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7200000002

第2章 爱和坚守都与山河有关(代序)

——再说葛水平

陈世旭

2003年,葛水平处女作《甩鞭》发表,此后一连串中篇在文坛集束爆炸。2004年全国的中篇小说创作有了“葛水平年”的说法。面对媒体,葛水平很清醒:“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把一个特定的年归于自己,不能也不敢。”

这是大实话。2005年葛水平参加文学活动路过江西,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对此深信不疑。我后来写了印象记《行走在北方》来表达这种信念。

那之后,葛水平的创作势头持续强劲。不断有新作发表、新书出版,获奖无数、好评无数。为她高兴的同时,我不免想,她会不会把持不住,会不会飘飘然呢?一个文人,尤其一个女文人,应该有这种特权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然而,果真那样,葛水平就不是葛水平,而是我这种浅薄俗物了。尽管她也很清楚“人活着就该是来世上扬名的,人一生只是为了炫耀而活着。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探寻和追求梦想,”但“只是我更喜欢旧时代。”

葛水平以她特有的沉静和从容,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北方。

沁河,三晋名水,黄河支流,发源于葛水平故乡沁源县。葛水平“沿着它的源头寻着它走”,一路在想,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我是否要追随一条河流流浪下去,在白与黑的交接中,做一个河岸初始的人,一个简单的人,爱,或者走,在岸上打坐,在河道放牧,等月亮落入梦中……天空,把花魂揉进去的云朵给我神秘,给我引领。空气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特强,不知名小鸟的啁啾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一条土路被水漫过,人走在水路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由此而出。

一阵剧烈的清澈刺进骨髓:我活过了多少年?我何时学会过俯视脚下的这片土地?它洗净了我的心肺,重新焕发一个新的我……每个人的出生地都会有一条河流过,一条河养育了子孙万千福分。

然而,“走近河流,我才明白,城市已经填充了我这一生,我再也听不到黑鸟弦响般的鸣唱。我顾盼,我神伤,我已经忘恩负义!”

让葛水平神伤的并不只是她自己。

车开入河道,卵石高低起伏,青草填补缝隙……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河道里,连它想卷起的土尘都没有,它孤独得只能同自己的影子搏击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

放羊人甩开鞭声,鞭声坚硬而空旷。

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

粪蛋蛋落在草丛间,葛水平索性躺下。一首儿歌让她满眼热泪:“小闺女,快快长,长大嫁给洋队长,穿皮鞋,披大氅,坐上飞机嘟嘟响!”文明洋溢着天生逼人的高贵。“我活在了电子时代……我尽量不愤世嫉俗,然而,我明白最简捷的办法是死去。很绝望,我已经喜欢上了河水的清澈!”

沁河岸边的村庄,水街有着隐秘的从前。迤逦于自然的河流形态,端庄来自两旁的老旧建筑。曾经的风情气韵激荡……拖拽着明明灭灭的故事……水流声里一条条生命游动,性急的孩子不等伏天早已光溜溜跳进了河水。岸上的女子,手臂如凝脂,脖颈如玉兰。充满烟火气的大院……人坐在廊棚下听雨,猫啊狗啊的。一巷子蛙鸣浮起来落下去,月升月沉。而今,灰黄墙壁夹出一路青苔,漏出一枝绿树……当村庄将一个人带回从前……你可以去交往,去拜神,巷子的长度是你满足的长度。

隐于历史繁华深处的村庄的小巷是幽寂的。

几乎有了一种悲伤:欲望把日子翻得断了线了。人在诱惑、在生存原则的逼迫中现代化,时间酿就的洇黄的旧时代,再也拽不回曾经的繁华。

长篇小说《裸地》没有动笔之前,葛水平就这样走过无数的村庄,有过无数的无奈和迷惘。她看到时光的走失竟然可以这般没有风吹草动,一座村庄的经脉曲折起伏,难道只能是记忆了吗?“人不知敬畏和尊重,欲望让人手忙脚乱了,不知土地的元气都顺着欲望的茬口跑了。当土地裸露的时候,人的日子都过去了。”

但她一时不能够确定写它什么。她以作家身份在一个县里挂职,第一次下乡,灵光忽然闪现。那次她遇见一位早年从山东逃难上太行山的老人,老人跟她说:我爷爷挑着担子上太行山,一头是我奶奶,一头是锅碗家什,出门时是大清国,走到邯郸成了民国。这句话让她陡然清醒,“一个掰扯不开甚至胡搅蛮缠的想法闯入了我的脑海”:就写村庄,写那些生命和土地的是非,写他们在物事面前丝毫不敢清浊不分的秉性,写他们喝了面糊不涮嘴的样子,写他们铺陈在万物之上的张扬,写他们对信仰的坚守,执着守诚!什么叫生活?中国农民与土地目不斜视的狂欢才叫生活。

