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7600000002

第2章 十八岁春光不在

戏台,是一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在家族中、在村子里,它和我们走过的许多村子的兄弟一样,都很辉煌、很显赫地坐在村子中央。每年一度的繁华,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是与日常重复的劳动生活划开的区域,有许多激动的时光。很多很多的欢乐都让时间的拂尘,一下一下地拂淡了。走上戏台,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恍若锣鼓的家伙,一派高亢的梆子腔,都被封在它的木板和廊柱的木纹里了,一起风,咿呀呀似有回放。

纵观戏曲的发展史,戏台总是与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同步发展的。戏曲萌生的北宋之前,尚为歌舞伎乐表演,这种表演只是划一块地方。家乡叫“打地圪圈”。摞地为场,有天性活跃性情的人在场地中央手舞足蹈。后来出现了露台,把艺人抬高,看那个人展示自己,展示一块活跃的天地。

有史记载,这种舞台始于汉,普及于宋,到11世纪的北宋中叶,在北方的农村庙宇内开始出现了专供乐伎与贡奉之用的建筑——舞亭。舞亭的消失于舞台的出现有关,大众化给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天中最值得记忆的深刻是从早晨开始的。一年中最值得记忆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家伙开始的。

中国是世界上造神最多的国家。家乡的神有伏羲、女娲、炎帝、舜帝、汤王、关帝、城隍、玉皇等诸多国家级本庙,更有二仙、崔府君、马仙姑、张宗祠等诸多的地域庙宇。人敬畏神,神不言而恒永。一座舞台的出现可以让村庄的天空改变分量,连贫穷也像绸缎一样富足无比。

舞台是村庄伸出的手臂,向神表示敬意,是人对神的暧昧。倘若村庄里没有戏台,“不惟戏无以演,神无以奉,为一村之羞也。”凡是村庄的神庙必有戏台,甚至戏台都能与庙宇的主殿相媲美。戏台是主庙之后最华丽的建筑。戏台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快乐的场所。

我始终不能忘记,阳光总是很妖艳地照在舞台上,如舞台上后来的灯光。人们将历史搁置到舞台上,人们开始娱乐历史,享乐历史,笑话历史。

历史中帝王也有守不住江山的那一天,上天总会让它遭逢对手,于是就有各路英雄死在舞台上,死在锣鼓家伙里,看他们的人生曲曲折折,既熟悉又陌生,坐着,说笑着看历史,看谁有能耐活到今天,天底下还是俺们老百姓有人样有活头啊。

看戏的人笑舞台上的人一生都吃的是啥力气,过的是啥日子,心里受的是啥委屈,担的是啥惊慌。看的人傻了,演的人疯了。当热闹、张扬、放肆、喧哗,牢牢地挂在台上台下人们的脸上时,神这时候也变得人性化了,神明白自己是人世间最人性的神,更明白是人超控着神的心力。

山里人对戏台真是太热爱了,热爱入了血液里。每年村子里都要开台唱戏,几乎每座装扮得金碧辉煌的戏台下面都能看到看戏看老了的人,他们把唱戏看作是村庄的脸面,村庄的光荣。一年能开上两台戏,村庄里的人外出走动都得仰着脸,所以,台上锣鼓家伙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儿十八岁春光。

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的影子。纸上的东西了解得多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总是不太踏实,过分动听的词句,往往都含有水分。一台戏,短促的热闹,闲月闹天的阶段,庄稼人看回头,看得情趣盎然才叫好。这不,天才麻麻亮,汉子就扛着板凳站位置了,落定的板凳腿要等戏唱完了才要回家。女人们傍晚等不及吃饭叽喳喳早已在戏台下风骚开了,男人允许女人在唱戏期间浪笑几天。

那样的时光,是村庄人潮喧闹的季节,也是流里流气的男人绝难一逢的际遇。剧团的演员接戏箱一到,女演员就在村中央找自己的住地了。

最早剧团来了都住在空了的庙里,或腾出来的学校,地上铺着谷草,地铺就在谷草上打开。后来演员长大了对爱情开始想往,到了唱戏的台口,一部分人就懒得和大家群居了。

乡下人给剧团编了四句顺口溜:“一等人睡炕铺毡,二等人支桌蹬砖,三等人满街乱蹿,四等人就地铺摊。”

