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000000020

第20章 诗人群体的变迁(1)

论述魏晋南北朝诗人之变迁承继,是一个大题目,笔者自难面面俱到,因而拟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即论外部的群体变迁,又论内在的人格和生命意识的继承与变化,进而从这三个角度去窥测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及艺术性的流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集团不断涌现,为文学史上一道靓丽风景。这里用诗人群体名之而不言诗歌流派,乃是因为诗人群体指同一历史时期有共同生活、共同趣味的诗人群,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学领袖以及可以指导这一群落创作的理论,也就是并没有演化为一个后世意义上的诗歌流派。

谈诗人群体,要从文人群体说起。春秋时,诸子百家学说各有师承,孔、孟、墨、庄几家弟子均有明载,是具有学派特征的文人群体。战国时有稷下学宫,文人繁盛。不过,这些文人群体以学术为论题,没有明显的文学倾向。西汉分别出现过以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等帝王为中心的文人群体,以辞赋创作为要义,文人或是政治智囊或是文学侍从。循汉武帝旧例,有东汉灵帝鸿都门学之兴,曹操邺下文士集团之举等等。诗歌为文人垂青之时,诗人群体也自然而生。建安诗人群体的形成即仰赖曹操的网罗,这种情况后来常常发生,像西晋贾谧聚集的二十四友,南朝齐萧子良聚集的竟陵八友,唐太宗手下聚集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人群体皆是。

诗人群体形成,跟生活环境有关联。先如地域的影响,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受西域边塞风情影响;次如职业环境的影响,如中唐的台阁体诗人群。当然也有一种独特的家族记忆的诗人群,如魏之三曹,西晋到南朝齐的谢氏诗人群。诗人群体的形成,与诗人的审美趣味相投也不可分。诗人的创作个性固然存在,但同一时期终究有相对一致的审美追求,三曹七子的诗歌悲凉慷慨,竟陵八友诗歌有声韵之美。前代诗歌对诗人自觉的熏陶,或使诗人亦步亦趋缺乏创新之力,或使诗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诗人的性情好尚使他们附和或背离时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诗歌的文化特征。诗人的审美趣味有时也形成于生活趣味相投,竹林七贤的形成,即是性情相投加上生活趣味相投。

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群体往往是松散的。这一时期,文人多受制于政治,政治催生的文人集团,却没有显示出亲密无间、向心协力的粘合力。从建安的三曹七子到南朝的竟陵八友,都是如此。文人因思想性情、生活方式、才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相轻相斗,曹操杀孔融、嵇康与山涛绝交,都是此类。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好风度,常师心使气,这些都是诗人群体松散的原因。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明代陆时雍又说:“人情好尚,世有转移”陆时雍《诗镜总论》,《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1416页。,诗风之变源于社会生活和诗人情志,实为常理。诗人世代交替,诗风自然各异。

三曹七子诗群的出现

三曹之说,始见于南朝梁代。或称“二祖、陈王”,如沈约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8页。或称“曹公父子”,如南朝梁钟嵘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钟嵘《诗品序》,《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2页。七子之说,始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孔融在公元208年为曹操所杀,这篇文章所言的情况当在此之前。

史籍中没有完整出现“三曹七子”,较全面提到他们的是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没有提到孔融,三曹六子外,同时的几个文人如杨修等也提到了。

三曹七子中,曹操举足轻重。他心怀四海,逐鹿天下,唯才是举,敢于背离世俗道德观念,征召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水之滨的隐士以及盗嫂受金不遇于时的人。《三国志》曹操本传说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54页。曹操以文为心声,又以诗娱情,成为建安文坛盟主。曹操对儿子曹丕很用心思。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为丞相之后,强召司马懿为文学掾,“使与太子游处”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2页。曹操对曹植亦然。曹植少年时,曹操率诸子登铜雀台作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557页。曹氏兄弟在生活与政治上依傍曹操,文学上则各有成就,二人对文学的认识也很不一样,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而曹植却小视文学,曾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与杨德祖书》)

曹操首先和七子有密切的联系。当时,诸侯割据,战乱纷纭,诗人之间缺乏交往,但公元204年,陈琳、阮瑀归曹操,均为司空军谋祭酒;徐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公元208年,是七子相会的关键一年,这年或稍前,应玚、刘桢归附曹操,均为丞相掾属;九月王粲归附曹操,也为丞相掾。可惜,该年八月孔融就给曹操杀了。曹植曾欣然说:“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与杨德祖书》)曹操以“违反天道、败乱伦理”的罪名杀孔融,对其他六子则多有笼络,史书有明确记载。

