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5100000034

第34章 影视艺术(4)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一人的单挡,两人的双挡,三人的三挡。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刘天韵所唱的《林冲踏雪》,杨振雄唱的《武松打虎》,马如飞的《珍珠塔》,徐丽仙唱的《喋恋花·答李淑一》,杨乃珍的《大九连环》都是苏州评弹的代表性唱段。

评书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评书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评书艺人多由“说唱”艺人改行而来。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

评书已有十代演员。其中最负盛名的有:“评书大王”双厚坪(第六代),“净街王”王杰魁(第八代),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第九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第十代)。他们都擅说冠笏袍服、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编演新书方面有成就的演员有袁阔成、田连元、李庆良、田占义等。评书代表作品:《戊戌变法》、《东汉演义》、《薛家将》、《薛刚反唐》、《封神演义》、《水泊梁山》、《长坂雄风》、《金钱镖》、《三国演义》、《红岩魂》、《赤胆忠心》、《烈火金刚》、《西楚霸王》、《林海雪原》、《暴风骤雨》等。

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色彩绚丽,图案丰富。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不同颜色拥有不同的含义。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表示阴险奸诈、黑色一般表示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等。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

龙套

龙套是戏剧角色行当之一,专用来指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由所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组,在戏剧界叫做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八人)龙套以示人员众多,甚至可以表示行军打仗时的千军万马,起着烘托声势的作用。龙套大多数时间只是站着,基本上没有动作、道白,没有唱腔。但是,整台戏,龙套必不可少。龙套多数时间站着,叫“站文堂”,龙套有时要走动、快走、跑,编队,变换队形,等等,这些动作叫“跑龙套”。后来把扮演剧中的龙套角色的演员,就叫做“跑龙套的”。

变脸

变脸属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等。它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需要动作敏捷,密切结合人物情绪的变化,不露痕迹。在改进变脸技巧方面,川剧界的康子林、魏祥林、孙德才等都作出了贡献。

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三变、五变乃至九变;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此外,还有撕脸和贴脸。

传统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现存传统相声约300余段,相声名家: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李金斗、师胜杰、冯巩、牛群等。经典作品:《连升三级》、《糊涂县官》、《买猴》、《歪批三国》、《戏剧杂谈》等。

喜剧小品

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作品,又称戏剧小品。在种类上可分为话剧小品、戏曲小品和电视小品等。最初是一种用来进行表演和导演基础训练的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舞台演出或利用电视进行转播的演出形式,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小品的篇幅小,演出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所以要求事件比较单纯,主题明确,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练、生动、幽默。小品亦可有不同的风格体裁,如喜剧小品、正剧小品、悲剧小品、荒诞小品等。在中国舞台与电视中的小品大多是喜剧小品。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小品名家:赵本山、陈佩斯、朱时茂、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等。经典作品:《卖车》、《卖拐》、《过河》、《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超生游击队》等。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也叫“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今大约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分,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总之,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秧歌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秧歌、龙灯、旱船、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全国各地的秧歌名称各异,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东北大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它们都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有的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傩戏

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大多唱多白少。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咸少,傩戏传承困难。

木偶

木偶是在幕后由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起源于5世纪的中国、印度等文化古国。进入20世纪出现了新趋势,发挥木偶的特点,演一些“人”的演员无法表演的戏,产生了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如手套式、托棍式、提线式三者综合演出、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演员当看着观众的面操纵演出、台下观众与台上木偶混合演出及放映电影与木偶剧混合演出等。

