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71900000134

第134章 拜见师公

在乡民们惊呼声中走下轿子的五位,每一位都在棉袄外面披了一件右衽衣,仪态脱俗。

周围乱糟糟的乡民,和这几位博带高冠的京城人士,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堆在院子里的乡民们赶紧让开了一条通道,五位京城人士在一名矍铄健旺的老者带领下,走向了正堂。

紧接着又下来两个人,虽然不如前面那五位仪态脱俗,但是瞧他们身上的穿戴,也不是普通人。

坐在正堂太师椅上的匠头朱忠仁,看见走在最前面的那名老者,先是愣了一下,赶紧站起来主动迎了过去:“你说说,怎么能让宋老太爷亲自过来。”

“老太爷赶紧里面请。”

宋老太爷抚着白须,爽朗的大笑一声:“哈哈,这是应该的,要是没有朱先生,我宋家早就破落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重振门风。”

“士慧士意,赶紧给师公磕头。”

匠头朱忠仁说到底只是一个乡野小老百姓,哪里敢让书香门第的两位嫡出给自己磕头,慌忙躲到一边。

刚刚抬起脚,还没走开,就被一只沉稳有力的大手按住了。

百户朱忠义默默的说了三个字:“应该的。”

宋士慧宋士意两兄弟今天隆重的穿上了宋锦右衽衣,双手平撑在胸前,听到爷爷的命令,郑重跪在地上。

双手着地,拜头至地。

脑门在冰冷的雪地里停留一段时间,再拜,前后拜三次。

嗡嗡吵吵的乡民们也不用谁喝止,见到这么一副庄严的画面,自动闭上了嘴,瞪大眼睛看着这从来没见过的一幕。

等到两名风度翩翩的少年站起来,才敢说活,平常喜欢扯着嗓门大喊的乡民们,只敢小声嘀咕了。

“今天真是开了眼了,原来读书人磕头都是这么磕的。”

“屁,什么叫读书人,他们这叫士大夫。”

“老朱真是越来越了不得了,这个什么士大夫都给他磕头了,咱们想给那个什么士大夫磕头都没有机会。”

匠头朱忠仁看着这两个风度翩翩的孩子给他磕头,本来就得意,听到乡民们嘴里羡慕的话,更是恨不得吆喝着让全县人都知道。

匠头朱忠仁不懂书香门第的规矩,有些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就在他准备抓一把核桃枣干的时候。

老幺朱玉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三锭银子,走了过来。

匠头朱忠仁也是个人精,一眼就看出了儿子让朱玉端来托盘的意思,大模大样的拿起两锭银子,递给了两个少年:“真是好孩子。”

“这是俺...咳...师公赏给你们的。”

托盘里的三锭银子,再次引起了乡民们的躁动。

“快看!快看!托盘里有好多银子。”

“朱家真是阔了,前两年连白面都吃不起,现在可倒好,随便一出手就是三十两银子。”

“我的个老天爷,我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银子,随手就赏出去了?”

匠头朱忠仁却在想怎么托盘里有三锭银子,等到两名风度翩翩的少年让开路,后面又出现了两个人。

焦掌柜和他的儿子焦勖,为了不被宋家比下去,专门去骡马行租了两顶轿子,还做了两身大团绸缎长袍。

焦掌柜来的时候不停的交代儿子要怎么做,唠叨的焦勖耳朵都生茧子了,听话的他,赶紧按照一位私塾先生教授的礼节,郑重磕了三个响头。

匠头朱忠仁看着这个少年,木讷是木讷了一些,不过这孩子磕的比前面两个响多了。

匠头朱忠仁也不懂什么书香门第的礼节,就觉的磕的越响越好,乡下的规矩就是这样。

笑呵呵的拿起最后一锭银子,交给了焦勖:“好孩子,赶紧起来。”

宋老太爷走进堂屋,又让两个孙子给朱舜这个先生磕了三个响头,拱手道:“京城还有几家亲友没有拜访,老夫带着孩子们就先走了,改日再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背着手,大步走了出去,亲自把宋家人送到了门外:“老太爷有空常来玩。”

宋老太爷知道这位师公好面子,笑着拱了拱手:“一定,宋某改日一定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又是装模作样的点了点,等到五顶轿子起轿了,大摇大摆的走了回去,坐在堂屋里慢慢品茶。

看到这等贵人都来给匠头朱忠仁拜年,乡民们瞬间就沸腾了,争着抢着跑过去拜年。

按照老规矩,磕头的时间不能过了中午,但是听到消息过来拜年的人太多了,到了中午了还是有很多人家没有排上。

过了中午就代表着给死人磕头了,乡民们只能懊恼的先回去,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早来。