头句是说男女一号们都住在大队院,有床,床上还有毡,第二句是说男女二号们在腾空的学校里抢先用学生的桌子合并了高出地面的床;第三句讲,既睡不上床又抢不到桌子的演员心有不甘做三流演员,只好满街蹿着想借住几天人家的空床铺;最后一句是讲跑龙套打把子,自觉低人一等,落在实处有啥只好睡啥。

现在和从前有所不同,剧团演员都睡了钢丝折叠床。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从前。

从前的四方步,伴着梆子板眼敲打的节奏,油彩一脸似乎就穿行在了写实与象征的两重世界。

人生如果是一场梦,演员演到极致便回到了自己的前世,前世演过跌宕起伏的大戏,今生却不知依旧还是戏在演绎自己。人不知舞台上萧何月下追韩信,为何要义无反顾?为何?大流氓刘邦说:“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长亭,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胯下辱,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有谁知,有谁知?追来的人到最后落下一段唱:“到如今一统山河富贵安享,人头会把我诓,前功尽弃被困在未央,这才是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苦哇,若干年后,江苏淮安推出“漂母杯”文化大奖,那个奖如若不是韩信谁能知道那个无名氏“漂母?”天下事:“演朝野奇闻兴废输赢可鉴,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当资。”

那样的舞台上,那样的大英雄悲歌。

我看见过山西省万荣县孤山脚下北宋石碑,碑上记录着民间集资建造的最早中国戏曲舞台。北宋叫“舞亭”、“乐楼”,大都市汴京还被称作“勾栏”、“瓦舍”、“乐棚”。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是一副来自民间旧戏台上的楹联,当今人想要和历史对话,能找到唯一的活物实际就是舞台了。其他还有什么呢?得天时之利益于一世,扬个性通达于舞台,时风时雨造就了读书人两种出路,一在庙堂,一在江湖,江湖多出编剧才子,身价不涨,只混个江湖受人追捧,那样的才子虽死犹生。

家乡的古戏楼旧了,肉眼寻觅见它时,它已经失去了俗世快乐,它赤裸在天地间,曾经在黑夜里能瞥见丽日天光的地方,也是给普通人再现贵族资源的地方,我看到它时寂寞到了悲痛的程度。无人救我。只有那戏台上重檐歇山顶、青灰筒瓦、正脊鸱尾艰难涌动直刺青天;只有那左右垂脊立瓦神戏文武将靠旗长枪,等待着大锣亮声好腾空远望。然而都安慰不了我,天地间只活跃着我的喘气声,我清醒得过于明白:修补是必须的,不修补就是毁灭,但往往修补就是另一种毁灭。一个注定逃不脱没有任何保护伞的边缘与岁月无奈抗衡的建筑,它生或者说它死,谁来多问几句?!

那是一座由斗拱组成放射状的戏台藻井,覆斗式八卦形,盘龙圆心结顶,周边复套小八卦,并由八条游龙镶嵌其间,一座富丽纤巧的舞楼。改革开放后它的挑角塌落了,匠人修复时看到一条椽上写下:“比我工匠好的少上一根椽,不如我的多上一根椽,再好的工匠也有多少之差。”拆卸时是编了号的,修复时现代的工匠多上了两根椽。

手艺消失得如此快速。文明的复兴是历史进程,慢是一种坚实凝聚。慢下来吧,让我们慢一些走向生命的终极。

难道像生物体的衰老那样,建筑也无可逃避?笼天罩地下,沉郁的秋,深邃明净,丈量不出的广阔与深厚,谁预支了晚秋萧瑟的悲凉。黄昏甫至,该是“余霞散成绮”的季节,为何?黯淡暮色,沉重如铅色。

宋金时期,家乡的神庙中,除了专门用于神仙仪典的祭台和献台以外,普遍出现了专门用于乐舞戏曲表演的乐台、舞亭和戏楼。殿前的广场上,设置两座露天的方台,一座是摆设供品的献台,一座是用于乐舞戏曲表演的露台,当时在露天舞台上,表演的乐舞戏曲演员叫做“露台弟子”,演绎到民间便有了“露水夫妻”。