皮影

皮影用皮制或纸制的平展玩偶演出的戏剧形式。它借助灯光把由人操纵的玩偶影像投射在半透明的屏幕上,供观众欣赏。它在许多国家中盛行,虽在表演形式、影人造型、音乐舞蹈及剧目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操纵为其表演方法,具有傀儡艺术的特点。国外皮影戏最早由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传人欧美各国的,并与宗教活动有关,后来发展成一种娱乐性的戏剧艺术。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种类较繁杂。传统剧目有《万仙阵》、《松朋会》、《天仙送子》、《半夜鸡叫》、《三打白骨精》、《鹤与龟》等。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废名追记自己小时阅读中国古书的心路历程。《少时读书》收录的都是废名先生关于如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文章、诗词、经卷的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中国文章”:阅读《论语》《水浒》等中国名著经典的感受以及少时读书的经验之谈;“灼灼其华”:关于《诗经》的讲稿以及杜甫诗歌的研究心得;“格义致知”:传达佛经中多个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赖耶识”的见解。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本书涵盖了南怀瑾先生有关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禅佛等著作中的精华观念和讲解,甄选了南怀瑾先生国学经典著作中的原话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和主旨,加入了新鲜的、贴合当下人们生活的案例加以阐述,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出来,同时再现南怀瑾先生的经典阐释。
热门推荐
  • 后宫婉颐传

    后宫婉颐传

    后宫佳丽三千,看女主如何在后宫独霸天下,将后宫经营的风生水起。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纪委书记(全集)

    纪委书记(全集)

    写实堪比《人民的名义》,正面描写纪委书记与贪官、奸商、利益集团的交锋实录!一个基层纪检干部从乡镇到县市,而后到省纪委要员一路反腐奋斗的精彩人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位高权重。所过之处,贪官们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但同样,他们也是腐败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慈不掌兵,善不执纪,他们是纪委书记。这张笼罩县、市、省,聚敛无数人利益金钱的黑网到底有多大?隐藏在黑网最深处的‘保护伞’究竟是谁?面对腐败黑洞的肆意猖狂,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男主角于清风陷入了政治道德和人格良知的双重考验。一线厮杀、内线交锋、高层博弈,当你踏上纪委这条战线,就意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每一次的交锋都是一场人性道德良知的考验,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只有真正的纪检人员才能体会。
  • 大千因果系统

    大千因果系统

    大千世界,无所不能,万界奇法,皆我所用,因果轮回,大千有我!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
  • OH!我的小男佣

    OH!我的小男佣

    这个突然出现的女生真的好美啊!嗯嗯,欣赏美女也是一种享受哦,不过,等等!为什么她要抱着熙正?!而熙正居然一见到她就立刻转头不理我了!!我不要!!不才是他的正版女友!我决定了,从现在起,立马展开行动,拯救我伟大的爱情!!但是,这个半路杀出的安东尼又是怎么一回事?!还肉麻兮兮地对我说“一见钟情”……天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天令神篇

    天令神篇

    人生如浮云,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切如镜花水月般……周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桑鹊本应该像林间的鸟儿一般无忧无虑,但是却卷进了周朝,犬戎国漩涡之中。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过是经历凡间的种种,却落得满身伤痕。事情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 唯一世界之唯一本质

    唯一世界之唯一本质

    末日之下的世界,毁灭的不只是人性,还有人心,到底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创造出新的世界?
  • 寒门宠妻

    寒门宠妻

    大丫、二丫、三丫、四丫、五丫,失婚王诺诺穿越到了农家,成了被休的三丫何松竹,带着五岁的拖油瓶包子。初来乍到,一贫如洗,好歹穿越给了灵泉,不幸中的万幸。何松竹誓言成为古代女强人,一手经商,一手养包子。只是,这位爷,你从哪里冒出来,哄得女儿喊着爹。何松竹也醉了,让自己入狼窝,也要自己愿意才行!新书《林门娇》,欢迎勾搭!
  • 万世,愿与你为伴

    万世,愿与你为伴

    昊灵:小妹,我愿为你踏遍诸天鬼神,愿万世伴你重生,只求你安好无恙!宣灵:还是大哥你照顾我,本来咱俩一起练这种功夫,你倒是把大部分内力都给了我。昊灵:这世上我就你一个妹妹,我不爱你又去爱谁呢?宣灵:“呦~这庙阴森森的,不会有什么脏东西吧?”昊灵:“黑白无常,还怕小鬼么?”宣灵:哼~我不管,有什么东西出来了,你可要保护我
  • 叶卿修仙传

    叶卿修仙传

    地球的末日,生存艰难。修仙的底层,生存艰难。对觅长生殷殷期盼的叶卿,吃着大把大把像糖豆的丹药,在荆棘满地、凶险异常的青元大陆开始了摸爬滚打的修仙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