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600000022

第22章 嘉州画院(1)

煞费苦心 创办画院

1979年开春,李琼久便着手筹划嘉州画院。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尚无民办文化社团首例。李琼久甘冒风险创办画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栽培弟子。在画院成立前后,李琼久一再强调:“我们办画院,就是为了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写生,边学习边创作,搞学术活动,最终是拿作品说话。”并说:“师母也一再交代我要关照学生,考虑他们的前途。”

其二,断子绝孙之痛,让他甚为孤独,此时更需要朋友相伴弟子绕膝。正如吴耀回忆所说:“李老当时不去北京,省委书记杨超请他去成都,到省诗书画院当副院长他也不去。他自己搞个嘉州画院,和朋友弟子们一起游玩、画画、写生,自由自在,当然潇洒。”

其三,集中活动,开展学术交流。自1962年接收弟子以来,要组织一次集体写生、创作活动非常困难。平时常去的,是城南清华瓷厂,有时也在大佛寺、乌尤寺小小的斗室中,这样长期漂来漂去地“打游击”也不是办法,应当有自己的“基地”。再则,要组织跨省区的写生或学术交流活动,带一帮人出去,名不正言不顺,需要有一个合法的学术组织,出师有名。

好不容易才落实政策,解决了自己的饭碗问题,对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的李琼久来说,办一个文化机构,完成一项群体事业,谈何容易!创办画院,有三个必备条件:经费,场地,官批。比起经费和场地,最难的是“官批”。

此时,李琼久唯有将希望寄托在热心支持艺术活动的黄高彬身上。

黄高彬比李琼久小几岁,中学文化,凭借城市贫民出身和党员的优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调任乐山县文化馆馆长。此后,无论升迁何职,“黄馆长”便成为大家对他的尊称。黄高彬谦和良善,为人热情大方,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游刃有余,简直就是个天生的“外交家”。自任文化馆领导后,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与日俱增,十分尊重新老画家,尤其对李琼久关怀备至。到大佛寺文管所当所长后,经营得井井有条,特别善于利用大佛寺这个对外接待窗口,热情接待来自省内外写生、考察的文人墨客,收藏了如郭沫若、陈子庄、冯建吴、李可染、费新我、程十发、关山月等国内一大批书画名家的墨宝,丰富了馆藏。

李琼久要办画院,黄馆长便成为他合作的最佳搭档。

面对李琼久迫切的期盼和决心,黄馆长主动承担起责任,承诺可以利用大佛寺山上闲置的庙产,在东坡楼开辟书画活动场地,由文管所提供茶水纸笔,若有大型活动,费用则由大家均摊。“文革”刚结束不久,要通过“官批”,对黄高彬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他一面在地方官场斡旋,一面着手争取省里的支持。

李琼久的影响日益扩大,精心培养的一批弟子也羽翼渐丰,“嘉州画派”的影响在省内与日俱增,为争取省里支持,关键时刻,需要一个从中穿针引线之人,此时,他们想到了吕林先生。

河北汉子吕林,身材瘦高,脸膛黝黑,生性耿直,是个戎马出身的延安老革命,时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版画家,尤好水墨丹青,对嘉州山水情有独钟,与黄高彬、李琼久过从甚密,尤其仰慕并推崇李琼久的艺术。得知李、黄二人的计划后,自然十分支持,并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大造舆论,二是争得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的支持。吕林甘当说客,让省美协秘书长龙月高做李少言的工作,故此制定出自下而上三步走的策略:

一、在短期内组织一次《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以造声势,凭实力在川内扩大影响,促成省领导的支持;

二、由黄高彬负责做好地区宣传部部长张浩和地、县两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三、待时机成熟请李少言、龙月高来乐山考察,趁机建言。

笔者和曾经担任过画院秘书工作的温吉言先生,多次参与画院策划筹备工作。细心的温吉言有过详细日记笔录,在他所著《嘉州画院诞生纪实》一文中有如下记载:

“1979年2月15日,李琼久先生召集市中区、五通桥、夹江等地的部分学生在大佛寺座谈《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有关事宜,拟向社会展出新作成果。

“1979年4月26日,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省美协秘书长、美术摄影展办公室主任龙月高,在大佛寺会见了琼久先生及其在城区的部分学生,观看了《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的部分作品,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1979年5月1日,由乐山大佛乌尤文物管理所、乐山中国画习作组联合举办的《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在大佛寺东坡楼隆重开展。这次共展出琼久先生的学生盛志中、黄仲新等十九人的山水、花鸟、人物国画作品八十九幅,充分展示了以琼久先生为代表的嘉州画派的艺术风格,受到美术界和社会人士的极大关注……李少言、龙月高专程前来参观了这次画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琼久先生及其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第二年春节去成都开展。龙月高还在《成都晚报》发表文章,介绍此次画展的情况,首次披露了以琼久先生为代表的嘉州画派。

