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800000003

第3章 营造一个宇宙(2)

大爆炸理论并不是关于爆炸本身,而是关于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注意,是爆炸以后不久。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计算,仔细观察粒子加速器里的情况,然后认为,他们可以回顾爆炸发生10-43秒之后的情况,当时宇宙仍然很小,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对于每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非同寻常的数字,我们无须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但有时候也许不妨理解一个,只是为了不忘其难以掌握、令人惊奇的程度。于是,10-\43秒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或者是一千亿亿亿亿分之一秒。

我们知道的或认为知道的有关宇宙初期的大部分情况,都要归功于一位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家于1979年首先提出的膨胀理论。他的名字叫艾伦·古思,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现在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当时32岁,自己承认以前从没有作出过很大的成绩。要是他没有恰好去听那个关于大爆炸的讲座的话,很可能永远也提不出那个伟大的理论。开那个讲座的不是别人,正是罗伯特·迪克。讲座使古思对宇宙学,尤其是对宇宙的形成产生了兴趣。

最后,他提出了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爆炸后的刹那间,宇宙突然经历了戏剧性的扩大。它不停地膨胀——实际上是带着自身逃跑,每10-34秒它的大小就翻一番。整个过程也许只持续了不到10-30秒——也就是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秒——但是,宇宙从手都拿得住的东西变成了至少10亿亿亿倍大的东西。膨胀理论解释了使我们的宇宙成为可能的脉动和旋转。要是没有这种脉动和旋转的话,就不会有物质团块,因此也就没有星星,而只有飘浮的气体和永恒的黑暗。

根据古思的理论,在一千亿亿亿亿亿分之一秒之内产生了引力。又过了极其短暂的时刻,又产生了电磁以及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的材料。之后,又很快出现了大批基本粒子——材料的材料。从无到有,突然有了大批光子、质子、电子、中子和许多别的东西——根据标准的大爆炸理论,每种达1079—1089个之多。

这么大的数量当然是难以理解的。我们只要知道,刹那问,我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宇宙,这就够了——根据该理论,这个宇宙是如此之大,直径至少有1000亿光年,但有可能是从任何大小直至无穷大——安排得非常完美,为恒星、星系和其他复杂体系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完美。只要宇宙的形式稍稍不同——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或弱一点,只要膨胀稍稍慢一点或快一点——那么,也许就永远不会有稳定的元素来制造你和我,制造我们脚底下的地面。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宇宙本身会像个没有支好的帐篷那样塌下来,也就没有恰到好处的值来赋予自己必要的大小、密度和组成部分。然而,要是弱了一点,什么东西也不会聚集在一起。宇宙会永远是单调、分散、虚空的。

有的专家之所以认为也许有好多别的大爆炸,也许有几万亿次大爆炸,分布在无穷无尽的永恒里,这就是原因之一;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特定的宇宙,是因为这个宇宙适合于我们的存在。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P.特赖恩所说:“要回答它为什么产生了,我的敝见是,我们的宇宙只是那些不时产生的东西之一。”对此,古思补充说:“虽然创建一个宇宙不大可能,但特赖恩强调说,谁也没有统计过失败的次数。”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认为,有许多个宇宙,很可能是无数个,每个都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组合,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其组合的方式恰好适于我们存在的宇宙里。他以一家大服装店作为例子来进行类比:“要是服装品种很多,你就不难挑到一件合身的衣服。要是有许多宇宙,而每个宇宙都由一套不同的数据控制,那么就会有一个宇宙,它的一套特定的数据适合于生命。我们恰好在这样的一个宇宙里。”

里斯认为,我们的宇宙受到6个数据的支配,要是哪个值发生哪怕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事物就不可能是现在的这个模样。比如,现在的宇宙若要存在,就要求氢以准确而较为稳定的方式——说得具体一点,要以将千分之七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方式——转化为氦。要是那个值稍稍低一点——比如从千分之七降至千分之六——那么就不可能发生转化:宇宙只会由氢组成。要是那个值稍稍高一点——高到千分之八——结合就会不间断地发生,氢早已消耗殆尽。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这个数据稍有变动,我们所知的而又需要的宇宙就不会存在。

