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800000027

第27章 移动中的大地(1)

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办了生前最后一件专业方面的事——为一本书写了个短小而生动的前言。该书的题目是《移动的地壳:解答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问题》,作者是一位名叫查尔斯·哈普古德的地质学家。哈普古德在书里坚决驳斥了关于大陆在漂移的观点。他以逗大家与他一起发笑的口气指出,少数容易上当受骗的人认为“有些大陆的形状显然吻合”。他接着说,似乎“南美洲可以和非洲拼在一起,如此等等,有人甚至声称,大西洋两岸的岩石结构完全一致”。

哈普古德先生断然不接受任何这类观点,并且指出,地质学家K.E.卡斯特和J.C.门德斯已经在大西洋两岸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毫无疑问地确定这些相似之处压根儿就不存在。天知道卡斯特和门德斯两位先生考察了哪些地方,因为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岩石结构确实是一样的——不仅非常类似,而且完全一样。

无论是哈普古德先生,还是那个年代的许多别的地质学家,这个观点怎么也听不进去。哈普古德提到的理论,最初是由一位名叫弗兰克·伯斯利·泰勒的美国业余地质学家在1908年提出来的。泰勒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既有足够的财力,又不受学术约束,可以按照不同寻常的办法来从事研究。他突然发现,非洲海岸与对面的南美洲海岸的形状十分相似。根据这个观察结果,他提出了大陆曾经到处滑动的见解。他提出——结果证明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出——几块大陆轰然撞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的山脉。不过,他没有拿出多少证据,该理论被认为不切实际,不值得予以重视。

然而,在德国,有一位理论家接受了泰勒的观点,而且予以高度重视。他就是马尔堡大学的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魏格纳考察了许多植物和化石的反常现象,那些现象无法纳入地球历史的标准模型。他认识到,要是用常规的方法来加以解释,那简直说不通。动物化石不断在海洋两岸出现,而海洋很宽,动物显然是游不过去的。他心里转念,有袋动物是怎么从南美洲跑到澳大利亚去的?为什么同样的蜗牛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新英格兰?你怎么说明煤层和其他亚热带残迹会出现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这样的寒带地区,如果它们不是以某种方式从气候较热的地方迁移过来的话?

魏格纳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大陆原先属于一个陆块,他称其为“泛大陆”,植物群和动物群可以混杂在一起;只是到了后来,联合古陆才裂成几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他写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来阐述他的观点。1912年,该书以德文出版——尽管两年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以后又出版了英文本。

由于战争,魏格纳的理论起初没有引起多大注意。但是,他在1920年出版了修订本,并进行了扩充,它很快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大家都认为,大陆在移动——不是左右移动,而是上下移动。垂直移动的过程,即所谓的地壳均衡,是几代人地质信念的一个基础,虽然谁也提不出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解释它是怎么发生的,或为什么发生。有一种见解直到我上小学时还在教科书里出现过,那就是在世纪之交由奥地利人爱德华·休伊斯提出的“云莓干”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灼热的地球冷却下来,它皱缩成云莓干的模样,创建了海洋和山脉。且不说詹姆斯·赫顿早就说过:真是这样一种静止的安排的话,由于侵蚀作用夷平了凸处,填平了凹处,地球会成为一个毫无特色的球体。卢瑟福和索迪在20世纪初还指出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蕴藏着巨大的热量——巨大得根本谈不上休伊斯所说的冷却和皱缩。无论如何,要是休伊斯的理论真是正确的话,山脉就会在地球表面上分布得很均匀,而实际情况显然不是那样的;年龄也会差不多一样,而到20世纪初,情况已经一清二楚,有的山脉(比如乌拉尔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要比别的山脉(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和落基山脉)古老几亿年。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的时机显然已经成熟。不幸的是,地质学家们不希望把这个任务交给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来完成。

首先,他的观点很激进,对他们学科的基础提出了质疑,不大可能在听众中产生多大热情。这样的一种挑战即使来自一位地质学家,也会是相当痛苦的,而魏格纳没有地质学的背景。天哪,他是一位气象学家,一名气象员——德国的气象员。这个缺陷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地质学家们想方设法要驳斥他的证据,贬低他的见解。为了回避化石分布的问题,他们就架起古代“陆桥”,只要那里需要。当发现一种名叫“三趾马”的古马同时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时候,一座陆桥就在大西洋上架起来了。当发现古代的貘同时存在于南美洲和东南亚,他们又架起了一座陆桥。过不多久,史前海洋的地图上几乎到处都是假想的陆桥——从北美洲到欧洲,从巴西到非洲,从东南亚到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到南极洲。这种鬈须状的连接物出现得很快,只要需要,把一种生物从一个大陆搬到另一个大陆,消失得也很快,最后就无影无踪了。当然,这种东西没有一丝一毫的根据——是大错特错的。然而,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它是地质学的正统观念。

