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200000035

第35章 坑死宁王的五位大神(1)

国家有难,吾辈当挺身而出

正德十三年(1518年),大患已除,王阳明开始了善后工作,对于从贼余部的去向,老王表示密切关注。将剿匪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申报朝廷,组织上对此行动有重大立功者予以表彰。主要领导王阳明,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再进副千户。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巡抚地盘又增加了几块地方,如广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及湖广郴州等处。孩子长大后不用通过科举,凭老爹的平贼功绩直接可以当官,在皇帝直属的朝廷鹰犬部门工作,还是个头目,从五品,不小了,一县父母官知县大人才正七品。

当多大的官其实对他说犹如浮云,志不在此。其实在南征北战期间老王并没有放弃文化事业,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做学问,著书立传。对他来说当官、打仗是业余爱好,立言才是他的真正主业,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中国文人共有三大最高目标:立德、立功、立言。或者说在潜意识中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三个最高目标一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对知识分子来说,表现得更加具体而已。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非常明确,立德居第一位,中国乃礼仪之邦,向来注重德行修养,哪个人能弄出个“孔融让梨”、“卧冰求鲤”、“司马光砸缸”之类的让后世传唱,一提到这事儿伸大拇指,则已不朽了。其次是立功,各种功绩,当兵的立军功,当官的捞政绩,总之要有造福后世的作为,诸如紫禁城、京杭大运河等,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朽了。相对于“立德”、“立功”来说,“立言”较为简单一些。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道德典范故事也就那么几个,可遇不可求。立功,则需要特定的历史环境,谁都想立功捞政绩,总得有那个历史机遇,身处和平年代,萧规曹随吧!

立言,这个谁都可以,有文化都能写两本书发表下自己的言论,但有谁能成为“不朽之言”则需要历史去检验了。不朽之言的先决条件是你得有那么两本著作,“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放弃这种可能性吧!人年龄越大这方面的心情会愈发迫切,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或做的学问,甭管别人说啥,先给自己来个盖棺定论。所以,年岁大了,有两毛闲钱的,再加上立言的情结作祟,于是自费出书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王阳明的“立言”不是他本人立的,就像孔子一样,是由他们的学生将老师的言论整理删改、编纂成书,传及后世。老王研究了一辈子经典著作,到了晚年根据自己的学识,刻古本《大学》,与朱熹编纂的《大学》完全不同。

《大学》是一篇文章,二千一百零四言,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北宋程颐、程颢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单独抽了出来,形成一本独立著作,再经过朱熹的补充修饰,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自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程颐兄弟认为《大学》乃孔子之遗言,是由曾子代笔写出来的。经典的东西,经过不断翻拍注疏愈来愈模糊,内容不清,完全变成了注疏者的意思。王阳明考证了朱熹等人的错误之后,所以刻古本《大学》,力求恢复《大学》的原意。另外,又作《朱子晚年定论》,把朱熹晚年的思想做成一本书,集中阐述朱熹晚年已认识到他错了,思想倾向于陆九渊的心学,以此为心学提供权威的理论依据。顺便修了江西濂溪书院,这是王阳明继龙冈书院后的第二个书院。

学生中由徐爱、薛侃率先发起,整理先生的信札、诗歌、文章等,将关于心学的思想言论编纂成书,即《传习录》。书名来自《论语·学而篇第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他老人家说,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主要有三点:给人家打工是否对得起老板给的工资;跟哥们儿弟兄喝酒吃肉是否因为诚信而交往;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是否复习承传了。《传习录》记录了王阳明先生的言论和他的主张,是心学的经典著作,后经过钱德洪完成。

不幸的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十七日,王阳明最得意的门生兼妹夫徐爱去世了,年三十一岁。

徐爱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和尚对他有个预言,说他与颜回同德,亦与颜回同寿。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在儒家思想里地位仅次于孔子,曾子、孟子都排在他后面。被历代士大夫推崇,唐太宗尊为先师,唐玄宗尊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直接称为“复圣”。颜回一生聪明好学,以“仁人”著称于世,孔子对其极为赞赏,可惜死得早。徐爱的梦预言他的德行与颜回同,寿命也跟他一样。徐爱把这个说给了王阳明听,老王呵呵一笑,没当回事儿。没想到居然应验了,老王撕心裂肺,捶胸顿足地指着天大叫道:“天丧我!天丧我!”