焦掌柜父子等到吃了晚饭才走,尤其是在晚饭的时候,不停的给匠头朱忠仁敬酒,还说了很多捧人的话,酒还没醉,听这些奉承话都快听醉了。

从晚饭开始,一直到回到床上睡觉,朱舜就没见老爹合拢嘴。

到了初二,黄村还有附近乡里的宗族和里长,一个接一个的请匠头朱忠仁喝酒,虽然不是坐在主位,但能请他过去已经很给面子。

今年的这个年,可以说是朱舜老爹过的最高兴的一年,一直折腾了十来天,这才消停下来。

十天后,朱舜得知了一个消息,立刻回京城了。

福王世子回来了。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

    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及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华南研究展开,意在使华南研究的群体成果可以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双方还探讨了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透过文献的词汇概念触摸它背后的历史脉动的摸索和知识感觉。本书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区别动态历史与静态历史,如何推进关于普遍性论述。
  • 天下三分终归蜀

    天下三分终归蜀

    三分天下,若你身处其中,能不能让结局有所不同?
  • 三国战纪之汉家风云

    三国战纪之汉家风云

    穿越,在这个年代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穿越到一个不出名的家族,还想再这片三国之地闯出名堂,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天方夜谭又如何,万般险阻又如何,四世三公又如何,我不求这做那江山主人,只愿这天地的势力,这汉家的风云之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只愿守护这天地间的平静。阻我霸业者,天地共诛。PS本书并不是正经的正剧类历史小说,会有些许仙侠玄幻成分。
  • 西方文学简史

    西方文学简史

    《西方文学简史》,从西方文学史的经典名著出发,讲述了自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发展的历程,既有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文豪的个人传记,又有其代表性文学的鉴赏,让读者既能了解到大文豪的个人经历又能品读其作品。所选作品以小见大,既能读到其中精彩的文字,又可以了解整部作品的全貌。全书语言简洁精炼,内容通俗易懂,是西方文学史的入门书。
  •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本书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长廊中去抓取那些生动感人的事件进行生动的描述。
热门推荐
  • 逆袭2000年

    逆袭2000年

    重回2000年,不再遗憾,不再平凡!未来陨落的影视巨星、创业无门的IT大佬、游戏误学的电竞高手尽收麾下!(群720679078)
  • 非正常英雄的征途

    非正常英雄的征途

    一个卖掉自己内测账号的玩家,在时隔一年之后,重回游戏,意外获得两个逆天稀有技能,随手就能吊打氪金玩家,路人看不过去,随手一个举报,官方也看不过去,随手就在经验条上动了手脚,让他从此升级比普通玩家困难许多。
  • 千千锦瑟琴声长

    千千锦瑟琴声长

    修真大陆,蚩鬼禁地,惑心一族,魑魅离魂。现世姻缘,琴瑟长鸣,灵逍仙境,情定终身。
  • 萌宝驾到:拐个爹地送妈咪

    萌宝驾到:拐个爹地送妈咪

    十年的单恋走到尽头,柳双双决定用一个晚上来了却这段感情,没想到这一晚给她带来永久的“纪念品”。小萌宝误打误撞认了生父,某男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就被亲儿子给嫌弃了。“勉强合格”、“连笑都不会”、“不是男人”这类的标签钉在脸上,某男几近崩溃。他找柳双双找说法,柳双双横眉冷对:“儿子嫌弃你,关我什么事?”“嗯,那就劳烦你转告他,我到底是不是男人!”某男阴恻恻地笑。
  • 他在时光深处等你啊

    他在时光深处等你啊

    双向暗恋、久别重逢、主校园,甜文哦苏寻喜欢上一个男孩子,后来发现那个男孩也喜欢她。苏寻知道,裴轲这个人其实冷静克制,对人对事都冷淡疏离,后来发现这人明明是个超级容易脸红的害羞包。苏寻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的那些年里,有个男孩为她红了眼,在时光里等了她很久。
  • 神华之步步青云

    神华之步步青云

    神华大陆,诸国并存,和亲少女归来,摇身一变身披战甲,帝国权谋,江湖风云,天下一统,异世传说,一场场腥风血雨里,她与谁将如何改写临近末日的大陆,当打开古老的传说之门,在那里将会看到什么样的真相。
  • 快穿系统0w

    快穿系统0w

    慕晞只因为做了一个梦,而后被某只毫无人性的系统抓丁去了做任务。系统:“由于你触犯了专园法,本系统将对你进行处罚。”慕晞:“我没有,我不是!”系统:“请放下屠刀,接受制裁。”慕晞:“……”她可以拒绝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游戏

    从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游戏

    领主的纷争、兽人的崛起、骑士的圣剑、巫师的预言、剑士的诅咒……如何在群魔乱舞的异界优雅地活下去?答案是从满级开始。准备好了吗?一场真人版的异界游戏开始了!
  • 电(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电(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电》是“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为良友文学丛书第十七种。故事接续《雾》、《雨》,讲述了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此时佩珠的父亲在上海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