有的事情,即使陆桥也无法解释。人们发现,有一种在欧洲很著名的三叶虫在纽芬兰也生活过——但只是在该岛的一侧。谁也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三叶虫怎么能跨越3000公里的汹涌大海,却又绕不过那个300公里宽的岛角。另一种三叶虫的情况更是反常,它出现在欧洲和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而在中间地带却不见踪影。这与其说需要一座陆桥,不如说需要一座立交桥。然而,直到1964年,《大英百科全书》在讨论各种不同的理论时,倒是把魏格纳的理论说成是“充满了许多严重的理论问题”。魏格纳犯过错误,这点不假。他断言格陵兰岛在以每年大约1.6公里的速度向西漂移,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更可能是1厘米。)尤其是,他对大陆移动不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若要相信他的理论,你不得不承认大陆不知怎的像农犁耕地那样被推过坚实的地壳,而又没有在后面留下犁沟。根据当时的认识,无法解释是什么力驱动了这样大规模的移动。

英国地质学家阿瑟·霍姆斯曾为确定地球的年龄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次又是他提出了一种看法。霍姆斯是知道辐射热会在地球内部产生对流的第一位科学家。从理论上说,这种对流可能力量很大,能使大陆平面滑动。1944年,霍姆斯首次出版了一本深受欢迎、很有影响的教材《物理地质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该理论的许多基本原则今天依然盛行。它在当时仍是一种很激进的见解,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尤其在美国。美国人抵制漂移学说的时间比别处要长。有一位美国评论家发愁地说,霍姆斯论点清楚,令人信服,学生们慢慢会信以为真。他的话毫无挖苦之意。然而,在别处,新理论受到了坚决的同时又是谨慎的支持。1950年,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在年会上进行了一次表决,表明大约半数代表现在已经欣然接受了大陆漂移的观点。(过不多久,哈普古德引用了这个数字作为一个证据,证明英国地质学家已经多么可悲地误入歧途。)有意思的是,霍姆斯本人有时候对自己的看法也有点动摇。1953年,他承认:“对于大陆漂移学说,我从来没有摆脱过一种令人不安的反感;在作为地质学家的骨子里,恕我直言,我觉得这个假设是个荒唐的假设。”

大陆漂移学说在美国不是完全无人支持。哈佛大学的雷金纳德·戴利就为它辩护。但是,也许你还记得,他就是提出月球是由一次宇宙撞击形成的那位先生。人们往往认为他的看法很有意义,甚至很有价值,但有点儿华而不实,因此不值得认真考虑。因此,大多数美国学者坚持认为,大陆向来就在现在的位置,它们的表面特征可以归因于侧向移动之外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石油公司的地质工作者多年来已经知道,要想找到石油,你不得不考虑的正是板块构造所必然包含的这种表面移动。但是,石油地质工作者不写学术论文。他们只找石油。

地球理论还有一个谁也没有解决过的,或接近于解决过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沉积物都上哪里去了?地球上的江河每年要把大量被侵蚀的材料——比如,5亿吨钙——带进大海。要是你把这一过程的年数乘以沉积速度,你就会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海底应该有一层大约20公里厚的沉积物——或者换一种说法,海底现在应该远远高出海面。科学家们以最简单的办法来对付这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不予理会。但是,终于到了一个时刻,不理会已经不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林斯顿大学的矿物学家哈里·赫斯负责指挥一条攻击运输舰“约翰逊角”号。舰上配有一台高级的新型测深器,名叫回声测深仪,以便在海滩登陆过程中操作更加方便。但是,赫斯意识到,这台仪器也可以用于科学目的,因此即使到了远海,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从不关掉。他的发现完全出人意料。如果海底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很古老,那么就该有一层厚厚的沉积物,就像河底或湖底的淤泥那样。但是,赫斯的测量结果表明,海底根本没有又黏糊又平滑的古代泥沙。那里到处都是悬崖、沟壑和裂缝,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底火山,即平顶海山。他称其为盖约特,以纪念早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地质学家阿诺德·盖约特。这一切都是个谜,但赫斯的任务是打仗,他便把这些想法搁置脑后了。

战争结束以后,赫斯回到普林斯顿,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但海底之谜仍在他的脑海里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海洋学家对海底的考察日渐深入。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件更加出人意料的事:地球上最雄伟、最大的山脉是在——主要部分是在——水下。它沿着世界的海床不断延伸,犹如网球上的花纹。要是从冰岛开始向南进发,你顺着这山脉可以抵达大西洋的中心,然后绕过非洲底部,越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进入澳大利亚下方的太平洋;接着,它从斜里穿越太平洋,仿佛要去加利福尼亚半岛,实际上突然隆起,成为美国本土到阿拉斯加的西海岸。偶尔,它的山峰戳出水面,形成海岛或群岛——比如,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但大部分淹没在几公里深的海水下面,无人知晓,无人想到。如果把所有的支脉加在一起,该山脉总长达75000公里。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些知之甚少。19世纪铺设海底电缆的人已经发现,大西洋中部有山脉妨碍电缆的走向,但山脉的连贯性质和整体范围完全出乎人们意料。而且,它的形状很不规则,难以解释。在大西洋中部那座山冈的中段,下面有个峡谷——一条裂缝——宽达20公里,全长19000公里。这似乎表明,地球在沿着裂缝裂成两半,就像果仁爆裂出壳那样。这种看法荒诞不经而又扰乱人心,但那种迹象是不可否认的。