一面身负剿匪重任,一面承受弟子丧痛,一面又要提防宁王,老王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竟然没有崩溃,行事依旧井然有序,并能抽空骑马射箭、给弟子们讲学,可想而知,他内心强大到了什么程度!

军事谍报又来,所有信息都显示匪众余部逃往南昌府。土匪肆意猖獗,通过一系列的线索,层层剥离,最大的土匪出现了,他就是宁王朱宸濠。

王阳明忙给孙燧写了一封信,称有重要机密商讨。孙燧时任江西巡抚,与王阳明是老乡,同出浙江。孙燧倾慕阳明心学,所以他们也算半个师徒关系。

孙燧来的时候,王阳明正在写着什么,见他进屋急忙装进信封,捏在手里。孙燧须发皓白,看得人心里一惊,几年不见为何如此苍老?转念一想,明白了,江西巡抚不是那么好干的,不仅时刻要注意人身安全,还得斗智斗勇。

那头白发不知是饱经多少沧桑、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才谋来的。“我有机密的事要跟你商量。”

“你说。”王阳明一字一顿地说:“宁王朱宸濠欲图谋不轨。”孙燧反应冷淡。老王一愣:“你……你不觉得这很震惊吗?”

“多新鲜!你觉得这很震惊吗?全天下好像就你才知道宁王要反。”孙燧冷静地说,“我还有几个消息要告诉你。江西铅山籍内阁首辅大学士费宏弹劾归家,途中遭到不明身份恐怖分子袭击。回到家后,家里又遭袭击,家属乡民两百多人遭到抢劫,费宏祖坟被刨。此外,前任巡视江西右佥都御史王哲,暴毙身亡。还有我们的老乡胡世宁,参了宁王一本,下狱,险些被处死,现在在辽东养马……”

王阳明低估孙燧了,孙燧知道的远比他多,经历的痛苦远比他多,他置身事外,孙燧已然身在其中。

孙燧看了看王阳明手里的信,紧紧按住他的手:“国家有难,吾辈当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孙某不才愿为马前卒,先生大才当中流砥柱。”说完,孙燧走了,饭也不吃,头也不用,一路回了南昌府。

王阳明手里的那封信上标题醒目——致仕疏!朱宸濠身份特殊,远比山中贼来得更加棘手。他是皇亲国戚,不是普通剪径毛贼,随便找个理由栽赃下,诬告王爷罪名非同小可。事情最棘手的地方在于,宁王虽有谋反迹象但并未成为事实,那么你只能忍着,只能采取迂回的方法,曲线救国。

王阳明想了很久,祖母岑氏弥留病危,做孙子的必须回去看看。现在又处在非常时期,方寸大乱,忍着万分痛苦,老王把奏疏上呈了兵部尚书王琼。

王琼的批复很简单,两个字——不允!

老王叹口气,孙燧那句话久久回荡在他耳际:“国家有难,吾辈当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

明代藩王制度及其命运

宁王朱宸濠,封地江西南昌府,他家原来不在这儿,实打实的外来户。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初封大宁,所以号宁王。大宁卫在喜峰口外,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帝国北疆的军事重镇,位置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地理位置特殊,直接面临蒙古。大明建国时,主要威胁是从中原赶走的北元势力,他们总抱着复国的幻想,经常骚扰明境。

大宁卫,那地方不错,除经常刮沙尘暴,没别的毛病。分封到此,并不代表皇帝老爹不喜欢朱权,恰恰相反,朱元璋对他十分器重,原因很简单,朱权会打仗,军事天才。你让只会喝酒吃肉的主儿看帝国北大门,纯属找死。其时,朱元璋将帝国精锐部队布置在北方边界,由两个最信任的儿子掌管,一个是宁王朱权,另外一个就是燕王朱棣。

朱权世世代代与游牧民族斗争,始终保持着老朱家的尚武骨血,安安心心地当帝国门卫,然而这一切都因燕王朱棣而改变。朱元璋深谋远虑,算盘不错,可惜他一死局势立马失控了。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实行削藩,藩属国是用来抗击蒙古侵略和镇压内部叛乱的有效力量,每个王府均有卫队,士卒人数9000?15000。建文帝的那帮叔叔位高权重,极具野心,还有几个久经沙场,由开国名将们培养出来的主儿,尤其燕王朱棣。