“一片田野打开了我的四季画面……能入了文字的人物,都有自己的锋芒……写一个男人,一生都行走在路上的寻找,他清楚日头翻越不过四季的山冈,却要用生之力搏那认定的山高不过脚面的希望;写一个女子、几个女子,走过青石官道上留下的弥久清香;写一个村庄街口的老槐,那粉细的红绿花朵……那些在土地上忙碌着的人影诗意盎然。但人不可能舍却作为背景的生存而活着,不会像河流那样默默放弃所有,克制欲望。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一份必定要背着的邪恶让人性投向了深褐色的黄土。”

“召唤的声音和气息是如此强烈,强烈得犹如远去的父亲的招手,我知道我必须即刻上路了,要沿着一道迢递之路走进那些往事。我要尽一个世俗人的眼光来写他们,‘世俗’是我的命中注定!”

葛水平的处女作是《甩鞭》,一个嫁到窑庄的女人寻找幸福的故事:故乡年节,穷人家买不起鞭炮,穷人也是人,也要听响儿。一堆篝火一个甩鞭人,男人指节粗壮的铁黑色的大手,一杆长鞭在月亮即将退去的黎明前甩得激扬;一个女人去想那长眉浓烈似墨,张开的大嘴吼出威震山川的期待。生命的春天,一切都因为那鞭声,那一声心尖尖上的疼。一想到这些,“我的胸口就会有一口酸泛出来,我的故乡对天地的爱如此大气。故乡的女人不屑去爱一个白面书生,爱到老,依然会扯着皱褶重叠的脖颈仰望那一声撕裂的鞭声。爱和坚守都与山河有关。”

从《甩鞭》到《裸地》,葛水平一以贯之。

“文学作品是在众生云集裸露真情的地方成长起来的。”“我在路上,我的出生,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和老乡,他们给我他们私密的生活、让我泪下的人生,已经成为我挪不动步的那个‘数’,我不能不陷进去,我活在他们中间我真实。”

乡土,质朴而博大的乡土,是葛水平的宿命。

在一个以“产业化”为文化政策导向的时代;一个指望热歌劲舞、插科打诨安抚社会神经的时代;一个用“富豪榜”评判作家优劣的时代;一个无需学问只需嘴皮子,甚至代笔、抄袭即可风靡天下的时代;一个连阅读也功利化的时代;一个连语文教学都边缘化的时代,有人问葛水平,作为乡土小说作家,你会不会有失落感?如此现状会不会影响你对认真的乡土小说写作的坚持?

葛水平的回答很简单:土地上长着一颗庄稼就会给乡土作家希望。之前,她就说过:我从一开始创作,决定的两个字是:坚持。

葛水平的坚持文学,选择了北方,选择了乡村。她像她笔下那些人们一样,活在北方的泥土、水和空气里。

多年前跟父亲在坡地上刨红薯,一提一大串,大大小小,阳光下诗情画意般的回头,那些红薯的藤蔓柔软而坚韧,红的茎绿的叶,在天黑前他们挑着它回窑。那些清晰连贯的画面,在眼前彰显着逝去的欢快与悲伤。“我不能够放弃我的村庄,我一生要支付给它们的是我的文字,我的文字有土地给我的温暖,有我姓氏给我的亲缘。那个紧扣在山腰上的村庄,所有的曲折,因为生命获得了灵魂,也因为生命,裸露出了苍凉。”

也许正因此,葛水平对城市、对时尚骨子里不无抵触甚至偏执。她说她进入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方向感……心像挂在身体外的一颗纽扣,没有知觉。只有回到北方,哪怕听到简单的方言,心才会安稳下来,会宽舒地吁一口气,重新找回踏实的自信。她想要告诉来自乡村的女孩,再好的爱情也不及乡下的那个家。掺杂着海棠花的土尘里的爱能延伸成一座村庄。“简单说,乡土爱情来自泥土,都市爱情来自酒吧。”她偏好民俗和史志。一身装束满是乡村元素,就像个活动的民俗博物馆。尽管她承认网络是数得着的一个时代进步,但是,她断然说:不喜欢网上阅读。

“一切意味着我已经离不开我的习惯,意味着对我漫长的骚动生涯的肯定。”

这是一种生活姿态,也是一种文学姿态。与别的生活姿态和文学姿态相比并无高下。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的只是作家的价值和审美的取向,及其给写作带来的色彩。但对于葛水平,北方的乡村和土地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绝对是一种绝对的优势。

“生活无所谓新旧,只是一种流动,一种景致,被看到了,就要穷尽这些感受,揭发出其中深入到今天乃至今后时代的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

