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5100000046

第46章 学校及教育(2)

明清两代,殿试第一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加,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

榜眼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榜眼这名称跟状元、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探花

探花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经已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源于日本。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于是在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使节和僧人组成的“遣唐使”。由于遣唐使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能过长,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始,同时派来了“留学生”和“还学生”。“还学生”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留学生”是遣唐使回国后仍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

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现在日本文化中有许多与中国文化近似之处,这些都是“留学生”的功劳。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就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1986年4月12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高考

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在中国,高考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和成人高考两种形式。普遍意义上的“高考”指前一种。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部分省市考试科目较多,结束时间教晚些)考试。目前高考时间为三天:每年6月7、8、9三天。

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中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根据各门课程每一学期的每周授课时数、实验时数等给予一定的学分,学生学完规定的总学分数,方能取得毕业证书。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广。

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博士的由来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汉武帝时,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太学中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如今博士专指那些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

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后既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

双学位与第二学位

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习了另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者可同时获得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士学位。在国外,双学位制度由来已久,不但有双学士,还有双硕士、双博士。第二学士学位与双学位不同。第二学士学位是拥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在工作二年后再脱产进入大学攻读一门专业二年后取得的一种学位。学历高于本科而低于研究生。它们的待遇不同,双学位大多只享受本科待遇,而第二学士学位可享受研究生待遇。

MBA

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翻译为工商管理硕士,是美国哈佛大学1910年首创的学位。在西方,数十年来,MBA长期被视为工商精英(BusinessElite)。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

MBA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学位。进入MBA学习一般必须有第一学位要求,只有个别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可以例外。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它被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

MPA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为国际通行的专业学位,英文全称为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其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公共管理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作为一种专业学位,MPA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l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世界十大著名大学

1.哈佛大学(美国)创始于1636年。

2.斯坦福大学(美国)创始于1885年。

3.牛津大学(英国)创始于12世纪中叶。

4.剑桥大学(英国)创始于1209年。

5.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创始于1861年。

6.东京大学(日本)创始于1877年。

7.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创始于1754年。

8.巴黎大学(法国)创始于12世纪。

9.耶鲁大学(美国)创始于1701年。

10.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创始于1746年。

常春藤盟校

常春藤盟校(IvyLeague)指的是美国东北部的8所顶尖高等学府,这8所学校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美国最顶尖、最难考入的大学,它们是全世界接受捐款最多的学府,它们吸引无数最优秀的学生与师资。此外它们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8所学校中的7所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所有的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学,虽然它们大多也接受联邦政府资助以鼓励学术研究。例如常春藤之一的康奈尔大学就有4所学院是完全由政府支持的。八所常春藤盟校是:

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位于罗德岛州,1764年成立,前身是罗德岛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位于纽约市,1754年成立,前身是国王学院;

康乃尔大学(ComellUniversity):位于纽约州,1865年成立;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位于新罕布什尔州,1769年成立;

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位于马塞诸塞州,1636年成立;

宾州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位于费城,1740年成立,前身为宾夕法尼亚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位于新泽西州,1746年成立,前身是新泽西学院;

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位于康涅狄格州,1701年成立。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佛魇

    佛魇

    孤佛雷雨很大,像是要震碎整个天地,扶摇中州这一方偏远的寺庙里,一个小和尚睁大了错愕的双眼,嘴唇不住地颤抖,看着面前孤佛深邃的双眼,小和尚耳边又有了那空灵飘忽的声音,他双手合十在胸前,指甲互掐进手指肉里,疼痛未能让小和尚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他的眼前似飘动过那一幅幅画面。昏暗阴森的地窖里,四周堆满了空空的箱子,一个官衙护卫打扮的男人靠在墙根边。
  • 明伦汇编人事典名字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名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公子

    太极公子

    曾经有个梦想:驰骋江湖,快意恩仇。已经实现……曾经有份愿望:千里追凶,十步溅血。也已经实现……曾经有腔豪情:奇功盖世,名冠武林。初见成效……曾经有种期盼:烛影摇红,衣袖添香。桃花运很足……欢迎加入官方书友群:73832506
  •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

    芳芝嘴巴动了动,还是没吱声。她是不习惯反抗的,也是顺从惯了,但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云妈把宝春跟他们撇干净,好像她和苕货都成了罪魁祸首。她就不想想,是谁把她和苕货那东西扯在一起的。云妈一定以为当初是她芳芝勾引了叶汉明,所以借此惩罚她。可这一招也太狠了点,让她一直饱受煎熬,或许到老,到死。
  • 我在进化之巅

    我在进化之巅

    罗江回到了五年前,拥有了一双神的眼睛。可复制一切武学。可看穿一切招式。可看破一切幻术。别人几十年才练就的神功,他只需看一眼就能为己所用。别人看不见的,他能看见,别人看不穿的,他能看穿。当然,神的眼睛嘛,能力肯定不止这些.....
  • 齐俗训

    齐俗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舔狗日常

    重生之舔狗日常

    薛不二和王大一的爱情,从他们的前世到今生,前世,我因为一个错误而错过你,今生,因为机缘巧合,我又回到过去,这辈子我不会再放手!有的人会认为女主是一个渣女,但是我更爱她的态度,我就是她,我没有她的幸运,我只有她的不幸,我希望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幸运,回到过去找到自己爱的那个人!
  • 豪门挚爱:捡个帝少当老公

    豪门挚爱:捡个帝少当老公

    那个矜贵又清俊的男人自蹭了她车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占了她的家。“先生,我们好像不太熟吧。”胥薇薇纠结良久,还是将他拒之门外。胥薇薇几夜噩梦,梦里影影倬倬都是那个男人。他再次出现,一本正经地道:“薇薇,我观你脉象,必是忧虑过重,缺一味药。”胥薇薇皱眉:“什么药?”男人俯身亲了过去:“我这款苦口良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桑德堡诗选

    桑德堡诗选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1878—1967)是一位地标性的美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一生中先后三次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两次颁给他的诗集,一次颁给他的林肯传记。在他的有生之年,桑德堡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的丰碑,他的诗歌作品——包括《芝加哥诗集》、《剥玉米的人》、《烟与钢》——尤其受到好评。本诗集从桑德堡一生中创作的全部作品集中精选了206首诗歌,囊括了诗人大部分的代表作,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在桑德堡作品译介上三十多年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