削藩削到了宁王朱权头上时,侄子建文帝请他去南京喝茶,朱权没去,表示对御茶不感兴趣。“燕王善战,宁王善谋”绝非空穴来风。大宁卫,山高皇帝远,他需要观望观望,看看四哥朱棣什么反应。朱棣反应强烈,先装疯后卖傻,然后举旗靖难。朱棣与朱允炆产生摩擦后,就来找朱权。

朱棣独自一人进了大宁,一见朱权失声痛哭开始诉苦了:万分无奈被迫起兵。大家都是亲戚不忍骨肉相残,希望朱权老弟能从中说和做个调解员,摆平此事。朱权脑瓜子转得快,造反这么大的事儿,除了死去的爹能摆平,其余谁都不好使。宁王胆子再大也不敢接这个活儿,于是婉拒了朱棣的提议。

朱棣最后哭着回去了,朱权心一软,亲自送出城,情况突然就变了。原本跪着的平民百姓突然杀了出来,挟持了朱权。宁王上了贼船不得不跟着燕王造反。“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在老奸巨猾的朱棣面前不好使。朱棣对他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朱棣打到南京做了皇帝,把平分天下的茬儿给忘了,朱权眼巴巴地吃了一回哑巴亏,诺言不实现也成,放我回封地吧!朱棣不同意。那去吴地苏杭一带当王爷,朱棣还不同意,吴地非边陲,乃国家富庶之地,不宜设藩。当时只有二十五岁的朱权,终于看清楚了朱棣的真实面目,想到死去的父皇泪流满面,一肚子委屈无处诉。最后,朱棣给了他四块地盘让他自己选,分别是福建邵武府建宁(今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四川重庆府(今重庆市)、湖广荆州府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江西南昌。从当时来看,这几块地方都属于不毛之地,唯独南昌勉强可以。朱权痛心疾首选择了南昌。

朱权依旧号宁王,到了南昌他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此白日放歌须纵酒,种花养草品茶读书,终得善终。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朱权成为大明一代造诣修养最高的亲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卜星相更不在话下,对音乐情有独钟,著有《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茶道也内行,著有《茶谱》,对中国文化艺术有很大的贡献。一位征战沙场的军事天才,活生生地变成了一名绝顶艺术家,没有比这个更悲凉的了。宁王憋屈的故事隐藏在内心深处,直到第五代宁王,朱宸濠大吼一声,剑锋所指,乃是九五之尊。

整个事件过程中,前后共有五位大神对朱宸濠造成了影响。影响朱宸濠的第一人,不是他祖宗朱权,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他发动“靖难之役”,为后世怀有野心的亲王做了成功的表率。朱棣的例子证明了不在乎多少兵马,不在乎对手有多么强大,只要你敢干就有成功的机会。

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宸濠袭爵宁王。

宁王朱权这一支脉专注于如何躲避政治迫害,人丁方面较为稀少。朱权永乐元年来到江西南昌,薨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活了七十岁。朱权嫡子朱盘于永乐二年袭宁王世子,死在了他爹前面,追封为宁惠王,以其嫡子朱奠培袭爵宁靖王。到了朱奠培这辈儿,人丁上出现了严重问题。正妻生男孩均告夭折,直到朱奠培三十一岁时才从偏房那里得一男孩,也就是朱宸濠的父亲朱觐钧。朱奠培薨于弘治四年,这时宁康王朱觐钧已经四十多岁了,袭爵不到五年死了,留下一子两女。

然后,他唯一的儿子朱宸濠登场了。谣言称朱宸濠出身不佳,传说是宁康王朱觐钧与妓女野合的产物。明代对皇室成员有着严格的规定,尤其是藩王。为保持皇室血统纯正,规定选妃必为良家女。作为藩王的朱觐钧不可能弱智到找个妓女生孩子,那简直是对祖宗的侮辱,捅到上面去,绝非小事。这一谣言源自朱宸濠他爹做的一个噩梦,梦见一条蟒蛇窜进王府把所有人都吃了。心里泛恶心,遂把朱宸濠寄养在艺人家里,稍微长大了沾染了艺人的臭毛病,发生了王府淫乱门事件,宁康王朱觐钧最后忧愤致死。

