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5100000050

第50章 人物称谓(2)

“格格”不是公主,它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清朝时,格格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俗称。

驸马

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驸马就变为一种专用称号。

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也起源于何晏。因为何晏面自如敷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汉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大司马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西汉末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隋朝时期,三公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

九卿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条谈到建筑宫室规模时说:“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注云:“六卿三孤为九卿。”此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

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

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为大府。魏晋南北朝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位较轻。

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之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清代皇帝的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提,可见不把六部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竟指哪些官,说法不一致。其小九卿则指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

诰命夫人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浩。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之人)的妻子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诰命夫人跟其丈夫或儿子的官职品级有关,一品诰命夫人的丈夫或儿子就是一品高官。诰命夫人有俸禄,但没实权。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代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

秘书

秘书这个名称,原来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自从汉代以来我国封建政权便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但那时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后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却无现在秘书之义。为后期沿袭,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到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才开始设秘书。现代的秘书职务,是领导的助手,其任务是收发起草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百姓与黎民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

黔首、黎庶

战国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和《战国策》、《韩非子》中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将民改称“黔首”,是由于秦为水德,水德尚黑,而黔又与黎同义。故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刻石用“黎民”,三十二年碣石石刻也用“黎庶”称谓百姓。

布衣

古代的“布”就是麻布,布衣即麻布衣服。古时衣料的优劣次序是绸缎为首,棉布上乘,麻布是普通之物。由于当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而棉花产量甚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显赫人家才穿得起,普通人只能穿麻布衣服。直到元朝时,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棉制品才得以逐步取代麻制品。由于“布衣”长期为百姓和军队所使用,所以就成了普通劳动百姓的代名词。

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所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中的先生指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中的“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则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现在“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

同志

“同志”一词最早出自2700年前的《国语》,其中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在称呼上体现平等,党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互称同志。“同志”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毛泽东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了20多处。

丫头

丫头也作“鸦头”,一般多用于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古时候,凡是未成年的孩子,不分男女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结成两个小髻,左右各一。其形状和牛角有点相似,故名“总角”,因集发为髻,故而又叫“总髻”。这种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男子到了20岁时,就要举行冠礼,女子到了15岁时,也要举行笄礼,以示成年。从这个时候起,男女的发式便有所改变。男的将头发合起来梳成发髻,女的则留发不剪,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由于这种双髻与树枝丫权酷似,所以被称之为“丫髻”,或称“丫头”。发展到后来,“丫头”就成了年轻女子的代称。

黄花闺女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叫做寿阳公主。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一棵梅树之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吹过,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艳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夸赞好看。从此,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人们将寿阳公主这种打扮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由于梅花是有季节性的,所以,女人们便采集来其他黄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以便长期使用。大家把这种粉料称为“花黄”。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贴花黄,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上两颊画成各种花纹成为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这种贴黄的装饰,作另一番打扮。

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还说明这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这样,“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

巾帼

古时候,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叫巾帼。通常,巾帼上面还装缀有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很多,五彩缤纷,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为巾帼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来,人们逐渐地把“巾帼”作为了对妇女的尊称。

须眉

清代徐时栋的《烟屿楼笔记》中说:“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红楼梦》中也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须(胡子)是男子所独有的,而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为什么要称男子为须眉呢?原来,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古代妇女又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这样一来,眉就可视为男子的“独有”之物了。所以,男子便被称为须眉。

东床

东床即女婿。东晋时,太尉郗鉴派了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客回来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挺不错,只是听说我是为您去选女婿,一个个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照样袒腹卧在东边床上吃东西,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郗鉴听了以后便说:“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好女婿。”袒腹卧于东床之上的人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郗鉴果然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皇帝的女婿也有称为“东床驸马”。

丈夫

相传,我国有些部落中,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基于这种情况,女子便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糟糠

“糟糠”常用来形容患难与共的妻子。该典故出自于《后汉书·宋弘传》。东汉朝廷官员宋弘为官清廉,不徇私情,深得光武帝的信赖。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寡居在家,对宋弘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光武帝招宋弘进宫,与他交谈,并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面倾听。光武帝笑着对宋弘说:“人显贵了,就要另交朋友;发财了,就要改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啊!”宋弘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他想:“自己夫妻感情很好,当初父亲被奸臣害死,妻子与自己一直共患难,同甘苦,怎么能中途抛弃而另觅新欢呢?”于是对光武帝说:“我听说,古人有‘贫贱之交无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佳话啊!”光武帝听后便不再提起此事。明代李贽《器黄宜人》运用了这个典故:“贫交犹不弃,何况糟糠妻!”