七子之间的交往之乐,从他们的宴会诗中可以看到。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表述了他们的“南皮之游”的快乐:“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刘桢也在《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中叙说:“众宾会广坐,明灯熹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一起饮酒,一起赋诗,诗歌也是他们交往的媒介。刘桢《赠徐干》诗二首,其一说:“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徐干《答刘桢》:“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流露出的浓郁愁思,蕴含着彼此的深情厚谊。

曹操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其对网罗文人具有自觉性。文人对他既是政治归附,也是文学侍从,如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降曹操。而吴质之于曹丕,杨修之于曹植,主要做了政治谋臣。曹丕、曹植承继了乃父网罗人才之法。建安十六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曹植为平原侯。《三国志·王粲传》记载当时二人“天下向慕、宾客如云”的情况:“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

曹操开建安风气之先,但他不是自觉以诗歌为建安诸子的前导,把他们引入某一诗歌创作轨道,而是仿汉武以赋家为文学侍从的旧例,使诗人为自己的侍从。建安诸子扮演文学侍从时多作赋。如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曹丕作《述征赋》,阮瑀作《纪征赋》,王粲也作了《浮淮赋》。作的诗相对少,如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张鲁获胜,王粲作五言《从军行》五首赞誉其事。当时诗人集于邺下,诗坛领袖表面上是曹操,实际上已经是曹丕了。曹丕从政治与情感两面将建安诸子驱进狭隘的生活圈子,往往约请诸子依物而作。他随父出猎,作《校猎赋》,命陈琳、王粲、应玚、刘桢各写一篇赋,于是有陈琳的《武赋》、王粲的《羽猎赋》、应玚的《西狩赋》、刘桢的《大阅赋》。他得一副玛瑙勒,喜极而赋,同时令陈琳、王粲作赋。他做《寡妇赋》悼阮瑀,作《槐赋》,都令王粲并作。他在北园及东阁讲堂赋诗,命王粲、刘桢、阮瑀、应玚等同作。这些与乃父的行为相似,但曹操宣扬武功,他则有些以文为戏的味道。曹丕更关心诸子的为文风格,在《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中以气论文,评说了建安诸子的诗文创作风格,审视了诗人性情对文学的影响。

建安七子向往参与政治而不是做一个诗人,常以特殊的历史事件、生活场景入诗,以诗歌观照社会。当他们在乱离之后,依附曹氏父子,除了随曹操征伐就是与曹丕曹植饮酒赋诗,写了大量宴游诗歌,在诗歌的艺术性得到强化的同时,创作精神却异变了。

建安二十三年(218)大瘟疫,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同年而亡。建安诗歌随诗人凋零而逐渐消亡,其后仅有曹植还维系建安诗风之余响。

竹林七贤的承继与变异

魏晋易代,竹林七贤步三曹七子之迹,出于险恶的政治旋涡之中。他们或心向曹氏与西晋统治者同床异梦,或者与西晋王朝同轨运行,与时俯仰。

“竹林七贤”的说法最早见于《三国志·王粲传》附《嵇康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魏氏春秋》的作者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所著《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史。竹林七贤最后一个王戎去世,孙盛刚降生,他亲身感受到七贤的巨大影响:“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与孙盛同时的名士袁宏、戴逵、孙绰,也著有《竹林七贤名士传》《至人高士传赞》等书,也说明竹林七贤之名在当世就有了。

与裴松之同时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也有类似记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段文字增加了描写,其材料来源极有可能取自《魏氏春秋》。

“竹林”之名的由来有两说。其一是实有其地。《世说新语》说“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并非妄言。王戎在阮籍、嵇康死后,一次路经从前常一起喝酒的黄公酒垆,对同车人说:“前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其二认为竹林为假托。陈寅恪认为“七贤所游之竹林,则为假托佛教名词”。因而,竹林在后世“清通、脱俗,成为士大夫卓尔不群的象征”施惟达《中古风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7页。

七贤以嵇康为中心,对魏晋之际社会政治黑暗,对司马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的权力之争,厌倦极深却无可奈何。嵇康是曹操孙子曹休的女婿,官至中散大夫,极易招惹司马集团对他的猜忌,“直性狭中”(《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性格,使他对司马集团采取了坚决不合作的态度。正是由于他对司马氏集团鲜明的不妥协精神,使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也成了所有对司马氏集团不满的士子的领袖。