不管怎样,朱宸濠袭爵了。袭爵亲王并不代表拥有了一切,相反他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境况,因为明代藩王制度极其严格。他想要冲破该限制白手起家,那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明代藩王制度分为两个时期,即太祖朱元璋时期和成祖朱棣时期,两个时期,各具特点。

洪武八年(1375年)左右,朱元璋为维护朱家天下把他的26个儿子封了24个王,长子朱标为皇储,第二十六子朱楠夭折,另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所以一共封了25个藩王,主要有次子秦王朱、三子晋王朱、四子燕王朱棣、十七子宁王朱权等。分封到帝国要冲,统兵防御各种对大明造成威胁的力量。当时,山西平遥县县学老师(训导)叶伯巨上《万言书》,痛陈封王利弊,汉之刘濞引发的“七国之乱”、致使西晋亡国的“八王之乱”等,引经据典,洋洋万言。这个时候,朱元璋考虑的是如何维稳,利用亲王保全朱家天下,没考虑那么多,遂把上疏的叶伯巨下狱,没杀就皇恩浩荡了。

随着时局的发展,朱元璋渐渐感到皇权受到了威胁,于是先后一手炮制了明初四大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1382年)“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史称明朝四大案。其中,“空印案”与“郭桓案”是针对贪官污吏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习惯称为“胡蓝之狱”,是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巩固封建皇权朱家江山的政治案件。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三作家

    三作家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酣畅淋漓,富有气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

    威廉·曼彻斯特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描绘了一幅多彩的图画,展现了家族四代人的生活,从在北达科他州兜售药品的“草药医生”大个子比尔·洛克菲勒,内向冷酷、沉默寡言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到扭转家族声誉的腼腆、热情、博爱的小洛克菲勒及活泼开朗、极具说服力的纳尔逊·洛克菲勒……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并将继续创造辉煌的历史。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热门推荐
  • Isaac Bickerstaff

    Isaac Bickerstaf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绝宠田园妃

    重生绝宠田园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上辈子,成功将大永朝文治武功最为出众,并且贤名远播的太子刺杀死的程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自己最爱的人亲自捉拿归案。为祭祀太子,她被凌迟处死,受千刀万剐之刑。重生一世,她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有田有土有车有房的小农女。意外获得空间,却愕然发现,空间在手,皇子我有,这是怎么个状况。。。
  • 原能之翼

    原能之翼

    信仰与意志,到底有什么不同?古怪的念头跳入脑海,笔下一歪,一条粗线毁掉了整幅画卷。“魏墨心!”长老心生愠怒,却又无可奈何。“弟子知错。”素衣少年鞠了一躬,态度诚恳,礼数周到。“你为何心乱?”“因天下,因己身。”魏墨心将头抬起,眼里是这动荡的天下。“弟子,愿出世!”
  • 薄幸

    薄幸

    刚嫁给老公,婆婆就有诸多规矩,要求我和老公一个月只能三天同房,而且晚上还站门口不让我们……
  • 我爱你,是一场劫

    我爱你,是一场劫

    莫小阮说,“我想看到这个世界,只是因为我想看到你。”可苏哲宇却说,“我一辈子都不会爱你……”那好,那我选择不再看到这个世界,不再看到你……五年婚姻,她用了一种自毁的方法,想让他痛不欲生……
  • 隔世前生

    隔世前生

    作者大大是个新手,所以还请你们多多包涵哈。这个小说都是短篇小说,所以不定时更新哒。
  • 芳邻

    芳邻

    1945年,美国的农业部推广部主任威尔逊在给杨懋春先生的著作《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的导言中说:杨博士这本书,通过把乡土中国放在它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一个村庄中,提供了乡土中国的生动描述。这里,就是对一个世界的陌生,让威尔逊读出了乡土中国的生动。或许对于任何一个个体,他者的世界多多少少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本是让人产生接近和了解的欲望的。这样陌生的世界,大约是令人心存了无限想像和向往的。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桃李未言

    桃李未言

    她本有一自幼喜欢的人,她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婚前日,突生变故,最终竹马另娶她人为妻,她却只能嫁于十陵府一人人惧怕的恶霸。是恶霸还是良人?她的命运到底会如何……
  •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

    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那一场盛世流连,我们守着寂寞伤的面目全非。没有特定的主角,属于多个短篇故事的集结。