同类推荐
  • 宇宙演进

    宇宙演进

    本书揭示了宇宙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介绍星系、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各类天体的起源、结构、特征和运动等相关知识,反映科学家在研究宇宙奥秘过程中的艰辛探索。
  • 化学故事总动员

    化学故事总动员

    化学在你眼中也许抽象,也许枯燥,也许让你头疼心烦……这并不是化学的本貌。神奇的化学就像一团迷雾,它充满魔幻与神秘,激情与梦想,它是多姿多彩、无限多样的。你会发现,化学可以轻松,可以有趣,可以让你魂牵梦萦……原来,化学也可以这样。
  • 天体观测之窗(天文科学丛书)

    天体观测之窗(天文科学丛书)

    宇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太空是我们无限的梦想。高立来编著的《天体观测之窗》包括太阳的真面目、行踪不定的星星、瑰丽壮观的星云、五彩缤纷的彩虹、灰蓝色的巨蛋、令人惊奇的陨石、各种各样的怪云等内容,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写成《群》之后,意犹未尽的施茨廷忍不住打开进化女神的手提包,先陪三叶虫吃饭、看珊瑚盖房子,又偷窥琵琶鱼,一边帮鲨鱼贴鱼翅说明书,一边还原《白鲸》犯罪现场,令读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说的疆界。爱海成痴的施茨廷,以一贯创作惊悚小说的大胆手法、闲话家常的幽默笔调,细数海洋45亿年古今大小事。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一路尽是“施式”风趣渊博又发人深省的导览解说:“请把我碾成药粉吧!”海藻背上的说明书应该这么写,“这样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里。”“当鲨鱼听到人的惨叫时,它知道猎物的痛苦吗?还是它们会把这种惨叫视为猎物新鲜的信号,就像我们把柠檬汁滴在牡蛎肉上,惬意地看着它战栗一样?”施茨廷讲故事的才华在此书里尽情挥洒,各种比喻和观点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绝!
  •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陶制品是我国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人类生活跨入新石器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陶器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利用化学手段而创造的人工制品。陶器的烧成是以自然物为原料,通过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而创造出的新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泥坯不但改变了它的自然物的形态,而且也改变了它的本质。
热门推荐
  • 再急也要慢慢来

    再急也要慢慢来

    青年创客、励志作家刘美辰首部暖心减压作品集。在书中,刘美辰以轻松舒缓的文字,讲述着“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道理浅显,谁人都懂,但事到临头,又有几人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做到“不急不躁慢慢来”呢?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放松心境,简单生活,微笑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如果把生命拉长一点来看,此刻也许只是前奏,未来无限美好的生活,正在等待着我们!
  • 白羽纷飞扬天下

    白羽纷飞扬天下

    孤儿白羽在爷爷被杀后走出隐居之地,踏入光怪陆离的都市,天生仇敌同样不死不休,白羽不忘初心排除千难万险,从工地小工开始奋斗,最终成就一番惊天事业,请不要怀疑,你就是白羽,白羽就是你!
  • 穿成反派老婆怎么办

    穿成反派老婆怎么办

    虾米?要穿成阴险腹黑大反派的老婆?啊?还让我填作者脑洞?凭什么是我?某系统冷冷一笑:“不想活了?”女主绝倒:“爸爸我错了,我填,我填还不成吗?”读者群:821383423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6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6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6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6发表的中篇小说七篇,选录了当时文学名家创作的优秀作品,代表了当年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本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有用亦无用

    有用亦无用

    大部分人在获得超出自己能力支配的力量之后都会迷失自己,在无尽的堕落里沉沦。只有极少的人可以走出来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 一学就会做蒸菜

    一学就会做蒸菜

    《一学就会做蒸菜》精选了近百种蒸菜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美味的蒸品。既有大众熟悉的品种,也有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复杂烹饪简单化,一学就会变戏法!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快速享受蒸菜满屋的飘香。
  • 郑氏史料初编

    郑氏史料初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国隐相

    帝国隐相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泰宁公方郗,世昭帝挚友,安逸闲散,悠然自得一世。虽不在庙堂之上,却能左右朝堂之事,世人称之“隐相”。
  • 落花弄影

    落花弄影

    他是修道之人,一生追寻长生,只为守护那一株冰莲花。几世轮回,终究没能护住她,这一世,我不会再让人伤你丝毫情到底是什么,是一闪而逝的欢愉,念念不忘的等待,还是长长久久的陪伴
  • 永恒圣帝

    永恒圣帝

    【日更百万字神作!】在这天地间,有一帝座,至高无上,主宰天下沉浮。诸天万域,万千种族,亿万生灵,莫不俯首称臣。大世天骄,万域纷争,争相竞逐无上帝座,角逐最强帝者。一代人族绝世天骄叶晨渡史上最可怕的大劫而殒落,转世重生,带着前世记忆再度修炼,欲要成为永恒不朽的无上帝君。且看一代至尊的重生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