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和张大人想邀请王守正先生去张府,可是王太夫人不同意,弟弟好不容易从外地来看她,还没有一天呢,就被女儿女婿拉走了,怎么能行,少说也要在家住上个三五天。
王太夫人李氏的年纪大了,多年没有回过并州老家了,好不容易盼来了家乡人,夫婿的族弟王守正,心情难免激动,王守正先生被王守仁大人和李氏是当成亲弟弟来看的,早些年王先生还被他们当儿子养呢。
李氏一直操心王守正的婚姻问题,俗话说,长嫂如母,从王守正年轻的时候就给他张罗娶媳妇,就算王守正辞官回乡了也没有放弃,直到他游历天下不见了踪影才不情愿的停止了。
李氏一直认为,王守正去游历的理由,有一半的原因是不想成婚。王守正和王老大年纪差不多,王老大都儿孙满堂了,王守正还是孤身一人,王太夫人心里不好受,再次提起了王守正的婚姻一事。
“嫂嫂啊,弟弟年轻的时候,想找个志同道合的娘子,可惜,寻觅了多年都没有找到合心意的。现在年纪大了,是真不愿意找了。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有弟子就行了。这样算来,我的“儿子”还不少,将来你的外孙女可是要给我养老的哦…”王守正认真的对大嫂李氏说道。
“我的外孙女,你放心,都是好的。要是敢不听你的话,我去教训她,将来肯定是侍奉你,为你养老送终的…。”李氏抹着眼泪道。
王太夫人在王守正先生心里是极为看重的,不想她为自己伤心难过,小心翼翼的说道,“嫂子,真不必为我担忧。您这样,我真不好再留在王家,要不我去小妹府上…”
“胡说,才来就走像什么样子。好了,你不爱听,嫂嫂就不说了,你啊,安心在家住上几日,在去见你的学生不迟。”
“让老大媳妇,置办几桌并州菜,我们娘俩好好品尝、品尝,看看还是不是那个味”
“这些个厨子,可是老二特地从并州找来的,专门给我做菜的。我闲来无事,和厨子们一起新创了几道,你给品鉴品鉴,给点意见。”王太夫人热情的说道。
“好,好。我一定好好尝尝。不瞒您说,这些年一直在外,很久没有吃过家乡味了,今日还是托您的福,能再次品尝到…”王守正乐呵呵的说道。
当天,王家举办了盛大的家宴,欢迎王守正的到来。作为女儿和女婿,张大人一家是不会缺席的。
张三姑娘第一次见到王守正王夫子就是在家宴上,一个中年人,年纪和王大舅和王二舅差不多,留着王家舅舅一样的胡子,身着青色的衣裳,一副读书人的打扮,和外祖母王太夫人坐在正席上谈笑风生。
舅舅、舅妈还有父母陪座在一旁,表哥们殷勤的为大家倒酒布菜,表嫂们带着大侄儿们和张家三姐妹坐在一起。
在张三姑娘的心中,这位客人就是标准的夫子打扮,原以为是王家舅舅为大侄儿们请来的新老师。
没想到,竟然是张大人为她和龙凤胎请的夫子。
这位还是外祖父的弟弟,父亲母亲都得恭敬的称呼一声“小叔”,张三姑娘只得老老实实的的称其为“叔外祖父”。
原来和龙凤胎商量好的,新夫子来了,要…,要…,总之要让他知道厉害,知难而退。没想到是自家亲戚,这一个个精心商讨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张三姑娘是听话的好孩子,王氏经常对她说,亲人之间要和睦相处,所以张三姑娘对王家的外祖母、舅舅舅妈、表哥表嫂们很是尊敬,虽然三姑娘经常仗着辈分大,欺负大侄儿们,但是还是很爱他们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