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000000028

第28章 诗人人格模式之变(2)

从魏齐王芳嘉平(249年始)年间到晋武帝太康年间,是司马氏的强权时代。魏末,司马氏在排除异己、倾移大政的同时,也致力于清除异端思想和异端人格,试图恢复礼教一统的局面。司马氏表面崇儒,实质上却运用权谋术数,刘勰评曰“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文心雕龙·时序》)。司马氏驭政的法宝是道家的克柔之术和法家的“硬”、“狠”手段,自然真儒教并没有恢复。外儒内道,或者外儒内法为这一时期的主导人格模式。就道而言,也只取其柔克、机变的“内家功”;就“法”而言,不是取其法制整齐,而是取其权术。要立于那个时代,被司马氏认可,就得穿了礼教的外衣,包藏道、法的机心,魏晋之际的名臣大抵如此。

魏晋之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学术思潮的通力作用,铸造了西晋文人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西晋王朝建立后,司马氏集团和曹魏集团的矛盾不复存在,党同伐异的斗争也基本结束。但司马氏政权对士人思想和社会意识的控制确实增强了。通过加官晋爵、兴礼制乐、兴学校、崇教化等措施,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开始全面地向士人群体渗透,思想和学术也由多元趋向单一。西晋前期,统治集团比较重视寒素儒学之士,后者也希望能依靠司马氏政权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他们最能思想一致。儒学和出身清素,是朝廷选拔任用寒素文士的主要依据,寒素文士也以此自别于玄学名士和士族士人。

魏晋之际,豪门子弟多以玄虚相尚、浮华交游,生活上更趋贪婪奢侈。晋初统治者有意整顿浮华,提倡清廉。例如,傅玄在晋武即位初上疏,说“天下无复清议”是浮靡流行、风气日下的原因,因而应“举清远有礼之臣”。(《晋书·傅玄传》)晋武帝同意傅玄的主张,所下诏书,也常从儒行、清素、博学、思心通远这几方面评价臣下。“思心通远”是晋人提倡的研精探微,对天道、人事能作深入的乃至形而上的思考,是受“易”“老”思想影响的结果。可见,统治者推崇的这种人格模式是结合了儒玄两方面的因素的。《晋书》各传对西晋人物的评议也大致与此类似,能够反映西晋初所崇尚的人格模式。如评郑袤“性清正”(《晋书·郑袤传》);华表家世以清著誉,表父华歆“清德高行”,表“清贞履静”,表子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廙子混“清贞简正”,第三子恒“博学以清素著称”。(《晋书·华表传》)华氏以“清”传家,似乎成了他们区别于其他世家大族的一种资本。

又如,郑冲“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和百家之言。有资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晋书·郑冲传》),可以明显看到儒与玄、礼教与自然的结合。这些都是将儒道的因素调和在一起的人格,迎合了统治者对人才的要求。这种形式的“虚伪”由整个社会和政治的情势决定,并不一定是个人人格的低劣所致,对西晋文学带来了普遍影响。和统治阶层的贪婪、奢侈、道德堕落、行为放荡相比,这种儒玄结合的人格还是较为正面的。当然,一般流于表面,身体力行的不多。这种人格模式,反映君权和道统的意识,强调教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性与创造力,以及批判精神。在此种人格主导下,西晋诗文重新趋向雅致,因袭前人,柔弱少力。

跟嵇康、阮籍是同辈人的傅玄,是晋诗的开创者,他比同时代的儒者要渊博得多,对音乐和文学的渊源流变及风格体制研究较深,诗歌成就也超过侪辈,体现出正统儒者的人格。但即使是儒者傅氏,也受到了玄风影响。《傅子》中云:“见虎一毛,不知其斑。道家笑儒者之拘,儒者嗤道家之放,皆不见本也。”傅氏认为,“拘”、“放”都不是儒与道之本,儒与道另有真义。傅氏的看法与实行目标,好像是遵儒而不拘、循道而不放,正是儒玄结合的意图。《傅子》佚文云:“经之以道德,纬之以仁义,织之以礼法。既成而后用之。”“仁义”是儒家的本旨,重在后天养成、教化所得,仁义而出于天性,则近于道德。原始儒家只讲“仁义”,不大讲“道德”,至少不以道德为仁义之首。只有老子才强调道德,傅玄的这种排列方式应是受道家影响,而道家否定仁义、礼法,傅玄则肯定它们,本质上还是儒家。