葛水平用词,“繁华”频率颇高。且随她坚实的行走,去领略她带给我们的一处又一处繁华和一次又一次惊喜。

同类推荐
  • 驻外记者手记

    驻外记者手记

    点击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书稿,阅读着一篇篇从火热的实践中诞生,蕴涵着真知灼见的文字,编者时时感受到作者们投身国际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勇气,也处处领略到他们智慧和汗水的闪光。在他们笔下,描绘出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也诠释了关于和平、合作、友爱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他们的身影,也成为其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 全民寂寞的美国

    全民寂寞的美国

    其实是一本美国平凡小镇生活观察笔记。《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成名作。一个美国人眼中真实的美国。翻开本书,领略美国繁华背后真实而平凡的小镇生活。美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处处都是繁华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如美剧里那样丰富多彩吗?真实的美国到底什么样?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亲身游历美国38个州,行驶13978英里,考察上百个美国小镇的风俗、饮食、娱乐、交通后惊奇地发现: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似乎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灯红酒绿,而是在平凡真实中透露出淡淡的寂寞。
  •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本书会让读者意识到,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爱,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

    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

    为了帮助现代更好地塑造和提升个人形象,我们编写了这本《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形象价值千万》,全书分别从穿着服饰、仪容修饰、气质修养、交往礼仪、行为举止、综合素质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提升个人形象的方法,指导和帮助读者培养积极、诚信和友善的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太飘

    快穿之宿主太飘

    我居然挂了?我堂堂边暖暖手刃的了渣男,撕的了白莲花,就这么英年………咳咳,挂都挂了还能咋地,不过系统发的这帅哥………系统君:让我拖走这个智障为民除害。
  • 北待云归

    北待云归

    初次见面她是服务员,二次见面她是大学生,三次见面……,这么多面的她到底是勾起了他的兴趣,而第四次见面,她是他的相亲对象,她扮猪吃老虎,装小可怜,随着被她勾起的一次次兴趣,他的心慢慢沦陷,不可自拔,他以为他还可以退出,却发现早已非她不可,她也还有一层身份等着他挖掘,而她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沦陷在他编织的情网里……
  • 终极武力

    终极武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终极的武力,造就终极的人类。当王越的人生再一次重新开始之后,这个世界固有的规律就被彻底改变了!一把神秘的剑器载着他穿过两个宇宙间的黑洞,就如同桥梁一般承载着不同世界的他……。就让我们跟随着主角的脚步,一步步的揭开这个世界最神秘的面纱吧!!
  • 南方有明月

    南方有明月

    女主篇文案:对于第一女候盛皎月的看法,人们不约而同地整理出了以下几点:一.大靖开国231年来第一位女候,真乃奇女子!二.外表气质雍容华贵上战场杀人如麻。三.十八岁不顾名声捡回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四.十九岁大龄未嫁。五.通敌叛国。六.十九岁身死,尸首无踪……当大靖第一女候重生到南水国送到大靖作质子的公主萧连月身上时,女候表示:这一世要干一票大的!罪名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但,我家小剩子长大后真帅!男主篇文案:一次目光交融,她从混沌中抱起了他,夜晚很冷,她身上很暖。以后他缠着她,让她照顾自己,拉近距离。一次偶然回眸,她的眼神冲击了他的心,虽然身处流民之中,但她浑身的气质像极了她。他心道不可能,但却还是关注着她。…“那我唤你阿南,你唤我阿姐可好?”…“这次我唤你阿月。我的阿月。”…“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次我不等你,这一次我陪你,你是我的,我不能让你离开我!”他爱她,一辈子无悔。本文1?1,双洁,作者是学生,不定时更新,了养肥。谢谢!!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奥特曼大乱斗

    奥特曼大乱斗

    当特摄剧中虚构的怪兽与奥特曼成为现实,当绝望一次又一次来临,人们该何去何从?
  • 漫漫影史路

    漫漫影史路

    仅用一百多年的历史,却能成为最伟大的艺术。这一世,路非不仅要改变自己,更要改写影史!
  • 快穿之女配要倒追

    快穿之女配要倒追

    凌斐为了复活,拼了。嗯?怎么第一个位面就死了,咳咳,是一个意外哈!。“什么?你居然要我脚踏两只船?”系统:【放心都是同一个人】“哦~这我就放心了”某日里男神1:“好啊!敢背着我有别的男人了。”凌斐(面如死灰):完了男神2:“你怎么能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凌斐:偶~不,谁能救救我。............作者新手,请爱护,我会尽量写好一点的,若是不喜欢,好的右转不送。
  • 沉浮在诸天万界

    沉浮在诸天万界

    因为一件事,他开始改变,自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第一个世界可以跳过,写的不怎么好,没有写完整。)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