“1979年8月5日,琼久先生与文管所所长黄高彬,召集部分学生在大佛寺藏经楼商谈成立画院一事。琼久先生说,这次画展的成功,说明我们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明年的画展是省美协交给的任务,而且要求我们在这个画展的基础上再创新作。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现在看来,没有个组织就没有凝聚力,也把大家召集不起来。少言、吕林、月高希望我们尽快组织起来,把嘉州画派的作品推向全国,与外地的画家进行学术交流。与会人员都表示应成立个组织,便于艺术创作,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并就组织形式、名称、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黄馆长说:‘这个组织要吸收有艺术造诣的人员参加,文管所的美工组归入这个组织,我把这个组织作为文管所的一个部门向市委汇报,这样有助于解决经费和活动场地问题。’在讨论到组织名称时,琼久先生说:‘我认为这个名称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问题,例如凌云书画社或嘉州画院,它除了书画创作,还包括学术研究性质。’经过大家讨论,这个组织暂名为‘凌云书画社’,暂定黄高彬为社长,李琼久为第一副社长,郭志全、黄仲新为副社长,杨允中、杨风、刘朝东为艺术顾问,积极准备明年春节赴蓉展览的作品。琼久先生在会议结束时,语重心长地说:‘少说点、多画点,让自己作品来说话,不要骄傲,少说别人的短处,要以团结为重,不要排斥其他画种,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不要搞小圈子,要为中国画发展作贡献。’

“1979年底,琼久先生再次召集部分学生在峨眉山伏虎寺商谈画院筹建事宜,经过大家认真的讨论,决定采用琼久先生提出的‘嘉州画院’这个名称……由琼久先生题书院名,成立时间暂定在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

“1980年初,李少言、吕林、龙月高下榻嘉州宾馆,琼久先生及部分学生前往拜访,并向他们汇报了嘉州画院的筹备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1980年3月15日,嘉州画院成立筹备会在大佛寺东坡楼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乐山市委(县级市)书记刘超,乐山文馆所黄高彬、唐明中,老一辈画家李琼久、刘朝东、杨风、陈蜀樵、张志成、何康成、李龙罕、王朝翔,乌尤寺主持遍能,乐山城区美术界万一宾、毛明祥、陈烈、杨协华等及李琼久学生。

“筹备会经过民主协商,推荐出嘉州画院第一届领导班子:刘超为名誉院长,李琼久为院长,黄高彬、杨风为副院长,唐明中为秘书长。聘请遍能、朱佩君、杨允中、李世南、刘朝东、李道熙、张志成、何康成、李农罕、李方惠、万一宾、童谣为顾问。画院成员有盛志中、黄仲新、卜敬恒等二十八人。”

据温吉言珍藏的当时筹备会议原始笔录所载:1979年参加《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作品八十九幅,参展十九人为:陈泽生、康汝昌、吴跃、吴熙、漆志才、杨俊、罗明波、姚文俊、徐志学、黄仲新、盛志中、郭志全、卜敬恒、何庭光、袁茂林、葛小灵、余龙、温吉言、谢光福。

首批嘉州画院成员名单:(28人)

黄仲新、郭志全、康汝昌、杨俊、温吉言、卜敬恒、罗明波、吴跃、盛志中、河川、何庭光、袁茂林、谢光福、姚文俊、杨俊奎、李忠纯、吴熙、陈泽生、许源立、周连城、苏国超、苏卜基、胡芳、李善灵、邓传贤、周吉耻、葛小灵、何可。

两年多来,经李琼久与黄高彬二人联手通力合作,不懈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筹备大会上,在地、县两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参与、支持下,取得了名正言顺的“官批”。

民间画院第一家

1980年春暖花开之际,3月15日的凌云山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迎来自“文革”沉寂十几年后,灵山禅院最热闹的、嘉州画院成立的日子。

同类推荐
  • 鲁豫有约之财智过人

    鲁豫有约之财智过人

    此书收录了10个在经济领域创造财富神话的人物,这里面包括财富的弄潮者李彦宏、张朝阳——他们正在以一种更成熟的姿态成长自己,修成正果。还有正在崛起的新贵江南春及一群家业继承人——这批新生的力量,可能会集体性成长为社会的主力军。更有一批像杨百万这样的创富草根——他们起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正在用简单、低调的方式开拓各具特色的创富之路。
  • 浮沉: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

    浮沉: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

    本书讲述包括李斯、窦婴、赵普、蔡京、寇准、胡惟庸、严嵩、高拱、魏忠贤、温体仁、索额图、张廷玉、和珅、在内的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抽丝剥茧寻找隐藏在历史迷雾背后的帝国重臣们的奋斗轨迹和心路历程,从荣耀与惆怅、灿烂与失落之中总结历史的规则,让读者在轻松畅达的文字中满足对重臣生活的窥探,在人物曲折多变的命运中寻找对自我的启发。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本书是《千古数风流丛书》之一,记述了唐代十八学士的生平事迹和替补队员陈孝孙。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活泼,并配插图,为广大读者了解古代英雄人物提供参考。玄武门之变以后,高祖被迫禅位,李世民终于登上天子之位,他立刻重新组建朝廷,用自己的心腹取代高祖近臣,十八学士也全都受到重用,成为李世民所依赖的朝中重臣。勿庸讳言,十八学士的确是当时杰出人才,李世民慧眼独具,将他们吸收到自己的周围。他在政变成功以后,将十八学士全部吸纳到朝中,与他们一起讨论天下政事,为太宗朝政治的清明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 沧海一笑:跨国奇案女主角的传奇人生