张华则儒玄兼综,他以儒立身,可常耽玩玄理。他是功名之士又位极人臣,处世方面似乎常以道家之言为诫,年轻时作《鹪鹩赋》,以渺小的鹪鹩比喻自己:鹪鹩虽小,无荣耀之采,却能远害全身。“不饰表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张华的诗常常表现出道家静退的思想。如《赠挚仲洽诗》曰:“君子有逸志,栖迟于一丘。仰荫高林茂,俯临渌水流。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玄虚”是道家之义,“圣猷”是儒家的经典奥义,集两者为一体,可以看出西晋文人的企慕风尚。张华还有诗句云:“乘马佚于野,泽雉苦于樊。役心以婴物,岂云我自然。”“役心以婴物”正是张华等人的行为和处境,但他们却要此外去追求“自然”,那么此种“自然”想必应是文采风流的雅尚,这是西晋文人柔顺文明的人格表现。

儒玄结合的人格模式在玄学方面,主要以“易”“老”思想为主,尤其以谦、柔、损等义为核心。魏晋之际,政治多变,要想终生无患地立于不败之地,实在很难。体会到祸福无门、荣辱无常的文士,为寻求心灵慰藉,纷纷从事《易》《老》研究,试图寻找盛衰变化和立身处世的奥秘,《易》《老》思想就此渗透入普遍的社会心理中。就是司马懿这样的权臣,也常以道家的谦损之义教育子弟。《晋书》卷一《宣帝纪》就记载:“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以太常常林乡邑旧齿,见之每拜。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又例如,钟会在《母夫人张氏传》中也说母夫人张氏常以《易经》谦损之义教导自己:“特好《易》《老子》。每读《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户庭’之义,每使会反复读之。曰:‘《易》三百余爻,仲尼特说此者,以谦恭慎密,枢机之发,行已至要,荣身所由故也。顺斯术以往,足为君子矣。’正始八年,会为尚书郎,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汝弱冠见叙,人情不能不自足,则损在其中矣。勉思其戒!’”

魏晋时期盛行易老学,正始玄学是其中一种,正始玄学家们常说谦柔损益之义,虽然这些并非正始玄学的基本内涵,但西晋政学人物对易老的认识却主要在这方面,因此养成柔顺的人格。

虽说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以西晋文士最著,但其端倪在邺下文人群中就露出来了。邺下文士与曹魏政权之间有矛盾,但主要还是一种依附关系。邺下文士或是汉末的名士,或是汉末名士的传人,他们在人格行为上多摧刚为柔,由激烈走向温婉,采取了与执政者主动合作的态度。邺下诸子多是文学侍从,以学业优博和善于诗赋文章显扬于世,获知于曹氏,这自然刺激了他们好尚文藻的心理,甚至耽玩文藻以及行为风流雅尚以逃避某些现实矛盾的被动意识。邺下文士中徐干、王粲都具有柔顺文明儒玄结合的特点,只是不及晋人那样突出。王粲儒雅博文,立身处世却受到道家的影响。王粲有鉴于汉末儒生以道自高,甚至刚毅狷介,好指讦时弊的问题,一再提出要慎言慎行。徐干《中论》也提倡谦柔虚心的人格,批评汉末清议之风。

这些思想多少反映出易老哲学的作用。当然,邺下文人中,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表现并不突出,曹植和阮籍、嵇康在思想和文学的最高发展期,完全突破了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完成了君子之儒的人格建构,其精神是庄骚的继承发展,而非易老。魏晋时代,庄骚与易老分途。尽管当时将《庄子》《易经》《老子》并称“三玄”,但三家之义差别甚大,对人格行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同。易,本来就属于儒家的范围,与魏晋时期的正统观念和统治意识没有矛盾,相反成为当时统治意识和政治秩序赖以维持的思想基础之一。《易经》思想正是柔顺文明人格的思想渊源。这种思想引发出来的文学,是一种古典主义的文学,而老子思想则可融入易学之中,不会有大的违碍。庄骚引发出的开放性人格,产生浪漫主义的文学。

西晋文士主要受易老思想的影响。尽管他们追求高华,追求超脱于现实,但寒素文士的身份决定他们不能不考虑现实利害,尤其是在政治那样多变的时代。他们常常研究谦损柔顺等易老人生哲学以及天道变化、阴阳盛衰的范畴,希望由天道的四时推移来观照人生的盛衰之变,以得到指导人生行为的参考。晋诗晋赋中多天道运行、四时推移、草木盛衰、阴阳变化的内容,就是这个原因。《老子》和《周易》,常以玄远的方式分析种种利害关系,向人们提供处世任事的参照,能引发起人们研精探微的兴趣。西晋诗人常表述这种研精探微的活动,如张华有“大猷玄漠,将抽厥绪”,“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励志诗》),“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赠挚仲洽诗》),陆机有“太素卜令宅,希微起奥基”,“物情竞纷纭,至理宜自贯。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张载“虑该道机,思穷妙神”(《赠司隶傅咸》),陆云“玄猷渊默。沉机响骇,幽神广觌”(《赠顾骠骑》)等等。西晋诗人说的“精微”就是天道与人事的“奥理”,可见“玄远之思”包含有很多对现实利害的考虑。

