文学世界的精品。
  • 自然与人生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意在“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 未来的圆满,靠自己成全

    未来的圆满,靠自己成全

    该书是年轻职场女性的指南读本,是增强女性魅力的一本魔法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读者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在生活的迷雾中找到出口,提高情商,提升自信,做自己的女王!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热门推荐
  • 快乐的密码

    快乐的密码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幻想乡重生之旅

    幻想乡重生之旅

    幻想之地迎来了逗比青年,当无节操的红白,威严的大小姐,腹黑的紫妈以及家里蹲的辉夜,一身匪气的妹红与逗比相遇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新人新作,第一次写书。时间线上可能有点混乱,不喜勿喷
  • 帝尊神纪

    帝尊神纪

    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至尊王者路,男儿热血衷肠苍穹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傲骨,凭虚御风塑圣魂。本是一个小家族走出来的天资少年天佑,靠自己坚韧不畏艰难的精神,一步一步迈入这世界巅峰的漫漫修行之路,牵扯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真正的生身之母,前任女皇元淳深陷囹圄多年,针对腹黑总法师元仓对他发出的“封天灭魂追杀令”,看他如何杀出重围,救出母亲,一家人团聚?枯燥的修炼岁月,数位绝世佳人为之倾心陪伴,连高高在上、地位尊崇的女皇也放下身段为爱博弈,他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爹爹不关心,亲娘没地位;在家惨兮兮,涕泪双滂沱;这就是一朝穿越的后果。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够聪明,够智慧,还附带装傻扮痴,装丑扮疯。是谁让曾经最不受待见的女子,是谁让曾经家境堪怜的女子,而后华丽转身……谈笑间,天下已定颔首中,风雨已散——相府篇——她隐忍,避其锋芒她退让,敛去风华她们咄咄逼人,她步步为营她们步步紧逼,她连连退让原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原以为让一步风平浪静原来,终敌不过她那与生俱来的骄傲……——分割线——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某分,某秒……某女问:我是你妻子?某男:不是。某女:我是你侍妾?某男:不是。某女:那……那……我是你侍婢?某男:不是。某女:难不成……难不成……我是青楼花娘,你是我恩客?某男(脸上一道道黑线爬过):不是。某女大吼:那么……我为什么在你床上!若米若水的QQ:1973593906————————《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小说简介某女:他有三千粉黛女主:那你就来个美男环绕某女:他有三宫六院女主:那你就要有十宠九爱某女:可是平常人家都是三妻四妾女主:可是也没有不允许女人来个七夫八侍某国之皇:水性杨花!比青楼女子更为不知廉耻。女主耸耸肩:恭喜你,回答正确!可惜没奖励。接着,女主淡漠的回过头对听得一头雾煞煞、惊呆了的人反问:那么你和高等妓男有何差别。《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作品链接:http://m.pgsk.com/a/441670/
  • 阮麦藏

    阮麦藏

    姓名是人一生的印记,是与世界的约定,是家人的希冀与馈赠。李惟、肖冰卿、阮麦藏,三个名字,三段人生,可是她终其一生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家而已。养父去世,养母与初恋再见嫁入豪门,因她的一杯水,养母流产,她被赶出池家,几经变故,兜兜转转,当一切真相被摊在阳光下,又该何去何从?
  • 有你的记忆叫故事

    有你的记忆叫故事

    “你说,什么才叫我们相爱?”“像现在这样,我搂着你,你靠着我,看星辰叹息,看时光巡游,看一辈子,陪一辈子,爱一辈子。”“你觉得我们能走多远,爱多久?”“我不知道,但我能肯定,我们能走到银河尽头,爱到时光老去。”“记住,在你最悲伤失落的时候,有我在。”
  •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她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背影,然后背起包走向远方,义无反顾地流浪。她一生流浪过五十四个国家,经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传奇故事。有人说:“三毛的一生,抵别人过好几生。”
  • 东宫藏娇

    东宫藏娇

    起初,池棠原想努力振作,扭转前世命运,然后——被她爹搞定了……后来,池棠想查出自己前世死因,找出仇人,然后——被隔壁家大姐姐搞定了……于是,人生就只剩下被隔壁家大姐姐投喂的日子;但是,喂着喂着,好像有哪里不太对?等等!我把你当姐妹,你竟然肖想我爹?!------------------李俨发现一个小姑娘,口口声声说自己心仪当朝太子,见了他却认不出来;认不出来也就算了,还要把他跟她爹凑成对……又名《人人都想做我继母,我看中的那个却想做我夫君》、《我到哪儿都是团宠》
  • 枭宠贵后

    枭宠贵后

    一代新后梓潇,一朝崩逝,竟成了叛国罪首,鞭尸示众。与此同时,柳巷重生一孤苦无依的孤女栾孑。从此以后,怯懦胆小的孤女性情大变。有人说她全靠魅惑上位。那就让嘴闲的人见识一下什么叫长袖善舞,什么叫棋艺卓绝。无事生非触她霉头的,一个都活不过三更。本来风生水起的新生活,总会遇见令人头疼的冤家。闲庭信步桂味香,吃个荔枝也要遇见他虎口夺食。夺就夺吧,一脸嫌弃是怎么回事?不管了,反正生来大度,一口还回去就是了。一朝帝王选妃,重登皇室门庭。紧随其后的冤家一路披荆斩棘。金殿之上捏着她的下巴威胁,“你想成后,那我便是这世上的王!只为一生枭宠无双。”——上一世,她苦心经营只为贤后名声,最终落得尸身受辱。这一世,她只为报仇而来。欠过她的,剥皮抽筋也要讨回。欺过她的,以眼还眼不足为过。辱过她的,削筋剔骨难平怒火。世人再对她有失公允,那就是一个字,死。【小剧场】……“主公,皇后召见男子了。”“阉掉。”……“主公,皇后想见您了。”“阉……不,为朕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