露台的分离意味着乐舞演出与食品供奉的分工,乐舞摆戏表演作为精神文化需要在庙会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金元之交,戏曲在乐舞摆戏的摇篮里脱颖而出。庙会期间,除了社火以外,人们更喜欢雇请专业的戏班。露台和舞亭逐渐演变为殿阁的形式,戏楼和神庙之间又留出了开阔的观众场地。

自从杂剧出现之后,戏楼跟戏曲之间,有一个互相适应、互相磨合的过程。从家乡沁河两岸古戏台的形式上看,有歇山顶,有单檐歇山顶,还有重檐歇山顶,还有十字歇山顶。特别是金元戏台,作为建筑的一种遗存,古戏楼本身除了演戏之外,戏楼本身又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从装饰上,有雕梁画栋,琉璃、砖雕、木雕,还有石雕镶嵌的戏楼。

再有一个,就是他的楹联,比如:“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舞台上转一个圈从长安一下就北上进入了胡儿小国。

楹联表现虚拟的虚拟性,从它本身的含义上,更是涉及到了: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到宋金元时期,从“惟有露台阙焉”、“既有舞基,自来不曾兴盖”等神庙碑文所记来看,露台或舞亭已经成为当时许多神庙必备的建筑之一。舞台在不断扩建中一点一点消失,消失在人的欲望扩大下。

清,舞台最活跃的是春秋二祭,即春种时来祷告许愿,祈神降雨,盼望春耕顺利,秋祭时杀猪献五谷请戏班子唱大戏。是村庄对自然敬畏的象征,为酬神而建。神庙大都坐北朝南,正中间叫正殿,正殿代表着一个礼的概念。要在那儿举行仪式,对面的戏台,则代表着乐的概念,古老的礼乐,礼以兴之,乐以成之。礼乐不是一种技艺,不是任何训练,是一切,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与自己相关苦难的敬畏。

唱戏的日子来了,那个日子的到来不仅萦绕禽畜鼎沸,更是全村人都在繁忙的往返。邻居志强说:一台戏把血和肉粘连在躯干上,把外出的脚步声拽了回来。他说此话时,还没有婚娶。他的母亲裹着小脚,他的哥哥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抛弃了田园,外出打工。他没有外出,是因为家里的母亲离不开人,总得有一个人守着家。他是多么渴望城市,看着那些涌向城市的打工潮,他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走出去。他压着欲望,没有年轻人的村庄显得虚空和恍惚。

也只是几年的光景,家中老人的离世,一栋栋老宅黑了。一年一度的戏,规模越来越小了,有的村庄甚至不唱戏了。村庄里的人大都患了一种城市病,回乡或留城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他们成为生活在这个错位世界的一种暗示,成为一种隐喻,一望无际的田野作为背景,呈现出沧桑。

真有一台戏唱,年轻人遍寻不着,那些蹲在断墙上晒太阳的老年人,或许因为唱戏有一点起色。坐在台子下,怎么看怎么都有一种内心荒凉淡漠的气质。戏台上头把拉得依旧那么爽亮,女戏子的腰肢是柔软的,迎风摇曳,长袖曼舞,台下的风景已然不是从前。热闹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村庄抱紧破旧的老屋,有着对生活怨愤的无望,村庄也像重病缠绕在身,一台戏或许让村庄在大地上缓过身子来,然而,我还是听见了秋虫干死的爆裂声,人声居然捂不住虫鸣。戏台上凝聚的光与色,在释放与渲染中似乎是记忆的显影,那些人老得真快啊,没有秩序的老去,卑微的老去,戏也叫不醒他们脸上的春天。

一种农事就是一个季节的驿站。一台戏可以拢住村庄的人气。现在的村庄什么也拢不住了。当年的志强已步入中年,他寄养在城市,城市里打拼,他的脸已有些扭曲,见了我依旧悬着一丝笑容。他说村里旧戏台被懂古玩的人偷走了那些木雕,石雕,我瞅着还有两块窗台石,如若值钱我回村卸了它卖你,不知能卖多少钱?我张大了嘴,文明退化到如此地步,曾经的敬畏呢?