王弼注《老子》多阐发无为之旨,其玄学在西晋很流行,他注《周易》则多阐发柔顺谦损之义,对西晋文人影响很大。《易传》的主要倾向是强调柔顺文明,偶尔才说到刚健文明之义。王弼注《易》,更强调柔顺文明,遇有此义的地方总是尽量发挥,对表述刚健、刚强之义的地方常常置之不顾。《易经》的传文及王弼注文中柔顺文明二者并提之处颇多。传文如明夷卦的《彖》云“内文明而外柔顺”。王注如未济卦六五爻“君子之光”这一爻辞注云:“夫以柔顺文明之质,居于尊位,付与于能,而不自役,使武以文,御刚以柔,斯诚君子之光。”未济卦的卦体,为坎下离上,坎为水,离为火。离又象征着“文”,凡是由“离”出现卦体,都有可能发挥出文和文明的概念。未济六五是阴爻,其体又属“离”,所以说有“柔顺文明”之质。“六五”爻最能反映未济卦的基本精神,它在卦体中处于尊位,有柔顺文明之质,有可以使用的才能,但不居于有用的地位,而是以无为自居,即所谓“使武以文”,“御刚以柔”。其表现虽为消极,但内在精神却是积极的,这也就是玄学家以无为济有为的原则,是未济卦的真精神。造成这种效果,这一卦所具有的柔顺文明特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易传》和王弼易注的柔顺文明思想,反映了传注者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西晋文人熟谙易学,很容易从《易经》中吸取上述思想,影响自己的人格行为和审美情趣。傅咸《周易诗》云“卑以自牧,谦而有光。进德修业,既有典常。晖光日新,照于四方”,其中反映出对《周易》基本精神的理解,在西晋文士中很有代表性。西晋文士或依附于司马氏朝廷,或依附于权贵和藩王,总体上缺乏贞刚坚毅、自由豪迈的人格。作为依附者的文人,主要是向一小部分乃至个别人表现自己,主要任务是润色鸿业、歌功颂德。所以,他们非但不能用文学来表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尖锐的社会矛盾,就是表现内心强烈的感情和意志也是很难得的。即使要表现某些个人性的东西,也要折中、温婉。这样的文学,势必趋向于形式化,外表典雅、高华,内里却缺乏激情和力量,成为古典主义式的一种自我表现。

西晋文士在人格行为和文学创作上的上述倾向,正是他们接受《易经》柔顺文明思想的内在依据。有了一种在《易经》和《老子》思想启发下建立起来的人格模式,那种因现实的利害关系的作用而产生的柔顺文明的倾向,就能超越具体的现实关系和场景,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征。这样,即使没有依附经历的文人也要受它的制约。同时,这种人格模式也取得文化的价值、美学的价值,反映了一代文士对文化的诚意和对美的追求。

晋人追求的文,除了文藻之外,还包括一个人的容止。

同类推荐
  • 英美文学与女性视角

    英美文学与女性视角

    本书主要从女性的视角研究了英美文学的相关发展变迁和特点。由于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生活形式的变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很大差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但是不论其性格本身如何,这些女性形象对待爱情对待人生却有着显著差别。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三天能看到光明,你会拿来做什么?海伦说,她会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看那绚烂的色彩,看那雄伟的建筑,看至亲之人的面孔……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书中所展现的动乱忧患、悲欢离合等浮生况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 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

    一个女孩会永远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在她的人生中,比初吻或失贞更尴尬的,大概只有这个了……身高近1米80、毕业于中世纪历史专业的凯特琳·道蒂,是别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当同龄人都在为恋爱、护肤,变美和追星而疯狂时,她却一股脑扎进殡葬业,当起了一名殡葬工,每天和死者打交道。从第一次尴尬地为死者剃须、小心翼翼地和同伴一起上门敛尸、日渐熟练地操作起庞大的火化炉、把人体碎骨研磨成粉末、入殓、给尸体防腐,到想尽办法完成遗属心愿、给水肿的老人穿上精心准备的华服……凯特琳坦率真实又妙趣横生地记录了自己在火葬场工作6年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还有所有人都要面对却不愿说起的一切细节,更有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体悟。难得的是,凯瑟琳不猎奇、不逃避、不畏惧,像是个现代小女巫一般,带领我们直视死亡,也直视生命。
  • 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

