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周战不是崇义侯,识时务,知进退,简在帝心。”张大人继续向夫人王氏说道
“和周战相交,不用担心被猜忌,如果是明威将军府或是铁卫伯府,为夫可不敢这么大大咧咧的来往。”
“想当初,周战父兄皆战死,崇义侯府势大,“威远军”差点易主,周战承爵后,能审时度势,抵御威逼利诱,得到先帝和皇上的支持,以弱冠之年独掌一军。”
“老明威将军和老铁卫伯交口称赞,甚至为了召周战为婿而大打出手,还是当时的太子殿下出面,为周战牵线承恩公陈家的姑娘,化解了这场抢婿大战。”
“没想到威远侯还有如此抢手的时候”王氏笑道
“可不是,只有当时太子舅家的姑娘能让两家退让,这事还是当初岳父大人教导我和舅兄时说起的,几家明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暗地里你争我抢,此事也算是本朝秘辛了”
永兴皇帝的元后出至淮阳陈家,陈家家主受封承恩公,元后早逝,方家崛起,永兴皇帝续娶了方氏为继室。按理法,方皇后不算原配嫡妻,方家不受恩封。随着方氏的权柄的加大,陈氏退回族地淮阳,避开京城纷争,逐渐沉寂下去。威远侯府联姻承恩公府是当时太子太傅王守仁大人提议的,全了勋贵世家的情面,也为太子新增天然盟友,必会加重太子在军中的影响力。
崇义侯方仁奋勇搏杀,得到了至高权利和滔天的富贵,方氏为后及加封崇义侯诸子,都是皇家对方家的礼遇,如果方家在此时,最鼎盛时期急流勇退,最少可保三代荣华富贵。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老仁侯贪慕手中权力,养大了方家人的胃口和胆子。
方家内部一团乱,崇义侯宠爱爱妾所出的次子,想立其为世子,引起长子和三子的不满,二人联手部分官吏,结党营私,次子也不甘寂寞,在崇义侯的支持下,自建党羽,争夺权柄。
双方成党争之势,崇义侯躲在幕后操纵干预朝政。可惜其发展状态超出崇义侯的预料,诸子间仇怨加深,渐成为死敌。
次子一方跳出来,指证大哥和三弟的罪行,引发出席卷朝堂的清洗大案,此案证据确凿,辨无可辨。永兴皇帝念崇义侯的功绩,给予方家夺爵抄家贬为庶民的惩罚,对于其他人可没有手软,依附崇义侯的官吏不知多少人被抄家灭族。
永兴皇帝忍辱负重、布局多年终将崇义侯在朝中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其在军中的影响力也被明威将军、铁卫伯、威远侯等人分化降到最低。崇义侯方仁悲愤交加,活活气死在病床上。
通过这场“崇侯之乱”,永兴皇帝收拢了对朝堂的控制。继位的永嘉帝不仅加强帝权也收拢了军权。威远侯周战以伤病为由,辞去“威远将军”职位,第一个支持皇帝收回军权,“威远军”改制为北大营右镇。其他将军统领也或多或少向朝廷交回了一些权柄,朝堂对边镇的控制力强势了很多。
永嘉皇帝每次加封朝臣都不会落下周家,对周站的两个儿子更是荣宠有加。金吾卫属禁军制,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威远侯长子周晨任金吾卫从二品护军,加封奉国将军,次子周昭任金吾卫正三品上轻车都尉,加封昭武将军。
“夫人,你觉得周兄的两个儿子怎么样,老大今年十八岁,老二十六岁,与我家嫣嫣配如何”张大人问道
“夫君什么时候想到与周家联姻”王氏有点诧异,不是说周战嘛,怎么说道联姻去了。
“你和威远侯商议了,可别胡乱答应啊,我不是说周家公子不好,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情相悦岂不更美,还是先问问孩子对周家公子的看法,如何?”
“夫人不急,我们嫣嫣才十三岁,出嫁还早呢。与周家联姻是为夫刚想到的,我只是有点担心,王家没有女孩,大舅哥和二舅哥家生的全是儿子孙子,没有适龄的女孩。”
“岳母寿宴上,你也看到了,太孙可以大婚了,如果太孙有想法笼络王家,悦悦太小不合适,嫣嫣年纪不正合适吗,太孙也才十五岁”
“太子殿下偏宠侧妃,太子妃没有子嗣干脆不管事,东宫皆由侧妃主事,为了太孙之位,大公子母亲姜侧妃和二公子母亲何侧妃,斗的厉害,东宫直接分属为两派,就算大公子得到了皇上的册封,二公子和何侧妃也没有消停,听说二公子和何侧妃更得太子殿下看重。东宫这种情况,嫣嫣是万不能嫁进去的”王氏说着说着,担忧起来。
“所以周家才合适,威远侯是皇上的股肱重臣,周夫人是皇上的表妹,亦是太子妃的堂姑姑。”
张镇大人和夫人王淑,这晚都失眠睡不着了,张大人决定明天就探探威远侯周战的口风,王夫人决定明天问问女儿,如果女儿不愿意,也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被富贵迷了眼,皇家哪是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