眼下,我们还需要敬畏什么?!敬畏,这是人体肺腑最健康的拥有,缺失在了浮躁狂妄散乱之下。许多美好被遗弃被当做历史垃圾。这些历史垃圾成为戏剧财富,成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徐策跑城,成为霸王别姬,成为杨门女将,成为贵妃醉酒,成为王宝钏守寒窑,成为岁月的灰烬里,世界不再是奔跑速度而是一种慢下来的享受。

我看到村庄的瞳孔里,一缕光在消失,村庄的前世和今生怕是只能进入文字共人阅读了。

同类推荐
  •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9),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从北京到曼德勒

    从北京到曼德勒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籍老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庄士敦,1898年赴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政府任职,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他十分热衷旅行,在游历的同时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习俗、社情民意,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从北京到曼德勒》是庄士敦的一部长途旅行探险记。游历的时间为1906年上半年,途经北京、华北、武汉,上溯扬子江进入四川。以后全靠骑行或步行翻山越岭,跨越云南西北部,进入缅甸,旅行终点为缅甸的曼德勒。在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真实样貌,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等等,在庄士敦的笔下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在书中,庄士敦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西方世界应该对东方的文化传统给予应有的尊重。
  • 智慧故事荟萃(上)

    智慧故事荟萃(上)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上册收录了庞统察虚断案、曹操坐山观虎斗、望梅止渴、曹操施奸防刺、给敌人留条活路、周瑜反间除蔡瑁、庞统假献连船计、周瑜打黄盖、诸葛亮活用兵法等智慧故事。
  •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人生问题与困惑: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伦理道德等。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向青少年讲述了自己对这些话题的看法与认识,以及点滴体悟。
热门推荐
  •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禁忌游戏:总裁的娇宠情人

    禁忌游戏:总裁的娇宠情人

    他们年少时一起赴美留学,决定回国后就结婚的他们竟然在毕业前夕得到了一个十分特别的毕业礼物。在一些人的配合下,成功的把颜媛送上了别的男人的床。明明自己才是珠宝设计的天才,却无奈因为这件事离开了这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回国后不但是要完成任务,拿回文件,而且还要找出当年被说成是背叛者的真相。却不想本该在五年前就没有瓜葛的两个人,又重新走在了一起,还一起携手找到了当年关于“背叛”的真相……
  • 大镖局系统

    大镖局系统

    有人问:你可知道叶大镖头最厉害的武功是什么?答:我知道我知道,是防御无敌的九阳神功和金刚不坏体。那人道:不是,不是。答: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外门功夫。那人道:不是不是,叶镖头最多最多只会三招还施彼身。答:那一定是叶镖头的暗器功夫了,据说江湖上没有一种暗器是叶镖头制不出来,发不出去的。那人道:不是不是……答:那必定是叶镖头手中的那个七窍如意千机伞,据说那伞可以在一瞬间变出一十九种极厉害的奇门兵刃。那人道:不是不是。答:那你说叶镖头最厉害的武功是什么。那人道:这我哪知道?你咋不去问叶镖头去?叶谛道:其实我最厉害的武功是赚钱。
  • 绿玉皇冠案

    绿玉皇冠案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绿玉皇冠案》《斑点带子案》《五个橘核》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心理分析,给读者呈现一个冷静、智慧与勇气并存的神探福尔摩斯。
  • 致命芳香

    致命芳香

    行走万界投以冷眼,看生,看死。骑士,行路向前!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神医弃妃有灵泉

    神医弃妃有灵泉

    落入万丈深渊,本该尸骨无存。谁知元兮再睁眼竟然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女人……然而皇帝爱上了白莲花,元兮只能望着破烂茅屋无语凝噎。谁说的穿成后妃就能衣食无忧、宠冠后宫了?她可是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过呢!医药世家小天才一朝穿越只能为五斗米折腰,不过穿越人士自带光环,随手捡的石头内居然暗藏神奇空间。种田、采药、重拾医术,且看弃妃如何打脸皇帝陛下。渣男皇帝想吃回头草?元兮表示:呵呵!我就是在路边随便拣个男人都比你优秀! 【欢迎加入南山之南*陌上寸草,群聊号码:1023721312】
  • 队列之末III:挺身而立

    队列之末III:挺身而立

    《挺身而立》这是20世纪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写的关于一战的战争小说。休战日时男主人公从战场回到伦敦休假,他在这期间同情人会面,而这遭到家人和朋友的误解。待男主人公回到战场后,内心愈发渴望同情人共同生活。
  •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作品以诗一样的笔触,记录、描写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农村涌向城市的漂泊人群中,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人员的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抒写着其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美丽诗性与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