阮籍与嵇康齐名,但政治态度不如嵇康旗帜鲜明,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既不做曹魏朝廷的官,也不做司马氏的官。他婉拒魏太尉蒋济的征辟,推辞不成,就吏不久又托病力辞。一年之后,曹爽为司马懿所诛,“众人咸服其远识”。阮籍以明哲保身为原则,尽量不对两大政治集团表现倾向。为拉拢阮籍,安抚士人,司马昭处处表现对阮籍的宽大态度。但阮籍始终不落入司马昭的陷阱,虽无法推辞司马昭的任命去做东平相,却“旬日而返”,最后又主动讨了一个有酒喝、无事做的步兵校尉的小官做,以免司马昭的进一步纠缠。阮籍常以清白眼待人,表达分明的爱憎,得罪礼法之士甚多,所幸因与司马昭私交甚厚,才未被陷害。阮籍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下保身的方法,一是发言玄远,不臧否人物;一是以醉酒、糊涂来掩盖清醒。钟会想加害阮籍,“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而获免”(《晋书·阮籍传》)。为逃脱司马昭为司马炎的求婚,阮籍沉醉六十天,使司马昭的使者无可得言而告退。当然,戏法不能久耍,当司马炎上演禅让的喜剧,要阮籍作劝进表时,阮籍不得不从“沉醉”中突然“醒来”,“籍便书,按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晋书·阮籍传》)。因为他知道,如果不“醒来”写劝进表,脑袋就保不住。阮籍是完全清醒的。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下,阮籍练就“青白眼”的特殊本领表达爱憎。由于事实上与司马氏的不合作态度,使他赢得了嵇康的友谊与尊敬,成了竹林七贤的又一面旗帜。

阮籍、嵇康心心相印,《晋书·嵇康传》说,嵇、阮神交,其他五人“豫其流”。如山涛与二人一见,即“契若金兰”。嵇康所居的山阳为竹林七贤游集之地,除七贤外,参与竹林之游的人还包括吕安、阮侃、郭遐周、郭遐叔等。他们都是嵇康的好友,同嵇康的关系比列入七贤的人还要密切。经常与嵇康往来的是向秀和吕安。

向秀字子期,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其趋舍进止,无不毕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或率尔相携,观原野,极游浪之势,亦不计远近,或经日乃归,复修常业。(《向秀别传》,转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附录·事迹》)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晋书·嵇康传》)

其他与嵇、阮关系较深,来往较为密切的当推山涛。《晋书·山涛传》说:“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游。”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里谈到,“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言”,可与互为印证。山涛家境贫寒时即对妻子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晋书·山涛传》)可知他参与竹林之交本来就心志不坚。嵇康对山涛不冷不热,从《与山巨源绝交书》就看得出来。山涛与司马懿的夫人张氏有中表之亲,同司马集团的关系较为密切,大概是嵇康对他冷淡的原因。嵇康临刑对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晋书·山涛传》)可见他与山涛还是相知的。

同类推荐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 苏曼殊作品集(二)(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苏曼殊作品集(二)(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苏曼殊作品集(二》本书分为诗歌、题画·题照、书信等部分。
  • 和谷文集

    和谷文集

    《和谷文集》分6卷本出版:卷一、卷二、卷三为散文随笔,卷四为报告文学,卷五为诗歌、小说、影视,卷六为文艺评论。6卷共约160万字,每卷前还有许多生活照片。陈忠实为文集写了题为《诗性和谷,婉转与徘徊》的序言,对和谷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地深入地评价。
  • 印第安纳速写

    印第安纳速写

    这是一本主要写书美国印第安纳州,辐射周边美国中西部重要城市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的书。系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的最新散文集。通过肖复兴笔下所描述的印第安纳州,方便读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和读者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共有的反思。因作者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笔轻松细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又配有作者自己绘画的几十幅速写,使得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名符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金玉奴错嫁薄情郎

    金玉奴错嫁薄情郎

    本篇借《喻世明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重新演绎,内容更加丰富,结局出人意料。金玉奴是要饭的杆子头金松的女儿,相貌俊俏,知书达理,一天救了饥寒交迫,昏倒在自家门前的秀才莫稽,心生爱意,金松也有意招莫稽为婿,以养老送终,但二杆郝中衡却不赞同,认为门第不当,后果难料,可最终金玉奴和莫稽还是结为夫妻。莫稽金榜提名,得了官职,与金玉奴和丫环玉莲一同上任,但在途中江上,金玉奴却意外落水。那么,金玉奴是怎么落的水,结局又是如何呢?
  • 绣女皇后