    本书是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之一,收录作者《笑》《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精品77篇,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辉煌与成就。正文部分完全沿用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冰心散文2005年版本,封面重新设计包装,再次展现我社这套散文丛书的品牌魅力。
热门推荐
  • 我可是一只灾兽

    我可是一只灾兽

    麒麟乃是祥瑞之兽,可你是否听说过血麒麟?“血墨,去买张彩票怎么样?”一名人类女孩摸了摸少年头上只剩一根的断角说道。“都说了我很倒霉了,再跟着我你小心出事啊。”少年一脸无奈地说道。“诶!我好像中奖了!”少女惊喜地说道。少年摸了摸角,疑惑不已“这人类能不受运气的影响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骑士与荣誉

    骑士与荣誉

    身为公爵家次子的芬里尔,无法继承家业,决定去骑士团得到一席之地,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山贼,死灵魔法使,甚至是南侵的敌国军队……一首充满的热血和荣耀的史诗已经开始。
  • 位面噬者

    位面噬者

    兄弟盟不要看好不好,看了我尴尬你尴尬,没有最终赢家呐
  • 辛宸录

    辛宸录

    第一本小说,哈。辛宸录:女主角宋宸汐与男主角谢辛逸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分生,还从小便订下婚约,原以为这是一件很好事,却不曾想俩人就像是冰与火,从小到大见面就怼,互看不顿眼。一次灵缘测试俩人命运便由此改变,谢辛逸成了天城第一学院的关门弟子,而宋宸汐因为意志不够强,灵力自噬,变成了废人。自那之后俩人便再也没相见过。五年之后,俩人又相遇,谢辛逸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风流倜傥的美男尊师,而宋宸汐成了一个为毒痴迷且乖戾炼丹师。俩人这一相见究进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女狂后

    医女狂后

    她,将军府小小庶女,因智商着急被未婚夫一脚踹死!再睁眼,她医术惊人,狠辣腹黑!爹不疼娘死早?后妈阴毒,兄弟姐妹还来踩几脚?她红唇微挑,厉眸横扫,欠她的一个都逃不掉!他,权高位重,高冷绝情太子爷!竟沦为这个小女子报仇泄愤的垫脚石?!还是始乱终弃的那一块!
  • 大胆丫鬟

    大胆丫鬟

    是谁将青楼闹了个昏天暗地?是谁扇了江湖上火焰堡堡主最宠爱的小妾的耳光?又是谁义正严词的“教训”了向来以严厉出名的堡主大人?更是谁挟带着大小姐逃婚?在堡中撒野还不够,居然还敢跑到江湖上耍威风。谁打晕了来追小姐回去的准姑爷?谁敢与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侠叫板。……最最恐怖的是...谁敢吻令所有人闻风色变,杀人如麻,冷酷无情最讨女人的冷血狂魔的嘴唇?其实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小的小丫鬟而已,从没刻意要做什么事要引人注目,怎么就被冠上了大胆丫鬟的名号了呢?若是大家喜欢就投个票支持一下,最好踊跃留言支持花生!!!********************************************************本人已完结作品:QQ群:1群:38770994(假小子)《我爱我的刁蛮夫人》2群:44805188(刁蛮群)《假小子闯江湖》3群:38349475(丫鬟群)新开群********************************************************
  • 娇宠邪妃:王爷别惹我

    娇宠邪妃:王爷别惹我

    她,风华绝代他,天之骄子一次穿越,成为丞相嫡女,本想安稳地享受贵族生活,然而这样的身份注定不能让她像平常人家那样,在刀光剑影中,开始了她的征途……他和她,一次偶然邂逅,茫茫人海中,匆匆一眼,冥冥之中,或许天意使然,家里的门当户对,促成了他和她的这段姻缘,终是婚姻大事父母之言,大婚之夜,她一夜未归,他一宿未睡…
  • 玄武门实录

    玄武门实录

    小说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件的故事。以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到李世民登基这段时间跨度为行文主线,中间有大量关于人物生平与大唐发迹史的插叙,语言平白如话却又不失生动幽默,最精彩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作者的观点独树一帜,文章可读性很强。不少人误以为但凡小人皆不可交,其实,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小人之交而不是君子之交。但凡于某人有恩者,难免不自以为受某人信任,但凡自以为受某人信任者,鲜有不肯为某人尽力者。原来一场貌似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其实也不过就是如土匪的打家劫舍,最终目的无非是谋财害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