    沧海一笑:跨国奇案女主角的传奇人生

    新中国成立后,一场诉讼时间达21年、涉案金额多(1984年的30亿元人民币)、取证难度大的跨国经济大案,揭开了一段隐藏在历史夹缝中的传奇,故事从民国初年一位少女抗拒裹脚、远赴日本求婚开始……为了爱情,她接受了荒谬的条件,改用丈夫已逝前妻的名字。她曾与土肥原贤二、张作霖、溥仪、婉容、裕仁天皇等人有过近距离接触。丈夫死后,她顶着汉奸老婆的恶名与儿孙艰苦度日。古稀之年,她莫名地成为了骗子们争相冒充的对象,神奇般地成为一场跨国经济大案的女主角。从民国初年到伪满洲国,从抗战胜利到改革开放,从珠光宝气到贫困潦倒,从改名换姓到做回自己,六十六年的时间跨度,一桩桩惊世骇俗的传奇经历。她的一生注定要震撼世人……当代著名学者、大书画家范曾先生曾被她的事迹所打动,并为她题写“依然故我”四个大字。该书完稿后,范曾先生再次为该书题字“沧海一笑”。
热门推荐
  •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李斌良调任奉春市公安局春城分局局长不久的一天夜里,他孤身前往一条小巷赴约,突遭袭击,陷入昏迷中。他被救醒后发现,他的身边还躺着一具尸体。他带伤亲自指挥破案,很快查到,这一蹊跷血案是本市一个杀害警察的在逃犯所为。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人物和事件围绕着此案一一呈现出来,奉春的种种社会矛盾也摆在李斌良面前。
  • 超品太子妃

    超品太子妃

    穿越了,还带着彩超检查仪。一朝穿越成为废太子妃,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皇子,叶盛雪如何力挽狂澜,与废太子携手成为九五至尊?嘤嘤嘤,废太子,我来了!我是废太子妃,带着彩超的废太子妃!本女很能超,太子要珍惜!
  • 诸天万引

    诸天万引

    谁能告诉我,系统还可以被寄生的???我的系统被调换了,在线等很急的。ps:书友群725601617欢迎书友来提意见
  • 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只神有点坏

    那只神有点坏

    “虽然我不知道这小子是什么来头,但是能你们神族诛杀的人,我却一定要救上一救。”她是上古的神,沉睡了万年之久,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和神族作对,在天河凿了八十个孔,四海八荒下了整整三个月的大雨,她自己却在西天梵境听佛祖讲经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绵绵情深只为你

    绵绵情深只为你

    渣男背叛,家人极品,心灰意冷之下,郑绵绵一不小心惹上了那个偏执大佬,偏执大佬不仅偏执,还是个粘人精。“绵绵,这辈子你只能和我结婚,只能喜欢我。”“绵绵,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但你不能离开我。”“绵绵,你要离开也可以,带上我行吗?”郑绵绵:“……”
  • 我就是一个废材

    我就是一个废材

    一个当不了师姐的废材少女,一个做不了皇帝的十九皇子。一把剑一双刃,五湖云月,星河川峡,古渡风高。这天下不求肆意来去,但求第一第二。
  • 九州凰谋

    九州凰谋

    前世,洛殊嚣张跋扈,声名狼藉,人人唾骂。一朝惨死,全京城的人无不拍手称快,直呼报应虽迟但到。但是不好意思,她又活过来了!这一世,洛殊双商上线,以头脑为后盾,美貌为武器,打脸极品。她恃美行凶,她上一秒对你笑,下一秒要你命。无人不在心里“赞”一声:妖女!谁知被一个时不时化身腹黑深情大型犬的男人缠上。还能怎么办,看他长得好看,还这么宠,姑且收下呗~
  • 御灵骑士团·诺因与彩狸

    御灵骑士团·诺因与彩狸

    她是一个渴望成为御灵骑士的平凡少女。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邻家女孩。她反复考试,想尽了办法,终于成为骑士团的一员,然而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庆祝,危机已然降临。她或许一辈子部不会想到,有那么一天,自己会卷入两个大国的战争中。主少臣疑,临危任命。当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如此平凡的一个女孩也会担起抵抗侵略的重任。小小的女孩被授命为骑士团长,周围的不信任、外敌的压力、恩师的失踪……种种困难接踵而来,压在她娇弱的肩膀上。她要怎么做?究竟怎样才能打破危局,拯救国家、拯救自己?少女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灵魂也有一席之地(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灵魂也有一席之地(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拥有信心,所有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缺乏信心,即便是最微小的挑战,都会显得无法逾越,难以克服。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