    绣女皇后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英雄美人两不相侵,那么也不会有了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慕荣轩堂堂的一国皇帝,竟然也有了一夜情,而且当事人竟然失踪。这还了得,那名女子简直是偷心高手,让自己久久不能相忘。林佳珏真没有想到,生活会对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不管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还是命运的洗礼。即然上天已经有了安排那就接受这一切吧。
  • 余生唯有我与你

    余生唯有我与你

    【新书《重生大佬手拿废材剧本》已开启预收,求收藏】自从秦牧签约耀夏娱乐后,就一直被传背后有金主的绯闻,直到他拿到影帝那天,亲口承认了这件事,末了,还当众向耀夏娱乐的霸道女总裁深情告白:“亲爱的夏小姐,我的金主大人,如果没有你,就没有今日的秦牧,栽培之恩无以回报,唯有以身相许。你愿意和我共度接下来的人生吗?”网友:……??!!###夏荨觉得,她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两件事,一是开车差点撞到秦牧,二是成为了他的金主(伪)。
  • 快穿之逃离女主100招

    快穿之逃离女主100招

    这是一个怀有大志向的祭司在一次又一次时空旅程中思考世界,怀疑规则,看透本质的故事……云煜:我觉得女主好可怕呀,我一定要逃离她!!!系统:宿主,恭喜触发永久隐藏任务——攻略女主。云煜:什么鬼东东?女主:煜哥哥,如果你再逃的话,我不介意把你弄死……嗯……这样你就不会离开我了。系统:有本事你把他的灵魂留在位面里,不然宿主还是会逃的。啊?宿主人呢?#你的宿主作死中……#
  • 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

    这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来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快穿之白月光的生存手册

    快穿之白月光的生存手册

    【1V1双洁】程梵星可以说是人生赢家。肤白貌美大长腿,聪明机灵人人爱。吃穿不愁。金钱,事业双双丰收。一个成功人士该有的她都有了。除了享受这些的命。回国不久被仇杀的程梵星心情复杂。程梵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我这副一手撕白莲一脚踩绿茶的性格,居然被别人当成了白月光。还遇上了一个叫白月光的系统,说做任务就能获得重生和记忆大礼包。做任务做不了吃亏做不了上当……系统:任务载入中…… 大佬的再续前缘白月光√ 奶狗的初恋女友白月光√ 王子的漂亮公主白月光√ 影帝的靠脸吃饭白月光√ ……?“你擎哥的翻脸无情蹭吃蹭喝之后一脚踹狼心狗肺白月光。”某霸总一脸冷漠。程梵星:……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本文又名《如果我是黑月光你还爱我吗》《男主非要说我是他初恋》(快穿文,每个界面有脑洞有套路,作者保证绝对是爽文!)
  • 争一

    争一

    天地大变,周边动物成精,妖兽复苏,这天地还是人的天下?隐藏在人类血脉中的力量纷纷复苏,有人脚踩雷电,有人呼风唤雨,有人化作火中神明。国学大儒枯坐四十载一遭腾空而起,笔可杀人,画可镇压天地;国术达人深山苦练数十载,一夜之间由凡入圣,上能伐天,下能横击地狱;妖族崛起,凶兽纵横,远古仙神出现,连那地球之外的生命出现,人类该何去何从?
  • 邪王独宠,王妃太难追

    邪王独宠,王妃太难追

    前世,一场阴谋,疼爱她的人全部丧命,而她用生命去保护的男人,却是罪魁祸首。她含恨而终,带着仇恨涅槃重生。错付的真心被践踏,以至于关上心门。今生,她不再软弱,步步为营,欺她辱她,她必千倍百倍奉还。然而,当绝情冷心的她,对上腹黑,又难缠的他,两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指染成婚:霍少,请放手

    指染成婚:霍少,请放手

    初识,她被他欺负,却留下神秘纸条和钞票,只为嘲讽他……他是只手遮天的商业大亨,倒贴他的女人能够排到银河系,却偏偏被一个女流氓一而再再而三的嘲讽,并且沉迷嘲讽无法自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