我要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恰到好处。从长远来说,引力也许会变得稍强一点;有朝一日,它可能阻止宇宙膨胀,让自己将自己压瘪,最后坍缩成又一个奇点,整个过程很可能重新开始。另一方面,引力也许会变得过弱,那样的话,宇宙会永远地膨胀,直到一切都互相远离,不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相互作用,于是宇宙就成为一个非常空旷呆滞而又没有生命的地方。第三种可能是,引力恰如其分——就是宇宙学家们所谓的“临界密度”——它把宇宙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使事物永远继续下去。宇宙学家有时轻浮地把这称之为“金发姑娘效应”——一切都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可能出现的宇宙分别叫做封闭式宇宙、开放式宇宙和扁平式宇宙。)

大家迟早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假设你来到宇宙边缘,把头伸出帘幕,那会发生什么?你的头会在什么地方(要是它不再是在宇宙里的话)?你会看到对面是什么?回答是令人失望的:你永远也到不了宇宙的边缘。倒不是因为去那里要花很长时间——虽然没错儿,的确要花很长时间——而是因为,即使你沿着一条直线往外走,不停地坚持往外走,你也永远到不了宇宙的边缘。恰恰相反,你会回到起始的地方(到了这种地步,你很可能会灰心丧气,放弃这种努力)。其原因是,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届时将会讲到),宇宙是弯曲的。至于怎么弯曲,我们也不大能想像出来。眼下,你只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大气泡里飘浮,这就足够了。确切点说,空间是弯曲的,恰好使其无限而又有限。恰当地说,甚至不能说空间在不断膨胀,这是因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指出的:“太阳系和星系不在膨胀,空间本身也不在膨胀。”倒是星系在飞速彼此远离。这对直觉都是一种挑战。生物学家J.B.S.霍尔丹有一句名言:“宇宙不仅比我们想像的要古怪,而且比我们可能想像的还要古怪。”

为了解释空间是弯曲的,人们经常提出一个类比,他们试图想像,有个来自平面宇宙、从来没有见过球体的人来到了地球。不管他在这颗行星的表面上走得多远,他永远也走不到边。他很可能最终回到始发地点。他当然会稀里糊涂,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哎呀,我们在空间的处境,跟那位先生的处境完全相同。我们只是糊涂得更厉害罢了。

如同你找不着宇宙的边缘一样,你也不可能站在宇宙的中心,说:“宇宙就是从这儿开始。这是一切的最中央。”我们大家都在一切的最中央。实际上,我们对此缺少把握。我们无法用数学来加以证实。科学家们只是推测,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在宇宙的中央——想一想,这会意味着什么——但是,这种现象对所有地方的所有观察者来说都是一样的。不过,我们真的没有把握。

据我们所知,自形成以来,宇宙只发展到光走了几十亿年那么远的距离。这个可见的宇宙——这个我们知道而且在谈论的宇宙——的直径是1.5亿亿亿(即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但是,根据大多数理论,整个宇宙——有时候称之为超宇宙——还要宽敞得多。根据里斯的说法,到这个更大的、看不见的宇宙边缘的光年数,不是“用10个0,也不是用100个0,而是用几百万个0”来表示。简而言之,现有的空间比你想像的还要大,你不必再去想像空间外面还有空间。

很长时间以来,大爆炸理论有个巨大的漏洞,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那就是,它根本无法解释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虽然存在的全部物质中有98%是大爆炸创造的,但那个物质完全由轻的气体组成:我们上面提到过的氦、氢和锂。对于我们的存在至关重要的重物质——碳、氮、氧以及其他一切,没有一个粒子是宇宙创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但是——难点就在这里——若要打造这些重元素,你却非要有大爆炸释放出来的那种热量和能量不可。可是,大爆炸只发生过一次,而那次大爆炸没有产生重元素。因此,它们是从哪儿来的?有意思的是,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人却是一位压根儿瞧不起大爆炸理论的宇宙学家,他还创造了大爆炸这个词来加以讽刺挖苦。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他。不过,在讨论我们怎么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来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是“这里”,这也许是很值得的。