结发夫妻

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女子十五岁时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词原指男女成年。当时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柬住发辫,不再保留少女时代的发式,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在成婚的当夜,再由新郎解下。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这种礼仪是结发的变种,盛行于唐、宋以后。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称续弦。

两口子

“两口子”这种称呼源自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山东有一个才子名叫张继贤,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二人一见钟情,常常私自往来。石万仓酗酒成性,一次,因饮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但石家人都深信石万仓是被曾素箴和张继贤合伙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人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

乾隆皇帝审阅卷宗时,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人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

岳父、岳母

古代,帝王常于泰山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命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项利用职务之便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子提到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之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便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这才明白是张项徇了私,很不高兴,不久又把郑镒降回了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连襟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称为“连襟”。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当地的一位李姓老翁甚是投缘,经常相邀小聚,饮酒谈天。后来细一交谈,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段时间,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临别之际,感慨之下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形容彼此的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但真正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很不得志,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便写了一封荐书,让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所以,洪迈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

红娘

同类推荐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非洲民间故事

    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译自African Folktales&Sculpture(Paul Radin,1952),包含了80篇非洲黑人民间故事。原著是最早介绍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是珍贵的文学和民俗遗产。保罗·拉丁是20世纪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他的著作融合历史与文化,探讨了诸多非洲和印第安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他从黑非洲(包括豪萨、班图、阿善堤、布须曼、祖鲁等)的口述传统经典中精选和编译了这80篇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多样,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宇宙及其起源、动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他的命运,表现了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经验、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故事情节曲折、通俗易懂,语言保留了非洲方言在语音、节奏等方面的特色,富于音乐性和趣味性,读者面广且具有很强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热门推荐
  • 万界大帝尊

    万界大帝尊

    叶昊曾经身份显赫,却意外沦为卑微奴才。因为善心救人,获得了《补天图》拥有至高传承。从此如彗星崛起,一路横扫各路天才,建立自己的帝国,横推一切宗门,家族!在叶昊面前,无人比他天才。因为无人拥有他这般无限的潜力!天才之路,无人能敌!帝国之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新书9月15,中秋节发布!!
  •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学术著作。作者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时代背景手,深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内涵和实现方式,深刻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机理、推路径和主要任务。作者的实践者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角度看问题,以渊博的知识和坚实的实践经验,深探讨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见解,既是一部理论启蒙读物,又是一部经济学,对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武冠三绝

    武冠三绝

    新书【天下剑宗】,欢迎大家移步。武者为尊,妖孽般的少年穆浩承天运而生,从此一道武道巅峰的攀登之路由此展开,历险境、渡三劫、有情苍刀无情剑,兄弟红颜伴两边,掌控天地之间本源之力,身兼亿万苍生命运,大道峥嵘,无极神威,武道巅峰,笑傲诸雄,天地独然,唯我独尊。
  • 午夜餐厅

    午夜餐厅

    刚刚被炒鱿鱼,就遇到了试用期八千,转正月收入两万的工作,还只是到一个家餐厅端盘子。可这餐厅有点怪,夜里十二点之后才开门,凌晨三点半之前必须关门。这里还有一群爱讲故事的客人,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都……
  • 重生日本的妖怪之主

    重生日本的妖怪之主

    穿越到日本,经历了一大堆的事情后成为妖怪之主的故事无系统本书又名东瀛的魑魅魍魉之主、我在东京当妖怪!
  • 重生之俗人一枚

    重生之俗人一枚

    在这庸俗的社会,要想活得有尊严,你除了跟着庸俗,别无他法!重生前的王勃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家也破!人乃亡!妻要离!重生后,王勃总算明白了俗人社会!所以,他决定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当一枚俗人,赚钱,赚很多钱,去弥补前世那一个又一个的遗憾!《重生之俗人一枚》,一本接地气的YY小说,欢迎品鉴!《俗人》普通群2:563/202/937(普通群,都可进)《俗人》VIP官方群2:303/024/165(全订群。需全订阅截图或粉丝值验证,有福利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艾泽拉斯无形者

    艾泽拉斯无形者

    坐在万神殿自己的座位上,阿曼苏尔时常会想,我当初捡回来了个什么玩意儿?坐在黑石塔顶层铁王座上,奈法利安时常会想,我当初是招惹了个什么玩意儿?坐在冰冠堡垒寒冰王座上,阿尔萨斯时常会想,这个家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坐在安托鲁斯燃烧王座上,萨格拉斯时常会想,我这个同族他是个什么玩意儿?。。。。。。艾泽拉斯宇宙的大佬们总是时常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GDX为什么会是个我们打不过的泰坦,想打又打不过,好气啊!!!
  • 阿努比斯之门

    阿努比斯之门

    生活于20世纪的英语教授道尔,接受一个神秘企业老板的邀请,通过时间裂缝跳跃到1810年的伦敦去听浪漫时期诗人柯勒律治演讲。阴差阳错错过“回程”的道尔莫名其妙地被埃及巫师、伦敦地下犯罪组织等各路人马追杀,落魄一百多年前的伦敦街头。与此同时,诗史上神秘诗人艾希布雷斯该出现却没出现,理当在希腊旅行的拜伦却在街头四处请人喝酒,传说中的杀人魔王“狗头乔”不断犯案却始终难以抓获……一桩桩诡异至极的事件,在历史上人文气息浓厚的伦敦秘密上演。
  • 天帝传

    天帝传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红尘中,有美人如画,诗酒才俊,大江横流千帆过,而他只为武道,冷眼旁观。无边黑夜,有邪魔嗜血,妖妃妩媚,万人尸坑千人冢,而他只做该做之事,坚守不变的本心。待到那一天,来到天路最顶端的地方,他目望苍天,手指人间,喊出一句:“我是天帝君,众生来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