同类推荐
  • 地理概况(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地理概况(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小学生们可以跟随本书巡游世界地理,踏遍大洲,游遍大洋,饱览全球的壮丽风景,了解地质环境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小读者们足不出户,将天下风貌一览无遗。浩淼的宇宙,蔚蓝的星球,风雨云电的洗礼,沧海桑田的变迁,神秘的自然地理待我们探索;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960万平方公里江山如画,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待我们了解;更有五大洲风情、黄白黑皮肤的民族创造的精彩纷呈的地区文化待我们追寻。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在分析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面临短板、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相关建议。
  • 海之滨

    海之滨

    《海之滨》是蕾切尔·卡森海洋系列的压轴之作。在本书中,卡森对海岸生态系统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读,对于每一种生物,卡森都从“它为何居于此,它如何适应自身的构造、栖息地以及整个环境,它如何获取食物,它的生命周期、天敌、竞争对手和伙伴是怎样的?”等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卡森在书中以生物的视角写作,透过视野不断转换,描绘海岸大环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泼而完整的面貌。写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隽永,如同海风千万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亘古不变。
  • 气象:千变万化的拼图

    气象:千变万化的拼图

    各地惊现日晕奇观,2006年3月3日,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天上有三个太阳。当时出现三日同辉,正好是在一条线上,中间的太阳是圆形的,两边的有点月牙形,边缘非常清晰。中间的太阳不是很明显,得仔细看。2006年8月18日中午,拉萨布达拉宫上空出现日晕奇观。当时,布达拉宫上空的太阳周围有一道美丽的光环,内红外紫,颇为壮观,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市民们纷纷驻足观看。这种现象被称为“日晕”。
  • 科技:科技成果大展览

    科技:科技成果大展览

    电子计算机是能够把信息自动高速存储和加工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指计算机的一切电器设备,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计算机本身的物理机构;软件指为了运行、管理、维修和开发计算机所编制的各种程序及其文档。硬件与软件结合成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说,电子计算机包括数字式、模拟式、数字模拟混合式三种,通常我们说的电子计算机就指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热门推荐
  • 抔中录

    抔中录

    这本书叫最后定名《抔中录》由于大家一致说抔pou是个生僻字,我在这里拼音说明一下哈,这真的不是生僻字。一抔黄土哈。短篇合集类小说。每篇千字到十万字不等。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死了。初音回到了三十年前想在生命的最后送一个生日蛋糕给他墩子时常蹲在村口的木桩子上望着远方石头真的杀了人?…………
  •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限的生财之道才是无价之宝,汇聚顶级商业精英创富智慧,指引普通老百姓通往致富之路。开启富人的财富密码,打通我们的致富之路。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雀跃

    雀跃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色国师是杀手

    绝色国师是杀手

    国师?这个身份北堂如歌非常满意,听起来有气势!只是国师的地位有点迷,且看她与群臣斗志,与刺客斗勇,重新树立国师的地位。某王见某国师当神棍上了瘾,便道:“当个神棍有何用?不如做本王的王妃,气派!”
  • 拐个男主去修仙

    拐个男主去修仙

    霉运缠身的落魄散修,却意外获得神级金手指。本以为从此是通天坦途,谁知却一脚踏进不见底的深坑。以医入道逆天而上,眼看着飞升在望,却发现九州大陆只是众神抛弃的废土。可本姑娘偏不信这个邪……
  • 神之传家宝

    神之传家宝

    “几十万年前,一个大型陨石粉碎到地球各地,造成了无数生命消失,几万年后,无数能工巧匠发现陨石的可塑性,于是将它们打造成各种不同功能,属性的名器,后时代人们称为:传家宝!”加群领取传家宝:643981998
  • 抱上大腿后我作天作地

    抱上大腿后我作天作地

    重生前,她是身患残疾的瘸腿小妹,却被帅气多金的他爱的偏执,爱的痴狂。可是她听信妹妹的话,怕他、躲他、不信他。到头来,却被家人出卖,更是挖心惨死。重生后,她智商在线,只想稳稳的抱上大腿绝不放手。“老公,他们说我们非法同居。”“谁说的?我们是持证上岗。”说完,她被拖去民政局领了个红本本!“老公,他们说我抱大腿!”“谁说的,明明是我靠你吃饭。”说完,各大头条播报,国民男神付辰一将财产全部转移到了妻子名下。并且发布申明:“我付辰一,是白小七的私有财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